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拥平;陈一峰;孙春荣;徐航
对22例拔T管后胆汁性腹膜炎行保守治疗17例,腹腔镜手术处理5例,结果均顺利康复出院.认为T管拔除后胆汁性腹膜炎保守治疗和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相结合,能取得满意的效果.
作者:杨卫富;李德春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碘化油纳米磁流体在兔肝内滞留的可能性.方法 131I-碘化油纳米磁流体+硬磁粉通过兔肝脏门静脉注入右肝,γ定标仪体外观测肝脏区域γ计数的连续变化,确定131I-碘化油纳米磁流体在局部的代谢参数.病理观察肝脏右叶、左叶和肺脏,电镜观察肝脏右叶.单纯131I-碘化油纳米磁流体注射为对照组.结果实验组131I-碘化油纳米磁流体在局部滞留的生物半排期时间及慢组份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靶区内损伤明显重于对照组.结论 131I-碘化油纳米磁流体有可能增加药物在体内的滞留,值得进一步研究.
作者:张旭光;朱寿彭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研究小鼠涂抹珍珠护肤品后对皮肤的抗衰老作用.方法小鼠分别于用药后第15、30、45 天时,颈椎脱臼处死小鼠,测定等同面积皮肤重量及其羟脯氨酸的含量.结果用药15 d时,皮肤重量和羟脯氨酸含量有增加趋势,用药30 d和45 d后,与对照组相比较,实验组的皮肤重量及其羟脯氨酸含量明显增加(P<0.05和P<0.01).结论珍珠护肤品对皮肤有一定的抗衰老作用.
作者:潘建新;张玉英;张克平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观察CD15和CEA在非小细胞性肺癌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它们在肺癌的发展、转移、病理分型和预后判断中的作用.方法应用鼠抗CD15单抗和鼠抗CEA单抗,S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对58例肺癌组织、10例癌旁肺组织及10例远端肺组织进行检测.结果 58例肺癌组织中39例(67.2%)CD15呈阳性表达,42例(72.4%)CEA呈阳性表达.20例肺组织中CD15和CEA均无表达.CD15在腺癌、鳞癌中的阳性表达分别为29例(96.7%)、10例(35.7%).CEA在腺癌和鳞癌中的阳性表达分别为30例(100%)、12例(42.9%).结论 CD15和CEA在肺癌中均有较高的阳性表达率,尤其在腺癌.CD15及CEA与肺癌的发展、转移及预后密切相关.CD15和CEA组合检测亦是鉴别肺腺癌和鳞癌的良好标志物.
作者:侍巍;马家用;丁维军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研究儿童肺炎支原体相关性肾炎的临床特点.方法观察同期住院的儿童急性肺炎支原体感染后肾炎和儿童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炎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儿童肺炎支原体相关性肾炎占同期住院急性肾小球肾炎患儿的21.8%,临床表现为急性肾炎综合征,阿奇霉素治疗有效.与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炎比较,发病年龄无差别,但血尿和蛋白尿恢复较快,潜伏期短.结论儿童肺炎支原体相关性肾炎是目前儿童急性肾小球肾炎的主要病因之一,病情恢复较快,预后良好.
作者:封其华;程江;王丽峰;李晓忠;徐勤英;闵月 刊期: 2003年第05期
对34例前交叉韧带(ACL)损伤患者在关节镜下进行手术重建(髌韧带中1/3取材).其中单纯ACL损伤26例行镜下ACL重建;ACL损伤合并内侧副韧带(MCL)损伤8例行镜下ACL重建+MCL修补.术后平均随访2年,按Lysholm 评分,两组分别取得88.5%和87.5%的满意率.提示应用微创技术关节镜下取髌韧带中1/3行ACL重建是治疗ACL损伤的有效方法.在手术时间、适应证选择上掌握原则,把握髁间窝成形术的技术要点,解剖位固定,恰当的康复功能训练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徐能;蒋富贵;王友;朱晓东 刊期: 2003年第05期
分析新生儿低血糖63例的相关因素及治疗.母亲因素以妊高征多见(15/63,占23.8%),新生儿因素以感染、败血症多(37/63,占58.7%).经治疗血糖恢复正常时间为30 min~12 d,治疗过程中出现高血糖2例.15例难治型低血糖均有严重的并发症.提示有高危因素的新生儿应注意监测血糖,单纯性低血糖治疗效果好,但低血糖常是很多新生儿危重症的并发症,治疗困难,使用糖皮质激素近期效果好.
