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立成;李百明;李玉红;雷兴旺;解建军
1注射方法患者取坐位或仰卧位、患眼滴0.5%~1%地卡因溶液3次,每次间隔3 min~5 min,操作者左手拇指食指分开上、下睑,必要时用眼睑拉钩拉开眼睑,注射部位可选在靠近穹窿部的球结膜,选在上方时,嘱患者眼体向鼻下方转动以暴露注射部位.右手持装好药液之注射器,在角膜缘5 mm~6 mm以内颞上方球结膜进针;若在下方注射时,嘱患者眼球上转,在角膜缘下方近穹窿部球结膜进行,进针角度与眼球表面呈10°~30°角,避开结膜血管,挑起球结膜进针,然后将药物缓慢注入,此时,可见结膜呈血泡样隆起,即为注射成功.
作者:项秀云;田临红;相桂荣 刊期: 2004年第15期
慢性泪囊炎因泪道阻塞引起泪溢较常见,我科自1999年至2003年,通过鼻泪管暂时植管治疗慢性泪囊炎43例49眼,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中华 刊期: 2004年第15期
我院于2003年11月对一患者进行血液分析时,发现其血液分析数据因检测仪器不同而产生的结果迥异,图形呈某些特征性改变.为此作者进行了相关比对检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艾红梅 刊期: 2004年第15期
抗生素是临床应用为广泛的一类药物,是用来治疗细菌、真菌等微生物感染的一类药物,在我国临床用药中,抗生素用量很大据有关文献资料,抗感染药物费用已占住院药物费用的40%左右,且5 a来一直排在用药费用的第1位.
作者:李文;刘凤琴 刊期: 2004年第15期
目的:分析肺炎链球菌感染的耐药及其机制,以有效的指导临床进行合理的治疗与用药.方法:对2003年7月1日至2003年12月31日就诊于儿童医院的上呼吸道感染儿童,进行的咽拭子培养,对分离出的肺炎链球菌,再进行耐药性方面的检测,用套式PCR对TEM基因进行检测.结果:32例标本中对青霉素敏感的为66%,安灭菌31%,头孢呋肟91%,头孢噻肟88%,菌必治94%,红霉素34%,复方新诺明44%,氟霉素97%,万古霉素100%,环丙沙星91%,克林霉素25%,阿奇霉素31%,同时对其中20例标本的TEM基因进行检测,其阳性率为50%.含有TEM基因的肺炎链球菌,其对β-内酰胺类药物中的青霉素耐药性较强,耐药率达到90%(9/10);TEM基因阴性的标本,其对β-内酰胺类药物的青霉素耐药性就比较弱,敏感率为90%(9/10),中介率10%(1/10).
作者:谢国强;赵琪;邹廉 刊期: 2004年第15期
目的:探讨总胆汁酸(TBA)、前白蛋白(PA)及乳酸脱氢酶(LDH)在病毒性肝炎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136例各型病毒性肝炎进行TBA、PA及LDH测定,其中急性肝炎100例,重症型肝炎12例,慢性活动型肝炎8例,慢性迁延型肝炎16例,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经统计学分析处理.结果:各组与对照组的水平间差异有显著性.尤以重症型肝炎、急性肝炎、慢性活动型肝炎较为明显(P<0.01),慢性迁延型肝炎次之(P<0.05).结论:TBA测定可作为了解肝细胞损害程度上的一个敏感指标,可作为划分慢性活动型肝炎与慢性迁延型肝炎的重要指标.PA、LDH能真实反映各型肝炎早期细胞损害程度,对临床病毒性肝炎的早期诊断和治疗监测有重要意义.
作者:方晔 刊期: 2004年第15期
通过对500例经尿11项试纸检查阴性的标本,沉渣镜检发现尚有67例阳性,阳性率为13.4%.提示尿沉渣镜检,不失为泌尿系统疾病检查的必要手段不应忽视及偏废.
作者:高敏聪;杭海 刊期: 2004年第15期
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72岁,因胸闷、气短10 d入院.既往体健.患者10 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胸闷、气短,呈进行性加重,无心慌、胸痛,无咳嗽、咳痰,未予任何诊治,入我科.
作者:郭春霞 刊期: 2004年第15期
食管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治疗方法有手术、放化疗等方法;而食管癌放射治疗反应小,危险性小,疗效肯定,适应证宽;因此,放疗是食管癌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1].食管癌本身是一种消耗性疾病,绝大多数病人伴有进食阻挡感或进食后胸骨后疼痛不适而影响进食,降低了营养素的摄取;再加上放疗对机体的影响,往往造成病人营养不良、身体虚弱而影响治疗过程及治疗效果.因此,做好食管癌病人的饮食护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徐明英;侯庆珍;吕传爱;扬桂华;刘学萍;王岭梅;梁欣 刊期: 2004年第15期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速度能量图对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腹主动脉血流动力学检测的应用价值.方法:利用Acuson Aspen型多功能超声诊断仪的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与速度能量图模式,分别检测同一组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的腹主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并比较两种检测技术所得数据的差异.结果:采用彩色多普勒速度能量图所获得的血管壁与血流信号更清晰、连续性好,两组血流动力学测值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彩色多普勒速度能量图对腹主动脉血流动力学反映更敏感、确切,检测中不受角度的影响,操作更方便,且重复性好.
