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宏飞;李晓强;戎建杰
目的 应用常规染色体分析研究青蒿素对p53功能突变的人乳腺癌细胞MDA-MB-435的放射敏感作用.方法 通过MTT法测定不同药物浓度及不同药物作用时间对细胞毒性的影响,常规染色体制片,计数细胞分类项中双着丝粒体(dic)和着丝粒环(r)数量,将经过青蒿素作用的乳腺癌细胞染色体畸变率(dic+r)同单纯照射的细胞染色体畸变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青蒿素对实验细胞MDA-MB-435毒性较小,200 μmol/L浓度时作用24h细胞存活率>95%,48 h细胞存活率>80%.参考存活曲线确定常规染色体畸变分析实验的药物浓度为200μmol/L,作用时间为24 h.将得到的数据进行回归拟合,可以得到药物作用及未经药物作用的剂量效应曲线,比较两组曲线,青蒿素作用组的染色体畸变率明显高于单纯照射细胞(P>0.05).结论 青蒿素能增加辐射对乳腺癌细胞MDA-MB-435的染色体损伤.
作者:刘杨;曹建平;樊赛军;朱巍;陈遐林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小建中汤对幽门螺杆菌(Hp)感染小鼠胃黏膜损伤的治疗作用.方法 给BABL/c小鼠连续5 d灌胃Hp悉尼菌株(SSIHp)菌液造成Hp感染模型,造模成功后连续4周给小鼠灌胃小建中汤水提组分,给药结束7 d后通过胃黏膜直接涂片、快速尿素酶试验及胃黏膜组织细菌培养检查小鼠Hp根除情况,并对胃窦部黏膜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 小建中汤水提组分高、中、低剂量组的Hp根除率分别为85%、65%、45%,均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或0.01),同时胃窦部黏膜炎症较模型组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 小建中汤水提组分具有较好的抗Hp感染和抗胃黏膜损伤作用.
作者:赵红;杨倩;孙蓉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奥沙利铂的外周神经毒性.方法 60例肿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预防组在使用奥沙利铂时预防性使用10%的葡萄糖酸钙30 ml及还原型谷胱苷肽2.4 mg,连用3 d;对照组未预防性治疗,但化疗方案同预防组.分别比较两组神经毒性的总发生率及外周神经毒性级别.结果 两组患者外周神经毒性总发生率和3级外周神经毒性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使用奥沙利铂时预防性注射葡萄糖酸钙及还原型谷胱甘肽,可以减少神经毒性的发生.
作者:王小侠;王吉;张宁刚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多肽N-乙酰氨基半乳糖转移酶-2(ppGalNAc-T2)对胶质瘤细胞侵袭转移的作用.方法 将ppGalNAc-T2的真核表达正义载体、RNA干扰载体通过脂质体稳定转入胶质瘤细胞U251;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及RT-PCR检测ppGalNAc-T2的表达来确定载体正确转入细胞;细胞分为以下5组:U251转染正义载体组与空载体组、U251转染干扰载体组与对照载体组、U251未转染组,通过RT-PCR方法 检测各组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TIMP)-2 mRNA表达的变化;通过划痕法检测各组细胞的迁移差异.结果 荧光显微镜观察及RT-PCR检测结果 表明,载体成功转入细胞;RT-PCR检测结果 发现,随着ppGalNAc-T2的增高,MMP-2的表达降低,而TIMP-2的表达升高(P<0.05);划痕结果 显示,正义组细胞迁移能力随ppGalNAc-T2的上调而减弱(P<0.05),干扰组划痕修复较快(P<0.05),其他对照组相近(P<0.05).结论 ppGalNAc-T2的上调可抑制细胞的划痕修复,由此推测ppGalNAc-T2可能与胶质细胞的侵袭转移密切相关.
