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常州市狂犬病危险因素1:4病例对照研究

林琴;郝超;张建陶;姚杏娟;史太平;曹淦;卞琛

关键词:狂犬病, 流行现状, 条件Logistic, 危险因素
摘要:目的 研究常州市狂犬病的流行特征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以常州市2003年至2007年27例狂犬病病例为研究对象,采用1:4配比的方法 ,选取与病例组性别相同,年龄±2岁并具有同源暴露史的健康存活者为对照组,用多因素条件Logistic模型分析影响狂犬病的危险因素.结果 动物主动伤人(OR=5.148,95%CI:0.357~79.787)、中度以上伤口(OR=4.810,95%CI:0.347~67.950)、伤口处理不及时(OR=4.480,95%CI:0.298~43.003)、未接种狂犬病疫苗(OR=63.960,95%CI:3.987~110.761)等因素与狂犬病的发生成正相关.结论 未接种狂犬病疫苗、伤口未进行正规处理、大面积深度伤口、伤口位置靠近中枢神经是动物伤后狂犬病发生的危险因素.加强狂犬病预防的健康教育、动物致伤暴露后伤口正规处理、狂犬病疫苗接种等防治措施,可控制和减少狂犬病的发生.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相关文献
  • 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妊娠102例临床分析

    近年来,随着米非司酮在妇产科领域的普遍使用,应用指征日渐广泛,与米索前列醇合用终止妊娠安全、方便、有效,并可将手术创伤及痛苦降至低[1].我院采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11~14周妊娠102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储丽萍;王煜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食管鳞癌组织中hPOT1蛋白的表达及其意义

    目的 检测食管鳞癌组织、切缘组织及痛旁组织中hPOT1蛋白的表达水平,探讨它们之间的关系及鳞癌组织中hPOT1的表达与肿瘤临床病理学参数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上述组织中hPOT1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82例鳞癌组织、切缘组织中,hPOT1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8.05%(64/82)、73.17%(60/82)两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1例癌旁组织中hPOT1蛋白阳性表达率为50.98%(26/51),与鳞癌组织相比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hPOTI蛋白的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年龄及肿瘤的大小、分化程度没有相关性(P>0.05),与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患者生存期密切相关,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POT1蛋白的表达与食管鳞癌的发生、发展有密切的关系,检测hPOT1蛋白的表达对判断食管鳞癌预后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作者:孙瑞清;冯一中;成静;殷瑞根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复方淫羊藿胶囊对小鼠的镇痛作用及其急性毒性研究

    目的 观察复方淫羊藿胶囊的镇痛作用及其急性毒性作用.方法 采用热板法和扭体法,测定小鼠热板致痛和化学致痛的痛阈值,观察复方淫羊藿胶囊对小鼠的镇痛作用并测定复方淫羊藿胶囊灌服给药的急性毒性.结果 热板法中复方淫羊藿胶囊500 mg/kg剂量组在180 min时可明显延长小鼠热板反应的时间(P<0.05),240 min时效果更显著,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而1 000、1 500 mg/kg剂量组在120 min时就表现出较明显的延长小鼠热板反应的作用(P<0.05),并于180 min时达高峰(P<0.01),240 min时仍维持较明显的延长小鼠热板反应的作用(P<0.05);小鼠灌服复方淫羊藿胶囊急性毒性试验结果 显示,复方淫羊藿胶囊大耐受量为每公斤体质量48 g生药.结论 复方淫羊藿胶囊对中枢性和外周性疼痛均具有一定的镇痛作用,且该药的使用较安全.

    作者:秦媛媛;朱永红;朱路佳;丁美华;顾振纶;周文轩;郭次仪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102例临床分析

    目的 总结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者的临床特征,为老年肺炎的诊治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成人CAP患者150例的临床资料,比较老年CAP患者(年龄>60岁)与非老年CAP患者(年龄≤60岁)的临床特征.结果 老年CAP102例中,63.7%的患者合并基础疾病,77.5%的患者Fine危险度分级为Ⅳ~Ⅴ级,住院病死率为9.8%,临床表现及病原体与非老年患者存在差异.结论 基础疾病多、临床表现不典型、并发症多、预后差是老年CAP的特点,应及早使用抗生素.

