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萍;王胜;彭生;季永
目的观察术前置导尿管对中老年患者在全麻苏醒期躁动情况的影响,探寻适宜的术前置导尿管时机,提高医疗质量.方法100例胸外科全麻下行食管癌切除手术的中老年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n=50)在清醒状态下行导尿术,实验组(n=50)在全麻诱导后行导尿术,比较2组患者在全麻苏醒期的躁动程度和导管脱出率.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前者躁动程度和导管脱出率均明显高于后者(P<0.01).结论中老年患者在全麻诱导后置导尿管可导致麻醉苏醒期躁动程度的明显增加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提高,术前置导尿管术宜在全麻诱导前实施.
作者:秦承伟;张励才;宋蕾;赵彦明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评价丁丙诺啡用于手术后患者自控镇痛(patient-controlled analgesia,PCA)的效应和不良反应.方法择期行腹部手术的患者80例,ASA Ⅰ或Ⅱ级,年龄30~60岁,随机分为丁丙诺啡组(D组,n=60)和吗啡组(M组,n=20),术后接受PCA治疗.D组又进一步随机分为D1、D2和D3组,每组20例,分别用0.9 mg、1.2 mg和1.5 mg丁丙诺啡加生理盐水至100ml,M组吗啡40mg加生理盐水至100 ml,每组均以2 ml/h的速度持续静脉泵入.分别于术后30 min、6 h、12 h、18 h、36h、36 h和48 h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定疼痛程度.结果各组术后VAS评分镇痛的优良率都在85%以上,D2、D3组的镇痛优良率高于M组(P<0.05或P<0.01);各组不良反应依药物剂量不同而异,D1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M组.结论丁丙诺啡在镇痛治疗上有着很好的作用,0.9 mg和1.2 mg丁丙诺啡镇痛效果可靠,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吗啡.
作者:王志萍;王胜;彭生;季永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戊四氮诱导发育鼠癫癎持续状态(SE)后海马结构的突触重建以及NMDA受体在其中的作用.方法利用图像分析仪测定戊四氮诱导的发育鼠癫癎持续状态模型及用NMDA受体拮抗剂MK-801治疗后海马结构内CA3区及齿状回内分子层突触素(p38)的阳性免疫反应产物的光密度值(A).结果不同日龄SD大鼠SE后海马结构内各部p38阳性免疫反应产物光密度值较对照组显著增加,尤以CA3区苔藓纤维层和齿状回分子层内带为甚;MK-801可显著减少p38的表达.结论癫癎持续状态后存在突触重建现象,一方面是癫癎发作的结果,另一方面也可能是导致癫癎反复发作的分子学基础;在此过程中NMDA受体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陈静;袁宝强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评价直肠癌切除术3种吻合方式的效果,为临床手术术式选择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573例直肠癌手术患者资料,比较传统手工吻合(A组)、单纯吻合器机械吻合(B组)和在吻合器机械吻合的基础上加用全层间断缝合吻合口(C组)3种吻合方式术后主要并发症吻合口漏、吻合口出血、吻合口狭窄的发生情况.结果C组患者术后3种主要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吻合口漏0.98%、吻合口出血0.49%、吻合口狭窄1.47%,均明显低于A、B 2组患者.结论在吻合器机械吻合的基础上加用全层间断缝合吻合,较单纯手工吻合及吻合器机械吻合,能显著降低术后主要并发症的发生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术式.
作者:渠时学;丁硕;李义廷;田庆忠;张玉华;刘继祥;王义勇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新生儿败血症的病原菌种类及耐药性,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方法对111例血培养阳性的新生儿败血症的血培养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11例败血症中,革兰阳性球菌108例占97%,革兰阴性杆菌3例占3%.革兰阳性球菌中表皮葡萄球菌46株占42%,对青霉素及耐酶青霉素的耐药性近50%;肠球菌15株占14%,对各种抗生素均有较高耐药性.其他依次为头状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葡萄球菌等.结论引起新生儿败血症的细菌以革兰阳性球菌为主,其中主要是表皮葡萄球菌及肠球菌,肠球菌的比例及耐药性均有增多趋势.全面了解和掌握细菌种类和耐药性变化有利于提高新生儿科抗感染治疗的质量,降低耐药性的发生.