作者:杨玲焰;刘珺;高媛;吴士良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曲古菌素A(TSA)联合5-氮基-2-脱氧胞苷(5-aza-dC)对人胃癌细胞(SGC-7901)生长及其TESTIN(TES)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实验分为空白对照组(不加任何药物处理)、TSA(150 ng/ml)、5-aza-dC(5μmol/L)、TSA(150 ng/ml)+5-aza-dC(5μmol/L)共4组,用MTT法测定各组药物作用对SGC-7901细胞生长的影响,用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Annexin V/PI检测细胞凋亡,RT-PCR分析SGC-7901细胞TESmRNA表达.结果 曲古菌素A和(或)5-aza-dC分别作用24 h、48 h、72 h后均能抑制细胞生长,联合组较单药组抑制率显著增强,且随着药物作用时间的延长,抑制率增强更明显;流式细胞仪分析及AnnexinV/PI凋亡检测发现干预胃癌细胞48 h后,联合组G0/G1期比率为(85.23±2.17)%,较单药组显著增多(P<0.05);同时诱导细胞凋亡,联合组细胞凋亡率达到(32±3.25)%.比单药组明显增加(P<0.05);TSA和(或)5-aza-dC干预胃癌细胞48 h后,联合组较单药组显著增强TESmRNA的表达(P<0.05).结论 曲古菌素A联合5-aza-dC干预可抑制SGC-7901细胞生长,阻止细胞周期于G0/G1期并促进细胞凋亡,抑癌基因TESmRNA表达增多均较单药组明显.
作者:程海燕;陈卫昌;严苏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股骨头骨骺剥脱性骨软骨炎的影像诊断要点.方法 分析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股骨头骨骺剥脱性骨软骨炎患者的临床表现、X线及CT征象.结果 X线、CT表现为股骨头骨质局限凹陷,边缘不规则硬化2例,薄层硬化4例.术后半年随访复查股骨头骨骺均恢复正常形态.结论 剥脱性骨软骨炎早期X线多无发现.发生在股骨头骨骺的应与股骨头无菌坏死和早期边缘性骨结核鉴别.该病因关节软骨和软骨下骨缺血坏死,骨质破坏仅侵犯骨骺的靠关节面边缘,病灶较局限,呈浅勺状,而骨骺的其他部位骨质无破坏,无死骨存在,临床髋部疼痛病史长、无低热,这些均是该病的诊断要点.
作者:顾海斌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人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P15、P27和Bcl-2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用免疫组化及Western blot方法 检测人食管鳞癌组织中P15、P27和Bcl-2的表达,结合病例随访资料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 48例食管鳞癌病例获得完整随访资料,鳞癌组织中Bel-2的表达(90.5%)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6.3%)(P<0.05);高分化鳞状细胞癌组织中Bcl-2的表达(80%)明显低于低分化鳞癌(91.7%)(P<0.05);在有淋巴结转移的鳞癌中Bel-2的表达(100%)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鳞癌(83.3%)(P<0.05).P15、P27在人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低于癌旁正常黏膜组织(P<0.05),而在高级别上皮内瘤变中P15、P27的表达就明显降低(P<0.05).结论 P15、P27和Bel-2的表达与人食管鳞癌的发生及进展有一定相关性;P15、P27表达的降低为食管鳞癌发生的早期事件,检测P15、P27和Bcl-2的表达对人食管鳞癌的早期诊断、判断预后有参考价值.
作者:吴祥胜;何靖康;马海涛;秦正红;韩蓉;邬郡超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27例免疫相关性血细胞减少症(IRH)或全血细胞减少症(IRP)患者的临床特点,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分析27例IRH/IRP患者临床表现、血常规、骨髓象、骨髓单个核细胞抗人球蛋白(BMMNC-Coombs)试验、溶血试验、抗核抗体ANA和ENA抗体谱、T淋巴细胞亚群、染色体核型等以及对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环孢霉素A等免疫抑制剂的治疗反应.结果 该组病例临床主要表现为贫血、出血、感染;血象呈三系、两系或一系减少,网织红细胞百分比不低;骨髓增生以活跃或明显活跃为主(81.5%),红系比例多增高;BMMNC-Coombs试验阳性率为70.4%;6例(22.2%)合并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对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环孢霉素A等治疗有良好反应.结论 IRH/IRP是由于T淋巴细胞调控异常致B淋巴细胞产生针对骨髓未成熟造血细胞的自身抗体而使血细胞减少,BMMNC-Coombs试验对IRI-L/IRP的诊断具有较高的灵敏性和特异性,多数患者对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等免疫抑制剂反应良好.
