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星星;郭建生;郭倩瑶;李鑫;聂晶
目的 建立HPLC法测定不同生长期枳实、枳壳中柚皮苷、橙皮苷、新橙皮苷的含量的方法,对枳实、枳壳药材质量进行评价.方法 采用Cosmosil C18液相色谱柱(4.6 mm× 250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溶液(20: 80),检测波长λ=283nm.结果 柚皮苷、橙皮苷、新橙皮苷对照品分别在0.211 ~4.220,0.051 1~ 1.022 0,0.220 ~4.400μ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回收率分别为97.1%(RSD0.9%)、97.3%(RSD 1.0%)、98.3%(RSD 1.1%).橙皮苷、新橙皮苷、柚皮苷含量随着生长时间的变化呈现规律性变化.结论 该方法简便、准确、灵敏度高,可有效的评价枳实、枳壳药材的质量.
作者:康四和;邓海英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黄芪联合丹参注射液对大鼠脑出血半暗带区神经元凋亡的抑制作用.方法 应用脑立体定位仪于大鼠尾壳核注入肝素化Ⅶ型胶原酶建立脑出血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出血对照组和治疗组.分别对各组大鼠进行神经行为学、吉姆萨(Giemsa)染色、免疫组化染色及细胞超微结构等实验观察.结果 各治疗组大鼠神经行为学评分较出血对照组明显减小(P<0.05).各治疗组脑出血灶周围细胞凋亡数量及程度较出血对照组明显降低.与相应出血对照组比较,各治疗组Bcl-2阳性表达均明显升高(P<0.05),Bax及Caspase-3阳性表达均明显降低(P<0.05);与相应术后24 h给药治疗组比较,各术后6h给药治疗组Bcl-2阳性表达均明显升高(P<0.05),Bax及Caspase-3阳性表达均明显降低(P<0.05);与相应3d各时间给药治疗组相比,7d给药治疗组Bcl-2阳性表达均明显升高(P<0.05),Bax及Caspase-3阳性表达均明显降低(P<0.05).各治疗组与出血对照组比较,神经元细胞线粒体、核膜、内质网等结构相对完整.结论 黄芪联合丹参注射液对大鼠脑出血半暗带区神经元凋亡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
作者:刘海洋;孙征;王登科;张海宇;韩金利;马全瑞;张焱;王效军;秦毅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心泰胶囊对实验动物血液流变学、耐缺氧及疼痛的影响.方法 采用大鼠急性血淤证实验,观察心泰胶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采用小鼠耐缺氧实验,观察心泰胶囊对小鼠耐缺氧能力的影响;采用小鼠扭体法实验、热板法实验,观察心泰胶囊对化学及热刺激引起疼痛的影响.结果 心泰胶囊高剂量组能对抗血淤证大鼠全血黏度1,2,3的升高,对高切相对指数的影响显著,具有明显的化淤作用;心泰胶囊能延长夹闭气管后小鼠的存活时间,具有增强小鼠耐缺氧能力的作用;心泰胶囊有减少醋酸致小鼠扭体次数和延长其潜伏期的趋势,并可提高小鼠因热引起疼痛的痛阈值,有一定的镇痛作用.结论 心泰胶囊改善大鼠血液流变学指标,增强小鼠耐缺氧能力及镇痛功效.
作者:刘金铜;陈科;万峰;唐正伟;张洪艳;张龙;谭万初;孙永宁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通过血清药理学方法,探讨复方黄连注射剂的体内药效学.方法 以大白兔为实验动物,采用肌内注射复方黄连注射剂.给药后取不同时间的血液分离含药血清.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含药血清中小檗碱含量,用微量稀释法和药敏纸片法测定复方黄连注射剂含药血清的抑菌能力.结果 复方黄连注射剂含药血清对耐药性金葡菌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结论 复方黄连注射剂具有体内抗菌作用.
