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晓燕
目的 观察桃红四物汤对寒凝血瘀模型大鼠HO/CO系统的影响,探讨桃红四物汤治疗寒凝血瘀型妇科疾病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大鼠置于0~1℃冰水中造成寒凝血瘀大鼠模型,采用血红蛋白结合及联二亚硫酸盐还原法测定血浆CO活性;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卵巢组织HO-1、HO-2蛋白表达;采用原位杂交法检测卵巢组织HO-1、HO-2mRNA表达.结果 桃红四物汤组大鼠血浆COHb活性较模型组增强(P<0.05).卵巢颗粒细胞、黄体细胞HO-1、HO-2蛋白表达,HO-1、HO-2mRNA表达加强(P<0.01或P<0.05).结论 桃红四物汤治疗寒凝血瘀型妇科疾病的作用与调节HO/CO系统有关.
作者:成秀梅;杜惠兰;王蓓;路帅;刘小花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扎里奴思方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可能机制.方法 将同期收治的8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42例,两组均予甘露醇、拜阿司匹林、丹参酮等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予扎里奴思方1付/d,14 d为一疗程,总共治疗两个疗程;对照组给予尼莫地平片30mg/次,1/d.治疗前后分别行神经功能评估并据此判定疗效,同时检测治疗前后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改变.结果 两组治疗7、14、28 d后进行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NSE水平均降低,尤以治疗14d组为显著(P均<0.01).结论 扎里奴思方治疗急性脑梗死可显著改善患者预后,其可能机制与下调NSE的表达、促进神经元功能的修复有关.
作者:李娟;刘敬霞;吴鹏;刘洋;尤桂英;刘会贤;任非非;胡喜成 刊期: 2014年第07期
原发性痛经是妇科临床常见的疾病.文章总结胡国华教授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经验,其主要病机是寒凝血瘀,不通则痛,以温经散寒、祛瘀止痛为治疗大法.
作者:张蔚苓;胡国华 刊期: 2014年第07期
《中医诊断学》作为联结理论与临床的一门桥梁学科,是中医学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在独立医学院校目前的教学模式中,仍以沿用母体高校的课程设置、教学方法为主,以传统的知识质量观,即以学生掌握知识多寡、理论水平深浅来评判学生素质的高低,与独立学院以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的教学定位不太符合,加上独立学院学生有其自身特点[1]:一学生总体基础知识薄弱;二自我意识强,个性鲜明,但自制力较弱,自学能力较差;三学生重视社会实践,注重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因此,结合目前《中医诊断学》教学现状,以及独立医学院校人才培养定位和学生特点,急需对《中医诊断学》进行不同于“二本”的教学改革.
作者:白蕊;黄娜;汪磊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 研究健脾益气法对DEN大鼠肝癌基因表达谱的影响,初步探讨健脾益气法治疗肝癌的分子机制.方法 利用affymetrix NetAffxTM、DAVID和STRING等在线分析软件,对前期用Affymetrix Rat 230A GeneChip arrays检测到的不同中医治法干预后的DEN大鼠肝癌基因表达谱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 健脾益气法对肝癌基因表达的调节要明显优于其它治法,其调节的差异基因440个,包括上调表达130个和下调表达310个.这些差异基因编码蛋白在生物学过程中主要参与对有机物的应答反应和胞外刺激反应,在分子功能上主要参与特定蛋白的结合,而在信号通路中主要参与Gq蛋白激活的花生四烯酸-HETEs代谢通路;这些差异蛋白的相互作用主要集中在Adcy3、Gnao1、Tgfb1、Vim等15个基因的表达产物,结合文献挖掘发现健脾益气法对肝癌基因表达的调节主要表现在对TGF-β1诱导的上皮-间质转化(EMT)的下调、cAMP含量的上调和PPARα等核受体的逆向调节等,其中以TGF-β1-EMT蛋白网络相关分子在DEN大鼠肝癌中的表现及健脾益气法对其下调作用明显.结论 健脾益气法对DEN肝癌大鼠的治疗是多方位的;对TGF-β1诱导的肝癌EMT过程和Gq蛋白激活的花生四烯酸-HETEs代谢通路的下调作用可能是健脾益气法治疗肝癌的重要机制.
作者:卓少元;方肇勤;管冬元;吴中华;高必峰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清热化瘀颗粒对脑缺血预处理大鼠缺血再灌注后ATF6mRNA及其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SD大鼠8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O)、脑缺血再灌注组(MCAO)、脑缺血预处理组(BIP)、清热化瘀颗粒组(QRHY),每组按照再缺血后12h、1d、2d、3d4个时间点分为4个亚组.采用二次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预处理模型,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免疫组化法观察再缺血后各个时间点ATF6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 MCAO组ATF6 mRNA及其蛋白表达均于缺血再灌注后12h开始明显上升,24 h达高峰(P<0.01),随再灌注时间延长其表达逐渐下降,但仍保持较高表达水平(P<0.05);BIP组较MCAO组ATF6 mRNA及其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5),QRHY组较BIP组进一步升高其表达(P<0.05或P<0.01).结论 脑缺血预处理可能通过诱导ATF6表达发挥其神经保护作用,清热化瘀颗粒可促进其作用.