作者:张彦明;孙雨梅;陆沭华;崔红霞;赵广圣;张兴霞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神经外科监护窀昏迷患者的院内感染情况.方法 对该院2007年10月至2008年9月神经外科监护室住院患者进行前瞻性调查分析.结果 昏迷是医院感染关联度很高的危险因素,昏迷患者院内感染发生率为75%,是非昏迷患者的5.4倍(P<0.01);感染组的昏迷时间明显长于非感染组(P<0.01);有气管切开的昏迷患者的医院感染发生率明显高于无气管切开的昏迷患者(P<0.01);感染部位以呼吸道感染为主;在医院感染的病原菌中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和真菌的比例分别为36.5%、35%和28.5%.结论 医院感染与患者是否昏迷、昏迷时间长短和是否气管切开有关,对昏迷患者要加强消毒隔离、合理使用抗生素.
作者:张明霞;许铮;孙亦晖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对博莱霉素(BLM)所致小鼠肺纤维化的干预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方法 32只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EGCG治疗组和醋酸泼尼松阳性对照组,每组8只.采用气管内注射博莱霉素复制小鼠肺纤维化模型.造模后,治疗组分别灌服相应的受试药物,假手术组和模型组灌服等量的生理盐水.28 d后观察肺组织肺系数、羟脯氨酸(HYP)含量、丙二醛(MDA)和谷胱甘肽(GSH)含量的变化;取固定部位肺组织做病理组织学检查;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测定肺组织中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I型胶原(Col I)蛋白的表达.结果 给药治疗28 d后,EGCG能明显降低肺系数(P<0.01)、肺组织HYP含量(P<0.01)和MDA含量(P<0.05),明显升高肺组织中GSH含量(P<0.01);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 显示,EGCG组肺组织肺泡炎程度和肺组织纤维化程度明显减轻(P<0.01,P<0.05);EGCG能明显抑制肺组织中α-SMA、TGF-β1和Col I蛋白的表达(P<0.01).结论 EGCG对博莱霉素所致小鼠肺纤维化具有一定的干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抗氧化作用和降低TGF-β1蛋白的表达进而抑制肺肌成纤维细胞的活化有关.
作者:曹志飞;蒋小岗;张洪涛;顾振纶;周文轩;郭次仪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n-3多不饱和脂肪酸与超敏C反应蛋白的关系.方法 对60例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T2DM组)和55例健康对照者(NC组)应用高效气相色谱法测定血清磷脂脂肪酸谱,颗粒增强免疫沉淀法测定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结果 T2DM组的n-3多不饱和脂肪酸(n-3PUFA)总量为(6.08±1.66)%,较NC组的(9.54±1.54%)显著降低(P<0.01);T2DM组的血清hs-CRP为(7.26±1.34)ms/L,明显高于Nc组的(0.83±0.42)mg/L(P<0.01);相关性分析显示,hs-CRP浓度与n-3 PUFA总量负相关(P<0.05).结论 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n-3 PUFA含量低于健康者,血清hs-CRP与n-3 PUFA总量成负相关关系.
