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七氟烷预处理对缺氧/复氧损伤的心肌细胞H9c2LC3蛋白表达的影响

刘琴;李凌云;乔世刚;魏兴;谢红;王琛

关键词:麻醉药, 吸入, 缺氧/复氧, 自噬, H9C2心肌细胞
摘要:目的 观察七氟烷预处理对缺氧/复氧(H/R)损伤的H9c2大鼠心肌细胞自噬相关蛋白LC3表达的影响,探讨自噬在七氟烷预处理延迟性保护中的作用.方法 H9c2心肌细胞随机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CON);缺氧/复氧组H/R(缺氧2 h,复氧1 h);七氟烷预处理组(SEVO)予2.5%七氟烷预处理1 h,24 h后进行H/R;3-MA+SEVO组,七氟烷预处理前15 min 在培养液内加入3-MA(10 mmol/L),24 h后进行H/R;3-MA组,即在培养液内加入3-MA(10 mmol/L),25 h后进行H/R.取复氧后心肌细胞,MTT法检测各组H9c2心肌细胞存活率,Western blot 法检测自噬相关蛋白LC3-Ⅱ的表达.结果 与CON组相比H/R组和SEVO组细胞存活率均降低(均P<0.05);与H/R组相比SEVO组、3-MA组和3-MA+SEVO组细胞存活率均增高(均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CON组相比SEVO组、H/R组自噬蛋白LC3-Ⅱ表达均上调(均P<0.05),与H/R组相比SEVO组LC3-Ⅱ蛋白表达均下调(均P<0.05),而3-MA组和3-MA+SEVO组表达均显著下调(均P<0.01).结论 七氟烷预处理对H/R损伤H9c2心肌细胞具有延迟性保护作用,自噬可能参与了七氟烷预处理的延迟性保护机制.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相关文献
  • 胞外信号调节激酶及核因子-κB在胃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目的 探讨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和核因子-κB(NF-κB)在胃腺癌及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方法 通过免疫组化及RT-PCR法,检测36例胃腺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中ERK和NF-κB的蛋白及mRNA表达情况,分析组织中蛋白的表达率及表达强度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 (1)胃腺癌组织中ERK、NF-κB蛋白及mRNA表达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均P<0.01);(2)ERK及NF-κB在低分化、Ⅲ-Ⅳ期的胃腺癌组织中显著升高(均P<0.01),ERK在有淋巴结转移的胃腺癌组织中表达升高(P<0.05),而NFκB在胃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无明显的相关性(P>0.05),ERK及NF-κB在胃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年龄、病变部位亦无相关性(均P>0.05);(3)ERK和NF-κB的表达之间呈正相关(r=0.653,P<0.01).结论 胃腺癌组织中ERK和NF-κB表达上调,两者的表达成正相关.两者在胃癌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重要作用,为临床早期诊断、预后判断及治疗胃癌提供了新的思路.

    作者:王翀;杨霞;李国华;吴平安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常州市两次麻疹强化免疫效果比较

    目的 对比常州市两次麻疹减毒活疫苗(MV)强化免疫(SIA)的效果,探讨麻疹控制措施.方法 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比常州市两次麻疹SIA效果.结果 2007年11月MV SIA后,2008年麻疹报告发病率为24.13/10万,较2007年上升91.66%;SIA后8个月麻疹发病同比平均上升118.57%;<15岁年龄组发病构成比同比上升11.17%;SIA前后常住、流动儿童麻疹疫苗接种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009年4月开展MVSIA,SIA前麻疹发病同比平均上升221.30%;SIA后8个月麻疹发病同比平均下降88.69%,<15岁年龄组发病构成比同比下降50.03%;SIA后流动儿童麻疹疫苗接种率明显提高(P<0.05).结论 2007年MV SIA低覆盖是SIA后麻疹高发的主要原因,2009年开展的高质量MV SIA成功削平了麻疹发病高峰.政府参与、多部门配合是开展高质量MV SIA的基础.