作者:胡跃强;唐农;吴林;胡玉英;黄丽鹏;来要水 刊期: 2014年第07期
从下合穴、背俞穴、募穴及其相互配伍治疗胃腑病的理论依据和临床疗效方面探讨腧穴配伍的协同效应,认为科学合理的配伍是提高临床疗效的关键,并且合募配穴适用于急症、热证、腑症,因此临床上可用于应激性胃溃疡的防治,俞募配穴更适用于治疗慢性胃腑疾病,如慢性胃溃疡等的治疗.
作者:王朝辉;韩东岳;郄丽丽;张娇娇;周丹;王富春 刊期: 2014年第07期
与睡眠相关的中医学理论,历经数千年的发展,渐趋丰富,并随理论上的新认识而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从其基本理论的发展过程来看,主要经历了营卫、脏腑神志、脑髓理论的发展等三个阶段,从而产生了以营卫、阴阳、心神、魂魄、脑髓等主导睡眠的不同学说.在后世的发展中,医家或兼容并蓄,或虽各有偏主,但并未废弃其他理论,而使中医学睡眠理论走上了多元化的发展道路.
作者:孙洪生;张维西;张永鹏;张海霞;贺伟 刊期: 2014年第07期
谢春光教授运用“治未病”思想防治糖尿病下肢大血管病变,在未病先防阶段针对气阴两虚,瘀血阻滞这一基本病机指导治疗,防止糖尿病下肢大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在既病防变阶段分热毒证,痰浊证,瘀血阻络证三证,并随证治之,防止病情加重;在已愈防复阶段防止症状反复,病情进展.其学术思想具有较高的临床及社会价值.
作者:李凯;高泓;谢春光;李秘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脱水式热暴露对大鼠行为与应激器官重量的影响及枸杞多糖的干预作用.方法 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脱水式热暴露组及脱水式热暴露+枸杞多糖组.对照组置于室温(24℃)下正常饲养,脱水式热暴露组与脱水式热暴露+ LBP组均置于温度为32℃的环境中.各组大鼠每日测量血压、心率及体重;经5周脱水式热暴露后,取脾脏、肝脏、心脏、胸腺、下丘脑、垂体等器官精确称重;检测血浆中IgG、IL-2及IL-6的含量.结果 脱水式热暴露可以增加大鼠在第1周的体质量增值(P<0.05),第2周、3周、4周以及第5周时各组间大鼠体质量增值差异不明显(P>0.05).脱水式热暴露组大鼠心率加快,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动脉压都明显升高(P<0.05);枸杞多糖干预组大鼠的收缩压明显升高(P<0.01),心率、舒张压和平均动脉压升高不明显(P>0.05);其中枸杞多糖干预组的平均动脉压与脱水式热暴露组相比明显下降(P<0.05).脱水式热暴露可以明显增加脱水式热暴露组和枸杞多糖干预组大鼠脾脏、心脏、胸腺以及下丘脑的器官相对重量(P<0.05,P<0.01);脱水式热暴露组大鼠垂体的器官相对重量明显增高(P<0.01),枸杞多糖干预组大鼠垂体的器官相对重量增高不明显(P>0.05);枸杞多糖干预组大鼠胸腺、下丘脑和垂体的器官相对重量与脱水式热暴露组相比明显下降(P<0.05);脱水式热暴露对肝脏的器官相对重量则无影响(P>0.05).热暴露后血浆中IgG、IL-2及IL-6含量并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脱水式热暴露会对机体产生损伤,而枸杞多糖对这种损伤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作者:杨敏;赵楠;罗彦;丁娟;聂黎虹;董进文;李光华 刊期: 2014年第07期
《回回药方》是一部极为珍贵的大型回回医药宝典,其在论述疾病的预防及治疗等方面颇具浓郁的回医特色和优势,挖掘其中的食疗部分对当今养生保健具有弥足珍贵的借鉴价值,由此发挥回医药在医疗保健中的积极作用.
作者:徐静;韩夏玲;高如宏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冠通方对大鼠心肌梗死后炎症细胞因子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成功造模的急性心肌梗死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冠通方组、安慰剂组、模型组,每组10只.另设假手术组,空白对照组,每组10只.冠通方组冠通方灌胃,安慰剂组生理盐水灌胃,其余不做特殊处理.二月后处死大鼠,取心肌组织,用rt-qPCR法测定CRP、IL-1β的mRNA表达结果.结果 CRP mRNA表达,模型组及安慰剂组比较表达量较空白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假手术组较空白组未见明显升高(1.15±0.11,P>0.05);冠通方组较安慰剂组表达量降低,有显著差异(P<0.01);安慰剂组较模型组未见明显差异(P>0.05).IL-1β mRNA表达,模型组及安慰剂组比较表达量较空白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假手术组较空白组未见明显升高(1.11±0.48,P>0.05);冠通方组较安慰剂组表达量降低,有显著差异(P<0.01);安慰剂组较模型组未见明显差异(P>0.05).结论 CRP、IL-1β参与了急性心梗后炎症反应,中药冠通方对这两种炎症因子有一定抑制作用.