作者:楼大钧;朱麒钱;斯徐伟;官莉莉;尤巧英;张爱珍;李铎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血压变化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相关呼吸参数间的关系.方法 对2006年12月至2009年2月在该院睡眠中心就诊的791例成年患者进行多导睡眠图(PSG)和血压监测.按照OSAHS诊断标准,根据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将所有对象分为4组,比较各组患者睡前与醒后的血压变化,并了解血压变化与各项参数间的相互关系.结果 各组高血压发生率随OSAHS严重程度的加重而升高;非OSAHS组患者的睡前醒后血压无明显差异(P>0.05);OSAHS组患者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其中重度OSAHS组患者的SBP、DBP分别升高了4.07 mmHg、3.22mmHg(均P<0.05).轻度OSAHS组DBP的变化与AHI、微觉醒指数(AI)均成正相关(r分别为0.21、0.23,均P<0.05);中度OSAHS组DBP的变化与AHI成正相关(r=0.24,P<0.05);重度OSAHS组SBP的变化与快速动眼期(REM)、氧减指数(ODI)相关(r分别为-0.16、0.16,均P<0.05),其DBP的变化与REM、AHI、ODI相关(r=-0.22、0.21、0.22,均P<0.05).结论 OSAHS可引起夜间血压升高;影响血压的因素因OSAHS的严重程度不同而各异.
作者:李振华;陈;锐;施敏骅;黄隽英;熊康平;赵敏艳;李含秋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胫骨癌痛模型大鼠脊髓背角磷酸化钙/钙调素依赖性蛋白激酶Ⅱ(pCaMKⅡ)的表达变化,探讨CaMKⅡ在骨癌痛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雌性SD大鼠54只,随机分为3组(n=18):空白组(N),不作任何处理;对照组(C),左侧胫骨上段骨髓腔注入5μl Hank's液;模型组(M),左侧胫骨上段骨髓腔注入5μl Walker256细胞(2×107/m1).分别于建模前及建模后6 d、12 d、18 d测定大鼠机械缩足反射阈值和双后肢负重差值(n=6),并在相应时间点随机取6只大鼠脊髓L4-5段,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pCaMK Ⅱ的表达.结果 与N组、C组比较,建模后6-18 d M组大鼠出现进行性加重的疼痛行为学改变,脊髓背角pCaMKⅡ表达逐渐升高(P<0.05).结论 脊髓pCaMK Ⅱ表达上调可能参与了大鼠骨癌痛的产生和维持.
作者:周静;杨建平;任春光;李伟;王丽娜;许期年;王秀云;左剑玲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引起早产的原因及相关因素.方法 对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间住院分娩的226例早产病例进行分析,并以同期足月分娩226例产妇作为对照,进行各项参数的比较和相关因素分析.结果 早产的原因依次为胎膜早破、妊娠合并肝内胆汁淤积(ICP)、重度子痫前期、胎盘因素(前置胎盘及胎盘早剥)、双胎及子宫因素,其中ICP、重度子痫前期及胎盘因素是造成医源性早产的主要原因;产妇的年龄(≤18岁和>35岁)、不良孕产史、孕期未作定期产检与早产密切相关(P<0.05).结论 重视围产期保健,定期产检,及时发现和治疗高危妊娠,是降低早产发生率的关键.
作者:吴丽萍;张弘;姜陵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微创内固定系统(LISS)治疗膝关节周围复杂骨折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比较LISS治疗膝关节周围复杂骨折与常规手术治疗方法 的疗效,并作统计学处理.结果 LISS治疗的优良率(86.7%)明显高于常规手术组(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ISS治疗膝关节周围复杂骨折疗效良好,优点明显.
作者:周颖川;高爱国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高分级脑胶质瘤患者术后同步放化疗的疗效.方法 对该院收治的65例高分级脑胶质瘤术后患者(其中Ⅲ级脑胶质瘤37例,Ⅳ级28例)均给予术后放疗肿瘤剂量(DT)50~60 Gy,同时于DT20Gy后行同步替尼泊甙(VM-26)联合司莫司汀(Me-CCNU)化疗,于放疗开始后4~6个月内完成4-6周期的化疗.结果 高分级脑胶质瘤患者总的中位生存期为24个月,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0.77%、31.22%、12.65%.Ⅳ级胶质瘤生存率明显低于Ⅲ级胶质瘤(P<0.01),Ⅳ级与Ⅲ级脑胶质瘤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4个月及36个月,1、3、5年生存率分别为60.71%、8.04%、0及78.38%、48.03%、21.76%.结论 高分级脑胶质瘤患者术后行放疗同步VM-26联合Me-CCNU方案化疗可取得较好的预后,尤其是Ⅲ级脑胶质瘤患者.