作者:游思湘;毛春季;曹琰;刘湘新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研究姜黄素对同型半胱氨酸硫内酯(HTL)诱导融合内皮细胞株(eahy926)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以体外培养的eahy926细胞为研究对象,建立HTL损伤模型,检测LDH漏出量,SOD和MDA含量,通过RT-PCR法检测细胞中对氧磷酶1( PONl) mRNA,TNF-α mRNA水平.结果 姜黄素可明显降低培养液中LDH活力,显著提高培养液中SOD含量,降低MDA含量;抑制HTL刺激的培养液中TNF-α浓度的升高,提高细胞中PONl mRNA水平,降低TNF-αmRNA表达.结论姜黄素对HTL诱导的eahy926细胞损伤具有一定保护作用.
作者:刘玉晖;彭杏;杨丹;袁禄根 刊期: 2012年第08期
人体的组织器官保持相对协调一致,进而完成日常的生理活动,关键依靠经络系统的联络沟通实现.经络系统详于头面躯干部,略于脑内,且循行路径模糊,影响临床取穴和疗效,限制针灸学科的发展.结合经络理论和相关的研究成果,构建“脑内经脉”的假设,希望充实完善经络学说,为针灸效应及脑机制的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为发展经络理论、阐明针灸治病机制做一有益的探索.
作者:谢洪武;陈日新;徐放明;宋云娥;李腊梅;唐曦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优选微波辅助复合酶法提取半边莲多糖工艺条件.方法 以半边莲为原料,用微波辅助复合酶法提取多糖,并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设计正交实验确定半边莲多糖提取的佳工艺条件.结果 微波辅助复合酶法提取半边莲多糖的佳工艺条件为:微波提取时间为12 min,液料比60:1,pH值4.5,复合酶的用量1.8%,该工艺条件下多糖得率为5.12%.结论 微波辅助复合酶法具有提取时间短、工艺简单、节能的特点,正交实验筛选得到的提取工艺条件科学合理可行.
作者:黄秀香;阮赞华;韦瑞松 刊期: 2012年第08期
2011年我所接收市、县(市、区)药品监督部门监督检查抽样的药品1168批次,经检验不合格药品188批次,不合格率为16.1%.1168批检验的药品中,浙江辖区内生产的药品239批次,占抽验总数的20.5%,不合格药品17批次,不合格率占抽验总数的1.5%,占被抽浙江辖区内生产药品的7.1%;浙江辖区外生产药品929批次,占抽验总数的79.5%,不合格药品171批次,不合格率占抽验总数的14.6%,占被抽辖区外产品的18.4%.
作者:张志根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缬沙坦联合雷公藤多苷对2型糖尿病肾病微量蛋白尿的影响.方法 依据300 mg/d>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30mg/d,选择68例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并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在常规降糖等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单用雷公藤多苷,观察组给予缬沙坦联合雷公藤多苷治疗.结果 观察组经治疗后UAER明显下降,与对照组相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血清肌酐(Crea)和尿素氮(BUN)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缬沙坦联合雷公藤多苷可有效减少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蛋白尿水平.
作者:柯箫韵;柯俊树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探索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AART)后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的症状、体征及中医证候特点.方法 通过病例回顾性的方法,以国家“十一五”传染病重大专项课题病例资料为来源,对艾滋病患者HAART后出现药物不良反应中医四诊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贫血组高于其他两组的四诊资料为:疲乏、咽干、腰酸、气短、淡白舌、齿痕舌、薄苔,细脉,弱脉,沉脉等症状;消化道异常组高于其他两组四诊资料为:食欲不振、汗出异常、腹胀、大便异常、特殊汗出、淡红舌、红舌,黄苔、弦脉;痒疹组高于其他两组的四诊资料为:面色异常、神志异常、痿软舌、厚苔、数脉.结论 HAART后药物引起的消化道不良反应以脾气虚弱证为突出证型,贫血以肾气亏虚证为突出证型,痒疹组以血热生风证为突出证型.
