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山蜡梅颗粒剂中4种有效成分含量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

周斌;崔小弟;程丹;李洁;王平;郑鹏武

关键词:山蜡梅, 东莨菪内酯, 异嗪皮啶, 芦丁, 高效液相色谱
摘要:目的 建立反法同时测定山蜡梅颗粒剂中4种有效成分的含量.方法 采用Elite hypersil ODS2 (4.6 mm×250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水,梯度洗脱,流速1.0 ml/ min,检测波长344 nm,柱温为40℃.结果 东莨菪内酯在5.665~ 56.65 μg/m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94.77%,RSD为1.27%(n=6);异嗪皮啶在2.4312 ~ 24.312 μg/ml范围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102.86%,RSD为0.93%(n=6);滨蒿内酯在2.444 ~ 24.44 μg/ml范围线性良好,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102.18%,RSD为1.81%(n=6),芦丁在9.012~90.12μg/ml范围线性良好,r=0.999 2,平均回收率为104.44%,RSD为4.2%(n=6).结论 该方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重复性好,可用来控制山蜡梅颗粒剂的质量.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相关文献
  •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中药专利复方治疗抑郁症用药规律分析

    目的 应用关联规则、聚类方法等数据挖掘技术分析治疗抑郁症的中药专利复方组方配伍规律.方法 检索治疗抑郁症中药专利复方,排除外用中药及中西药物合用的复方.对入选的中药专利复方进行术语规范化等处理,抽取信息、建立EXCEL表,应用数据分析软件R对数据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应用网络分析软件Cytoscape进行聚类分析.结果 128首治疗抑郁症的中药专利复方中,发现配伍频数较高的中药为柴胡、郁金、白芍、茯苓、甘草、酸枣仁、当归等;而出现频数极低且不常用的中药为缬草、萱草花等;常用的药对为柴胡-白芍、茯苓-当归、龙骨-牡蛎、小麦-大枣等;强关联规则提示以柴胡、白芍、甘草、茯苓、当归等为核心药物组成的逍遥散为治疗抑郁症的基本方;聚类分析结果发现薄荷、牡蛎、龙骨、柴胡、当归、丹皮、白术等中药配伍“功能模块”.结论 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可以发现治疗抑郁症的中药专利处方组方配伍规律,为临床优化处方、提高疗效及抗抑郁新药的开发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施学丽;陈贵海;赵晓芳;郭超峰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益智酒的急性毒性研究

    目的 根据《保健食品检验与评价技术规范》对益智酒饮用安全性进行评价.方法 采用小鼠急性经口毒性实验,检测益智酒小鼠经口大耐受剂量(MTD),判断益智酒的毒性.结果 益智酒小鼠经口大耐受剂量(MTD)大于20.0g/kg体质量,属无毒级;试验期间实验小鼠生长良好,活动正常,毛色光泽度好.解剖检查,各脏器未见异常,未显示明显毒性作用.结论 益智酒无毒性,可以安全饮用.

    作者:董文化;梅文莉;谌琪;梁定键;戴好富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胶艾汤加味联合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肾性贫血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胶艾汤加味联合注射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uEPO)治疗肾性贫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43例慢性肾衰竭CKD3期合并肾性贫血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3例和对照组20例,分别采用胶艾汤加味配合皮下注射rHuEPO和仅皮下注射rHuEPO治疗,疗程为6个月,在治疗的第3个月和第6个月分别比较两组患者的肝、肾功能和血常规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 入选的CKD3期患者治疗3个月及6个月后,治疗组Hb、RBC、Hct指标较治疗前及对照组均明显升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BUN、Cr水平较治疗前及对照组均有所下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胶艾汤加味联合rHuEPO治疗肾性贫血疗效显著.