作者:张文辉;王军;张绍美;许美榕;胡丽萍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外源性磷酸肌酸、左旋精氨酸对大鼠供心保存效果.方法40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4组,移植前供心保存480 min,对照组:供心用4℃的St.Thomas液保存;1组:保存液中添加磷酸肌酸(CP);2组:保存液中添加左旋精氨酸(L-arg);3组:保存液中添加磷酸肌酸及左旋精氨酸.保存后进行颈部异位心脏移植术,并观察供心复跳情况.24h后处死受体动物,切除移植心脏,测心肌组织中ATP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含量,电镜观察心肌超微结构改变.结果实验组移植心脏自动复跳率高于对照组.3组心肌组织中ATP酶、SOD含量均高于对照组及1组、2组(P<0.05),而MDA含量则低于对照组及1组、2组(P<0.05).心肌超微结构损伤较对照组与组1、组2轻.结论外源性磷酸肌酸、左旋精氨酸能明显增强保存液对心脏的保护作用.
作者:钱伟民;张中明;张伟;王彬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建立良好的肾小管上皮细胞培养方法.方法选用SD幼鼠的肾组织进行细胞培养,采用Per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纯化肾小管后,选择含10%新生牛血清的DMEM/F12培养基、5%CO2、37℃孵箱进行细胞培养.利用传1代的细胞,制作细胞爬片,用免疫组化、透射电镜进行鉴定.结果细胞生长4~5天后基本达到融合,细胞呈多边鹅卵石铺路样.结合形态学及免疫组化鉴定,细胞培养传1代后98%的细胞为肾小管上皮细胞.结论用Percoll法分离培养的细胞数量多,均一性生长较好,可重复性操作较好.为体外研究接近组织原位RTECs细胞功能和特征及药物的筛选提供了可行性和可能性.
作者:刘晓玲;邢淑华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研究灵芝孢子粉对裸鼠移植性人肝肿瘤血管生成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抑瘤机制.方法建立裸鼠移植性人肝肿瘤模型,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法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及灵芝孢子粉组,观察裸鼠肿瘤生长.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SP免疫组织化学法及病理Imagepro Plus5.0彩色图像定量分析法检测裸鼠肿瘤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微血管密度(MVD).结果灵芝孢子粉为2.1g/kg时,对裸鼠移植瘤的抑制率为57.0%,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镜下观察,灵芝孢子粉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肿瘤坏死组织较多,细胞异型性较小.灵芝孢子粉组VEGF、MVD表达水平较空白对照组有明显下降.结论高浓度及大剂量的灵芝孢子粉对肝肿瘤有明显抑制作用,并能抑制肿瘤新生血管生成,其机制可能与对VEGF表达的抑制有关.
作者:王筱婧;徐江平;程玉芳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评价布托啡诺用于手术后患者自控镇痛(patient-controlled analgesia,PCA)的效应和不良反应.方法80例开腹患者术后随机分为布托啡诺组(B组,n=60)和吗啡组(M组,n=20),分别接受PCA治疗.B组又进一步随机分为B1、B2和B3组,每组20例,分别用6 mg、8 mg和10 mg布托啡诺加生理盐水至100ml,M组吗啡40mg加生理盐水至100ml,每组均以2 ml/h的速度持续静脉泵入.结果除B1组镇痛优良率为60.7%外,其余各组镇痛的优良率都在85%以上,但各组不良反应依药物剂量不同而不同.结论布托啡诺用于PCA安全有效,8mg布托啡诺镇痛效果可靠,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吗啡.
