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白术药材质量标准研究

祁银涛;杨杰;李建娟;吕芳;王强

关键词:白术, 白术内酯Ⅰ, Ⅱ, Ⅲ, 高效液相色谱法
摘要:目的 建立白术中白术内酯类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不同产地的生白术及蜜麸炒白术药材,Lichrospher C18( 4.6 mm×150 mm id,5 μm)色谱柱,乙腈-0.1%甲酸水(62:38).流速为1.0ml/min,白术内酯Ⅰ、Ⅲ的检测波长为220 nm、白术内酯Ⅱ检测波长为270 nm.结果 得到了12批生白术、11批蜜麸炒白术中白术内酯Ⅰ,Ⅱ,Ⅲ的含量.结论 按干燥品计算,生白术白术内酯I,Ⅱ,Ⅲ不得低于0.25,0.31,0.38 mg·g-1;蜜麸炒白术白术内酯Ⅰ,Ⅱ,Ⅲ不得低于0.17,0.20,0.25 mg·g-1.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相关文献
  • 角花胡颓子醇提物抗炎镇痛作用研究

    目的 研究角花胡颓子醇提物的抗炎和镇痛作用.方法 采用热板法和醋酸致小鼠扭体实验观察镇痛作用;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及皮肤毛细血管通透性、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肿胀和大鼠棉球肉芽肿实验模型观察抗炎作用;并测定角叉菜胶致炎足渗出液中PGE2和组胺含量.结果 角花胡颓子醇提物能显著延长热致痛小鼠痛阈时间,明显减少醋酸致痛小鼠扭体次数:对二甲苯致耳肿张及皮肤毛细血管通透性、角叉莱胶致足肿胀和棉球诱导肉芽肿增生均有抑制作用;能明显减少角叉菜胶性炎症渗出液中PGE2和组胺的含量.结论 角花胡颓子醇提物有明显的抗炎镇痛作用.

    作者:杨嘉;董志;朱毅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麇鹿角无机元素的ICP - MS分析

    目的 分析麋鹿角中无机元素的含量.方法 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分析不同年龄不同部位麋鹿角中23种无机元素的含量,建立麋鹿角无机元素指纹谱,并用主成分分析法和相关性分析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不同年龄不同部位麇鹿角中无机元素组成相似,其含量有所差异;麋鹿角中各元素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具有协同作用;P、Ca、Mg、Sn等是麋鹿角的特征元素.结论 为麇鹿角药材的品质评价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作者:宋建平;王丽娟;刘训红;傅兴圣;许虎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对《中国药典》2010版Ⅰ部中白芍中芍药苷含量测定方法的探讨

    目的 改进白芍中芍药苷的含量测定条件.方法 采用50%的乙醇为提取溶剂,流动相为甲醇-水-冰醋酸(40∶60∶0.01),检测波长为230 nm.结果 此方法线性关系良好(r=0.999 7),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6.7%(RSD =2.0%).结论改进的方法严密、准确、经济,可为白芍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作者:鲍邢杰;宿树兰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江苏省海洋药物原药制造业浅析

    海洋医药是江苏省海洋产业的重点发展产业之一.文章在总结江苏省海洋药物制造现状的基础上,对江苏省与其它省市在海洋药物原药制造方面进行了横向比较.重点介绍海洋药物原药制造行业采用的新技术,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江苏省在海洋药物要保持长足健康发展需要注意的问题.

    作者:王淑芳;马桂珍;暴增海;吴少杰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中医哲学思维模型和数学模型统一论

    中医理论承载的“哲学元素”潜在着精确的数学模型;中医理论用统一的思维模型、数学模型、及数学模型公式,研究万物演化共性规律;奇数类演化律是中医理论的核心;五官演化只是同源生命以五行思维模型演化的一个普通例证,其余生命结构单元演化同样适应模型中医学的解释.

    作者:王全年;李秀美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红外光谱在民族药研究中的应用

    目的 概述红外光谱在民族药定性和定量分析中的应用现状.方法 对红外光谱在药材和复方的鉴别研究以及在有效成分含量测定等方面的应用进行了概述.结果 红外光谱技术特别适合应用于民族药材的无损快速鉴别和定量分析等方面.结论 红外光谱法正在成为民族药质量控制方面的有效手段之一.