    作者:段晓宇;邓艾平;周文煜;朱虹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外燥对两种品系小鼠气道分泌功能与免疫功能影响的评价

    目的 评价外燥对两种品系小鼠气道分泌功能与免疫功能影响的意义.方法 SPF级BabL/C小鼠和昆明种小鼠各64只随机分为常温常湿组、常温燥组、温燥组、凉燥组,每组各16只.按文献造模后第6天、第12天行气道组织病理观察、气管肺灌洗液中黏多糖(RM)、IgG与分泌型IgA(SIgA)含量检测.结果 与两种品系之常温常湿组比较,温燥组与凉燥组第6、第12天气道出现炎性病理改变,伴RM、IgG、SIgA持续减少(P<0.05)检测.结论 再次证实外燥伤肺、灼津之时,可引起两种品系小鼠气道炎性病理改变和减弱气道分泌功能与降低气道抗体水平;提出RM、IgG与SIgA可作为研究外燥伤肺、耗津病机的特异性指标.

    作者:倪圣;丁建中;张六通;李祥华;黄江荣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肾脾阳虚对实验大鼠血清SOD活力、MDA含量及海马组织形态的影响

    目的 采用肌注氢化可的松和灌胃大黄水煎液复合方法复制肾脾阳虚模型大鼠,观察肾脾阳虚对大鼠血清SOD活力、MDA含量及海马组织形态的影响.方法 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维生素E组和桂附理中丸组.正常对照组大鼠肌肉注射生理盐水,同时灌胃生理盐水,其余组大鼠肌肉注射氢化可的松,同时灌胃大黄水煎液,维生素E组灌胃维生素E混悬液,桂附理中丸组灌胃桂附理中丸混悬液,共30 d.检测血清SOD活力、MDA含量,在透射电镜下观测海马CA1区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 肾脾阳虚模型组大鼠血清SOD活力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MDA含量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桂附理中丸组大鼠血清SOD活力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而MDA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肾脾阳虚模型大鼠大脑海马CA1区细胞器及神经元出现衰老表现,桂附理中丸组大鼠海马CA1区细胞轮廓清晰,无细胞器及神经元细胞衰老征象,用药效果明显优于维生素E组.结论模型组大鼠出现血清SOD活力降低、MDA含量增多,说明肾脾阳虚可导致氧自由基过量聚积,脂质过氧化终产物增多,进而发生衰老.肾脾阳虚模型大鼠海马细胞衰老的病理改变明显,表明肾脾阳虚可导致大鼠衰老,并与海马神经元细胞受自由基攻击受损密切相关.温补肾脾方药可以提高机体的抗氧化能力,减轻自由基损伤,改善大脑海马组织神经元细胞的病理改变,从而延缓其衰老进程.

    作者:周艳艳;郭煜晖;周安方;徐安莉;赵敏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芒果苷苷元研究进展

    整理总结近15年来对芒果苷苷元的研究,分别从全化学合成、半化学合成、化学结构修饰及其药理活性研究等方面对研究芒果苷苷元的文献进行了综述,旨在为芒果苷苷元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作者:胡文姬;李学坚;刘布鸣;黄艳;邓家刚;卢忠朋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黄连解毒汤源出《肘后备急方》考辨

    目的 考证中医名方黄连解毒汤的出处.方法 考查、比较《肘后备急方》《外台秘要》及其所引的《崔氏方》《伤寒杂病论》等古籍中有关这类方剂的记载.结果与结论 被各种《中药方剂学》版本所载为出自《外台秘要》引《崔氏方》的黄连解毒汤早的记载实为《肘后备急方》,建议将黄连解毒汤源出书重新修订为《肘后备急方》.

    作者:梅全喜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六味地黄汤对慢性肾衰竭大鼠留存肾形态学的影响

    目的 观察六味地黄汤对慢性肾衰竭大鼠留存肾形态学的影响.方法 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六味组.采用5/6肾切除法复制慢性肾衰竭大鼠模型,六味组造模成功1周后每天用六味地黄汤灌胃,模型组、假手术组和正常组以蒸馏水灌胃.连续灌胃8周后处死所有动物,观察留存肾大体标本变化、用HE染色、Masson染色检测其改变.结果 模型组与正常组、假手术组比较,大体标本中,模型组留存肾体积减少、重量减轻,质地硬韧,表面呈均匀弥漫大量细颗粒;HE染色中,模型组大部分被膜纤维增厚,大部分肾小球明显缩小、纤维化,肾小囊狭窄,肾间质有大量纤维结缔组织增生及淋巴细胞浸润;Masson染色中,模型组大部分被膜纤维增厚,大部分肾小球内胶原纤维明显增多,肾间质内有大量胶原纤维;六味组与模型组比:大体标本中,左肾体积稍大、重量略增,质地稍软;HE染色中,仅少部分被膜纤维增厚,少部分肾小球轻度缩小,肾小管萎缩;肾间质少量纤维结缔组织增生及轻度水肿;Masson染色中,被膜纤维组织增厚减轻,肾小球内、肾间质内胶原纤维增生减少.结论 六味地黄汤可减轻5/6肾切除大鼠留存肾组织纤维化程度.