    作者:林琴;郝超;张建陶;姚杏娟;卞琛;韩长磊;凌良健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南美响尾蛇神经毒素对吉非替尼诱导人肺鳞癌SK-MES-1细胞凋亡的影响

    目的 探讨南美响尾蛇神经毒素(crotoxin)对吉非替尼(iressa)诱导人肺鳞癌SK-MES-1细胞凋亡及其对吉非替尼的抗肿瘤效果的影响.方法 应用MTT法和流式细胞仪annexin V-PI双标法研究crotoxin及其与iressa 联用对人肺鳞癌SK-MES-1细胞促凋亡作用.结果 Crotoxin作用浓度大于或等于25 μg/ml时对人肺鳞癌SKMES-1 细胞有明显生长抑制作用,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iressa联合作用明显高于单用crotoxin和iressa,其Q值均在0.85~1.15之间,两者呈现出相加的抗肿瘤效果.结论 Crotoxin 对人肺鳞癌SKMES-1 细胞的生长有抑制作用,并呈浓度依赖性,与iressa联合应用对人肺鳞癌SK-MES-1细胞有明显的促凋亡作用.

    作者:王俊华;何靖康;秦正红;马海涛;邬珺超;韩蓉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液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及其抑制物-1的基因表达

    目的 通过检测动脉粥样硬化(AS)患者血液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与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物-1(TIMP-1)的基因表达水平,探讨AS发生的分子机制及预测因子.方法 AS患者120例为动脉硬化组,72例正常体检者为对照组.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检测其血液中MMP-9和TIMP-1 mRNA表达水平.结果 MMP-9和TIMP-1的RT-PCR产物序列与GenBank上人MMP-9 mRNA和TIMP-1基因片段完全一致.动脉硬化组的MMP-9基因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MMP-9基因表达水平,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硬化组的TIMP-1基因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TIMP-1基因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MP-9/TIMP-1基因表达定量比值,动脉硬化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S患者TIMP-1基因表达水平的降低与MMP-9/TIMP-1基因表达定量比值升高可能是AS发生的分子机制之一,二者一起可以作为AS发生的预测因子.

    作者:苏伟;高枫;龚少愚;魏慧渊;朱红俊;周春刚;陆曙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Tulasi 对全身照射小鼠的辐射防护作用

    目的 研究Tula理组,采用137Cs-γ射线对两组小鼠进行不同剂量单次全身照射;其中处理组小鼠在照射前1 d给予Tulasi(20 mg/kg),采用大耐受量评价Tulasi的用药安全性,观察小鼠30 d存活率、肝脏丙二醛(MDA)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SH)的含量.结果 Tulasi 具有很好的用药安全性,大耐受量为275 mg/kg,能显著提高辐射小鼠的30 d生存率,处理组与对照相比,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01);对照组肝脏MDA的含量明显较处理组高,而GSH的含量则明显低于处理组,两者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Tulasi 对接受全身照射的小鼠具有明显的辐射防护作用.

    作者:王利利;焦旸;徐加英;胡旭东;樊赛军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肿瘤放射增敏是当今放射医学的研究热点

    放射医学是研究电离辐射损伤机制、诊断、治疗和防护的一门综合性交叉学科.放射生物学主要研究辐射损伤响应过程和生物学后果的分子事件和调控机制,是放射医学的基础和前沿.随着微束照射、基因组学与蛋白质组学和生物信息、干细胞技术以及活细胞分子影像和实时动态成像等新技术的应用,放射医学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和突破,部分研究领域已经位于生命科学和临床医学的前沿.而放射生物学中许多基础研究与生命科学前沿的结合更加密切,放射医学与肿瘤放疗学等临床医学的结合也更加紧密,已经形成了放射医学的转化医学.