作者:陈莉华;金艳涛;张晓伟;李强;谢正;郭会军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研究五倍子提取物鞣花酸抗乳腺癌MCF-7细胞的生物学活性及机制,探讨乳腺癌防治的新途径.方法 体外培养乳腺癌MCF-7细胞,用五倍子提取物鞣花酸(30,50,70μg/ml)处理细胞48 h后,采用MTT实验分析细胞的增殖;Hoechst33258荧光染料染色法分析细胞的凋亡;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Western blotting检测蛋白表达.结果 鞣花酸对MCF-7细胞的增殖有明显抑制作用,随药物浓度增加,抑制率分别为(20.00±4.oo)%、(41.67±2.31)%和( 77.67±0.58)%,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意义(P<0.01),呈剂量依赖性;G1期的细胞百分率分别为(54.60±0.67)%、(60.70±3.61)%和(71.90±1.56)%,与对照组(49.60±2.97)%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随药物浓度增加,细胞核致密浓染强蓝色的凋亡细胞明显增多;肿瘤增殖和凋亡相关基因COX-2表达下调.结论 五倍子提取物鞣花酸有抗乳腺癌MCF-7细胞的活性,其机制可能与COX-2下调相关.
作者:王建红;范才文;田晶;肖胜军;潘红杰;赵宁;向秋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通过研究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在慢性心衰中的作用,从分子生物学角度探讨中药不同配伍对慢性心衰心室重构的影响,并进一步阐明其作用机理.方法 以冠脉结扎法配合力竭式游泳、减食等方法造成大鼠慢性心衰动物模型,分成模型组、西药组、益气中药组、活血中药组、益气活血中药组、益气活血利水中药组和正常组.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及SABC免疫组化法检测慢性心衰大鼠MMP-9的变化情况.结果 慢性心衰动物模型组大鼠心肌MMP-9表达明显升高,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过治疗,各用药组大鼠心肌组织MMP-9表达明显降低,其中益气活血组、益气活血利水组中药与西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益气活血利水组疗效明显优于益气活血组(P<0.01).结论 证明益气活血利水中药可通过抑制心肌组织中MMP-9的表达,抑制或逆转心室重构的过程,从而达到治疗慢性心衰的目的.
作者:张艳;廖佳丹;王彩玲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研究穿破石对四氯化碳( CCl4)所致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探讨其疗效机制.方法 采用急性四氯化碳肝损伤模型,给予小鼠穿破石水提取物和醇提取物灌胃8d,观察其对给予0.1%四氯化碳16h后检测小鼠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活性;同时测定肝组织中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总蛋白(TP)含量.结果 与四氯化碳模型组比较,穿破石水提取物和醇提取物可使血清ALT、AST活性明显降低(P<0.05);同时穿破石水提取物和醇提取物可使肝组织中MDA的含量明显下降(P<0.05),SOD含量明显增强(P<0.05),对TP的含量变化无影响(P>0.05).结论 穿破石对四氯化碳所致小鼠急性肝损伤具有保护作用,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抗脂质过氧化有关.
作者:金俊杰;钟鸣;余胜民;黄洁玲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研究山豆根水提物对白血病CEM细胞的生长抑制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以人类T淋巴细胞白血病CEM细胞作为研究对象,采用MTT实验检测山豆根对CEM细胞的抑制率;光镜、电镜技术观察CEM细胞形态结构的改变;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山豆根水提取物对CEM细胞的诱导凋亡作用.结果 山豆根水提物能明显抑制CEM细胞的生长,药物浓度在0.019 mg/ml作用48 h后,即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抑制率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半数抑制浓度(IC50)约为9.728mg/m];光镜、电镜下见细胞体积缩小,细胞膜皱缩,染色质明显浓缩、聚集,边聚于核膜下呈典型的凋亡特征;琼脂糖凝胶电泳结果显示实验组出现明显的DNA梯形凋亡带,而对照组没有出现梯形条带.结论 山豆根水提物对白血病CEM细胞的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抑制白血病CEM细胞生长的机制之一是诱导CEM细胞凋亡.
作者:朱大诚;周军;何莲花;朱金华;赵志冬;欧阳永伟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考察不同海拔高度红豆杉紫杉醇的含量,探求外部因子对三峡库区红豆杉药用部位中紫杉醇含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HPLC法,Hypersil ODS2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水(60:40),柱温25℃,检测波长227 nm,比较不同海拔高度南方红豆杉紫杉醇的含量.取三峡库区南方红豆杉800,1000,1200,1500m海拔高度的树种,分别测定其药用部分的含量.结果 1000,1200m紫杉醇的含量明显高于800,1500m紫杉醇的含量.结论 三峡库区红豆杉药用部位紫杉醇含量随海拔高度分布各不相同.总体呈对称分布.
