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海涛;倪斌;秦涌;何靖康
回顾性分析56例小肠梗阻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总结小肠梗阻的治疗经验,探讨降低小肠坏死率和患者死亡率的方法.结果:治愈54例(96.4%),死亡2例(3.6%).并发症发生10例(17.9%),其中切口感染4例,切口裂开、腹腔脓肿、胸腔积液各2例,无肠瘘发生.提示重视病史的采集、详细进行体格检查、警惕绞窄性肠梗阻、快速充分的术前准备是降低小肠坏死率和患者死亡率的重要手段.
作者:黄铁熬;毛忠琦;张再明;顾同庆 刊期: 2005年第06期
对57例乳腺癌患者进行术后情况随访.患者分为试验组(n=28)和对照组(n=29),对其中术后随访5年以上的52例患者应用FACT-B(4.0)中文版生活质量评价及进行术后外观美容效果评价,并应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影响乳腺癌患者生活质量的因素.评价乳腺癌保留乳房手术的疗效、美学效果与术后生活质量.结果提示保乳手术与改良根治术疗效相当,但前者有较好的美学效果,并且有QOL.
作者:顾筱旻;吴洁;钱秀珍;胡豫;胡惠芳 刊期: 2005年第06期
将84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用常规治疗护理;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支持性心理治疗.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及焦虑自评量表(SAS)对患者入院时和住院治疗2周后的焦虑抑郁状态分别进行评定.探讨SLE患者抑郁焦虑发生的特点及支持性心理治疗对SLE住院期间消除抑郁焦虑的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约84%有抑郁,约53%有焦虑.治疗后两组SDS、SAS评分均有改善.治疗后对照组抑郁焦虑评分下降无显著性(P>0.05),而治疗组焦虑抑郁改善非常显著(P<0.01).提示支持性心理治疗有助于SLE患者焦虑抑郁状态的改善.
作者:吴秀红;周静芬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外周血淋巴细胞的钟相关基因.方法采用mRNA差异显示技术比较不同时点基因的差异显示,筛选出大鼠外周血淋巴细胞的钟相关基因,并进一步用RNA干涉技术确定其为钟下游基因.结果获得10条差异表达的cDNA片段,其中3种与已知基因过氧化氢酶、髓鞘蛋白脂蛋白和组蛋白乙酰化酶同源,4种与已知EST同源,另有3种为未知EST,它们均属Clock基因的下游基因.结论外周血淋巴细胞中至少存在3种以上钟相关基因,其表达水平接受作为昼夜节律振荡器重要组分的Clock基因的调控.
作者:杜玉珍;王国卿;焦旸;丁建松;童建 刊期: 2005年第06期
按中国药典2005版二部收载的细菌内毒素检查方法,计算舒肝宁注射液的细菌内毒素限值,通过干扰试验确定其大无干扰浓度.建立舒肝宁注射液细菌内毒素检查方法.结果:舒肝宁注射液的细菌内毒素限值为15 EU·mg-1,大无干扰稀释倍数为60倍.提示可以用细菌内毒素检查法替代家兔热原法来控制舒肝宁注射液的质量.
作者:钱惠芬;陶仲良 刊期: 2005年第06期
回顾分析采用后路腰椎间盘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06例的临床资料.初步探讨后路腰椎间盘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结果:306例共318进行了间隙手术,平均出血40 ml,平均手术时间40 min,平均住院6.5 d,术后平均离床时间16 h,并发症5例,发生率1.6%.随访3~12个月,手术优良率99.4%.提示该方法可以替代传统的开窗手术方法,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患者痛苦小等优点.
作者:沈伟中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在体外研究干扰素2b(INFα-2b)对瘢痕组织成纤维细胞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β1)、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BB(PDGF-BB)以及糖基转移酶(ppGalNAc-T2)基因表达的作用,以求阐明干扰素对增生性瘢痕的作用机理.方法组织块法培养瘢痕组织成纤维细胞,传代后分成3组:①空白对照组:只加生理盐水处理;②低浓度组:用100 u/mlINFα-2b处理;③高浓度组:用10 000 u/ml INFα-2b处理.RT-PCR检测TGF-β1、MMP-1、PDGF-BB和ppGalNAc-T2表达.结果体外培养瘢痕成纤维细胞经100 u/ml及10 000 u/ml INFα-2b处理后,RT-PCR检测TGF-β1、PDGF-BB及ppGalNAc-T2mRNA表达降低,MMP-1mRNA表达升高,呈显著差异,且具有浓度依赖性.结论干扰素对瘢痕成纤维细胞具有抑制作用,其机理可能与多种细胞因子有关,如TGF-β1、PDGF-BB.