    作者:曹建平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Sina 基因同源类似基因1在大鼠脊髓损伤过程中的表达变化

    目的 观察 Sina 基因同源类似基因1(SIAH1)在大鼠脊髓损伤过程中的表达情况,分析它们与神经元存活和死亡、胶质细胞活化增殖等生物学的关系,探讨它们在脊髓损伤和修复过程中的生物学功能.方法 制作脊髓损伤模型,利用Western blot、免疫组织化学、免疫荧光技术观察SIAH1在损伤脊髓中的表达变化、组织分布与细胞定位,在此基础上探讨SIAH1在脊髓损伤后的病理生理意义.结果 Western blot结果显示SIAH1经历了在损伤后8 h、1 d和2 d的增加后开始下降,直到损伤后14 d仍没有明显上调的变化趋势.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在脊髓损伤后1 d,SIAH1的阳性信号在临近损伤中心的脊髓中明显增加,而在脊髓损伤后7 d,SIAH1阳性的细胞数明显减少.免疫荧光结果显示SIAH1与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存在共定位.结论 脊髓损伤后脊髓中SIAH1的表达上调可能参与神经元的凋亡过程以及星形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的活化的病理生理过程.

    作者:陈向东;张烽;沈爱国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辐射敏感性新基因 UHRF1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鉴定

    目的 构建UHRF1的真核表达载体,并验证其在乳腺癌细胞MDA-MB-231中的表达.方法 采用RTPCR方法,从乳腺癌细胞MCF-7的总cDNA中扩增出2.3kb 的 UHRF1基因的cDNA片段,经限制性内切酶Kpn I与Xho I双酶切,定向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cDNA3中,构建重组质粒pcDNA3(+)-UHRF1,利用限制性内切酶双酶切分析和DNA序列分析鉴定重组质粒;构建成功的重组质粒,经脂质体Lipofactamin2000介导转染MDA-MB-231细胞,G418筛选阳性克隆,以RT-PCR 和 Western blot 检测 UHRF1 的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 获得全长约为2.3kb的UHRF1基因片段;重组质粒经限制性内切酶Xho I和Kpn I酶切、电泳后显示2.3kb的UHRF1目的片段和5.4kb的pcDNA3载体片段,即UHRF1基因的cDNA已正确克隆到真核细胞表达载体pcDNA3中;UHRF1转染乳腺癌MDA-MB-231细胞后的RT-PCR和Western blot的结果显示:UHRF1的mRNA和蛋白水平均呈现高表达.结论 成功构建UHRF1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为进一步研究该基因的功能奠定基础.

    作者:李新莉;孟庆慧;朱然;朱巍;樊赛军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纳米化紫杉醇与电离辐射对KB细胞联合作用的研究

    目的 研究纳米化紫杉醇(TAX-NLC)与电离辐射对KB细胞杀伤的联合作用.方法 利用MTT法观察TAX-NLC、电离辐射及其二者联合对KB细胞的杀伤效应.通过流式细胞仪观察TAX-NLC及电离辐射对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 TAX-NLC较紫杉醇(TAX)对KB细胞具有更强杀伤作用,TAX-NLC或TAX与电离辐射联合作用时,随着剂量的加大,对KB细胞的杀伤作用增强.与同等剂量的电离辐射联合作用时,同浓度的TAX-NLC也比TAX 的作用强.同样,TAX-NLC 可以影响细胞周期再分布,使G2/M期细胞比例增加,与电离辐射联合作用时,其对细胞周期的影响要强于TAX.结论 TAX-NLC 对KB细胞的杀伤作用高于TAX.TAX-NLC与电离辐射的联合效应比与TAX的联合效应要高.TAX-NLC作用机制可能是其更易通过细胞膜并在细胞中浓聚有关.

    作者:刘敏;李智慧;许玉杰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七氟烷预处理对缺氧/复氧损伤的心肌细胞H9c2LC3蛋白表达的影响

