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旭勤;李岩;王浙东;包关水
分析酷似肺结核的肺癌16例.对16例患者术前做了胸片和薄层CT扫描.结果 显示,胸片、CT图像上癌灶表现为结节状和小片状渗出影,结节密度不均匀,可见空泡征、颗粒样结节征.灶周可见胸膜凹陷征、血管聚集征等.小片状渗出影很似浸润型肺结核.对误诊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早期肺癌阅片的注意点.
作者:奚日泉;谢道海;郭亮;胡春洪;傅引弟;褚伟 刊期: 2006年第04期
我院2002年至2005年间共分娩6983例,其中胎盘早剥45例,发病率0.6%.现分析如下.
作者:沈定定 刊期: 2006年第04期
包虫病又名棘球蚴病,是我国西北畜牧业发达地区常见的寄生虫病,肺包虫的发病仅次于肝包虫而居第2位[1].其治疗大多数医院多采用内囊穿刺摘除术.作者2001年援疆期间将新生儿幽门环肌切开术应用于胸外科,完整摘除肺包虫内囊21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照晶;沈振亚;别得尔;海拉提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不同材料、不同形状的颈椎椎间融合器(cervical fusion cage, CFC)的初始稳定性及拔出力.方法 采集40具新鲜尸体颈椎标本,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N)、自体髂骨组(L)、InterFix组、解剖型同种异体皮质骨椎间融合器(allograft fusion cage ,AFC)组、可吸收椎间融合器(absorbable design fusion cage, ADFC)组.制作成颈椎融合标本,采用实验应力分析方法,分别测试不同CFC椎间融合的轴向刚度及拔出力.结果 InterFix轴向刚度高;ADFC的轴向刚度与AFC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拔出力以InterFix大,ADFC、AFC拔出力也较大,它们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ADFC刚度低、拔出力大,是理想的CFC.
作者:蒋兴良;唐天驷;蔡建平;钱邦平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生脉注射液联合健择加顺铂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及其减毒增效作用.方法 将52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中药加化疗组和单纯化疗组各26例.化疗组予健择1000 mg/m2第1、8天30 min静滴,顺铂75 mg/m2第1天静滴,21 d为1个周期;中药加化疗组于化疗前3 d生脉注射液60 ml加入5% GS 500 ml静滴.每天1次连用3周,两个周期后按照WHO实体瘤近期客观疗效评定标准进行评价.结果 中药加化疗组和单纯化疗组近期有效率为46.15%和42.31%,中药加化疗组的Karnorfsky评分增加9例,单纯化疗组增加3例,中药加化疗组体重明显增加,外周血白细胞及血小板下降和贫血发生率明显较单纯化疗组低.结论 生脉注射液能提高健择加顺铂方案化疗患者的生存质量,改善临床症状,减轻化疗后骨髓抑制.
作者:王蓉;王振欣;王庆才 刊期: 2006年第04期
为评价CT导引下经皮激光腰椎间盘减压术结合侧隐窝溶盘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将6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应用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治疗;B组应用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结合侧隐窝溶盘治疗.所有患者术后随访20~300 d(平均200 d),结果A组优18例,良6例,可7例,差7例;B组优26例,良4例,可2例,差0例.优良率A组75%,B组93.75%.提示CT导引下行激光椎间盘减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小侵入、手术时间短、安全有效、患者恢复快等优点,而采用激光椎间盘减压术结合侧隐窝溶盘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能在安全有效、不增加患者痛苦、不影响患者恢复的基础上更好地提高疗效、扩大适应证.
作者:阮振华;缪秀华;杨小林;吕艳蓉 刊期: 2006年第04期
我院2000年1月至2005年9月收治8例胃大部切除术后十二指肠残端瘘,现对其诊治中的一些问题分析如下.
作者:查建华;陈淑章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实时荧光定量PCR SYBR Green I 探针技术用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基因检测的可行性.方法 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 SYBR Green I技术,检测21例MDS患者的SLC7A5基因表达情况,并以IDA、ITP、增贫及其他贫血19例为对照组.结果 实验组和对照组SLC7A5基因的表达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结论 real-time PCR技术检测目的基因的表达是非常方便、快捷、准确的方法.
作者:祁小飞;陈子兴 刊期: 2006年第04期
分析62例动脉瘤破裂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血清钠水平,分别观察其在入院时,第3、6、9天的血钠浓度,分析高钠和低钠血症对症状性脑血管痉挛和临床预后的影响.结果:62例中,6(9.6%)例出现高钠血症,10(16%)例出现低钠血症,高钠血症和预后不良有明显关系(P<0.001),而低钠血症和预后无明显关系(P>0.05).但无论高钠血症和低钠血症都和症状性脑血管痉挛无关.表明低钠血症在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较高钠血症发生率高,但高钠血症和预后有明确的关系,而且这种关系是和以前明确的预后影响因素,包括年龄、入院时GCS评分等不相关联,具体的联系机制尚需进一步研究.