    作者:星星;李福全;孙素琴;图雅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蔓性千斤拔醋酸乙酯部位的化学成分研究

    目的 研究蔓性千斤拔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利用硅胶柱分离蔓性千斤拔醋酸乙酯提取物,并通过理化性质和TLC、UV、1H- NMR、13C - NMR等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分离得到3个化合物,分别鉴定燃料木素(Ⅰ);5,7,2′,4′-四羟基异黄酮(Ⅱ);3,5,7,3′;5′-五羟基-4′-甲氧基黄烷(Ⅲ).结论 为千斤拔的进一步开发研究提供依据.

    作者:任朝琴;袁玮;朱斌;戴先芝;刘林;曾森;刘圆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联合应用在大肠癌证候分布中的研究

    目的 探讨大肠癌中医证候分布规律.方法 采用前瞻性调查方法,搜集264例大肠癌患者临床证候资料,建立数据录入系统,采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探索大肠癌中医证型.结果 调查结果共涉症状、体征56项,其中,频率在5%以上的症状及体征共49项.因子分析共提取出16个公因子,累计贡献率为64.989%.聚类分析认为聚为4类证型为明晰,更符合中医理论和临床常见证型实际情况.经过专家辩证,分别为淤毒阻滞证、脾胃虚弱证、大肠湿热证和肾阳虚证四种证型.结论 淤毒阻滞证、脾胃虚弱证、大肠湿热证和肾阳虚证可能是大肠癌的临床常见证候类型.

    作者:王晓戎;袁孝兵;储慧琴;郜峦;李平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针刺治疗脑卒中后肢体痉挛偏瘫优势治疗方案的研究

    脑卒中后患者偏瘫肢体的痉挛一直是阻碍脑率中患者运动和日常生活的难题.文章综述了近年来针灸治疗脑卒中后偏瘫肢体痉挛状况的研究进展,旨在探讨针灸治疗对脑卒中后偏瘫肢体痉挛的临床疗效,以期总结出一种疗效确切、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

    作者:哈静;黄银兰;万明雨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何首乌茎愈伤组织的诱导和大黄素、大黄酸含量的检测

    目的 研究何首乌茎愈伤组织的诱导和大黄素、大黄酸的检测.方法 以何首乌茎为外植体,在26℃和暗培养条件下,在含有1 mg·L-12,4-二氯苯氧乙酸(2,4-D)和0.4 mg·L-萘乙酸(NAA)的MS诱导培养基中进行诱导,15d后把诱导出的愈伤组织转接到相同培养基中培养15 d,共转接3次,通过HPLC测定大黄素和大黄酸的含量.结果 茎愈伤组织的大黄素和大黄酸含量分别为0.036 mg·g1和().019 mg·g-1.结论 何首乌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为含有1mg·[-12,4-二氯苯氧乙酸(2,4-D)和0.4 mg·L-1萘乙酸(NAA)的MS培养基,茎愈伤组织中存在大黄素和大黄酸.

    作者:范洪琼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虫草菌粉调控肺纤维化大鼠肺胶原代谢失衡的作用及其机制

    目的 探讨虫草菌粉(CS)对肺纤维化肺胶原代谢失衡的调控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60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NS)、肺纤维化组( BLM)及虫草组(CSP),每组20只,再分成两亚组,每亚组10只,通过复制肺纤维化大鼠模型,并予虫草菌粉灌胃干预,分别于14 d和28 d取大鼠肺组织,运用组织芯片,进行胶原纤维染色及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分别定量肺内胶原蛋白、Ⅰ型胶原和转化生长因子βⅡ型受体(TGFβⅡ)及Smad4 mRNA,同时,运用实时荧光定量RT - PCR检测Ⅰ型前胶原α链[ProcolIα1(1)]和转化生长因子(TGF31) mRNA的表达.结果 虫草菌粉对两时相的胶原(IOD分别从0.549 2士0.2105和0.957 8±0.375 6降至0.284 9±0.1697和0.411 1±0.220 0)及28 d的Ⅰ型胶原皆有明显抑制其过度沉积之作用(P<0.05),对两时相TGFβ1mRNA表达(从0.0219±0.0110和0.0170±0.0157分别降至0.0083±0.0024和0.0062±0.0051)也有明显抑制作用(P<0.05),但对ProcolIα1(1)、TGFβRⅡ及Smad4 mRNA表达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 虫草菌粉在肺纤维化胶原代谢失衡中具有调控作用,能抑制胶原纤维的过度沉积,尤其是Ⅰ型胶原的过度沉积,其作用机制可能为抑制TGF - β1 mRNA表达的上调,从而干扰TGF-β- smads信号通路对靶基因的激活而实现的.

