张建敏;黄怡;张玲
切口裂开(崩裂),是一种严重并发症,特别是对老年患者,往往因切口裂开危及生命,使本来顺利或并不复杂的手术因切口裂开而复杂化,给病人带来身心及经济等一系列严重损害.以往报告在医疗机构中切口裂开发生率大约有1%,死亡率在15%左右.近年来随着医疗条件改善及营养支持,术后监护条件提高,切口裂开发生率下降,但仍为临床工作中常见的术后并发症,特别是多见于老年手术病人.本文分析我科近年来发生的10例老年术后切口裂开,以期引起同道警惕.
作者:高魁;托娜;陈秀玲 刊期: 2005年第20期
本文根据我院的情况,讨论了医疗设备全程管理中大型医疗设备的效益分析,具体介绍了效益分析的方法、内容,医疗设备的折旧方法以及效益分析对医疗设备全程管理的意义.
作者:彭万军 刊期: 2005年第20期
1 例一1.1 故障现象 XG-500型500 mA X线机用户反映穿透力不足,影像不清晰,锐力度差,不能正常使用.
作者:方江平 刊期: 2005年第20期
术后心脏起搏器系统感染保守治疗的复发感染率较高,保守疗法仅适用于感染较轻的患者.对于严重感染的起搏器系统,其治疗应在彻底清创并利用原起搏器继续工作的基础上分阶段进行,待感染被控制,创口痊愈后,于同侧远离感染灶的部位或对侧重新埋置起搏器,其疗效较准.
作者:曾维理 刊期: 2005年第20期
目的:分析LC手术合并阑尾切除的适应证、方法和效果.方法:应用腹腔镜治疗胆囊疾病合并阑尾疾病25例并进行临床分析.结果:25例中1例中转,余均在腹腔镜下完成,术后并发切口感染1例.结论:LC手术合并阑尾切除具有痛苦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经济等优点,适宜临床推广.
作者:赵建刚;印概 刊期: 2005年第20期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腔联合麻醉应用于无痛分娩的效果和可行性.方法:孕足月要求无痛分娩的产妇20例为实验组,随机选不愿行镇痛的足月孕妇25例为对照组.实验组宫口开大2 cm~3 cm时给予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腔联合阻滞(CSEA)镇痛,取L2~3或L3~4间隙穿刺成功后于蛛网膜下腔给予低剂量麻醉剂0.8 ml(其中0.5%布比卡因0.3 ml;芬太尼25 μg,容积为0.5 ml),30 min后于硬膜外腔用病人自控镇痛泵以5 ml/h的速度持续给予0.5%布比卡因10 ml+芬太尼0.1 mg(容积为2 ml)+氯化钠注射液88 ml混合液,至宫口开全时停药.同时严密监测两组产妇的血压(BP)、脉搏(PR)、呼吸(R),比较两组产妇在镇痛效果、产程进展、手术产率、产后24 h出血量、催产素使用率和新生儿评分等方面的差别.结果:实验组镇痛有效率100.0%;实验组宫颈扩张速度快于对照组(P<0.01);两组产妇产程中BP、PR、R的变化差异无显著性(P>0.05):(4)两组产妇第二产程时间、产后24 h出血量、催产素使用、手术产率、新生儿评分等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低剂量CSEA可有效用于分娩镇痛,并且对产妇BP、PR、R及新生儿评分无影响,可安全应用.
作者:张春莲 刊期: 2005年第20期
妇科腹腔镜手术中应用CO2形成气腹,术后出现上腹及右肩部疼痛不适,我们称之为胸-肩痛.为探讨胸-肩痛发生的原因,我们在手术中随机将患者分为二组,一组气腹压为12 mmHg(1 mmHg=0.133 kPa),一组气腹压为15 mmHg.结果:气腹压为15 mmHg者19例出现胸-肩痛,气腹压为12 mmHg者,术后无一例发生胸-肩痛.结论:由此我们认为气腹腹腔镜手术中,气腹压为12 mmHg较为适宜.
作者:王爱玲 刊期: 2005年第20期
口疮是小儿时期消化道的常见病,是以齿龈、舌体、面颊、上颚等处出现黄白色溃疡为主症,其特点是疼痛拒食、烦躁不安,本人自2002年以来,采用小儿推拿治疗此病,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作者:杜幼蕊;樊景美 刊期: 2005年第20期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也称外阴阴道念珠菌病,是女性常见的阴道感染性疾病之一.随着广谱抗生素、皮质激素的应用,其发病率明显增长,特别是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RVVC)发病率越来越高,我们应用咪康唑及氟康唑联合治疗,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周仙翠;张月倩 刊期: 2005年第20期
粘连性肠梗阻是临床外科中常见病之一,约占肠梗阻的40%.其发病原因主要与手术创伤和腹腔内炎症有关,若诊断失误,治疗不及时将会产生严重的并发症.现结合我院1993年1月至2004年12月收治的21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病人,汇报诊疗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丁名煜;刘志强 刊期: 2005年第20期
静脉注射立止血发生过敏性休克的病例极其罕见,本文分析总结了1例术前使用立止血后发生过敏性休克婴儿的抢救和护理,认为静脉注射立止血后应密切注意药物反应,及早发现过敏性休克的发生;在抢救时应使患儿去枕仰卧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吸痰,保暖,密切观察皮肤颜色、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的变化.通过本例的报告,提醒临床医务人员应加强立止血不良反应的观察和监护,严防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张翠君;黄林华;郑汉琪;庄春柳 刊期: 2005年第20期
本文报告作者近年在DSA下采用选择性动脉内栓塞治疗5例严重鼻出血的体会,其中3例栓塞单侧上颌动脉,1例栓塞双侧上颌动脉,1例栓塞单侧上颌动脉和面动脉,全部病例出血停止,未发生严重并发症.选择性动脉内栓塞治疗严重鼻出血有效、安全、简单,并就优点和适应证、栓塞材料和操作方法、并发症和预防进行讨论.