作者:王建平;翟小明;顾科;张军宁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青蒿素对宫颈癌细胞系HeLa的毒性和放射增敏作用.方法 采用MTT法检测青蒿素对HeLa细胞的毒性,测出青蒿素的适作用浓度和作用时间.用MTT法检测青蒿素对HeLa细胞放射增敏的影响,用多靶单击方程拟合HeLa细胞的剂量存活曲线求出辐射增敏比,评价增敏效果.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结果 青蒿素与HeLa细胞作用24 h的IC50为600.19 nmol/ml,作用48 h的IC50为160.71 nmol/ml.青蒿素对HeLa细胞的辐射增敏比(SER)为1.17.单放组和增敏组放疗后24 h的周期变化,不同照射剂量的增敏组G2/M期比例下降.结论 青蒿素对宫颈癌细胞系HeLa有毒性作用,且有剂量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青蒿素对HeLa细胞有放射增敏性.青蒿素能抑制电离辐射诱导的G2期阻滞.
作者:宫晓梅;周道安;曹建平;樊赛军;朱巍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前交叉韧带囊肿的MRI、临床表现和关节镜下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 1450例行膝关节MRI检查的患者中,12例诊断为前交叉韧带囊肿.测量囊肿的部位、大小,分析对应的临床表现,并在关节镜下切除囊肿.随访时间为12~21个月,平均15个月.采用Lysholm评分对手术疗效进行评价.结果 囊肿的大截面积和囊肿部位与临床表现相关.关节镜下囊肿切除术后,疼痛和关节活动度显著改善.11例手术患者均无复发,手术前Lysholm评分为(78.0±5.2)分,手术后提高至(95.0±4.3)分(P<0.01).另1例因囊肿较小且2个月后症状自行缓解,未行手术治疗.结论 前交叉韧带囊肿大小、部位与症状相关,MRI检查是诊断的必要手段,关节镜手术是有效的治疗手段.
作者:谢宗刚;董启榕;徐又佳;周海斌;金志高;陈海南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颌面部骨折的治疗方法 ,方法 根据不同部位的损伤情况采用坚强内固定方法 、牙弓夹板单颌或颌间牵引复位固定、颌间牵引复位加颅颌弹力绷带固定、坚强内固定结合颌间牵引复位固定等方法 治疗不同部位骨折469例,手术进路分别为头皮冠状切口、口内前庭沟切口、面部小切口等.结果 经6-12个月随访均获得了较好的效果.结论 治疗颌面部骨折应根据不同部位不同的损伤情况分别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 .
作者:葛自力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主动免疫治疗不明原因习惯性流产的疗效.方法 对33例不明原因习惯性流产患者采取主动免疫治疗,观察治疗效果,比较治疗前后外周血免疫相关指标变化以及该变化与疗效的相关性.结果 (1)共妊娠23例(69.7%),其中已足月分娩10例(30.3%),早产3例(9%),目前尚在妊娠中8例(24.2%),再次自然流产2例(6%);未受孕10例(30.3%).(2)治疗后免疫球蛋白IgG、IgM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补体C3、CD4亦有下降趋势(均P<0.05).(3)在治疗成功组,IgG、IgM、C3、CD4/CD8水平于治疗后明显下降(均P<0.05),而治疗失败、不孕组治疗前后各指标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对免疫治疗结局有影响的指标为IgM、C4、CD3、CD8、ACA阳性和流产次数;治疗前C4越高、CD8越低、流产次数越多以及ACA阳性者,越容易导致治疗失败.结论 主动免疫治疗是治疗不明原因性习惯性流产的有效方法 ;治疗后免疫球蛋白、补体以及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均朝有利于妊娠的方向发展;治疗前的有关指标可以预示治疗结局,有利于指导临床治疗选择.
作者:周卫琴;沈宗姬;何琦;华月琴;吴志南 刊期: 2010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