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志洪;邓小英
目的 探讨解聚复肾宁(JJFSN)对DN患者血清MMP-9、TIMP-1的影响.方法 120例早期2型DN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解聚复肾宁组、厄贝沙坦组、解聚复肾宁+厄贝沙坦组、对照组.每组各30例,12周为1疗程,观察各组治疗前后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 解聚复肾宁组治疗后空腹血糖、24 h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血肌酐、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显著好转,血清MMP-9显著升高(P<0.05),血清TIMP-1显著降低(P<0.05).结论 解聚复肾宁可能是通过改善血清MMP-9、TIMP-1水平而影响细胞外基质代谢调控系统,延缓DN的进展.
作者:焦颖华;邢磊;陈继贵;田发明 刊期: 2014年第09期
庙岛群岛地区野生菊科药用植物资源丰富,共有植物33属、65种,并发现了2属、2种为山东省分布新纪录.文章介绍了庙岛群岛地区野生菊科药用植物的种类、生境、药用功效,并对野生菊科植物资源进行了评价,提出了保护及开发利用野生菊科植物资源的一些建议.
作者:马成亮;张克亮 刊期: 2014年第09期
从中医“肝主升发”的生理观、慢性乙型肝炎正气内馁,阳气不振,无力达邪的中医病机观、及升阳以解郁、除湿、散火、培正的慢性乙型肝炎治疗观3个层面阐发和论述升阳理论在慢性乙型肝炎证治中的意义,为慢性乙型肝炎中医治法的优化和疗效的提高提供理论基础.
作者:张晓东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从赣南猕猴桃根中提取分离得到的乌苏烷三萜化合物A(Compound A)对人宫颈癌HeLa细胞株细胞凋亡及其相关机制.方法 4,6-二脒基-2-苯基吲哚(DAPI)进行核染色观察细胞凋亡形态学变化,Apo-ONEβ Homogeneous均质蛋白酶-3/7检测试剂盒用于测量Caspase-3/7活性,通过测定宫颈癌细胞核提取物NF-κB p65与DNA结合活性来衡量NF-κB的激活水平.结果 DAPI荧光染色发现,化合物A作用24h后,细胞核浓缩染色质凝聚,凋亡小体出现;化合物A以剂量依赖的方式显著增加了Caspase-3/7的活性;化合物A对NF-κB的p65亚基的活化就有显著地抑制作用,并且呈一定程度的剂量依赖性.结论 化合物A可明显诱导宫颈癌HeLa细胞凋亡,并呈浓度依赖性,其作用机制与其激活Caspase-3/7、抑制NF-κB活化有关.
作者:程齐来;李洪亮;黄志勤;刘塔斯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研究白芍药材及其不同炮制品(饮片、酒白芍、麸炒白芍、发酵白芍)亲脂性成分,为白芍的综合利用提供参考.方法 运用GC-MS法对白芍药材及其不同炮制品亲脂性成分进行分离测定,结合质谱库检索系统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应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 白芍药材及其不同炮制品共鉴定出23种成分.结论 炮制对白芍的亲脂性成分有显著影响,经不同程度加热炮制后,亲脂性成分种类和数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以发酵白芍成分数量多.
作者:马玉;郭力;许莉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避免和减少药品在生产过程中粉尘的产生、扩散以及污染和差错的发生.方法 通过对比传统部分产尘工序工艺在物料运输、加卸料方式、中间站以及功能间的布局和一些定制设备的应用进行改进和运用.结果与结论 改进后的工艺在物料中转与加卸料过程形成密闭系统,中间站以及功能间的布局前后呼应,上下相邻,使得物料搬运次数减少,时间、路程缩短,劳动强度、人员流动和动作减小,有效地控制粉尘泄露,防止粉尘飞扬,避免污染和差错的发生.
作者:赵建权;范成卨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通过观察酸脂清胶囊不同提取物对实验大鼠痛风性关节炎模型IL-1β和TNF-α的影响,研究酸脂清胶囊抗炎作用机制及对痛风性关节炎软骨破坏的作用,指导临床用药.方法 酸脂清胶囊不同提取物(水提法,醇提法)大鼠灌胃7天后,尿酸钠关节腔注射造成大鼠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模型,各组分别于造模后9h和12h随机抽取8只大鼠测量踝关节直径;下腔静脉取血,Elisa法检测炎症因子IL-1β和TNF-α.结果 水提组、醇提组和秋水仙碱组致炎因子较模型组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以水提组降低为明显.结论 酸脂清胶囊通过抑制IL-1β和TNF-α的水平,达到抗炎、保护关节软骨的作用,尤以水提组为优.
