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芪参益气滴丸早期干预对心肌梗塞大鼠心功能的影响

朱明丹;杜武勋;苏金玲;刘梅;刘长玉;冯利民;魏营;宋启刚

关键词:芪参益气滴丸, 急性心肌梗塞, 左室功能
摘要:目的 观察芪参益气滴丸对急性心肌梗塞(AMI)大鼠不同时间点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制备AMI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AMI模型组、芪参益气滴丸治疗组[3.5 mg/(100 g·d)芪参益气滴丸混悬液灌胃给药]、卡托普利治疗组[1.0125 mg/(100 g·d)卡托普利悬浊液灌胃给药],每组又分4个时点(3 d,2周,4周,8周),共16个组,每组9只.于各时间点进行超声心动检查.结果 AMI组与假手术组相比,各时点LVDd,LVEDV,E/A值显著增加(P<0.05);LVEF,FS%,Wti显著降低(P<0.05),LVPWD 3 d,2周,4周时显著降低(P<0.05),8周时显著增高(P<0.05).芪参益气滴丸治疗组与AMI组比较,2周,4周,8周时LVDd,LVEDV显著降低(P<0.05);4周时LVPWD ,2周,4周,8周时WTi显著升高(P<0.05);8周时LVPWD显著降低(P<0.05);4周,8周 LVEF,2周,4周,8周FS%显著升高(P<0.05);2周,4周,8周时E/A值显著减低(P<0.05).卡托普利治疗组与AMI组比较,在4周,8周时, LVDd、LVEDV显著降低(P<0.05);4周时LVPWD显著升高(P<0.05);8周时LVPWD显著降低(P<0.05);4周,8周 LVEF,2周,4周,8周FS%显著升高(P<0.05);2周,4周,8周时E/A值显著减低(P<0.05).芪参益气滴丸治疗组与卡托普利治疗组比较,2周,4周,8周时较卡托普利治疗组降低LVDd,LVEDV作用明显,两组有显著差异(P<0.05),4周,8周时芪参益气滴丸治疗组Wti变薄程度减轻,FS%升高明显,两组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芪参益气滴丸早期应用具有改善AMI大鼠心功能的作用.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相关文献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川木通中豆甾醇的含量

    目的 建立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川木通中豆甾醇的含量.方法 色谱柱为Diamonsil C18柱(1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为甲醇-水 (97∶3),检测波长为210 nm,流速1.0 ml·min-1,进样量5 μl,柱温30℃.结果 豆甾醇进样量在1.835~18.35 μg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9,回收率为101.0%~103.6%,RSD为0.7%~2.1%(n=3).结论 该法准确性和重复性好,可用于川木通的质量控制.

    作者:魏志奇;陈幸;李彬;董小萍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针刺肩颈部肌肉起止点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针刺肩颈部肌肉起止点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32例肩周炎病人接受针刺肩颈部肌肉起止点治疗.结果 32例肩周炎患者中,临床痊愈15例,有效11例,显效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75%.32例肩周炎病人治疗后的肩关节疼痛评分以及肩关节功能活动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增加(P<0.01);且针刺治疗过程中所有患者均未有特殊不适情况出现.结论 针刺肩颈部肌肉起止点治疗肩周炎,能够有效干预肩周炎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疼痛,恢复肩关节功能,促进其临床痊愈.

    作者:王艳杰;王升旭;李君;陈燕云;黄泳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金佛山濒危中草药胡豆莲的生药学研究

    目的 对金佛山民间中草药胡豆莲进行了生药学研究,为鉴别胡豆莲提供生药学资料,为该药材的深入研究和应用奠定基础.方法 采用性状鉴别、显微鉴别的方法.结果 得出主要性状和显微鉴别的特征.结论 胡豆莲在性状和显微上均有明显的鉴别特征.

    作者:张军;舒光明;刘正宇;林茂祥;任明波;申杰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高效液相色谱测定七味红花殊胜丸中没食子酸的含量

    目的 建立测定七味红花殊胜丸中没食子酸含量的方法.方法 采用kromasil-C18 (4.6 mm×250 mm,5 μm)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水(含0.04%磷酸)=5∶95;检测波长为274 cm;流速1 ml·min-1;柱温35℃.结果 没食子酸在0.010 3~0.206 μg之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100.32%,RSD=1.88%(n=6),r=0.999 8.结论 该法简便,灵敏度高,重现性好,可作为该制剂的质量控制方法.