作者:王胜;王志萍;齐敦益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观察肿瘤合并缺血性心脏病患者行远红外线体表照射全身高热治疗(全身热疗)时心肌肌钙蛋白Ⅰ(cTnI)的动态变化.方法40例ASAⅡ~Ⅲ级肿瘤合并缺血性心脏病择期行全身热疗患者,以热疗前cTnI≥0.3μg/L为阳性,将患者分为阴性组和阳性组.分别于热疗前、麻醉诱导后、出热疗舱和热疗后6 h对2组患者进行血清cTnI的动态检测,记录围全身热疗期心电改变和心脏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2组患者出热疗舱及热疗后6 h的cTnI均显著高于热疗前(P<0.05或P<0.01);阳性组出热疗舱及热疗后6 h时点的cTnI显著高于阴性组(P<0.05),全身热疗后心电改变发生率明显高于阴性组(P<0.05),心脏事件发生率亦高于阴性组.结论全身热疗前cTnI升高对评价肿瘤合并缺血性心脏病患者的危险性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吕凯荣;赵华斌;韩洪涛;苑玉环;刘芳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观察氟马西尼对安氟烷、异氟烷和乙醚麻醉小鼠有无催醒作用.方法给小鼠分别腹腔注射安氟烷、异氟烷和乙醚,待翻正反射消失后1 min,腹腔注射氟马西尼,并设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对照,观察各组小鼠翻正反射消失持续时间(以下简称睡眠时间)的变化.结果在安氟烷、异氟烷和乙醚麻醉小鼠模型上,氟马西尼组和生理盐水组小鼠的睡眠时间相似,差异无显著性(P>0.05),表明氟马西尼对安氟烷、异氟烷和乙醚麻醉小鼠无催醒作用.结论安氟烷、异氟烷和乙醚的催醒作用与苯二氮(艹卓)受体关系不大.
作者:方芳;冯会;祖翠华;张坤;孙玲珍;孟晶;戴体俊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使用高频电波刀作宫颈环形电切术切除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的临床价值.方法阴道镜下活检病理诊断为CIN 87例,行电波刀宫颈环形电切术,术后2个月及9个月行阴道镜复查并作细胞学追踪.结果术后2个月:阴道镜检查图像正常者82例(94.3%),另5例为宫颈表面出现红斑,活检均为炎症或正常宫颈组织;细胞涂片阴性79例(90.8%),细胞核肥大或轻度核异质8例(9.2%).9个月后复查72例,阴道镜下均无CIN图像,细胞学正常者70例(97.2%),细胞核肥大2例(2.8%).结论只要对CIN病变切除的范围够大、够深、够彻底,就不会出现CIN的残留和复发.高频电波刀行宫颈环行电切除是治疗CIN有效手段.
作者:邓巧玲;周健;王巧莲;肖宁;刘玉梅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评价咪唑斯汀(皿治林)治疗皮炎、湿疹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20例皮炎、湿疹患者给予咪唑斯汀10 mg·d-1,并外用派瑞松,2次/d,持续14天.结果痊愈72例(59%),显效32例(27%),好转8例(7%),无效8例(7%),总有效率93%,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咪唑斯汀治疗皮炎湿疹类皮肤病是有效和安全的.
作者:魏志平;刘彦群;余扬林;葛碧君;黄侃;田美华;张兴洪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评价不同外科术式在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中的应用和临床疗效.方法对临床收住的经影像学诊断的186例多节段颈椎病患者资料作回顾性分析,主要依靠术式和术前脊髓功能评分,结合术时年龄、性别和病程,将符合标准的87例患者归类为均衡相似的3组,A组35例为颈后路椎管成形术患者;B组31例为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术患者;C组21例为颈前路多平面环锯减压椎间盘切除术患者.术后疗效利用日本矫形外科学会(JOA)评分标准评定脊髓功能恢复情况,随访各组并发症,并统计分析.结果随访3个月~3年2个月,平均约8个月,各组术后脊髓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改善,3组优良率分别为65.7%、80.6%和71.4%,术后3组优良率经Chi-square检验无显著差别(x2=1.844,P=0.397>0.05),但B组优良率高,其并发症例次率也较高(22.3%),主要发生于B组多椎体次全切除术式患者,而该组单椎体次全切除附加椎间盘切除术13例患者并发症较低,仅1例,组内两术式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有显著差别(P<0.05).结论不同术式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均可获得较好临床疗效,单椎体次全切除结合椎间盘切除融合的分节段混合减压术可能是较理想术式,其减压彻底有效且并发症少.
作者:侯永洋;施伟;辛兵;袁峰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研究失血性休克患者术中氧代谢变化.方法10例外科失血性休克患者,置入Swan-Ganz导管,经液体复苏、循环氧代谢等治疗,了解治疗前后氧代谢的变化.结果肺动脉楔压(PAWP)从(0.6±0.2)kPa上升为(1.5±0.3)kPa,心脏指数(CI)从(2.0±0.3)L·min-1·m-2上升为(4.5±0.8)L·min-1·m-2(P<0.05).氧代谢指标变化:氧供指数(DO2)由(260.4±67.0)ml·min-1·m-2显著上升至(624.5±151.2)ml·min-1·m-2(P<0.05).氧耗指数(VO2)由(96.4±50.4)ml·min-1·m-2上升为(150.9±43.0)ml·min-1·m-2.结论通过术中氧代谢的监测,可改变我们对休克的传统评估方式,由以往的血流动力学调整转向氧代谢状态的调控.