作者:朱金凤;吴萍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运用通肝生乳汤配合乳房按摩,治疗产后乳房胀痛,并进行对照研究,确定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经阴道正常分娩的初产妇,采用不同治疗方案,在三个时段的治疗效果进行统计.结果 研究对象经过不同治疗方案的处置,24 h治愈率、总有效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肝生乳汤配合乳房按摩,治疗产后乳房胀痛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可在临床上应用和推广.
作者:杨春花;龚丽;叶莅琦;肖晓萍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不同溶剂提取青翘和老翘的活性成分与抑菌活性比较研究.方法 采用连续回流提取青翘、老翘中主要成分并测定含量.并采用K-B纸片扩散法,研究不同溶剂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白色念球菌的抑制作用.结果 青翘的抑菌活性优于老翘,对于大肠杆菌和白色念珠菌,不同提取物的抑菌活性与3个活性成分含量基本一致,而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不是很一致.结论 不同溶剂提取青翘和老翘提取物对三种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活性.
作者:尚彩玲;赵芳芳;岳晓华;薛慧清 刊期: 2014年第09期
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是胃食管反流病的一个亚型,约占胃食管反流病的50%~81%[1].其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烧心,泛酸,反胃,嗳气,胸骨后不适等,内镜检查并无食管黏膜损害现象,且PPI对症状的改善率低于反流性食管炎,目前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朱生樑教授从医近三十余载,勤求古训,博采众方.笔者随师侍诊,受益匪浅,现将朱师治疗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经验介绍如下.
作者:张秀莲;朱生樑;程艳梅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检测六味地黄汤经光合细菌代谢后β-胡萝卜紊含量的变化.方法 以β-胡萝卜素为检测指标,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光合细菌中β-胡萝卜素的含量,紫外检测波长为451nm.结果 光合细菌代谢六味地黄汤后β-胡萝卜素含量发生变化;β-胡萝卜素平均回收率为99.69%,RSD=1.04%(n=6).结论 该方法简单易行,灵敏度高,准确度高,可用于光合细菌中β-胡萝卜素含量的测定.
作者:翁志平;郭丽冰;杨霞;刘文秀;李德和;王计长;赵越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野芑蕉抑制高血压伴稳定劳力型心绞痛(PH+ SAP)患者PCI术后炎症反应的疗效.方法 选取32例行PCI术的PH+ SAP患者,用西药联合野芭蕉处方治疗(治疗组)l周,于治疗前后比较两组患者血清高敏感性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血清白细胞介素-18(IL-18)水平.并与常规西药治疗(对照组)比较.结果 治疗组治疗前hs-CRP、TNF-α、IL-6和IL-18,分别为(25.31±5.27)mg/L、(17.88±6.37) ng/L、(19.65±6.82) ng/L和(122.5±23.4) pg/L,治疗后为(27.46±5.56) mg/L、(19.03±6.19) ng/L、(21.88±6.43) ng/L和(132.7±25.7) pg/L,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分别为(26.01±4.96)mg/L、(18.35±6.96) ng/L、(18.99±6.52) ng/L和(123.8±23.8) pg/L,治疗后为(31.46±7.56) mg/L、(26.83±7.55) ng/L、(26.73±8.36) ng/L和1(61.3±39.5) pg/L,与治疗前比较,hs-CRP、TNFα和IL-6水平均升高(P<0.01),IL-18平均水平降低(P<0.01).结论 西药联合野芭蕉处方可有效缓解PH+ SAP患者PCI治疗后短暂的低度炎症反应.对促进患者康复有益.
作者:潘兴寿;梁烨;李天资;蓝家富;陆高翔;韦彤雁;赖腾芳;李近都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从视交叉上核信号输出的角度揭示电针调整超前性光-暗周期转移后节律紊乱的作用机理.方法 运用正常光-暗周期导引大鼠转轮活动与其同步后,采用定时提前8h光照方法复制超前性光-暗周期转以后节律紊乱模型,并应用免疫组化结合图像分析系统,观察在ZT4电针刺“内关”“足三里”穴对各组大鼠SCN内PK2的表达量的影响.结果 造模后,各组动物转轮活动峰相位均前移,平均转移量在241.37 ~256.25 min之间,且各组之间平均转移量比较无统计学意义.模型组动物SCN内PK2蛋白的表达量有明显下降,与空白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组在ZT4针刺后组内动物SCN内PK2蛋白表达量明显上升,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捆绑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电针参与调节超前性光暗周期转移后节律紊乱的机制可能为通过上调SCN内PK2蛋白的表达量来恢复SCN时间信号的强度,以促进外周组织与SCN时间信号的同步化,从而参与调节超前性光暗周期转移后节律紊乱,并电针通过上调PK2的表达来影响SCN神经元活动,在整体上影响生物钟信息的整合和设定,促使机体与正常光暗周期再同步.