    作者:陈丽;张熙;周忠志;何泽云;唐群;徐文峰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有关中医英语名词化及英译策略的讨论

    中医英语在中医国际化进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就显得格外重要.该研究旨在探讨运用名词化来提高中医英译的质量.研究结果表明名词化可以简化中医四字结构、简化中医英语的句子结构,实现中医翻译的功能.在翻译中成药名、方剂名和中医临床症状的描述用语时,可以合理地使用名词化,而在翻译中医功效语时则应尽量少用名词化.

    作者:罗海燕;邓海静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乌鲁木齐地区老年维吾尔族2型糖尿病膳食危险因素研究

    目的 调查和分析乌鲁木齐地区老年维吾尔族T2DM的膳食危险因素,为本地区T2DM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取病例对照方法在体检人群中选取新诊断的T2DM病例和对照,每组126例,进行膳食问卷调查,同时进行血清生化及一般体格检查,分析两组间各变量差异,分析T2DM膳食危险因素.结果 病例组每日摄入能量(2867.75±748.04)kcal、脂肪(95.99±19.85)g、蛋白质(100.59±29.85)g、膳食胆固醉(334.92±94.63) mg,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血清TG、SBP和DBP均高于对照组(P<0.05);膳食纤维每日摄入量则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1);两组糖类每日摄入量、血清TC、HDL-C和LDL-C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鲁木齐地区老年维吾尔族人群T2DM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膳食脂肪、维生素A、TG及遗传,独立保护因素包括膳食纤维、维生素E、维生素B1、钙摄入和运动.

    作者:刘浩;李凯利;李晶;李莉;郝拥玲;朱建红;刘扬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天珠散对D-半乳糖拟痴呆小鼠的治疗作用

    目的 探讨天珠散对D-半乳糖拟痴呆小鼠的治疗作用.方法 小鼠颈背部皮下注射D-半乳糖56 d制备拟痴呆模型,造模14 d后预防给予天珠散42 d,采用物体识别检测小鼠的认知能力,生化法检测脑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丙二醛(MDA)等含量.结果 天珠散450、900、1800mg/kg可不同程度改善模型小鼠的认知能力,增强脑组织中SOD、GSH-Px的活力.结论 天珠散能提高D-半乳糖拟痴呆小鼠的认知功能,改善脑组织自由基代谢状态.

    作者:毕天;宋阔魁;杜文喜;李志勇;李彦文;张嫚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针灸治疗颈性眩晕症80例的临床观察

    目的 介绍一种以针灸为主,治疗颈性眩晕的综合疗法.方法 治疗组:针刺以风池、华佗夹脊穴为主穴,并配以悬灸百会穴;对照组:西比灵胶囊5 mg,口服,每日早晚各1次,10d为1个疗程,连续3个疗程.结果 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 针灸疗法对颈性眩晕具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丁一;焦杨;吴常征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甘草废渣中有效成分对酪氨酸酶活性的抑制作用

    目的 研究提取甘草酸后的甘草废渣中的有效成分一异甘草素、光甘草定对酪氨酸酶活性抑制的影响.方法 以L-酪氨酸作为底物,采用比色法测定异甘草素、光甘草定对酪氨酸酶活性的影响,并以Lineweaver-Burk双倒数法绘制酶动力学曲线,推断抑制类型.结果 异甘草素、光甘草定都不同程度的抑制酪氨酸酶活性,其中异甘草素抑制酪氨酸酶单酚酶的IC50值为1.66 mmol·L-1,对二酚酶无抑制效果;光甘草定抑制酪氨酸酶单酚酶、二酚酶的IC50值分别为31.16μmol·L-1、20.38 μmol·L-1;且光甘草定对酪氨酸酶的效应表现为竞争型抑制.结论 该研究可为开发利用废弃甘草渣中有效成分作为植物源美白添加剂提供依据.