作者:吴晓萍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建立一种可靠、简便的非同位素PCR方法检测脆性X综合征的突变基因.方法采用生物素标记的CGG寡核苷酸探针,检测通过PCR扩增的FMR-1基因中CGG三核苷酸重复序列数目.从而判断所检样品中FMR-1基因是否正常.结果该法可检测出正常人及携带者的CGG重复拷贝数.结论该方法可以简便、安全、可靠地检测FMR-1 基因中(CGG)n重复拷贝数,从而确定为正常人或携带者,可作为临床上筛查脆性X 综合征的首选方法.
作者:李红;肖丽娟;韩冰 刊期: 2003年第05期
2000年2月我科收治1例18岁以上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采用正畸掩饰性矫治方法,取得满意的效果.
作者:李韵 刊期: 2003年第05期
坏死性淋巴结炎是一种易被误诊的非肿瘤性淋巴结增大性疾病,临床及组织学表现特殊.现将我院1990~2001年收治的15例报告如下.
作者:方苏君;蔡伟波;刘仁涛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评价89Sr和99Tc-MDP(云克)联合治疗前列腺癌转移性骨肿瘤的疗效和副作用.方法对20例前列腺癌骨转移患者采用89Sr和99Tc-MDP联合治疗,分别从缓解骨痛、改善骨显像病灶和毒副作用3个方面进行观察、随访. 结果缓解骨痛的总有效率为86.66%,8例患者骨显像原发病灶均有所改善.毒副作用主要为白细胞和血小板轻度降低,可恢复正常.结论 89Sr和99Tc-MDP联合治疗前列腺癌转移性骨肿瘤有较好疗效,对骨痛缓解尤为明显.
作者:王云炎;单玉喜;崔勇;高洁;王文炯;孙传洋;陶伟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血小板衍化内皮细胞生长因子(PD-ECGF)在膀胱移行细胞癌肿瘤细胞和肿瘤旁间质细胞中表达的异同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PD-ECGF的单抗1C6-203,采取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55例膀胱移行细胞癌和8例正常膀胱粘膜进行PD-ECGF表达的研究.结果正常膀胱粘膜的上皮细胞和间质细胞的PD-ECGF免疫染色均呈阴性.55例膀胱移行细胞癌中25例(45.5%)肿瘤细胞PD-ECGF呈阳性表达, 其肿瘤病理分级为G1级2/7(28.6%),G2级9/25(36.0%),G3级14/23(60.9%)(x2 = 3.91, P>0.05);病理分期为Ta期3/18(16.7%),T1期5/14(35.7%),T2~4期17/23(73.9%)(x2 = 14.0, P<0.001).肿瘤间质细胞的PD-ECGF阳性表达为37/55(67.3%),其病理分级为G1 级3/7(42.9%),G2级14/25(56.0%),G3级20/23(87.0%)(x2=7.39,P<0.05);病理分期为Ta期5/18(27.8%),T1期12/14(85.7%),T2~4期20/23(87.0%)(x2=30.2,P<0.001).结论膀胱癌肿瘤细胞与间质细胞中的PD-ECGF阳性表达在膀胱移行细胞癌的进展中都起着重要作用,检测其表达对判断膀胱癌的分化程度和浸润程度有一定临床意义.
作者:李纲;张元芳;丁强;严春寅;温端改;郭震华 刊期: 2003年第05期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前列腺素E1+善宁治疗急性胰腺炎61例,与单用善宁治疗的对照组42例比较血、尿淀粉酶和血清LDH恢复正常的时间及MODS的发生率.结果前列腺素E1治疗组较对照组血、尿淀粉酶和血清LDH恢复正常所需时间缩短(均P<0.05);且治疗组MODS发生率低,无死亡.提示前列腺素E1可改善急性胰腺炎的治疗结局.