    作者:甘泉;郭鉴玲;方建新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常州市狂犬病危险因素1:4病例对照研究

    目的 研究常州市狂犬病的流行特征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以常州市2003年至2007年27例狂犬病病例为研究对象,采用1:4配比的方法 ,选取与病例组性别相同,年龄±2岁并具有同源暴露史的健康存活者为对照组,用多因素条件Logistic模型分析影响狂犬病的危险因素.结果 动物主动伤人(OR=5.148,95%CI:0.357~79.787)、中度以上伤口(OR=4.810,95%CI:0.347~67.950)、伤口处理不及时(OR=4.480,95%CI:0.298~43.003)、未接种狂犬病疫苗(OR=63.960,95%CI:3.987~110.761)等因素与狂犬病的发生成正相关.结论 未接种狂犬病疫苗、伤口未进行正规处理、大面积深度伤口、伤口位置靠近中枢神经是动物伤后狂犬病发生的危险因素.加强狂犬病预防的健康教育、动物致伤暴露后伤口正规处理、狂犬病疫苗接种等防治措施,可控制和减少狂犬病的发生.

    作者:林琴;郝超;张建陶;姚杏娟;史太平;曹淦;卞琛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外源性一氧化氮对新生大鼠神经干细胞/前体细胞分化的影响

    目的 探讨外源性一氧化氮(NO)对培养状态下的新生大鼠神经干细胞,前体细胞(NSCs/NPs)分化的影响.方法 采用常规方法 分离新生大鼠脑室下带(SVZ)组织,进行NSCs/NPs体外培养.用二乙烯三胺/一氧化氮聚合 物(DETA/NO)作为外源性NO供体培养NSCs/NPs.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 检测NSCs/NPs标记巢蛋白(nestin)、神经元 标记神经元特异性微管相关蛋A(Tuj-1)和星型胶质细胞标记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同时用Greiss还原法检测培养液中总NO的浓度.结果 原代或次代培养的神经球均为nestin阳性;DETM/ NO对体外培养的NSCs/NPs作用5 d后,40μmol/L、50/xmol/L、60 μmol/L DETA/NO实验组分别释放出(62.0±6.4)μmol/L、(64.8±15.7)μmol/L、(68.5±11.6)μmol/L的NO,相应实验组分化的神经元数分别为(53.1±4.7)%、(54.1±6.9)%、(63.8±9.5)%,较对照组[(38.8±7.2)%],显著增加,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50μmol/L、60 μmol/L DETAfNO实验组分化的星型胶质细胞数分别为(38.2±6.7)%、(41±10.5)%,较对照组[(32.8±5.5)%],有所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外源性NO主要促进体外培养的NSCs,NPs向神经元方向分化.

    作者:萨喆燕;蒋星红;单立冬;龚珊;高虹;郭试瑜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肺炎克雷伯菌致院内获得性肺炎的临床和耐药性分析

    目的 分析肺炎克雷伯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发生率、分布科室、临床特点、耐药情况及治疗预后,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采用纸片扩散法(Kirby-Bauer法)进行抗生素敏感试验,对113例住院的医院获得性肺炎(HAP)患者痰标本分离的113株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 113例肺炎克雷伯菌检出产ESBLs细菌44株,总检出率为38.94%.主要分布科室为ICU(急诊ICU为7/10,病房ICU为2,4)、神经内科(11/18)、神经外科(8/19)、老年科(5/14)、呼吸科(4/13)、肿瘤科(3/10)、血液科(2/1)、其他(2,15).产ESBlJs菌和非产ESBLs菌均对美罗培南高度敏感,对氨苄西林严重耐药,产ESBs菌株的耐药率明显高于非产ESBLs菌株,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经验用药正确率为46.02%(52/113),结果 :43例(38.05%)治愈,39例(34.51%)好转,16例(14.16%)无变化,15例(13.27%)死亡.结论 医院获得性肺炎中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s率较高,且存在多重耐药.治疗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引起的感染应以碳青霉烯类为首选,也可根据药敏选用头孢哌酮/舒巴坦.

    作者:马丽华;黄建安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PCR-SSP法和基因测序检测人胰腺癌细胞株Patu 8988 K-ras基因第12位密码子点突变及其方式

    目的 检测人胰腺癌细胞株Patu 8988 K-ras基因点突变及其突变方式,明确基因治疗靶点的碱基序列.方法 针对K-ras基因第12位密码子点突变方式(CGT、GIT、GAT)设计顺序特异性引物(SSP),对人胰腺癌细胞株Patu 8988进行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产物经12%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后判断该细胞株有无K-ras基因点突变及其突变方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扩增人胰腺癌细胞株Patu 8988 K-ras基因,扩增产物直接进行基因序列测定.结果 PCR-SSP法检测人胰腺癌细胞株Patu 8988存在K-ras基因点突变,突变方式为GGT→GTT,其结果 与基因序列测定完全相符.结论 明确了人胰腺癌细胞株Patu 8988 K-ras基因第12位密码子点突变方式(GGT→GTT),为胰腺癌的下一步基因治疗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PCR-SSP方法 检测K-ras基因点突变简便、快速、经济且特异性高,有望在临床上成为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胰腺癌的实用检测方法.