作者:方应权;陈鸿源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对解毒化浊方在治疗输卵管炎性不孕症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进行研究.方法 以我院2010-04~201104治疗的150例不孕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50例,一组患者在月经第1~5天予以解毒化浊方,口服给药,同时非经期配合使用解毒化浊方予以中药灌肠治疗,为观察组;一组患者经期予以解毒化浊方,口服给药,为对照1组;一组患者月经周期予以通液术后联合环丙沙星片口服给药,为对照2组.对三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率及妊娠率进行比较,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治愈率、有效率、输卵管畅通率及妊娠率均较对照1组、对照2组有明显优势,经统计学分析,具有显著的差异性(P<0.05);对照1组与对照2组在临床疗效及妊娠率的比较中无明显差异,经统计学分析,无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 经期口服解毒化浊方配合非经期使用解毒化浊方灌肠治疗对于输卵管炎性不孕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作者:张培红;李佃贵;刘京芳;裴林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电针刺激对雌、雄两性实验性肥胖大鼠血脑Leptin影响的差异性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谷氨酸钠和高脂饮食诱导的下丘脑性肥胖模型,随机分为模型雌组、模型雄组、电针雌组、电针雄组,并设正常雌组和正常雄组进行对照.电针雌组、雄组针刺后接通韩氏电针仪,采用2Hz同步疏密波刺激.观察电针干预前后雌、雄两组大鼠Lees指数及血、脑Leptin含量的变化,并进行比较.结果 电针雌、雄两组的Lees指数及血清Leptin的含量分别与模型雌、雄两组比较均有明显降低(P<0.01),而下丘脑Leptin的含量均有明显升高(P<0.01).电针雄组Lees指数较雌组降低明显(P<0.05);电针雌组的血清Leptin的含量较电针雄组降低明显(P<0.05);电针雌组下丘脑Leptin的含量较电针雄组升高明显(P<0.05).结论 电针刺激对雌雄两性肥胖性大鼠均有不同程度的减肥作用,但在降低Lees指数和调节血、脑Leptin方面,二者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电针可明显降低雄性大鼠的Lees指数及调节雌性大鼠的血、脑Leptin的含量.
作者:孙立虹;梁玉磊;孙东云;肖红玲;吴中秋;李文丽;李新华;张书义;马红利;张荣洙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通过观察温燥对BALB/c小鼠气道AQP5和Muc5ac表达的影响,探讨温燥诱发咳嗽的机理.方法 SPF级BALB/c小鼠8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C组)、温燥模型Ⅰ组(WⅠ组)、温燥模型Ⅱ组(WⅡ组)、桑杏汤治疗组(S组),置人工气候箱内按“温度-相对湿度-风速”条件进行造模.用实时定量荧光PCR法检测AQP5 mRNA和Muc5ac mRNA在小鼠气道内的表达,用蛋白免疫印迹法和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AQP5和Muc5 ac的蛋白表达.结果 与C组比较,WⅠ组小鼠气道AQP5 mRNA及其蛋白表达明显减少(P<0.01),Muc5ac mRNA及其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1);这种变化趋势随着温燥作用时间延长而增强,但这种增加的趋势可被桑杏汤抑制.结论 温燥可能通过改变AQP5和Muc5ac的表达而诱发咳嗽.
作者:王明明;张六通;丁建中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与沉香药材对比,初步探讨沉香叶的镇痛作用,为沉香叶的深入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小鼠热板法和扭体实验法,测定痛阈值和扭体次数,观察沉香叶醇提物疼痛反应的影响.结果 沉香叶醇提物低、中剂量组对热板及醋酸引起的疼痛均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沉香叶醇提物各剂量组与沉香药材组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沉香叶在镇痛方面与沉香药材作用近似.
作者:李红念;梅全喜;林焕泽;戴卫波;梁林源;蓝忠 刊期: 2012年第08期
乳腺癌是严重威胁女性健康的一种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已跃居女性恶性肿瘤发病率的首位.而抑郁症在乳腺癌患者中普遍存在,并成为一种精神危害,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质量.文章试从未病先防、欲病先调、已病防变三个方面探析“治未病”思想在乳腺癌抑郁症中的运用.
作者:叶金竹;吴晓勇;郑东海;陈海 刊期: 2012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