    目的 观察七氟烷预处理对缺氧/复氧(H/R)损伤的H9c2大鼠心肌细胞自噬相关蛋白LC3表达的影响,探讨自噬在七氟烷预处理延迟性保护中的作用.方法 H9c2心肌细胞随机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CON);缺氧/复氧组H/R(缺氧2 h,复氧1 h);七氟烷预处理组(SEVO)予2.5%七氟烷预处理1 h,24 h后进行H/R;3-MA+SEVO组,七氟烷预处理前15 min 在培养液内加入3-MA(10 mmol/L),24 h后进行H/R;3-MA组,即在培养液内加入3-MA(10 mmol/L),25 h后进行H/R.取复氧后心肌细胞,MTT法检测各组H9c2心肌细胞存活率,Western blot 法检测自噬相关蛋白LC3-Ⅱ的表达.结果 与CON组相比H/R组和SEVO组细胞存活率均降低(均P<0.05);与H/R组相比SEVO组、3-MA组和3-MA+SEVO组细胞存活率均增高(均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CON组相比SEVO组、H/R组自噬蛋白LC3-Ⅱ表达均上调(均P<0.05),与H/R组相比SEVO组LC3-Ⅱ蛋白表达均下调(均P<0.05),而3-MA组和3-MA+SEVO组表达均显著下调(均P<0.01).结论 七氟烷预处理对H/R损伤H9c2心肌细胞具有延迟性保护作用,自噬可能参与了七氟烷预处理的延迟性保护机制.

    作者:刘琴;李凌云;乔世刚;魏兴;谢红;王琛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PTEN 基因重组腺病毒载体的构建及鉴定

    目的 构建含 PTEN 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为 PTEN 进行肺腺癌的基因治疗奠定基础.方法 用PTEN 引物 VT415 和 VT416 扩增 PTEN 基因后,分别用EcoR I+Sal I双酶切PCR-PTEN和PSUCMV,回收并纯化PTEN cDNA小片断和PSUCMV的大片断,使两者连接获得含有PTEN基因的重组穿梭质粒载体PSUCMV-PTEN;采用细胞内同源重组方法构建PTEN基因重组腺病毒载体,将质粒PSUCMV-PTEN与含有5型腺病毒右臂的质粒Pbghe3通过 Lipofectamine 2000共转染至293细胞,经PCR鉴定,扩增病毒,氯化铯密度梯度离心法纯化浓缩,测定病毒滴度.结果 经双酶切和PCR进行鉴定,经鉴定正确的腺病毒命名为VSUCMV-PTEN,TCID50法测定病毒滴度为1.0×1010pfu/ml.结论 成功构建了含PTEN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Ad-PTEN,为下一步体内外实验证实PTEN对肺癌的抑制作用研究打下基础.

    作者:徐中华;钱海鑫;钱永跃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激活Notch信号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促心肌梗死模型鼠血管新生研究

    目的 探讨干预Notch信号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移植对心肌梗死(MI)大鼠心肌的治疗性血管新生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60只Wistar大鼠经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建立MI模型后,建模2周进行相应处理后,随机分为MI模型对照组(B组)、培养液移植对照组(C组)、激活Noth信号的BMSCs移植实验组(D组)、BMSCs移植对照组(E组),每组15只;另选取10只为假手术对照组(A组).4周后观察细胞生长及增殖情况,测定缺血心肌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蛋白的表达及缺血区心肌毛细血管密度的改变.结果 BMSCs在梗死区中可增殖分化为内皮细胞,与A、B、C组相比,D组、E组缺血心肌中VEGF蛋白的表达增多及毛细血管密度均明显增高(P<0.01),且D组较E组更明显(P<0.05).结论 激活Notch信号有促进心肌梗死区BMSCs向内皮细胞分化,并通过自分泌和旁分泌的方式增加缺血心肌VEGF的表达,由此促进缺血心肌中毛细血管新生.

    作者:马树人;谢雄伟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小鼠脑出血后自噬相关蛋白表达及NF-κB信号通路对其调节作用的研究

    目的 研究小鼠脑出血(ICH)后自噬是否被激活及NF-κB信号通路对ICH诱发的自噬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正常昆明小鼠纹状体注射胶原酶Ⅳ建立脑出血模型,或于脑出血模型建立前5 min,侧脑室给药SN50(0.1μg/μl)或生理盐水1 μl,随机分为脑出血组、SN50处理组和生理盐水处理组,同时设立空白对照组.每组分别于脑出血1 h,6 h,24 h,48 h,7 d后(5只/时间点)断头取脑,脑出血各组取出血区及周边脑组织进行免疫印记实验检测Beclin-1、Bcl-2、LC3蛋白表达水平或激活情况,SN50处理组和生理盐水处理组各时间点取出血区及周边脑组织进行免疫印记实验检测LC3蛋白激活情况.结果 小鼠脑出血后出血区及出血周边脑组织Beclin-1蛋白表达上调、Bcl-2蛋白表达下调,以6-48 h时为显著(P<0.05);Beclin-1/Bcl-2比值随时间变化逐渐增高,以6~48 h时为显著(P<0.05);LC3被激活,随时间变化蛋白表达逐渐增加,48 h时达高峰,至7 d时仍较空白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脑出血后,SN50处理组LC3蛋白激活高于生理盐水处理组,以6~48 h时为显著(P<0.05).结论 脑出血后自噬被激活,这种激活的机制之一涉及到Beclin-1/Bcl-2比值的增加;NF-κB特异性抑制剂 SN50 促进了脑出血后自噬相关蛋白的上调表达.