    作者:范玉涵;马全武;王建国;张立成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香砂六君子汤加减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系统评价

    目的 系统评价香砂六君子汤加减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PubMed、Medline、CBM、CINK、VIP和万方数据库等,纳入香砂六君子汤加减与其他药物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所有检索均截至2012-09-31.两名评价者分别独立提取资料、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和分析.结果 共纳入8个RCT,研究质量不高.Meta分析结果显示:共有8个研究报道总有效率,结果显示香砂六君子汤加减治疗萎缩性胃炎总有效率优于其他常规治疗,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n=8,RR=I.16,95% CI(1.07,1.25),P<0.000 01].8项试验中,2项试验对不良反应进行了描述,均提到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香砂六君子汤加减治疗CAG疗效较一般中成药和西药好,但鉴于本研究纳入的原始文献质量不高,有效性和安全性尚不能得肯定结论,开展更多大样本、多中心、方法科学和规范的高质量的随机时照试验非常必要.

    作者:姚敏;囤荣梁;王云霞;王拥军;崔学军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金钗石斛多糖对高糖诱导的大鼠肾系膜细胞Nrf2表达的影响

    目的 观察金钗石斛多糖对高糖作用下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HBZY-1)Nrf2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HBZY-1细胞分为6组,对照组(NC)、葡萄糖作用组(HG)、NAC组(NA)、金钗石斛多糖低(LD)、中(MD)、高(HD)剂量干预组,药物作用时间24h,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内Nrf2蛋白表达,细胞免疫荧光检测FDP1对Nrf2核转位.结果 与高糖作用组相比,金钗石斛多糖低中高剂量组均能明显上调Nrf2mRNA、Nrf2蛋白的表达,促进细胞Nrf2蛋白的核转位,上调了NQO1mRNA的表达(P<0.05).结论 金钗石斛多糖FDP1通过上调Nrf2mRNA、Nrf2蛋白表达和Nrf2蛋白核移位上调其调控的下游基因NQO1mRNA,以抵抗高糖诱导下氧化应激损伤,从而保护细胞的氧化还原稳态.

    作者:何晓然;张艳磊;刘园园;李小琼;唐彦萍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益肝降脂方药对实验性大鼠酒精性脂肪肝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活力的影响

    目的 观察益肝降脂方药对酒精性脂肪肝病(A FLD)大鼠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BB)活力的影响.方法 SD大鼠85只随机分为模型组25只,中、西药组各30只.连续12周予高脂饲喂基础上联合40%、45%、50%梯度酒精灌胃建立AFLD模型,第9周开始,第1次酒精灌胃30 min后,模型组、中药组、西药组分别灌服生理盐水、中药浸膏、易善复混悬液各2 ml,至12周末.于实验第4周末、8周末分别随机抽取模型组大鼠4只、5只,眼眶静脉取血后脱颈处死,余大鼠均于第12周末静脉采血后处死,动态观察各模型组大鼠一般情况、肝脏指数,光镜下肝组织损伤程度,测血清中各项生化指标,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HO)含量及大鼠肝组织丙二醛(MDA)、黄嘌呤氧化酶(XO)水平、血清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BB)的活性.结果 模型组大鼠血清ALT、AST、TC、TG水平均呈明显上升的趋势,各组间比较显示模型组各生化指标均高于中西药物组(P均<0.05),肝组织中MDA及XO活性在模型组表达活跃(P<0.05),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活力在模型组高,HE染色光镜下可观察到各组大鼠肝组织呈不同程度脂肪变性,模型组脂肪变性较其他组明显,病变以中央静脉周围明显,汇管区有炎性细胞浸润,肝小叶内出现点状坏死,部分肝小叶结构改变,肝细胞索紊乱.PDGF-BB活力高低与肝组织病理变化趋势呈正向相关.结论 采用高脂饮食联合酒精灌胃的方法可成功诱导SD大鼠AFLD模型,益肝降脂方可明显降低AFLD大鼠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BB)活力,减轻肝组织脂肪交和炎症程度,尽早实施药物预防处理,对于防止肝损伤进行加重,减缓或逆转其向肝纤维化的进展有重要意义.