    作者:宋妙丽;杨晓春;申咏梅;张梅花;孙亦晖;沈钧康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乳腺癌根治术围手术期的心理分析

    目的 分析乳腺癌根治术围手术期患者心理状态,以期进行有效的心理干预.方法 选择78例女性乳腺癌根治术患者作为研究组,选择78例非肿瘤手术患者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一般情况.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研究组和对照组进行评定.结果 研究组患者恐惧、焦虑、抑郁因子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恐惧、焦虑、抑郁为乳腺癌围手术期患者主要的不良心理状态.结论 乳腺癌根治术围手术期患者存在一定不良心理状态,需进行适当的心理干预.

    作者:孙莹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18F-FDG PET/CT显像在胸部恶性肿瘤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18F-FDG PET/CT在胸部恶性肿瘤的临床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18F-FDG PET/CT显像,并且临床高度怀疑或已经确诊为胸部恶性肿瘤的8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18F-FDG PET/CT显像结果 与病理结果 进行比较.结果 18F-FDG PET/CT显像结果 与病理结果 相符率极高,肺癌的灵敏度为95.0%,特异度为72.7%,准确度为87.1%;乳腺癌的灵敏度为100.0%,特异度为80.0%,准确度为92.3%;食管癌、胸腺瘤、心包间皮瘤和肺转移瘤均能清晰显示其首发恶性肿瘤及远处转移灶或原发灶的情况.结论 18F-FDG.PET/CT在胸部恶性肿瘤中具有极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田玥;苏成海;沈海林;孙晓光;张致峰;丁晶晶;陶星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自固化磷酸钙治疗慢性根尖周病疗效分析

    目的 观察自固化磷酸钙根管充填剂在根管治疗中的疗效.方法 将140例慢性根尖周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70例(含根管形态呈喇叭口、根尖囊肿各3例)和对照组70例,分别采用自固化磷酸钙根管充填剂和氧化锌丁香油碘仿糊剂+牙胶尖充填根管.术后1周、3个月、1年复查,观察术后反应,评价疗效.结果 治疗组的术后反应小,3个月的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年后治疗组成功率略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自固化磷酸钙根管充填剂可有效地控制感染,操作简便.是一种良好的新型根充材料.

    作者:汤晓华;王先军;刘瑾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他汀类药物引起老年人横纹肌溶解症1例报告

    近年来他汀类药物被有效应用于高脂血症,冠心病的一级、二级预防.随着此类药物的广泛应用,引起横纹肌溶解的不良反应也表现出来.现将我院近遇见1例报道如下.

    作者:翁小红;王健康;姚立军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抑癌基因FHIT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检测脆性组氨酸三联体基因(THIT)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FHIT与乳腺癌生物学特性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Envision二步法,检测FHIT在75例乳腺癌患者、38例非乳腺癌患者中的表达,分析其与乳腺癌临床病理参数及患者生存期的关系.结果 FHIT在非肿瘤性乳腺组织、乳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2.1%和5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HIT的表达强度与淋巴结转移成负相关(P<0.05),与患者的月经状况、激素受体(ER、PR)及C-erbB-2的表达状态、肿瘤大小、临床分期及组织学分级均无关.结论 (1)FHIT与乳腺癌的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2)FHIT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浸润、转移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邵霞;王修珍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失血性休克大鼠下丘脑室旁核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细胞的变化

    目的 通过观察失血性休克大鼠下丘脑室旁核(PVN)的一氧化氮合酶(NOS)阳性细胞的表达变化来探讨其在大鼠失血性休克发生发展中可能的作用.方法 雄性SD大鼠24只,随机分成对照组(假手术组)、休克时组、休克45 min组和休克90 min组.对照组经股动脉插管后灌注固定,其他各组经股动脉插管放血复制失血性休克模型.分别在休克时、休克45 min和休克90 min灌注固定.取大鼠脑干和垂体进行冰冻切片,行NADPH-d组化染色,对PVN大细胞部的NOS阳性细胞的形态、数量进行观察.结果 PVN大细胞部NOS阳性细胞在失血性休克后呈明显增多,浓染,其中休克45 min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大鼠PVN的NOS阳性细胞可能通过多种途径参与了失血性休克的发生发展.

    作者:胡明政;凌树才;钱海鑫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35例临床分析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tress syndrom,RDS)是一种以进行性呼吸窘迫和顽固性低氧血症为特点的急性呼吸衰竭,进展快、病死率高.

