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蔚
目的 在开展乳腺癌保乳手术前进行保乳手术切缘的训练,以保证在行保乳手术时尽可能减少切缘阳性的发生和保持乳腺的美观.方法 利用乳腺癌根治术和改良根治术术中先行乳腺肿块切除病理活检的机会,按照正规保乳手术肿块切除的方法进行训练.结果 通过保乳手术切缘训练,达到了减少肿块切缘阳性和重塑乳房美观的要求.为开展保乳手术打下良好的基础.结论 保乳手术开展前进行保乳手术切缘训练,有助于保乳手术的顺利开展.
作者:田力平;钱海鑫;赵东波 刊期: 2006年第06期
回顾性分析60例先后采用意大利GIOTTO专用钼靶机、传统屏/胶系统和CR系统进行检查的乳腺疾病患者,研究乳腺照片各种组织结构的显示率.比较CR系统与传统屏/胶系统在乳腺疾病诊断中的优缺点.结果 :CR系统与传统屏/胶系统比较,患者接受的辐射增加,乳腺肿块或结节、微钙化的显示率无明显差异,皮肤与皮下组织、腺体组织、静脉血管影及腋窝淋巴结的显示率明显提高.提示CR系统在乳腺疾病的诊断中优于传统屏/胶系统.
作者:高松华;刘玮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P-糖蛋白对海马细胞外液卡马西平浓度的调节,评估维拉帕米的干预作用.方法 采用微透析技术,按实验需要将实验动物分为正常、慢性癫痫(PTZ)组及维拉帕米干预组,每组10只大鼠,分别测定海马细胞外液、血清卡马西平浓度,并计算细胞外液/血清比值.结果 慢性癫痫大鼠海马细胞外液卡马西平浓度明显低于正常大鼠,而两组血浓度相差不大;通过探针局部灌注Verapamil可提高CBZ在脑中的浓度,使得其与血中的浓度比值也相应提高.结论 P-gp能调节脑细胞外液卡与西平浓度;予P-gp抑制剂维拉帕米,可提高细胞外液药物浓度.
作者:楚冰;包仕尧;周旭平 刊期: 2006年第06期
将26例多发伤患者术后按照营养途径的不同随机分为两组:EN(肠内营养)组:12~72 h内(早期)给予EN,PN(静脉营养)组:12~72 h内(早期)给予PN,监测两组患者术后第1天与第10天的肝功能指标.结果 :术后第1天,两组各指标无明显差异;术后第10天EN组患者的ALT,AST,TBIL,DBIL比术后第1天降低(P<0.05),且EN组患者的TBIL,DBIL明显低于PN组,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早期EN的实施可以改善危重病患者的肝功能,从而有效地防止肠道细菌移位的发生.
作者:陈军;王丽娜;张玉坤;詹英;杨建平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Rosco纸片扩散法检测酵母样真菌对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方法 临床标本分离出酵母样真菌92株,采用VITEK-60YBC卡结合科码嘉念珠菌显色培养基(CHROMager)进行鉴定分型,用Rosco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 92株酵母样真菌中以白色念珠菌为主,占69.6%.分离菌株对氟康唑(FCZ)、酮康唑(KTC)、伊曲康唑(ITC)、两性霉素B(AMB)、5-氟胞嘧啶(5-FC)的敏感率分别为95.7%、96.7%、100%、100%、93.5%.结论 广谱抗生素、免疫抑制剂和抗肿瘤药物的广泛应用,增加了酵母菌感染和耐药菌株出现的机会,加强真菌的检测和耐药性监测已具有越来越重要的意义.
作者:张险峰;杨仁洪;唐旦丽;杨炳华 刊期: 2006年第06期
36例胫骨平台骨折病例,术前采用4层螺旋CT进行薄层扫描后作MPR及SSD后处理.探讨4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MPR)与表面遮盖法(SSD)在胫骨平台骨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 36例胫骨平台骨折中,MPR能清晰显示各型骨折,在冠状面上可以直接测量骨折塌陷及劈裂的程度;SSD直观地显示胫骨平台骨折的立体形态,并依据SSD胫骨平台俯视位像上受累象限设计手术入路.提示:MPR及SSD成像技术作为多层螺旋CT横断面图像的重要补充,二者相结合能全面、直观、立体地显示胫骨平台骨折的准确情况,有利于外科医师制定手术方案.