作者:戴蓉;王彦惠 刊期: 2004年第15期
盆腔内大出血常见于肿瘤、外伤性以及产后,传统的治疗方法多为外科手术但是手术创伤大,且手术过程中打开后腹膜,破坏了后腹膜对血肿的压迫效果,助长了出血倾向,效果不甚理想.自从1972年Margulis首次将髂内动脉栓塞用于治疗1例因骨盆骨折引起的动脉大出血后,经皮穿刺动脉插管栓塞术治疗内脏出血的方法随后被临床广泛应用.经动脉超选择插管栓塞治疗盆腔大出血具有止血迅速、创伤小、安全简单等特点.我们从1996年12月至今采用介入治疗肿瘤及产后大出血患者12例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作者:陆坚;高建华 刊期: 2004年第15期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定位对减少肺周围性疾病穿刺活检后并发症的意义,提高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的成功率.方法:应用日本Toshiba-220型超声诊断仪,配置专用穿刺架,选用18G切割式自动活检穿刺针,在超声引导下对36例肺周围性疾病的患者进行组织学活检.结果:36例病人均穿刺成功,成功率100%.平均穿刺取材1针~3针.病理结果显示细胞结构完整,镜下无组织碎片,标本满意.结论:准确地进行超声定位,提高穿刺命中率,是确保穿刺成功及减少肺穿后并发症的关键.
作者:梁沅;江道奎;张妍;王晓英 刊期: 2004年第15期
多年来心脏酶学标志物的检测对诊断鉴别急性心肌梗死(AMI)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其灵敏度较低,特异性差或持续时间较短等原因,对亚急性心肌梗死、小灶性心肌梗死或微心肌损伤的诊断仍有困难.血清中心肌特异性肌钙蛋白T是一种高特异性、高灵敏度的反映心肌损伤的血清蛋白质,因其在患者血清中出现早、持续时间长而受到广泛关注.本研究旨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AMI患者的TnT值,并与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MB同工酶(CK-MB)进行比较,籍以评价TnT对心肌损伤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吴家明 刊期: 2004年第15期
目的:在进行冠状动脉(冠脉)造影且伴有高血压的人群中观察肾动脉狭窄(Renal Artery Stenosis RAS)的发生率,并识别RAS的危险因素.方法:冠脉造影结束后,进行非选择性肾动脉造影.结果:3 a内共入选234例高血压并且行冠状动脉造影患者,平均年龄60.6岁(25岁~79岁),131例患者(55.9%)存在RAS,其中100例患者(42.8%)存在显著的RAS(腔径狭窄≥50%),31例患者(13.3%)存在轻度的RAS(直径狭窄<50%);103例患者存在高血压但没有肾动脉狭窄(Non-RAS)NRAS约占44.1%.接受冠脉造影检查且伴有高血压的患者中,RAS患病率比较高.结论:冠心病患者有较高的肾动脉狭窄发生率,应该在冠状动脉造影后常规行肾动脉造影,特别是在合并有高血压的情况下,更应该同时进行肾动脉造影.
作者:容文明;陈英华;陈文晓 刊期: 2004年第15期
目的:观察鲁南欣康对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脉压所产生的影响.方法:对52例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患者经不同药物降压后给予鲁南欣康口服,每日2次,在服鲁南欣康前和服药后的第4周,第8周,于静息状态下坐位测量患者上臂血压3次,记录平均值,加以对照.结论:经观察鲁南欣康舒张容量血管的作用较强,能减少静脉回心血量,减轻心脏前负荷,降低左心搏血量;能舒张较大动脉,增加主动脉顺应性,缓冲收缩压,保持舒张压.
作者:李耀明;孙瑞香 刊期: 2004年第15期
本文测定了500例正常临产妇和130例正常非孕青年女性的载脂蛋白、HDL-C、Lp(a),以探讨其正常生理变化对孕妇保健的辅助诊断价值及合理指导孕妇的营养膳食的必要性.
作者:沈璐玲 刊期: 2004年第15期
阿司匹林是闻名遐尔的解热镇痛药,至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近年来经临床应用观察,一方面发现该药物在防治糖尿病等有关疾病方面具有新的用途,而另一方面也发现该药与某种药物配伍后易产生不良反应.
作者:毛光美 刊期: 2004年第15期
我科自1997年1月至2003年12月行胃癌根治术186例,兹将本组资料谈几点体会.
作者:武东风 刊期: 2004年第15期
目的:通过对44例营养性贫血血清铁铜锌含量的监测,分析微量元素对营养性贫血的影响.方法:采用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血清样品,结果表明:营养性贫血患者血清铁铜锌含量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统计学处理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血清铜含量无差异.结论:在营养性贫血治疗中注意补充多种微量元素有积极意义.
作者:乔海英 刊期: 2004年第15期
红外线扫描对乳腺疾病的诊断,尤其是乳腺疾病的普查,具有重要的意义,它具有价廉、无痛苦,易被病人所接受的特点,值得基层医院推广.我院外科自2003年至2004年使用圣普公司生产的SPR-1B型多媒体彩色乳腺诊断仪检查489人次,其中门诊乳腺疾患病人67人,集体普查422人次,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裴明强 刊期: 2004年第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