    作者:孙玉霞;包海军;刘伟丽;王涛;戴定坤;王龙;张璐;王尧琪;黄娅;秦正红;朱广友;陶陆阳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青蒿琥酯增敏对宫颈癌HeLa细胞裸鼠移植瘤凋亡的影响

    目的 探讨青蒿琥酯增敏对宫颈癌HeLa细胞裸鼠移植瘤凋亡的影响.方法 建立裸鼠移植瘤模型,待移植瘤体积平均增至大约(5 mm×5 mm ×5 mm),将裸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单药组、单照组和联合组,单药组和联合组每只裸鼠给予青蒿琥酯100 mg.kg-1.d-1,对照组和单照组每只裸鼠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处理7 d,第7 d给药后单照组和联合组立即给予一次性60Co γ射线10Gy照射,照后观察14 d,14 d后剥瘤,TUNEL法检测移植瘤组织中细胞的凋亡.结果 联合组裸鼠移植瘤瘤质量较单照组明显减小[(0.64±0.11)g vs (1.31±0.58)g](P<0.05),抑瘤率达71.17%.联合组移植瘤组织中细胞凋亡数较单照组显著增大[(77.5±8.07) vs (48.80±6.71)](P<0.05).结论 青蒿琥酯能明显增加HeLa细胞裸鼠移植瘤对射线的放射敏感性,作用机制与其增强射线诱导移植瘤组织中细胞凋亡有关.

    作者:周媛媛;封阳;曹建平;张旭光;朱巍;倪倩影;耿冲;陈光烈;罗居东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蛇床子素对小鼠酒精性脂肪肝的治疗作用

    目的 观察蛇床子素对小鼠酒精性脂肪肝的治疗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建立小鼠酒精性脂肪肝模型后,分别以蛇床子素不同剂量(10~40 mg/kg)给予治疗6周,然而测定小鼠血脂、肝脂及肝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含量,同时观察肝脏的病理变化.结果 经蛇床子素处理过的小鼠血清中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和肝组织中TC、TG和MDA的含量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或0.01),同时肝组织中的SOD含量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或0.01).肝组织形态学评估表明,蛇床子素显著减少了肝脂质的沉积.结论 蛇床子素对小鼠酒精性脂肪肝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增加机体的抗氧化能力有关.

    作者:张建军;谢梅林;王恒斌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测定及其意义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2型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DR)之间的关系.方法 将52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31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DR组)和21例糖尿病视网膜无病变组(NDR组),又将DR组分为背景型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组(BDR组)19例和增值型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组(PDR组)12例.分别检测各组VEGF值并与36例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正常对照组、糖尿病组、NDR组、BDR组及PDR组VEGF含量(pg/m1)分别为108.4±27.2、185.2±32.6、162.3±28.7、220.3±44.6和201.9±31.7.糖尿病组和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0.01);BDR、PDR与NDR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DR与BDR相比,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EGF可作为了解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程度的参考指标.

    作者:权玉萍;王育水;赵志勇;李高亮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重症肺炎支原体脑炎15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重症肺炎支原体脑炎的临床特点.方法 分析15例重症肺炎支原体脑炎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15例患儿除综合治疗外,予阿奇霉素、甲基强的松龙或丙种球蛋白治疗治愈好转10例,有后遗4例,1例自动出院.结论 重症肺炎支原体脑炎是支原体肺外感染的危重并发症,早期给予阿奇霉素、甲基强的松龙和/或丙种球蛋白冲击疗法可较好改善临床症状,减少后遗症的发生.