作者:王磬;周嘉良 刊期: 2003年第05期
报告13例原发性小肠恶性肿瘤,其中十二指肠癌7例,空、回肠癌6例.CT确诊7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4例,节段性肠切除术6例,剖腹探查术1例,手术切除率为76%.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的术后3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50%和25%,行节段性肠切除术患者的术后3年和5年的生存率分别为50%和20%,行剖腹探查术患者术后3个月死亡.提示原发性小肠恶性肿瘤以十二指肠癌多见,能获得胰十二指肠切除和节段性肠切除患者的近期疗效较好.
作者:王莎飞 刊期: 2003年第05期
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行根治术后常引起较大面积的组织缺损,后遗的面部畸形及语言、吞咽、咀嚼等生理功能障碍均非常明显.为恢复这类患者的面部外形与口腔生理功能,提高生存质量,我们对2001~2002年收治的6例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采用根治术并同期行游离前臂皮瓣进行整复,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龚中坚;殷之平;徐贤寅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寻找质粒pGH/BL21在大肠杆菌中的佳表达条件.方法当它在大肠杆菌中表达时,考查不同IPTG诱导浓度及不同的诱导时间对表达产物的影响,表达产物的量以SDS-PAGE电泳方法分析.结果该基因的佳表达条件为:IPTG诱导浓度1.0 mmol/L,诱导时间4 h.结论 IPTG对不同的基因在不同的表达体系中需不同的诱导条件,只有找到它的佳诱导条件才能保证终产物的大产率.
作者:成中芹;王雪峰;朱江 刊期: 2003年第05期
分析14例胰腺损伤患者的诊断及处理.术前诊断为胰腺损伤者仅4例,占28.4%.手术治疗包括胰十二指肠切除术2例、胰体尾切除术3例、十二指肠憩室化手术3例、单纯外引流术6例.死亡4例,病死率28.6%.表明胰腺损伤易漏诊,剖腹探查仍是有效的方法,术中应仔细探查.胰腺损伤的处理应根据患者的一般状态决定手术方式.
作者:张子祥;李德春 刊期: 2003年第05期
乳腺癌术前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既给治疗带来一定困难,也影响患者术后康复及生活质量.我们选取2000年2月~2003年2月在我院住院并手术治疗的乳腺癌患者61例实施术前心理干预,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作者:徐清玲 刊期: 2003年第05期
对151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采用PR-3型自动控温射频热凝仪治疗,于随访3~12年后,分析复发与穿刺是否见脑脊液渗出、方波电压和热凝温度等3个技术因素的关系.结果:(1)穿刺见脑脊液渗出者,其复发率比未见脑脊液渗出者低17.2%(95%置信区间14.1%~20.3%).(2)方波电压的定位价值存疑.穿刺未见脑脊液渗出者中53%对0.1 V以下刺激便有反应,据此选定较低的热凝温度后,其复发率高达44.4%(12/27),远高于同一刺激强度下穿刺见脑脊液渗出者的复发率19.7%(13/66)(x2=5.97,P<0.05).(3)对于穿刺未见脑脊液渗出者,即使使用较高的热凝温度,复发率也不见降低.表明穿刺准确(见脑脊液渗出)是首位因素;方波电压是间接指示穿刺准确程度的替代指标,但有时产生误导,值得注意;推荐适宜热凝温度为83℃,上限值为88℃.
作者:陈文亚;张俊元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比较血清总前列腺特异抗原(T-PSA)、游离前列腺特异抗原(F-PSA)与T-PSA的比值(F/T)在前列腺癌(PCa)和良性前列腺增生(BPH)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7例PCa及184例BPH的血清T-PSA和F/T值,分别比较T-PSA与F/T值对前列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结果两组患者的T-PSA与F/T值均有显著差异(均P<0.01).但依据T-PSA水平将两组患者各再分为<4 μg/L、4~10 μg/L及>10 μg/L 3组后,当T-PSA<4 μg/L时,两组患者的T-PSA无显著差异(P>0.05),而F/T值有显著差异(P<0.05);T-PSA位于4~10 μg/L时,两组患者的T-PSA亦无显著差异(P>0.05),而F/T值有极显著差异(P<0.01);在T-PSA>10 μg/L时,两组患者T-PSA及F/T值均有极显著差异(均P<0.01).结论 F/T值较T-PSA更具鉴别前列腺良、恶性疾病的价值.
作者:杨光天;单玉喜 刊期: 2003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