作者:陆兴安;许明;沈国良;林伟;赵小瑜 刊期: 2005年第06期
采用直视下尿道内切开和疤痕电切术治疗尿道狭窄和闭锁15例,其中前尿道狭窄1例,球膜部狭窄11例,膀胱颈部狭窄3例;狭窄长度<1.0 cm者3例,1.0~.2.0 cm者10例,2.0~3.0 cm者2例;合并膀胱结石2例;其中一次手术成功13例,二次手术成功2例;术后随访3~25个月,术后3例曾需短期尿道扩张,1例尿线变细拒绝扩张,其余排尿通畅.术后肉眼血尿12例.结果显示,尿道内切开和电切术治疗尿道狭窄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用电切袢切除疤痕组织效果确切,视野清晰,可防止尿道再狭窄.
作者:缪惠东;程印玺;侯建华;顾红星;葛劲超;沈锋;陆福年 刊期: 2005年第06期
应用新药云克治疗甲亢伴浸润性突眼患者105例,探讨云克治疗甲亢伴浸润性突眼的疗效.结果:疗效与突眼程度、治疗前甲亢是否控制、用药方法密切相关.轻度突眼、中度突眼、重度突眼有效率分别为100%、89.7%、68.4%,提示突眼程度与疗效呈负相关;云克治疗前甲亢治疗组与未治疗组的有效率分别为95.4%、85%,提示治疗组的疗效高于未治疗组,对于甲亢突眼患者,在适量、短期抗甲状腺药物治疗或经131I治疗,使血清TT3、TT4、FT3、FT4降到正常水平,甲亢症状、体征缓解后,再行云克治疗突眼较合适;单用云克注射液与云克注射液和静滴液联合治疗的有效率分别为82.9%、95.7%,提示联合治疗疗效明显优于单独治疗.105例甲亢伴浸润性突眼云克治疗,显效38例,有效58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达91.4%,表明云克治疗突眼及眼征有较好的疗效,方法简便,无副作用,比较安全,容易推广,不失为一种治疗甲亢伴浸润性突眼的良药.
作者:桑士标;李清茹;吴翼伟;苏成海;张玮;董慎安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观察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反义寡核苷酸对TGF-β1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NRK52E胶原Ⅲ分泌的影响.方法采用脂质体介导的方法将CTGF反义寡核苷酸导入细胞,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刺激48 h后,用RT-PCR、ELISA法观察CTGF和胶原Ⅲ的表达.结果 TGF-β1能够诱导NRK52E细胞表达CTGF并进而促进胶原Ⅲ的分泌,CTGF反义寡核苷酸导入细胞后可以大部分取消TGF-β1的作用,而对照组的寡核苷酸没有此作用.结论 CTGF反义寡核苷酸能够特异地抑制CTGF的表达,进而阻止细胞外基质的生成,这可能是治疗肾间质纤维化的一条新途径.
作者:沙文刚;樊均明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闭合复位经皮插入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远端骨折14例(15侧).AO型:43A型10例,43B型1例(双侧),43C型3例(均为C1型),其中开放性骨折3例,(均位Gustilo Ⅰ型).术后不辅以其他外固定,第2 d即开始不负重功效能锻炼.结果本组患者均获随访,所有病例伤口一期愈合.其中1例骨折延迟愈合,余骨折均在术后3~5个月临床愈合.根据Mazur的踝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93%.结论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是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有效方法.
作者:朱晓东;蒋富贵;孙月华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观察EGCG在体内外对肺癌细胞生长的抑制效应、凋亡效应及抗肿瘤血管的生成作用.方法观察EGCG对A549肺癌细胞生长的影响.通过FCM检测EGCG对肺癌细胞生长周期和凋亡的影响.观察EGCG对鸡胚绒毛尿囊膜(CAM)微血管生成的影响.在人肺癌裸鼠移植瘤模型上观察EGCG对瘤体生长的抑制作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肿瘤组织中CD34和NF-κB表达.结果 EGCG显著抑制A549肺癌细胞生长,具有时间依赖性和剂量依赖性,IC50是46.54 μg /ml.EGCG使S期细胞比例增加,并出现明显凋亡峰,凋亡率19.6%.EGCG显著抑制CAM血管形成.EGCG组治疗2周后,移植瘤瘤体体积变化和瘤体重量变化差异均有显著性,抑瘤率为40.9%.EGCG组瘤体组织中NF-κB(p50)的表达与PBS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瘤体组织中CD34标记的微血管密度(MVD)降低.结论 EGCG通过促进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肿瘤血管生成起抗肿瘤作用.
作者:朱晔涵;徐春明;胡华成;叶震敏;杨吉成 刊期: 2005年第06期
从天然苦瓜果实中提取降糖物质,用竞争放射免疫分析方法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提取的降糖物质中含有能和胰岛素抗体结合的胰岛素样物质,每克样品中含胰岛素样物质82.1 μIU;经过木瓜蛋白酶的水解工艺,每克样品中含胰岛素样物质上升至261.9 μIU.这可能是水解作用解除了空间位阻,将胰岛素的抗原决定簇暴露出来之故.
作者:宁萍;许玉杰;张友九;范我;朱本兴;胡明江;徐光明 刊期: 2005年第06期
对13例脾脏原发性恶性肿瘤进行分析,探讨脾脏原发性恶性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结果:恶性淋巴瘤8例,血管肉瘤4例,恶性纤维组织肉瘤1例.均行脾脏切除,合并临床脏器切除4例.手术无死亡病例,术后生存3月~9年.提示早期诊断、早期手术,并辅以放疗化疗,可以获得满意疗效.