作者:陶渊;刘见南;蔡定均;赵继岚;周奇志;魏焦禄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火针经筋疗法治疗脑梗后上肢肌痉挛的有效性.方法 将60名脑梗后上肢肌痉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在应用基础治疗药物及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常规针刺组采用石氏醒脑开窍法穴位针刺,常规针刺+火针组加用火针点刺手三阴经筋阳性反应点,治疗4周后,观察改良Ashworth评分、Fugl-Meyer评分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两组的改良Ashworth评分、Fugl-Meyer评分均有上升,治疗前后均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相比,常规针刺+火针组优于常规针刺组(P<0.05).结论 火针经筋疗法可改善脑梗后上肢肌痉挛程度以及提高上肢的运动功能.
作者:林玉平;樊莉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科学规范的设计热敏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不同灸位的临床试验方案.方法 运用现代临床流行病学和循证医学的理念与方法,从重复性、随机化、对照设置、盲法运用等方面介绍热敏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不同灸位的实验设计特点,并阐述本实验方案的具体细化措施.结果 科学规范的设计热敏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实验方案可减少偏倚因素干扰,提高研究结果可信度.结论 只有设计高质量的临床实验才能更科学、客观、全面地评价热敏灸疗效.
作者:黄河;章海凤;付勇;熊俊;周娟娟;吴娟妹;梁晓婷;芦微 刊期: 2014年第09期
过敏性紫癜(Henoch-schonlein purpura,HSP)是一种由免疫复合物介导的系统性小血管炎,其病理基础表现为细胞和体液免疫功能的异常,体内形成IgA或IgG类免疫复合物,沉积于毛细血管,导致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和脆性增高,致使血液及淋巴液渗出于组织间隙.临床上以皮肤紫癜、关节肿痛、腹痛以及不同程度的肾脏损伤为主要表现.
作者:雍彦礼;孙凤;王金环;郝晶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结合实际情况,从学生书写医疗文件、参与临床工作、整理名老中医案例、学习经典著作、加强医德医风教育、参加学科(专科)建设等几个方面,简要分析临床型研究生培养方法.
作者:王金环;于海艳;孙凤;孙伟正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建立实验性大鼠胃热阴虚型血热证候模型及观察经典方玉女煎对该模型影响作用.方法 用昆明山海棠加肉桂水煎浓缩剂连续灌胃大鼠建立胃热阴虚型血热证候模型,用玉女煎三个剂量灌胃对该模型进行治疗.结果 造模可致大鼠出现牙龈粘膜红肿出血舌色质红等阴虚血热证症状以及血液、病理微观的相应变化,玉女煎可使症状及变化显著缓解.结论 该模型可成为中医胃热阴虚型血热证候防治研究的药效评价的实用模型,可为经典方玉女煎有效新药的研制开发应用提供有效的中医基础研究思路和方法.
作者:李莉;王晓东;代小娇;李波;张春梅;杨薇;黄利;曹毓;刘亚欧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湿迪胶囊的抗炎作用,为该药的临床研究提供基础.方法 通过二甲苯致小鼠耳廓炎症肿胀实验、乙酸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亢进实验、小鼠棉球肉芽肿形成实验观察湿迪胶囊的非特异性抗炎效果,综合评价其抗炎作用.分别设置对照组、美洛昔康(0.003g,/kg)组、白芍总苷(0.129g/kg)组、湿迪胶囊低剂量(2.25 g/kg)组、湿迪胶囊中剂量(4.50g/kg)组和湿迪胶囊高剂量(9.00g/kg)组.各组均以20ml/kg等容积灌胃给药,每日1次,连续7日,于末次给药后进行炎症抑制作用的观察.结果 湿迪胶囊对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有较明显抑制作用,抑制率高达44.4%(P<0.01);其高、中剂量可显著降低小鼠腹腔内埃文思蓝染料的渗出量,高剂量的抑制率达32.8%(P<0.01);对小鼠棉球肉芽肿的形成也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抑制率高达45.9% (P<0.01).结论 湿迪胶囊对急性渗出性炎症和慢性增殖性炎症均具有良好的抗炎作用.
作者:王婷;吴玉林;袁馨;揭琼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提取广西茉莉花叶中的总黄酮并探究总黄酮的抗氧化能力,为充分利用茉莉花资源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以95%乙醇为提取溶剂,超声辅助法提取茉莉花叶中的总黄酮;分别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邻苯三酚自氧化法研究其黄酮提取液对DPPH·和O2-·两种自由基的清除能力,以及利用普鲁士兰法测定其黄酮还原Fe3+的能力.结果 茉莉花叶总黄酮对DPPH·和O2-·两种自由基的清除作用明显,且清除率与浓度存在一定的量效关系,清除率随黄酮的浓度增加而增强;茉莉花叶总黄酮对Fe3+也具有较强的还原能力.结论 广西茉莉花叶总黄酮具有较强的抗氧化作用.
作者:周金花;何燕平;梁绍兰;温昭君;李月仕;李容;黄锁义 刊期: 2014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