    作者:杨礼腾;刘欣;程德云;聂莉;方洵;穆茂;胡晓波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杜仲叶β-谷甾醇对成骨细胞和卵巢颗粒细胞的影响

    目的 研究杜仲叶β-谷甾醇(β - sitosterol)对骨代谢平衡的调控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采用溶剂法、柱层析与重结晶等技术从杜仲叶提取部位Ⅰ中分离得到白色针状晶体B,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分析鉴定化学结构为β-谷甾醇;建立体外大鼠成骨细胞、卵巢颗粒细胞单独培养与混合培养模型,研究杜仲叶β-谷甾醇对骨代谢平衡的调节作用.结果 杜仲叶β-谷甾醇可明显促进卵巢颗粒细胞分泌雌二醇E2,有效提高成骨细胞护骨素与破骨细胞分化因子的比值(OPG/ODF),是调节骨代谢平衡的机制之一.结论 杜仲叶β-谷甾醇通过提高成骨细胞OPG/ODF比值和刺激卵巢颗粒细胞分化E2,从而促进和加强成骨作用.

    作者:曾莉萍;徐贤柱;饶华;王曼莹;蔡险峰;饶毅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炮制对乌头生物碱的影响及毒性作用研究

    目的 研究乌头炮制过程中生物碱变化对实验大鼠毒性作用的影响.方法 通过大鼠毒性实验,探讨炮制过程中生物碱的变化对心、肝、肾脏的毒性作用差异及对心脏损伤作用的机制.结果 从生品中提取得到的双酯型生物碱(DDA)毒性较大,对心、肝、肾脏损伤较重,生物碱对心脏损伤的机制与脂质过氧化损伤和细胞凋亡有关.结论 乌头炮制过程中生物碱的变化降低了对实验大鼠心、肝、肾脏的毒性,其机制与生物碱变化影响了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 -3、Bcl -2蛋白的表达及减少心肌细胞内的氧化损伤有关.

    作者:刘智;张大方;曲晓波;张志仁;王奕琛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赤雹根总皂苷镇痛作用机制研究

    目的 探讨赤雹根总皂苷(TSTD)镇痛作用与阿片受体、NO及PGE2的关系,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采用小鼠热板法实验,观察纳洛酮、L-精氨酸(L- Arg)和左旋硝基精氨酸甲酯(L-NAME)对赤雹根总皂苷镇痛作用的影响,探讨其镇痛作用与阿片受体及NO含量的关系;通过观察TSTD对疼痛模型小鼠组织中PGE2含量的影响,探索其镇痛作用与PGE2的关系.结果 TSTD组痛阈显著高于模型组(P<0.01);TSTD组与纳洛酮+TSTD组病阈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 >0.05);L - Arg+ TSTD组痛阈显著低于TSTD组(P<0.01).TSTD+L- NAME组痛阈高于TSTD组.TSTD组小鼠血清和脑组织中NO的含量显著低于NS对照组(P<0.05),TSTD+L- Arg组NO含量高于TSTD组(P<0.05),TSTD+L- NAME组NO含量低于TSTD组(P<0.05).TSTD组动物腹腔液和血清中PGE2的含量低于NS对照组(P<0.01).结论 TSTD镇痛作用与阿片受体无关,与抑制NO和PGE2的合成或释放有关.