作者:李恒建;顾殿华;何领;王静松;周金山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CYP1A1 MspI基因多态性与乳腺癌的关系.方法以乳腺癌组与对照组人群基因型分布的OR值为效应指标,根据一致性检验的结果,选择固定效应模型或随机效应模型对OR进行合并,并进行偏倚评估.结果共查到符合要求的国外文献10篇,病例和对照数分别为3708、5471例.经过异质性检验,10项结果存在异质性(q=17.7898,P=0.037),通过随机效应模型估计,以CYP1A1 MspI野生纯合子为参比组,携带有杂合子或突变纯合子的妇女发生乳腺癌的合并OR为0.95 (95%CI:0.82~1.11).结论 CYP1A1 Msp I基因多态性与乳腺癌易感性无关.
作者:徐小乐;靳雅丽;沈月平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研究胃癌患者手术前后血清肿瘤型M2-丙酮酸激酶(tumor M2-PK)的含量变化及其与临床病理学参数的关系.方法运用ELISA法定量检测胃癌患者手术前后血清中的肿瘤型M2-PK含量的变化.结果胃癌患者血清肿瘤型M2-PK增高,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胃癌肿瘤切除患者手术后肿瘤型M2-PK的含量低于术前(P<0.05).而肿瘤未切除患者手术前后的差别不明显.肿瘤≥5 cm者肿瘤型M2-PK明显高于<5 cm者(P<0.05);TNMⅢ,Ⅳ期者明显高于Ⅰ,Ⅱ期者(P<0.01);而淋巴结转移情况、肿瘤胃壁浸润深度及组织学分级对肿瘤型M2-PK水平的影响无明显差别.结论胃癌患者血清肿瘤型M2-PK水平明显升高,且初步反应肿瘤大小和病期.肿瘤的存在与否,对肿瘤型M2-PK的水平有明显影响.肿瘤型M2-PK有可能用于监测胃癌肿瘤的发生和发展.
作者:董晓强;李德春;谢峰;高泉根;吴国良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嗜酸性细胞增多性皮炎和高嗜酸性细胞增多综合症的临床特征、诊断、治疗及预后,以提高对嗜酸性细胞异常增多性皮炎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以皮肤、血液甚至骨髓嗜酸性细胞浸润为特征并伴有部分器官损害的病例.结果这些病例是具有嗜酸性细胞增多性皮炎(HED),部分病例有非典型的器官损害但不能确诊为高嗜酸性细胞增多综合症(HES)的器官浸润的一组疾病.结论这些伴有器官损害的HED可能是HES.建议对HED早期进行基因分析将有助于这些病例的治疗.
作者:冯雪梅;王宝涛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评估急性自发性脑内出血患者并发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严重度及风险预测指标.方法对125例急性自发性脑内出血患者资料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结果变量为消化道出血.将一系列参数行单因素分析后做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中:年龄,GCS评分,瞳孔不等,平均动脉压,血糖,脑室出血,血肿大小,占位效应,脑积水,凝血酶时间 ,开颅血肿清除术与消化道出血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独立的风险预测指标包括GCS评分低(P<0.001),血肿≥30 ml(P=0.017), 累及脑室出血(P=0.018), 开颅血肿清除术(P=0.043).结论 GCS评分低,血肿大,脑室出血及手术创伤是增加急性自发性脑内出血患者并发消化道出血风险的重要因素.
作者:周强;王之敏;杨伊林;王穗暖;夏锡伟;宣井岗;彭亚;邵耐远;王玉兰 刊期: 2005年第06期
将2001年至2003年出院患者18 253例中发生真菌感染88例/123次进行临床分析、比较.分析医院继发真菌感染的原因,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结果:2001年至2003年真菌感染占医院感染比例分别为10.35%,22.9%,13.2%.发生感染部位以泌尿道为多,占36.58%,上呼吸道(包括口腔)其次,占21.11%.抗菌药物使用种类越多、时间越长,发生真菌感染率越高.提示继发真菌感染在医院感染中占一定比例,不合理使用抗生素及频繁更换抗感染药物是造成真菌感染的主要原因.
作者:黄萍;周娟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比较宫外孕腹腔镜保守手术与传统开腹保守手术后宫内妊娠率.方法回访因宫外孕行腹腔镜保守手术及开腹保守手术治疗,且术后有生育要求患者共75 例.其中腹腔镜组40例,开腹手术组35例.回访时间12~18 个月.结果腹腔镜组术后宫内妊娠25例(63%),再次宫外孕2例(5%);开腹手术组术后宫内妊娠15例(48%),再次宫外孕2例(5%).结论腹腔镜手术后较传统手术后,有较高的宫内妊娠率,且并不增加再次宫外孕的机率.
作者:陈友国;沈方荣;沈宗姬;胡建铭;杨伟文 刊期: 2005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