作者:周建军;施益民;邵耐远;官卫 刊期: 2006年第04期
随机选择398例危重患者分成两组:A组采用皮下注射胰岛素,B组采用微泵或输液泵持续输注胰岛素.每组均分为3个亚组(A1、A2、A3和B1、B2、B3):1组血糖控制在4~6 mmol/L,2组血糖控制在6.1~8.9 mmol/L,3组血糖控制在9~11 mmol/L.观察6个亚组的病死率、住院时间、需肾脏替代治疗的例数、需机械通气治疗的例数、需血管活性药物支持的例数、抗菌药使用时间超过2周的例数等指标.结果 A、B两组中第1、2亚组上述指标均较第3亚组明显减少或降低(P<0.05),而各1、2亚组上述指标在组间和组内相比均无明显差异(P>0.05).但在低血糖发生率方面,第1亚组明显高于第2亚组,且A组较B组更甚(A组P<0.01,B组P<0.05).提示采用微泵或输液泵持续输注胰岛素将血糖控制在6.1~8.9 mmol/L可缩短住院时间,保护重要脏器的功能,降低危重患者的病死率.
作者:许磊;惠小平;李文放;杨兴易 刊期: 2006年第04期
运用关联分析法和差异分析法,对苏州大学500名大学生的校园心理社会压力进行调查分析,揭示国内大学校园心理社会压力的普遍现象和一般规律,并从历史背景、传统文化、教育体制上分析我国和西方大学校园心理社会压力的不同之处.
作者:蒋晓虹;彭晓蓓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氢质子磁共振波谱成像(1H-MRS)在海马硬化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颞叶癫痫42例行1H-MRS检查,同期行头颅MRI常规检查,观察NAA、Cr、Cho的波峰特点,对NAA/(Cr+Cho)、NAA/Cr 和 NAA/Cho进行计算分析.分别进行海马硬化组与非海马硬化组之间病灶侧、相对侧的对比研究,以及两组的病灶侧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研究两者之间有无统计学差异.结果 在海马硬化组与非海马硬化组病灶侧的比较中,NAA/(Cr+Cho)及NAA/Cr之间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而NAA/Cho的比较未见差异;海马硬化组的病灶侧与正常对照组NAA/(Cr+Cho)及NAA/Cr之间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非海马硬化组病灶侧、相对侧与正常对照组之间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MRS可以在轻度海马硬化或伴有海马胶质细胞增生时进行早期诊断,提高了海马硬化诊断的敏感性.
作者:程晓娟;许丽珍;陆士奇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 为探讨人4-1BBL分子的生物学功能,构建人4-1BBL转基因细胞株.方法 利用RT-PCR方法克隆人4-1BBL全长基因,继而重组入逆转录病毒表达载体pEGZ-Term.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pEGZ-Term/4-1BBL与两个辅助病毒载体用脂质体法共转染包装细胞293T,用含有完整重组逆转录病毒颗粒的293T细胞培养上清感染L929细胞,筛选获得Zeocin抗性的转基因细胞.3H-TdR掺入实验分析4-1BBL转基因细胞对T细胞增殖的影响,ELISA法分析细胞因子的分泌.结果 流式细胞仪表型分析结果表明,L929/4-1BBL转基因细胞稳定表达人4-1BBL分子.体外实验表明,L929/4-1BBL细胞能够促进T细胞活化、增殖及IL-2、IL-6和IFN-γ的分泌.结论 该研究成功克隆了人4-1BBL基因,构建了能稳定表达4-1BBL分子的转基因细胞株L929/4-1BBL,该株转基因细胞能提供有效的4-1BBL共刺激信号,促进T细胞活化、增殖及细胞因子的分泌.
作者:居颂文;居颂光;仇红霞;胡玉敏;王凤鸣;王明元;王勤;张学光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中草药护肤面膜对皮肤的抗衰老作用.方法 小鼠于涂敷中草药护肤面膜后第14天,测定全血SOD和等同面积皮肤的羟脯氨酸含量.结果 中草药护肤面膜能显著增加全血中SOD含量和皮肤中羟脯氨酸的含量.结论 该产品有保养皮肤,延缓皮肤衰老的功能.
作者:韩蓉;张丽 刊期: 2006年第04期
为比较靶控输注 (TCI) 异丙酚静脉麻醉和腰硬联合麻醉(CSEA)两种方法用于前列腺光汽化术(PVP)中的效果,将40例择期行前列腺PVP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TCI组(T组)(n=20): 静脉给药芬太尼2.0~3.0 μg/kg, 异丙酚TCI,诱导时效应部位浓度设定为3 μg/ml, 术中维持为1.5~2.0 μg/ml;CSEA组(C组)(n=20):于患者L3、4处注入0.5%布比卡因重比重液2.5 ml,术中监测SBP、DBP、HR、SpO2、Glu等指标.结果:T组患者诱导后SBP、DBP、HR、SpO2明显下降,但术中能保持平稳,麻醉并发症较少;C组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提示CSEA和异丙酚TCI都适用于前列腺PVP术,且CSEA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更佳.