    作者:郑虹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当归六黄汤分煎样品与合煎样品中黄芩苷含量的比较

    目的 对当归六黄汤合煎液与分煎液中黄芩苷的含量进行比较,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反相液相色谱法,DIKMA ODS-C18(4.6 mm×250 mm,5 μm ) 色谱柱,以甲醇-水-磷酸(55∶45∶0.2)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80 nm,柱温30℃,流速为1.0 ml·min-1.结果 当归六黄汤分煎样品中黄芩苷含量明显高于合煎样品.结论 为当归六黄汤分煎颗粒的临床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作者:靳凤云;钟正灵;张丽艳;梁光义;曹佩雪;杨玉琴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中药天年饮对衰老大鼠卵巢端粒酶活性的影响

    目的 观察中药天年饮对衰老大鼠卵巢抗氧化能力和端粒酶活性的作用.方法 D-半乳糖连续腹腔注射建立亚急性衰老的大鼠模型,并给予天年饮灌胃.分别采用黄嘌呤氧化酶法、硫代巴比妥酸法、PCR-ELISA法检测卵巢组织SOD活性、MDA含量和端粒酶活性.结果 天年饮可明显提高衰老大鼠卵巢组织SOD和端粒酶活性,降低MDA含量,天年饮用药组与衰老模型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或P<0.05).结论 中药天年饮可提高衰老大鼠卵巢抗氧化能力和端粒酶活性,具有延缓卵巢细胞衰老的作用.

    作者:谢红林;王陪;李皓岩;薛景凤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白刺总黄酮对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的研究

    目的 研究白刺总黄酮对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用过氧化氢(H2O2)诱导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用酶标仪检测细胞内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NOS)、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以评价氧化的程度.结果 不同浓度的白刺总黄酮可促进受损的内皮细胞修复,同时提高SOD、NOS、GSH-Px活力和NO水平.结论 白刺总黄酮具有保护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抗氧化作用有关.

    作者:张义军;樊莲莲;张永军;李连疆;邓峰美;唐克;韩荣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中西医联合治疗28例真菌感染诱发哮喘

    引起变态反应的真菌主要为空气传播非致病性腐生菌,真菌的孢子及菌丝均有抗原性,同属不同种的真菌可有交叉抗原性[1],临床上以发作性喘息为主要表现,与支气管哮喘、COPD急性发作等难以鉴别.

    作者:叶梦华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高效液相色谱测定丹参滴注液中丹酚酸B含量

    目的 建立一种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丹参滴注液中丹酚酸B的含量的方法.方法 色谱柱Dikma Kromasil C18 (5 μm, 100A 250 mm×4.6 mm);流动相为甲醇-乙腈-甲酸-水(30∶10∶1∶59);流量为0.8 ml·min-1;检测波长286 nm;柱温30℃;进样量20 μl.结果 丹酚酸B的加样提取平均回收率为99.03%,RSD为1.02%,重复性实验的RSD为1.8l%.结论 该方法简便可靠,结果稳定,重复性好,该方法可用于测定丹参滴注液中丹酚酸B的含量.

    作者:税丕先;庄元春;何兵;朱烨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随机扩增多态性DNA标记技术及其在药用植物研究中的应用

    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技术是近年来广泛应用的分子标记技术之一,以PCR反应为基础,其特点是快速简便、易操作、成本较低,DNA需要量少、无需放射性分析,也不会污染等.该文简述了RAPD技术的原理及优缺点以及其在药用植物遗传多样性分析、药材鉴别和DNA指纹图谱的构建、亲缘关系及系统学研究、药材的道地性等方面的应用,并展望了其发展前景.

    作者:王晓慧;汤晓闯;杨恩秀;姜程曦;董建勇;黄志锋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益母草镇痛抗炎作用的实验研究

    目的 研究益母草的镇痛、抗炎作用.方法 以阿司匹林为阳性对照,采用小鼠热板法和化学刺激法观察益母草的镇痛作用,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法和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跖肿胀模型观察益母草的抗炎作用.结果 益母草(60g和90 g生药·kg-1,ig)及阿司匹林均能延长小鼠对热刺激疼痛反应潜伏期,使小鼠10,20min内扭体次数减少,并明显减轻二甲苯所致的小鼠耳廓肿胀和角叉菜致大鼠足跖肿胀,与生理盐水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镇痛及抗炎作用强度与阿司匹林相近或稍弱.结论 益母草具有明显的镇痛抗炎作用.

    作者:王丽娟;张丽;王勇;王健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三峡紫皮大蒜与市售百合蒜品质的比较研究

    目的 比较三峡紫皮大蒜与市售百合蒜的品质.方法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大蒜挥发油,GC-MS联用法分析大蒜挥发油化学成分,水浴及超声波提取大蒜水溶性物质,考马斯亮蓝G-250法测大蒜蛋白质含量.结果 三峡紫皮大蒜的挥发油及蛋白质含量均高于市售百合蒜.结论 三峡紫皮大蒜的品质优于市售百合蒜,是适宜推广的品种.