    作者:陈建荣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外伤性脊髓损伤综合康复治疗27例疗效分析

    目的 分析外伤性脊髓损伤患者进行综合康复治疗的效果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对27例外伤性脊髓损伤患者进行综合康复治疗,在治疗前后用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损伤分级、改良Bathel指数(MBI)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进行评定.结果 ASIA运动分和MBI分值在训练后有显著升高.与训练前相比.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MBI分值与ASIA运动分成显著正相关(P<0.01);护理人数与患者治疗前的MBl分值成显著负相关(P<0.01);抑郁与治疗前后MBI分值及MBI改变值之间成明显负相关(P<0.05).结论 综合康复治疗有助于提高患者的运动功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减少家属陪护人数.抑郁可影响患者的功能恢复.

    作者:戴桂英;何怀;刘跃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肝硬化大鼠腹腔感染时脾脏TNF-α、IL-6基因的表达

    目的 探讨肝硬化腹腔感染时脾脏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mRNA的表达.方法 60只SD大白鼠建立对照、肝硬化两组动物模型,用盲肠结扎加穿刺法(CLP)形成腹腔感染模型,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肝硬化大鼠脾脏组织中TNF-α和IL-6 mRNA的表达,并行病理形态学检查.结果 (1)肝硬化组脾组织中TNF-α、IL-6mRNA的表达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2)肝硬化大鼠脾 组织中TN-αmRNA的表达在CLP后迅速上升,3 h达高峰(P<0.01),后呈缓慢下降趋势;IL-6 mRNA的表达则缓慢上升,12 h达高峰(R<0.01),之后下降.对照组TNF-α mRNA在CLP后迅速上升,IL-6 mRNA则缓慢上升,24 h仍维持高水平(P<0.01);(3)肝硬化大鼠CLP后有显著的腹腔感染及心、肺、肝、肾组织病理改变.结论 (1)在病理状态下.脾脏的免疫功能受损.脾组织-αTNF-αmRNA和IL-6 mRNA的表达显著下调;(2)肝硬化大鼠在腹腔感染时抗感 染能力下降,更易发生MODS,且与CARS状态有关.

    作者:贾鑫;曹苇;张丰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染料木素对去卵巢大鼠基底前脑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神经元影响的体内研究

    目的 研究染料木素对去卵巢大鼠基底前腩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神经元的影响.方法 对雌性大鼠双侧卵巢切除2周后行Genistein和雌激素替代治疗4周.用免疫荧光染色、RT-PCR和Westem blot方法 对nNOS神经元数量、nNOS基因和蛋白的表达量进行检测.结果 去卵巢6周后.基底前脑内侧隔核(MS)和斜角带核垂直支(VDB)部位的nNOS神经元数量、nNOS基因和蛋白的表达量均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雌激素和Genistein替代治疗后能显著增加去卵巢大鼠该部位的nNOS神经元数量、nNOS基因和蛋白的表达量,差异有统计这意义(P<0.05).结论 Genistein对去卵巢大鼠基底前脑nNOS神经元具有类似雌激素样神经保护作用.

    作者:董玉林;张志军;郁晓燕;何志贤;胡燕;杨学峰;倪衡建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对大鼠创伤性脑损伤细胞凋亡的影响

    目的 研究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对大鼠创伤性脑损伤的创伤灶周围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探讨rhEPO对大鼠创伤性脑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改进的Feeney氏法制作脑创伤模型,而后实验组立即腹腔注射5 000 u/kg rhEPO,对照组和假手术组注射生理盐水.于伤后12 h、48 h、120 h处死动物,制作脑切片后行HE染色、TUNEL染色.结果 rhEPO干预组与对照组、假手术组比较,各时间点rhEPO治疗组创伤灶周围TUNEL阳性细胞数比对照组显著减少,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rhEPO可以抑制神经细胞凋亡,对大鼠创伤性脑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徐峰;周永志;张世明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前后联合手术入路治疗累及双柱的髋臼骨折

    目的 总结应用髂腹股沟(I-I)入路联合Kocher-Langenbeck(K-L)A路(前后联合入路)治疗累及双柱严重移位的髋臼骨折的经验.方法 对37例应用不同手术入路治疗的累及双柱严重移位的髋臼骨折进行回顾性研究.术后随访6个月至5年,平均3.6年.结果 骨折复位情况按Matta评定标准,骨折复位优良率:前后联合入路组80.9%(17/21),单一入路(K-L或I-I)组68.7%(11/16),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关节功能按照改良的MerledAubigne和Postei评分系统进行评估,关节功能优良率:前后联合入路组85.7%(18/21),单一入路(K-L或I-I)组75.0%(12/16),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入路组21例中严重异位骨化2例,无1例感染.结论 前后联合入路治疗累及双柱严重移位的髋臼骨折显露充分、复位方便、固定稳定、临床效果好、并发症少.

    作者:朱剑;孙俊英;叶峥;何双健;居建文;朱志军 刊期: 2008年第04期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主管:江苏省教育厅

主办:苏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