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燚
目的:观察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在我科住院的跟骨骨折27例患者.其中SandersⅡ型、Ⅲ型、Ⅳ型骨折分别为11例、12例、4例,切开复位AO钢板固定.观察术后B(o)hler角.结果:采用美国足踝骨科协会(AOFAS)评分标准评测足部功能,结果优17例,良6例,可4例,优良率达85.2%.结论: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效果肯定,但要注意防范并发症.
作者:管少春 刊期: 2014年第11期
在急性胰腺炎中因胆道疾病或胆囊疾病引起的急性胰腺炎称之为急性胆源性胰腺炎(ABP).ABP占急性胰腺炎发病人数的15%~50%,病死率高达10%~35%,胆结石是本病的主要原因.现在绝大部分学者认为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早期以非手术治疗为主,而重症胰腺炎应以延期手术为宜.但在非手术治疗过程中若有不妥就会延误病情.我院2008年1月~2013年6月共诊治急性胆源性胰腺炎208例,现将诊治体会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208例中,男性92例,女性116例.年龄小14岁,大80岁,平均年龄47岁.有胆道疾病151例,胆囊疾病57例.血、尿淀粉酶均升高.B超或CT证实有胆道结石、胆囊结石,胆囊炎、胆管炎表现208例,有胰腺体积增大或胰周积液103例(49.5%),有黄疸130例(62.5%),有腹肌紧张、压痛、反跳痛141例(67.8%),有莫菲氏征阳性99例(47.6%),有发热150例(72.1%),有休克66例(31.7%),有血液白细胞计数大于15×109./L190例(91.3%).有单纯性胆囊结石50例(24.0%),有胆囊息肉7例(3.4%),有胆道结石151例(72.6%).胆囊结石并胆道结石29例(13.9%).以胆道疾病为主要症状者58例(27.9%),以胰腺炎为主要症状者100例(48.1%),以胆囊疾病为主要症状者50例(24%).
作者:刘成斌;张淋淞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手法复位结合外固定支架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09年3月~2012年11月总共45例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运用Diemt腕关节功能评定标准,回顾分析通过手法复位结合外固定支架治疗疗效.结果:按照Diemt腕关节功能评定标准对腕关节功能进行评定,腕关节功能优秀24例,良好16例,可5例,优良率为88.8%.结论:对于C型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建议采用手法复位结合外固定支架治疗,能够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赵立权;王占海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穴位注射治疗面肌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22例面肌痉挛患者采用针刺结合穴位注射方法,治疗后分析其疗效.结果:总有效率86.37%,针刺结合穴位注射面肌痉挛有着良好的疗效.
作者:柴龙 刊期: 2014年第11期
在中医临床治疗中,中药是主要的治疗药物,其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着中医临床疗效.同时,中药的作用及其功效多种多样,既可食用,亦可防病治病,因此,为保障人们的身体健康以及临床疗效,必须严格控制中药材的质量.本文以基层卫生院中药质量的影响因素为着眼点,重点分析了保障基层卫生院中药质量的对策.
作者:邓飞 刊期: 2014年第11期
外科护理学是护理专业一门非常重要的临床护理专业课程,也是护理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门课程.本文阐述了对我校民族护理专科班外科护理学的教学改革,培养和保持护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护生的学习积极性,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杜新香;冶玉萍 刊期: 2014年第11期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肛肠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增高,其中肛裂的发病率占肛门病的14%[1],多见于中青年人.肛裂是指肛管的皮肤全层纵行裂开或形成溃疡,以肛门周期性疼痛、出血、便秘为主要特点[1],中医称之为肛裂病、钩肠痔.肛裂疾病虽小,诊断亦易,但痛苦极大,应及早治疗.
作者:丁婷;柳越冬;叶艳 刊期: 2014年第11期
医疗卫生领域关系到人民的生命健康,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当前医疗卫生面临着两方面的共同作用,一是人们对自身健康的关注度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二是科技的进步以及理论研究成果为医疗卫生质量的提升提供了支持.本文着重研究了生化检测的相关问题,以期为提升临床上的检验质量提供借鉴.