作者:朱雁鸿;罗家坤;董绍兴;杨梅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研究细胞趋化因子受体5(CCR5)在乙型病毒性肝炎(HB)免疫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用流式细胞仪对20例正常人(NC)及20例HB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水平进行检测,并比较其经植物凝血素(PHA)培养前后的变化.结果培养前NC与HB患者PBMC的CCR5的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培养后HB患者CCR5表达水平高于NC(P<0.05);NC的CCR5表达均较培养前明显减少(P<0.05),而HB患者的CCR5表达虽较培养前减少,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乙型肝炎(AHB)、慢性乙型肝炎(CHB)、肝硬化(LC)患者的CCR5的表达有一定的差别:AHB>CHB>LC,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毒复制指标阳性组CCR5的表达明显低于阴性组(P<0.05).结论HB患者PBMC的CCR5的表达水平与HB的临床转归可能有一定的关系,高水平的CCR5患者预后较好;PMBC高水平CCR5的表达可能不利于乙型肝炎病毒(HBV)的复制.
作者:颜学兵;张萍;吴文漪;冯霞;何静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6(IL-6)对照射小鼠脾淋巴细胞亚群自然杀伤活性的影响.方法BALB/C小鼠分为照射组、对照组和照射+IL-6组,采用Panning法从小鼠脾淋巴细胞中分离L3T4、Lyt2和B细胞,用3H-TdR释放实验检测脾淋巴细胞亚群自然杀伤活性.结果照射+IL-6组与对照组比较,3H-TdR释放量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IL-6具有促进照射小鼠脾淋巴细胞亚群活性作用.
作者:王红兵;王绪;刘永彪;郝兴芝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减轻人工流产时孕妇疼痛的方法.方法将100例接受人工流产手术的孕妇分为2组,每组50例.观察组术前阴道填塞米索前列醇,静脉注射地西泮,宫颈注射利多卡因;对照组不用任何药物.观察2组孕妇术中镇痛效果、宫颈松弛程度、术中出血情况和人工流产综合征(RAAS)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孕妇术中镇痛效果和宫颈松弛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1),RAAS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组术中出血量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地西泮、米索前列醇、利多卡因联合应用于人工流产方法简便、安全,能有效减轻孕妇人工流产术的疼痛,减少RAAS的发生.
作者:张宏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全麻药催眠作用与α受体之间的关系.方法小鼠10只,侧脑室注入(icv)10μl酚妥拉明(phentolamine),观察其翻正反射是否消失.另取小鼠40只,随机分为两大组,每组20只,分别给予异氟烷(isoflurane)、丙泊酚(propofol),待其翻正反射消失后1 min,再将每大组均分为两亚组,每组10只,分别icv去甲肾上腺素(noradrenaline,NA)或人工脑脊液10μl,观察2组翻正反射消失的持续时间(简称睡眠时间).结果酚妥拉明icv不能引起小鼠翻正反射消失.NA虽可使异氟烷、丙泊酚小鼠睡眠时间延长,但与人工脑脊液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α受体不是全麻药催眠作用的主要靶位.
作者:王卿;刘苏;路耀军;黄静;孙忠志;孙韧;戴体俊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成人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根治性切除手术要点及临床意义,提高手术安全性和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1997年4月-2004年11月,本院实施胆总管囊肿根治性切除、左右肝管成形、肝管空肠Roux-Y吻合术手术疗效.结果全组患者无手术死亡,近期无出血、感染、肠瘘、胰瘘,2例分别于术后第2天和第3天从引流管引出30ml、50ml胆汁,持续引流1周后,观察3天无胆汁引出,拔管后无并发症.随访6个月~8年,无复发、结石、癌变、黄疸等并发症;1例反复发作右上腹痛,低热,经补液、抗感染治疗可控制.B超检查31例次未示肝内胆管扩张.患者营养状况良好,达到临床治愈.结论囊肿外引流术应作为急诊手术的首选术式,囊肿内引流术应当废弃,肝管空肠Roux-Y吻合术应作为根治性切除的首选术式.
作者:刘淑亚 刊期: 2006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