    作者:杨彩霞;赵远红;贾英杰;李正;李小江;顾宏韬;徐雨;韩素恒;左晓娜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山蜡梅颗粒剂中4种有效成分含量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

    目的 建立反法同时测定山蜡梅颗粒剂中4种有效成分的含量.方法 采用Elite hypersil ODS2 (4.6 mm×250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水,梯度洗脱,流速1.0 ml/ min,检测波长344 nm,柱温为40℃.结果 东莨菪内酯在5.665~ 56.65 μg/m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94.77%,RSD为1.27%(n=6);异嗪皮啶在2.4312 ~ 24.312 μg/ml范围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102.86%,RSD为0.93%(n=6);滨蒿内酯在2.444 ~ 24.44 μg/ml范围线性良好,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102.18%,RSD为1.81%(n=6),芦丁在9.012~90.12μg/ml范围线性良好,r=0.999 2,平均回收率为104.44%,RSD为4.2%(n=6).结论 该方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重复性好,可用来控制山蜡梅颗粒剂的质量.

    作者:周斌;崔小弟;程丹;李洁;王平;郑鹏武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药用植物白花前胡资源调查

    目的 通过对我国白花前胡资源现状的实地调查,初步查清我国白花前胡资源家底,为加强白花前胡野生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利用和白花前胡规范化种植提供依据.方法 文献调查与实地调查相结合.结果 白花前胡主要分布于我国安徽的皖南山区,浙江的西北部地区,湖北的鄂西南地区,贵州的黔东南地区和铜仁地区,河南的豫西南地区,湖南的湘中、湘西地区,江西东北部地区和成都等地;白花前胡栽培主要集中于安徽、浙江、湖北、贵州、重庆等地区,栽培面积达18 000亩左右,年产新货3 000多吨;前胡全国年需求量约4 000吨左右,需求相对稳定,处于供求平衡状态,基本可以满足市场需要.结论 目前我国白花前胡市场需求已基本饱和,各省区应均衡采挖合理开发利用白花前胡资源以避免市场供过于求.

    作者:熊永兴;陈科力;刘义梅;程伟;袁明洋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忍冬不同农家品种果皮表面纹饰观察

    目的 比较忍冬10个农家品种果皮形态特征,为品种划分与良种选育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采用扫描电镜观察果皮表面纹饰.结果 忍冬不同农家品种果皮表面纹饰可分为两类,其中第2类又可根据表面颗粒状物的有无分为两类,分类结果与当地药农对忍冬品系的划分部分吻合;且不同农家品种间果皮表面纹饰各不相同.结论 忍冬果皮表面纹饰可作为忍冬不同农家品种划分的参考.

    作者:张芳;周凤琴;张永清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不同透气性容器对西洋参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及与乙烯的关系研究

    目的 了解不同透气性容器对胚性愈伤组织发生的影响及与乙烯的关系.方法 用西洋参成熟种胚为外植体,分别接种在添加1mg/L2,4-D、2mg/L NAA的MS培养基上,培养容器为30ml透明螺纹口样品瓶,分别采用密封较好的内衬PTFE/硅胶拧盖和透气较好的塑料膜两种封口方式进行处理,定期观察并利用岛津2010气相色谱仪对培养瓶中的乙烯进行检测.结果 培养32 d后结果显示:在透气的2,4-D、NAA培养基中,种胚的胚性愈伤率分别为97.7%、94.4%,而密闭中的则分别为23.3%、16.1%;乙烯浓度在透气容器中分别为0.77,0.25 μl·L-1,密闭中分别为7.37,5.15μ1·L-1.结论 透气性较好的容器胚性愈伤率显著高于透气差的;密闭容器中内源乙烯积累浓度明显高于透气容器的,显示出高浓度乙烯可能是抑制胚性愈伤发生的原因;2,4-D比NAA具有相对较强的诱导愈伤发生的能力;在附加NAA的密闭容器中,培养20~32 d时乙烯浓度显著增大,可能是乙烯生物合成中的自我催化效应所导致.

    作者:郑利英;张斌;秦公伟;丁杰;曹小勇 刊期: 2013年第11期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

主管:湖北省黄石市卫生局

主办:时珍国医国药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