    作者:杨进;汪鋆植;段和平;邹坤;郭志勇;周媛;但飞君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王不留行中抑制血管生成的活性物质研究

    目的 分析王不留行中具有抑制血管生成的活性成分.方法 分别在体外培养人微血管内皮细胞(HMEC)和体内鸡胚绒毛尿囊膜(CAM)模型的实验指导下,从王不留行中分离得到两种成分,用化学与光谱分析法鉴定其化学结构.结果 这两种活性成分分别为王不留行环肽A,E.结论 王不留行中抑制血管生成的活性成分是王不留行环肽A,E.

    作者:花慧;冯磊;张小平;张莲芬;金坚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中医药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研究进展

    综述了近几年来中医药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显示出中医药具有抗乙型肝炎病毒、降低血清胆红素及转氨酶、抗肝纤维化、改善肝功能、调节免疫功能、改善临床症状等作用.指出在今后的研究中,统一中医诊断标准和疗效标准,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综合运用多种疗法,充分发挥中医药的治疗优势 ,以缩短疗程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孔祥廉;林慧;盖丽丽;梅全喜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神经元形态观察及川芎嗪治疗作用

    目的 探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erebral ischemia reperfusion,CIR)大脑皮质、纹状体神经元的形态学变化及川芎嗪对其影响.方法 参考Bannister′s.方法 复制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利用川芎嗪治疗;在光、电镜下观察了皮质水肿及神经元的超微结构变化.结果 治疗组与模型组相比,大脑皮质和纹状体的血管周围、神经细胞周围水肿带厚度有显著差异(P<0.05),模型组可见神经元凋亡,治疗组凋亡减少.结论 川芎嗪对脑缺血再灌注神经元有明显保护作用.

    作者:赵秋振;李炜;薄爱华;张辉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姜黄素逆转P糖蛋白介导的膀胱肿瘤多药耐药的实验研究

    目的 研究姜黄素对P糖蛋白(P-gp)介导的膀胱肿瘤多药耐药的逆转作用.方法 采用MTT法测定药物的体外杀伤作用,应用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内罗丹明浓度.结果 姜黄素不增加阿霉素对BIU-87的细胞毒性作用(P>0.05);而对于BIU-87/ADR,姜黄素明显增加阿霉素细胞毒性(P<0.05),逆转指数为4.0.姜黄素明显抑制P-gp的药物外排作用可能是关键因素.结论 姜黄素通过抑制P-gp的药物外排作用有效逆转多药耐药.

    作者:王磊;柯红;王一羽;任东明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难经》对针法的贡献

    归纳整理<难经>学术思想对针法的贡献11个方面,即发扬针刺时双手配合;重视进针角度与深度;强调行针与得气;丰富了母子补泻法;创立了泻南补北法;拓展了迎随补泻法;倡导刺井泻荥法;开创了提插补泻法;规范了营卫补泻法;发挥了因时施针法;首次提出五腧穴.这些学术思想对现在针灸临床具有重要指导价值.

    作者:张景明;陈震霖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皮粘散治疗慢性皮肤溃疡73例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皮粘散治疗慢性皮肤溃疡的特点及疗效.方法 73例病人均采用皮粘散换药,1次/2d,治疗4周后评定疗效.结果 总显效率80.8%,总有效率97.3%,治疗前后积分变化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皮粘散治疗慢性皮肤溃疡具有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中药外治皮肤溃疡前景广阔.

    作者:陈明岭;谢德娟;周继福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金匮要略》治疗泌尿系疾病的方与法探讨

    <金匮要略>为传统医学记载治疗内科杂病的代表作,里面阐述了许多对于泌尿系统疾病有效的方剂.笔者将现代中医对泌尿系统疾病的辨证分型,整理归纳为8个方面,并从<金匮要略>中列举相应的方与法,以利于临床应用.

    作者:陈宗良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芩连滴丸提取工艺的优化

    目的 优化芩连滴丸的佳提取工艺.方法 采用正交实验设计.方法 ,以黄芩苷含量为评价指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提取物中黄芩苷含量,对提取工艺中的提取.方法 和溶媒种类进行优化.结果 佳提取工艺为在药材中加入12倍量60%乙醇浸泡60 min,回流提取2次,每次60 min.结论 该滴丸的提取工艺简便、合理可行.

    作者:郑平;王立丰;王文忠 刊期: 2009年第03期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

主管:湖北省黄石市卫生局

主办:时珍国医国药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