作者:何劲松;曲楠;刘婧;白法文;杨小英;岳桂华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 比较3种提取方法对罗汉果花挥发油成分的影响.方法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法和顶空固相微萃取法提取罗汉果花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对其成分进行鉴定,并用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组分相对含量.结果 从罗汉果花挥发油中共鉴定出86个成分,3种提取方法只有α-法呢烯1个共有成分,各自独有成分分别有27、11和21个,各占其相对含量的22.16%、12.09%和49.65%.结论 3种方法提取的挥发油在成分和含量上存在很大差异.
作者:梁志远;甘秀海;干正洋;周玫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 测定并比较河北省承德隆化县黄芩GAP种植基地所产的黄芩不同采收期茎、叶中的野黄芩苷的含量.方法 采用HPLC,色谱柱为Agilent Zorbax SB-C18(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甲酸(53∶ 47∶ 0.1),流速为0.8 ml·min-1,检测波长为335nm.结果 野黄芩苷在0.24 ~0.72 μg内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 9),平均加样回收率99.69%,RSD 0.93%(n=6).经比较发现,此批采的承德产黄芩的叶中野黄芩苷含量在6~10月总体呈下降趋势,2012年6月20日的黄芩的叶中野黄芩苷含量高,达到2.68%.黄芩的茎中野黄芩苷含量在6~10月总体呈较平稳趋势,2012年9月20日黄芩的茎中野黄芩苷含量高,达到0.74%.结论 该方法简便、稳定可靠,重现性好,不同采收期的黄芩中野黄芩苷的含量存在差异并有消长规律.
作者:郝婷;王小青;郭晓艳;赵桂琴;张晓峰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 研究影响复方抗癌散中有效抗癌成分提取工艺的主要因素,优化复方抗癌散的提取工艺.方法 以正交试验法设计实验,以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含量测定,终以得骨率和样品中熊果酸的含量为指标优选复方抗癌散的提取工艺.结果 优选所得复方抗癌散的提取工艺为溶剂用量12倍,提取时间1.5h,乙醇水溶液浓度80%.结论 优化提取工艺条件下的复方抗癌散的干膏和熊果酸含量均较高,并适宜于工业生产.
作者:吴岸彪;楼一层;赵祥;李虹霖;马丽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 建立并优化辛夷中木兰脂素与辛夷脂素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HPLC法同时测定辛夷中木兰脂素与辛夷脂素的含量,色谱柱为hypersil ODS2 C18柱(5μm,250×4.6 mm),流动相为甲醇-水(60∶ 40),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78 nm.结果 木兰脂素在30 ~ 600 μg·ml-1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 =0.999 7),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72%;辛夷脂素在20 ~ 400 μg·ml-1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5),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64%.结论 该方法准确、简便、快速,适用于辛夷中木兰脂素与辛夷脂素的含量分析,可为辛夷药材及其制剂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作者:曹纬国;陶燕铎;颜学伟;张丹;王刚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复方小柴胡汤对干扰素治疗慢性丙型肝炎常见不良反应的干预作用.方法 选取收治的88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两组患者均行干扰素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复方小柴胡汤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HCVRNA转阴时间、ALT水平、中性粒细胞、白细胞水平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患者不良反应缓解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研究表明对采用干扰素治疗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加行复方小柴胡汤治疗可有效的对不良反应进行干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郭亚平 刊期: 2014年第07期
文章从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中医病因病机的角度,探讨了因人制宜辨治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的思路,提出“年轻患者多属肝郁血热血瘀,治宜疏肝清热,凉血化瘀;老年患者多肾亏血瘀,治从益肾化瘀,兼顾补肝、健脾”的治疗原则,以期对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的中医药治疗提供新的借鉴.
作者:代喜平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 以海蛇全体干品为原料,海蛇水解蛋白得率为指标,优选酶法水解海蛇蛋白的工艺.方法 对比研究了温度、酶量、时间、固液比对木瓜蛋白酶、枯草杆菌中性蛋白酶、胰蛋白酶、碱性蛋白酶酶解海蛇蛋白的影响,以正交试验优化酶解条件.结果 枯草杆菌中性蛋白酶水解海蛇蛋白的得率约为42%,其佳条件为温度50℃,pH值7.0,固液比1∶9(g/ml),酶量3000 U/3g(原料),时间7h.木瓜蛋白酶、胰蛋白酶、碱性蛋白酶酶解得率分别为36.2%、38.8%、38.8%.结论 枯草杆菌中性蛋白酶水解海蛇蛋白的得率高.
作者:姚海萍;梁振纲;赵李妮;杨先会;邓世明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麻黄附子细辛汤对小儿肾病综合征太少两感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0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一般治疗、对症治疗、糖皮质激素治疗的基础上同时给予麻黄附子细辛汤,对照组则只给予一般治疗、对症治疗和糖皮质激素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症状积分和尿蛋白水平.结果 治疗2周后,观察组的尿蛋白水平显著下降,临床症状明显缓解,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感染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肾病综合征太少两感证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常克;陈佳;王海俊;向红;李忠旭 刊期: 2014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