作者:陆大军;张向阳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两个MYH9综合征家系中性粒细胞包涵体的本质及基因突变.方法 瑞氏染色观察先证者及其家系患者的外周血片血小板和中性粒细胞的特殊形态.间接免疫荧光方法结合DAPI复染技术观察正常对照和患者血片非肌性肌球蛋白ⅡA的亚细胞定位.从先证者及家系成员外周血中自细胞中提取基因组DNA,PCR扩增MYH9的40个外显子及侧翼内含子序列,检测其基因突变.结果 患者外周血片中性粒细胞胞浆中可见明显团块状、半月形的绿色荧光聚集,其大小、位置与瑞氏染色的中性粒细胞包涵体相同.Fechtner综合征MYH9基因改变为外显子40第5981位核苷酸C→T杂合改变,使第1933位密码子(CGA,编码Arg)突变为终止密码TGA.May-Hegglin异常MYH9基因改变为外显子38第5701位核苷酸G→A杂合改变,使1841位谷氨酰氨变为赖氨酸.结论 建立了诊断MYH9综合征的一种独特的免疫荧光方法.R1933X和E1841K杂合改变是导致Fechtner综合征和May-Hegglin异常的原因.
作者:杨海燕;王兆钺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构建人端粒酶逆转录酶启动子驱动的HSV-TK基因重组腺病毒的真核表达载体,为进一步研究其在体内外实验提供依据.方法 PDC312-TP质粒和PSUCMV-TK质粒经EcoR I,Sal I酶切连接构建PDC312-TP-TK,将质粒PDC312-TP-TK与含有5型腺病毒右臂的质粒Pbhge3通过Lipofectamine 2000共转染至293细胞,经同源重组产生重组腺病毒PSG-TP-TK,PSG-TP-TK在293细胞中大量扩增并通过氯化铯密度梯度离心法纯化,测其滴度.结果 质粒PDC312-TP-TK经酶切鉴定正确,扩增得到的PSG-TP-TK经PCR扩增证实为hTERT启动子驱动的HSV-TK重组腺病毒,腺病毒滴度为1.9×1010pfu/ml.结论 该实验为重组腺病毒PSG-TP-TK用于肿瘤的基因治疗打下了基础.
作者:谢于;张子祥;朱兴国;李德春 刊期: 2006年第06期
对12例尿道下裂患儿行onlay尿道成形术,其中阴茎体型11例,头冠状沟型1例,总结加盖岛状皮瓣尿道成形术(onlay)治疗尿道下裂的经验.结果 :12例随访1~30个月,阴茎外观正常,无下弯,尿道开口于阴茎头前端,排尿通畅,无尿道狭窄,无尿道憩室.术后1例发生尿瘘,2周后自行痊愈.提示onlay尿道成形术可应用于阴茎下弯的阴茎体型尿道下裂,疗效满意,并发症少.
作者:缪惠东;沈锋;葛劲超;袁晓林;程印玺;陆福年 刊期: 2006年第06期
64例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应用乌司他丁与善宁治疗,32例乌司他丁治疗组中,急性轻型胰腺炎20例和急性重型胰腺炎12例;32例善宁对照组中,急性轻型胰腺炎21例和急性重型胰腺炎11例.观察比较乌司他丁与善宁的治疗效果.探讨乌司他丁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价值.结果 :急性轻型胰腺炎,乌司他丁与善宁的总有效率都达100%;对急性重型胰腺炎,乌司他丁与善宁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5%和82%.乌司他丁组中有3例并发MODS,其中1例死亡;善宁组中有2例并发MODS,其中1例死亡.两组均未发现不良反应.两组疗效差异无显著性(P>0.05).提示乌司他丁为治疗急性胰腺炎的安全有效药物,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蔡蔚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在鼻咽癌放疗前后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监测颈部转移淋巴结二维灰阶声像和血供变化及MRI跟踪鼻咽部肿瘤消退程度的相关性研究,为放疗补量提供依据.方法 对48例鼻咽癌伴颈部淋巴结转移患者采用放射治疗,在放疗前、放疗后(65 Gy时)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部转移淋巴结血供情况与MRI检测鼻咽部肿瘤的消退程度.结果 48例鼻咽癌颈部淋巴结转移患者放疗前转移淋巴结血流强度以2~3级为主;放疗后血流强度以0~1级为主,有显著差异(P<0.05).放疗前,收缩期峰值流速(SPV)20.63±9.36 cm/s,阻力指数(RI)0.59±0.08;放疗后SPV 13.88±9.60 cm/s,RI 0.73±0.14,有显著差异(P<0.05).淋巴结的血供情况及消退程度与鼻咽部肿瘤的消退呈正相关.结论 鼻咽癌放疗前、后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监测颈部转移淋巴结的血供情况、大小变化,可初步判断放疗效果和作为增加放疗剂量依据之一.