作者:许隽颖;陆进;徐平;王卫东 刊期: 2005年第20期
目的:探讨儿童肾积水时,一次给药完成CT增强扫描和静脉肾盂造影(IVP)两种检查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例既需要CT增强扫描又需行IVP检查的患儿,在静脉注入造影剂后行CT扫描,然后在电视透视下根据需要点片完成IVP.结果:通过上述方法完成检查,得到无异于分别单独检查的CT增强和IVP影像资料,均获得了成功.结论:采用一次给药完成CT增强扫描和IVP两种检查的方法,不仅为临床提供了详尽的资料,同时又减少了患儿的痛苦和造影剂的不良反应.
作者:吴继志;顾维;王斌 刊期: 2005年第20期
目的:探讨晚期妊娠孕妇产前常规B超和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检查诊断胎儿脐带绕颈与分娩结果对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年1月至2005年5月接诊的1 000例晚期妊娠患者B超与CDFI的检查结果.结果:B超诊断脐带绕颈130例(约占21.4%);CDFI诊断脐带绕颈106例(约占26.8%).两种方法诊断脐绕颈无差异,但B超假阳性率高于CDFI.结论:CDFI能形象、直观、准确诊断脐带绕颈同时还能准确反映脐动脉血流动力学情况,对胎儿在宫内的情况和预后提供有价值数据;而B超诊断率低于CDFI,但应用广泛、经济实惠,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常规检查方法.
作者:刘守蓉;张成荣;刘谨;李学英 刊期: 2005年第20期
目的:观察中医、西医结合理疗治疗小儿肺炎的疗效.方法:将174例小儿支气管肺炎患者依据入院日期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采用中医、西医、理疗结合治疗,与单纯西医治疗对照组作对照,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表明采用中医、西医、理疗结合的治疗组在临床痊愈率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中医、西医、理疗结合的治疗方法疗效较好.
作者:牛文龙 刊期: 2005年第20期
目的:通过体检普查获取有关健康的重要信息,筛选出危害我区人群健康的主要疾病,针对筛选结果,适时加以干预.方法:选择白碱滩区2003年至2004年各厂处单位体检资料进行汇总分析(体检表为我院统一设计),体检共计6 100人,资料全部合格5 869人,其中男性3 676人,平均年龄(38±8)岁,女性2 193人,平均年龄(35±4)岁,调查资料用EXCEL表录入计算机,用SPSS1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我区高血压、肥胖症、高脂血症等的患病率均明显偏高,且随年龄增加呈现不断升高趋势,各种疾病患病率均为男性高于女性,尤其脂肪肝、肥胖症、高脂血症、高血压在男性尤为突出.结论:我区人群各种常见疾病的发病率明显偏高,随着年龄增加,患病率不断上升,发病居前三位的依次是肥胖症、高脂血症、高血压,面对发病率高且与生活方式相关的各种疾病,如何能从源头进行有效干预,从而减少发病,健康教育势在必行.
作者:米敬轩;陈武;施小蕾;刘秋梅;马娉;姚海燕 刊期: 2005年第20期
目的:研究本地区解脲脲原体(Uu)对抗生素的敏感性.方法: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MYCOPLASMA ISTZ)支原体培养鉴定及药敏检测试剂盒,对315例患者进行解脲脲原体药敏检测分析.结果:本地区患者解脲脲原体对强力霉素(DOT)、原始霉素(PRI)、交沙霉素(JOS)、四环素(TET)、克拉霉素(CLA)、红霉素(ERY)、阿奇霉素(AZI)、环丙沙星(CIP)、氧氟沙星(QFL)、的敏感率分别为98.5%、84.8%、84.1%、78.4%、66.7%、28.6%、8.9%、8.2%、4.2%.结论:支原体对抗生素的敏感性明显不同,甚至对部分抗生素出现极强的耐药性.药敏检测结果能很好地指导本地区临床大夫合理应用抗生素,避免盲目使用及滥用抗生素.
作者:阮月芹;韩兆东;宋向芹;周玉明;孔祥华;陈佳荣 刊期: 2005年第20期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螺旋CT重建功能在诊断复杂性髋关节病变中的优越性越发显现出来,针对其病变常规影像技术显示欠佳的弱点,我们采用螺旋CT扫描对髋关节病变进行多平面重建(MPR)的3D重建而得到冠状、矢状或任意平面及三维图像,使骨盆各关节病变显示的更加准确,得到了较为满意的影像效果,对临床治疗,特别为手术方案提供了依据.
作者:周玉娥;李学军 刊期: 2005年第20期
目的:探讨青春期乳房纤维腺瘤的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无皮下积液、乳头坏死及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均无复发或转移.结论:青春期乳房纤维腺瘤临床表现和病理特征有其特殊性,发病年龄是诊断青春型乳房纤维腺瘤的主要依据,应注意鉴别诊断.手术尽量保持乳房的形态与功能.
作者:汤宁文;陈艳;顾伟青 刊期: 2005年第20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阴道分娩后性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2004年1月至6月在我院住院阴道分娩的产妇251例随机分为观察组126例,对照组125例,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系统的护理干预,包括认知、盆肌保健操锻炼、心理行为干预措施;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健康指导和随意锻炼.结果:护理干预组性生活满意率提高了39.4%,性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产后性生活问题普遍存在,系统的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产后性生活质量.
作者:施少霞;陈映曼;李娜娜;何柱莲 刊期: 2005年第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