    作者:佟继铭;刘玉玲;刘永平;毛晓霞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利玛窦规矩”与中医药交流

    简述意大利耶稣会传教士利玛窦的生平和经历,入华后遵从中国风俗、潜心儒家思想、广交各地文人,所采用天主教儒学化的传教方式,世称“利玛窦规矩”.利氏在华二十多年的所见所闻,撰成的《利玛窦中国札记》,认为中医药简单有效,规律独到.1595年所著的《西国记法》,主张“脑主记忆”,对我国传统医学“心主神明”理论,产生重大冲击.

    作者:杨奕望;吴鸿洲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黎药-角花胡颓子的生药学研究

    目的 建立黎药角花胡颓子茎叶的生药鉴定方法.方法 采用生药性状鉴别、显微鉴别及薄层色谱法对角花胡颓子进行生药学研究.结果 角化胡颓子叶粉末鳞毛众多,由数十个细胞连接而成,辐射状排列成圆盘状;叶表皮细胞成不规则形,垂周壁波状弯曲;气孔不定式,副卫细胞5~6个;网纹导管众多,偶见螺纹导管;纤维束周围薄壁细胞含草酸钙方晶,形成晶纤维.薄层色谱图中,齐墩果酸和熊果酸分离度良好.结论 该实验为角花胡颓子的鉴定、药材质量标准的制定及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作者:魏娜;李佩佩;王勇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少长壮老不同年龄段肾阳虚体质辨识差异的探讨

    文章依据《中医体质分类判定标准》中对阳虚体质的辨识原则,探讨肾阳虚体质的辨识与保健,认为少、长、壮、老不同年龄段肾阳虚体质存在生理特点、表现、体病相关、保健原则与方法的差异,并从诊断、临床、保健、生物学基础研究4个方面前瞻深入研究不同年龄段肾阳虚体质辨识差异的方法.

    作者:李炜弘;曾跃琴;汤朝晖;许嗣立;黄禹峰;谭雪菊;严石林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壮药九层风化学成分研究

    目的 研究壮药九层风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吸附色谱法、重结晶等现代分离方法和技术对其石油醚、乙酸乙酯和正丁醇部位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纯化,所得单体化合物利用其理化性质及MS、1H -NMR、13C- NMR等波谱方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从九层风石油醚,乙酸乙酯和正丁醇部位共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正三十一烷烃(Ⅰ),α-波甾醇(Ⅱ),豆甾醇(Ⅲ),β-谷甾醇(Ⅳ),油酸(V),正二十四烷酸(Ⅵ),α-波甾醇-3-0-β-D-葡萄糖苷-6/-十七酸酯(Ⅶ),正十六烷酸(Ⅷ),丝石竹皂苷元(Ⅸ).结论 上述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作者:黄健军;刘珂宇;谭文波;何光远;蒋才武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代谢组学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

    运用代谢组学方法研究中药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文章对代谢组学的基本知识进行简要介绍,对代谢组学方法在中药安全性、复方作用机制、活性成分代谢、质量控制等方面的应用进行综述,探讨该方法在中药研究中的可行性.代谢组学为中药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作者:武汉良;罗磊;吉萍;蔡光明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雷公藤甲素脂质体透皮制剂对H -22实体瘤的影响

    目的 观察雷公藤甲素脂质体透皮制剂对H -22肝瘤细胞实体瘤的作用及其对机体的毒副作用.方法 采用脂质体包裹雷公藤甲素并制成凝胶透皮制剂;建立H - 22荷瘤模型,观察几种雷公藤甲素制剂对H-22肝瘤细胞实体瘤的作用及其对机体几种组织器官的病理作用.结果 几种雷公藤甲素制剂均具有促进H - 22瘤体增长的作用;雷公藤甲素脂质体透皮制剂具有较高的全身生物活性,但与大剂量的口服给药相比,器官及生殖毒性大为降低.结论 不能盲目的将雷公藤甲素制剂用于肿瘤的治疗;雷公藤甲素开发成脂质体透皮制剂具有良好应用前景.

    作者:常明向;李瀚旻;兰少波 刊期: 2012年第05期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

主管:湖北省黄石市卫生局

主办:时珍国医国药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