作者:查月琴;俞志英;林和平;沈卫东;周菊英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表达和树突细胞浸润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经外科手术切除的43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及15例癌旁组织标本中CD1α、CD83、VEGF、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的表达情况.结果 (1)肺癌组织中CD83阳性细胞表达率较癌旁组织减少,VEGF和CD34阳性细胞表达率较癌旁组织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有淋巴结转移组的CD83阳性细胞浸润程度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Ⅲ期肺癌VEGF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Ⅰ期和Ⅱ期(P<0.05);(3)肺癌组织VEGF阳性表达组中CD83阳性细胞数量明显减少,而MVD明显增加,与VEGF阴性表达组相比差异均有计学意义(P<0.05).结论 VEGF与肺癌组织中浸润树突细胞(TIDC)的成熟存在负相关,可能参与肺癌组织微血管形成和肿瘤的免疫逃逸.
作者:穆传勇;黄建安;闫廷赞;杨新静;雷伟 刊期: 2006年第06期
回顾性分析采用完全腹腔镜下和腹腔镜辅助下完成的4例胃癌根治术病例的临床资料.初步探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在进展期胃癌中应用的可行性.结果 :4例患者均顺利完成了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D2),无中转开腹;术中平均失血100 ml,手术耗时平均320 min,术后胃肠蠕动恢复时间平均3.5 d;术后未出现特殊并发症;随访1~8月患者各项指标无异常.提示: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技术上可行,近期效果良好.
作者:邢春根;王浩炜;龚巍;吴永友;危少华;吴浩荣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构建小鼠白介素-10(mIL-10)重组腺病毒真核表达载体,为其体外表达及动物体内试验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以pORF5-mIL-10质粒为模板通过PCR方法扩增回收mIL-10,将其定向连接到腺病毒载体pSGCMV中,构建pSGCMV-mIL10质粒.此质粒与5型腺病毒质粒pBGHE3通过Lipofectamine 2000共转染至293细胞,经同源重组产生重组复制缺陷型腺病毒Ad5-mIL-10.纯化后Ad5-mIL-10在293细胞大量扩增并通过氯化铯密度梯度离心法纯化,测定其滴度.结果 扩增所得mIL-10经酶切鉴定、PCR扩增、DNA测序均证实为小鼠白介素-10,重组腺病毒Ad5-mIL-10经PCR鉴定正确,滴度达2.5×1010pfu/ml.结论 成功构建了Ad5-mIL-10重组腺病毒载体系统,为研究IL-10在临床移植中的免疫学作用及基因治疗奠定基础.
作者:陈峰;吴德沛;符粤文;常伟荣;朱子玲;冯宇锋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大鼠大脑全脑照射后早期放射性脑损伤大脑皮质区TNF-α、TNFR1和TNFR2的动态表达,探讨TNF-α、TNFR1和TNFR2在早期放射性脑损伤发病机制中可能的作用.方法 在大鼠早期放射性脑损伤模型基础上,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染色标本,运用计算机图像技术计算并分析大鼠大脑放射性损伤后大脑皮质区在不同剂量、不同时间点TNF-α、TNFR1和TNFR2的动态表达.结果 0 Gy组大鼠各时间点大脑皮质区TNF-α、TNFR1和TNFR2均是低水平表达,与正常组表达无显著差别(P>0.05).在光镜下观察2 Gy组、10 Gy组及30Gy组照射后12 h到1月不同时间点大脑皮层内TNF-α的免疫组化表达,发现抗体阳性细胞表达均在12 h达高峰(P<0 05),并可见30 Gy组数值高(P<0.001),但10 Gy组与30 Gy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在24 h以后各照射组基本恢复到基础水平.同样方法观察发现2 Gy组、10 Gy组和30 Gy组的TNFR1和TNFR2的动态表达类似于TNF-α的免疫表达.结论 大鼠大脑全脑照射后大脑皮质区TNF-α、TNFR1和TNFR2在24 h内快速上升快速下降,提示它们可能在放射性脑损伤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张泉;杨劲松;邓翀;田野 刊期: 2006年第06期
分析应用希罗达联合草酸铂方案(XELOX)和FU/LV联合草酸铂(FOLFOX4)方案治疗的晚期结直肠癌各21例的临床资料.比较XELOX与FOLFOX4方案对于晚期结直肠癌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XELOX方案的有效率和疾病进展(TTP)分别为47.7%和6.04个月,与FOLFOX4方案相似(52.3%和5.47个月),无显著性差别;XELOX方案的中性粒细胞减少和神经毒性发生率分别为9.5%和0%,显著低于FOLFOX4方案(57.1%和52.4%)(P<0.01);XELOX方案的手足综合症发生率(47.6%)明显高于FOLFOX4方案(14.2%)(P<0.05),但程度较轻,主要为Ⅰ~Ⅱ度.结论 :XELOX方案与FOLFOX4方案的疗效相近,但XELOX方案用药更为方便,安全性更好.