作者:曹建方;谢红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在体外常氧条件下,LPS的刺激是否影响巨噬细胞HIF-1α的表达及其机制.方法 收集Balb/c小鼠的腹腔巨噬细胞并分组进行体外培养,刺激组给予LPS、对照组给予PBS并作用10 h后,采用RT-PCR法检测HIF-1α、VEGF基因的表达水平,应用细胞免疫化学染色法检测HIF-1α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LPS刺激组HIF-1α基因表达无明显改变,但HIF-1α蛋白表达显著增加且VEGF基因表达上调(均P<0.01).结论 常氧条件下,LPS刺激下的巨噬细胞可以在转录后水平上调HIF-1α蛋白的表达,并可通过上调靶基因VEGF的表达参与急性炎症反应.
作者:程羽青;谢可鸣;谢平 刊期: 2006年第04期
4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亚低温治疗组22例,常温组20例.亚低温治疗均在伤后24 h内实行,肛温维持在33℃~35℃,持续3~8 d.两组患者均在伤后6个月采用GOS评分法判断预后.结果 与常温组相比,亚低温治疗组恢复良好率明显增高,而植物生存率和病死率明显降低(P<0.05).提示亚低温治疗可明显改善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预后.
作者:陆小军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糖耐量减低(IGT)患者脂联素水平及罗格列酮干预的效果.方法 20名正常对照和28例确诊为IGT的个体进入研究.所有IGT患者均服用罗格列酮4 mg,每日1次,共用3个月.服药前及服用3个月、12个月后分别测定血清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脂联素,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与OGTT同步测定的胰岛素(Ins 0分、120分),并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统计分析正常对照与罗格列酮治疗前后脂联素的水平差异及与血脂、胰岛素抵抗、治疗前后IMT的相关性.结果 IGT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8.70±4.93 mg/L)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13.46±3.26 mg/L)(P<0.05).经罗格列酮治疗3个月后,患者血糖、胰岛素抵抗明显改善,血清脂联素水平从8.70±4.93 mg/L显著升高到13.50±8.30 mg/L(P<0.05).体重指数、TG、胰岛素抵抗指数和IMT是影响脂联素水平的为显著的因素.结论 罗格列酮除了可改善IGT患者的血糖,减轻胰岛素抵抗外,还能升高脂联素,改善动脉硬化.
作者:洪侃;郁志明;宫玲玲;薛一峰;袁庆芳;石维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苏州地区汉族人群的正常人和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的HLA-B27亚型基因分布的特点,分析HLA-B27亚型与AS的相关性.方法 对正常人HLA-B27基因阳性组(简称正常组)50人、AS患者HLA-B27基因阳性组(简称AS组)160例采用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技术(PCR-SSP)进行了HLA-B27亚型基因检测.结果 在正常组和AS组中,共检测出7种亚型,AS组和正常组都以HLA-B*2704亚型和HLA-B*2705亚型为主,两亚型合占分别为96.2%和92%.HLA-B*2704亚型阳性率AS组明显高于正常组,HLA-B*2705亚型阳性率正常组明显高于AS组(均P<0.01).HLA-B*2707亚型和HLA-B*2711亚型在两组都检测到,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HLA-B*2702亚型只在AS组测到1例,而HLA-B*2706亚型和HLA-B*2703亚型只在正常组分别测到1例.结论 HLA-B*2704和HLA-B*2705是苏州地区汉族人群AS的易感基因,而HLA-B*2704与AS呈强相关.
作者:喻霞云;顾国浩;高纯;史进方;狄文英;张俭;张辉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正常人细胞因子激活的杀伤(cytokine induced-killer,CIK)细胞的表型变化、增殖活性及对人肺腺癌细胞株A549细胞的体内外杀伤作用.方法 取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经IFN-γ、IL-2、抗CD3单抗联合诱导CIK细胞,观察CIK细胞增殖活性,流式细胞仪测其细胞表型变化及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测定其体外的细胞毒活性,用肺腺癌细胞株A549建立裸鼠肺癌模型观察其体内的抗肿瘤效果.结果 培养21 d内,CIK细胞增殖(19.7±4.2)倍;CD3+ CD56+表达水平明显上调,第14天时达(26.3±3.6)%;体外实验表明CIK细胞对A549细胞有明显细胞毒活性,效靶比为20:1时杀伤率为(55.4±6.2)%.体内实验表明,CIK细胞可有效抑制裸鼠皮下肺癌移植瘤的生长(P<0.01).结论 CIK细胞是一种高效的免疫效应细胞,能够显著抑制体内外肺腺癌细胞株A549的生长,为肺癌免疫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手段.
作者:杨新静;黄建安;朱一蓓;胡玉敏;闫廷赞;张学光 刊期: 2006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