    作者:张兵兵;汤继宏;戚月凤;张利亚;顾琴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抗增殖蛋白TOB1影响乳腺癌细胞MDA-MB-231体外转移的作用研究

    目的 研究抗增殖蛋白家族成员TOB1对乳腺癌细胞MDA-MB-231体外侵袭与转移的生物学作用与机制.方法 采用脂质体介导的质粒转染和G418筛选培养法获得稳定高表达TOB1的高转移性乳腺癌细胞系MDAMB-231.通过人工基底膜侵袭实验和划痕实验检测TOB1过表达对MDA-MB-231细胞体外侵袭能力和转移能力的影响.采用super array 基因芯片法检测TOB1引起的肿瘤转移相关基因表达的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外源性TOB1 高水平表达使MDA-MB-231 的体外侵袭能力显著降低(P<0.05),同时抑制MDA-MB-231的体外迁移能力;TOB1 表达水平的增加引起MDA-MB-231细胞中肿瘤转移抑制基因BRMS1表达的明显增加,同时显著抑制肿瘤转移相关基因HSP90、FXYD5、RHOC、S100A4等的表达(均P<0.05).结论 TOB1过表达抑制乳腺癌细胞MDAMB-231 的体外侵袭、转移,涉及的机制可能与TOB1对多种重要的肿瘤转移相关基因的表达调控有关.

    作者:焦旸;胡旭东;徐加英;张玉松;王利利;樊赛军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辐照对水流动力学注射介导的小鼠体内基因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寻辐照对水流动力学注射(HGT)介导的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在小鼠体内的表达影响,从而评估水流动力学注射方法在小鼠造血干细胞移植模型中应用的有效性.方法 将实验鼠分为辐照组和非辐照组,尾静脉大体积快速注射带有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PGL3-luc.于注射后6 h腹腔注射荧光素酶底物,并通过活体动物体内光学成像系统检测基因表达的初始水平.将辐照组小鼠进行700c Gy非清髓性全身照射,并于水流动力学注射后12、24、48、72、96、120 h通过活体动物体内光学成像系统对两实验组小鼠体内目的基因的表达水平进行监测.结果 通过尾静脉进行水流动力学注射的PGL3-luc质粒在注射后6 h于小鼠肝脏大量表达,其平均表达水平为(3 739±924.8)相对荧光单位(RLU)/(sec·mg)蛋白.在各个时间监测点辐照组与非辐照组相比实验鼠体内基因表达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表达水平均于水流动力学注射72 h后显著降低.结论 小鼠移植前的辐照预处理对水流动力学注射介导的基因在小鼠体内的表达并无影响,该种新型基因转移表达方法可以有效地应用于小鼠造血干细胞移植模型中.

    作者:包光明;胡博;张胤晟;赵雷;卞士中;刘海燕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腰椎椎弓根延长椎管扩大成形术对椎管影响的解剖学研究

    目的 通过经椎弓根截骨延长椎弓根扩大椎管,并应用螺旋CT三维重建测量各节段腰椎截骨椎弓根延长前后椎管面积,为临床进行腰椎管减压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10具成人腰椎标本(L1~L5),螺旋CT分别对椎弓根截断前后的腰椎标本进行扫描,对CT重建后的图像进行测量,包括原始腰椎各节段椎管面积,椎弓根截断后椎弓根后移2、4、6 mm后的椎管面积.结果 对椎弓根截断前后椎管面积进行比较,结果显示,L1~L5椎弓根后移4、6 mm,椎弓根截断前后椎管面积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L1~L3、L5节段椎弓根后移2 mm,椎弓根截断前后椎管面积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经椎弓根截骨椎管扩大成形术,可以明显增加腰椎管的面积,为临床进行腰椎管减压提供一种新的方法.

    作者:杨惠林;朱若夫;魏旺;陈康武;杨炎;唐天驷 刊期: 2011年第01期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主管:江苏省教育厅

主办:苏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