作者:张茹霞;陶敏;段卫明;王振欣;王蓉 刊期: 2006年第06期
覆腹支架治疗上消化道恶性狭窄30例,评价上消化道恶性狭窄植入支架的疗效,探讨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置.结果 :支架植入均一次性成功,经观察支架的位置和扩张情况理想,梗阻症状获得明显改善.提示胃肠道恶性狭窄的支架治疗是一种安全、可行的姑息治疗方法;严格地掌握适应症和选择适当的、新型的支架可有效的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徐建良;沈玉英;沈小健;顾松鸿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抑癌基因RASSF1A在肝癌组织以及肝癌细胞株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临床相关因素间的关系.方法 收集24例手术切除的肝癌及其癌旁组织以及4株肝癌细胞株(SMMC7721、HepG2、BEL7402和BEL7703(由国家人类基因组南方中心提供).用RT-PCR和Northern Blot的方法来分析基因RASSF1A在肝癌组织和肝癌细胞株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67%的原发性肝癌组织中未检测到RASSF1A的mRNA,而相应的癌旁组织中仅33%的样本未表达RASSF1A;75%(3/4)肝癌细胞株也未表达RASSF1A.结论 RASSF1A在肝癌中是一潜在的抑癌基因,RASSF1A基因的失表达在原发性肝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检测RASSF1A的表达情况可用于对肝癌的早期发现和早期诊断,结合临床相关因素对肝癌预后评估也有帮助.
作者:周晓俊;秦磊;薛万江;刘建夏;田力平;钱海鑫 刊期: 2006年第06期
对46例慢性肝病(包括17例中度慢性肝炎、14例代偿期肝硬化、15例失代偿期肝硬化伴腹水)患者用放射免疫法检测基础状态下的血浆血管紧张素-Ⅱ(AT-Ⅱ)和醛固酮(Ald)水平,并对其中24例患者作了速尿激发试验,12例作了心得安抑制试验,14例作了氯沙坦抑制试验.研究心得安与氯沙坦对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的影响,以便为肝硬化治疗提供新的思路.结果 :慢性肝炎中度(CH-中度)和肝硬化代偿期(CLC)患者血浆AT-Ⅱ水平与正常人无明显差异,而Ald醛固酮显著增高;失代偿性肝硬化(DLC)伴腹水患者血浆AT-Ⅱ、Ald均显著高于正常人水平(AT-Ⅱ为190.90±147.48 vs 46.65±5.27 ng/ml,Ald为568.00±70.70 vs 86.00±37.50 ng/ml);经速尿激发后,所有受试者血浆AT-Ⅱ、Ald均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上升;口服心得安以后,血浆AT-Ⅱ均显著下降;但口服氯沙坦以后,血浆AT-Ⅱ则显著上升.提示: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血浆AT-Ⅱ和Ald水平显著升高,与腹水形成有密切关联;速尿可刺激肾素释放,升高血浆AT-Ⅱ、Ald水平,故不宜滥用;心得安与氯沙坦可分别作用于β受体(3R)和AT-Ⅱ1型受体(AT-Ⅱ1R),而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活性,在肝硬化治疗中可能发挥良好的作用.
作者:李宏良;王锁荣;张东军;马志俊;吴春芳;徐晖;孙志坚 刊期: 2006年第06期
应用股骨交锁髓内钉共治疗10例转子下骨折(2例合并股骨干骨折).评价股骨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的临床疗效.结果 :所有病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25个月,平均16.3个月.全部骨折愈合.无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提示股骨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手术创伤小、时间短、固定可靠、愈合快,是一种可行的内固定方法.
作者:周峰;姜为民;唐天驷;杨惠林 刊期: 2006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