作者:叶文仙;张敏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护理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治疗下肢难愈性软组织缺损中的疗效,并总结护理要点.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5月~2013年5月,对我科收治的30例下肢难愈性软组织缺损患者进行清创、覆盖VSD敷料、持续负压引流技术治疗,在围手术期进行中西医护理干预.结果:30例经VSD治疗的软组织缺损创面全部成活,创面清洁平整、肉芽新鲜,无护理并发症,患者满意度高.结论:VSD技术可促进创面愈合、减少感染,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围手术期的中西医护理干预能保证有效引流,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陈潇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痿证是临床上的常见疾病,也是严重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一种疾病.早在《黄帝内经》中已经对痿证进行了论述,《针灸甲乙经》在《黄帝内经》的基础上深化了对痿证的认识,提出了痿证的针灸治疗方法.本文从痿证的病因及其发病机理、治疗原则、针灸治法阐述了痿证.
作者:王婧瑶;张立德 刊期: 2014年第11期
中医学在中国古代的“元气论”自然观的基础上以“气、血、阴、阳”为基本考察对象,其生命认识呈建构的形象思维性、系统性、历史连续性的特点.而西医学则是还原论思维指导下的生命认知体系,科技的革新使西医学的发展呈现突破性.无论是中医生命认识还是西医生命认识都无法穷尽生命的奥秘,中医生命认识,需要在现代语境下继承和发展,运用现代方法研究和发展中医.
作者:彭卫华 刊期: 2014年第11期
根据《内经》“寒气生浊,热气生清.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浊气在上,则生(月真)胀,此阴阳反作,病之逆从也”的理论,用升清阳的方法治疗腹胀心下痞满的病症.
作者:曾元静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对高血压伴肾功能不全患者降压效果进行探讨,并对不达标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将曾在我院进行治疗的高血压伴肾功能不全患者57例作为研究对象,选择同一时期内住院的不伴肾功能不全单纯高血压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应用降压药的情况以及血压达标情况进行比较.对不达标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肾功能不全的病因构成:在该组中,高血压肾病有35例,所占比例为61.4%;糖尿病肾病有20例,所占比例为35.1%,其他疾病有2例,所占比例为3.5%.在140/90mmHg标准下,对照组中有55例达标,达标率为91.7%,观察组中有42例,达标率为73.9%.在130/80mm/Hg标准下,在观察组中,有35例达标,达标率为61.4%,有22例未达标,所占比例为38.6%.结论:高血压伴肾功能不全患者的体质量指数与不伴肾功能不全的高血压患者相比明显比较低.血肌酐升高以及钠水潴留是高血压伴肾功能不全患者血压不达标的主要因素.
作者:郭鹏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分析儿童肱骨踝上骨折应用肘外侧切口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小儿肱骨髁上骨折患者68例,应用肘外侧切口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的方法进行治疗.结果:患者均在1~3个月内骨折痊愈,肘关节活动95%恢复到了正常的水平,2例患者的肘关节伸屈不佳,2例患者的手术前合并尺神经损伤,在手术后的三个月内逐渐恢复到正常水平.结论:小儿肱骨髁上骨折应用肘外侧切口进行治疗疗效好,恢复快,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熊勇;秦明和 刊期: 2014年第11期
肺部感染是腹部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在术后老年患者中发病率较高.同时,它也是导致老年人围手术期治疗失败、病死率增高的重要因素之一.积极预防、控制肺部感染,对减少老年患者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具有重要意义.目前,相关资料显示雾化吸入对老年人围手术期的呼吸道进行干预减少肺部感染有着积极意义,本文对2011年1月~2013年1月,在我院进行腹部手术的老年患者中发生肺部感染的情况进行回顾分析,雾化吸入对老年患者腹部手术后预防肺部感染有较好的作用.
作者:王静波;顾红;胡婵娟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小剂量尿激酶联合肝素钠治疗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BS)的治疗方法和疗效及预后.方法:对我院2005~2013年收治的40例基底动脉尖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行小剂量尿激酶联合肝素钠治疗,对照组行常规治疗并观察疗效.结论:早期通过病史、临床症状和体征,并行头颅MR检查确诊本病,尽早应用小剂量尿激酶联合肝素钠治疗可减少TOBS患者的致残率,同时对于凝血功能影响较小.
作者:李乐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研究长期应用他汀类药物治疗是否可以影响非糖尿病人群糖尿病的发生风险.方法:选取1800名非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服用他汀类药物,随访时间不少于1年,对于新发生的糖尿病的病例进行记录.结果:在新发糖尿病发生率方面,试验组与对照组之间有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长期应用他汀类药物可增加新发糖尿病的发生风险.
作者:丁宗君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120例药物性肝损伤临床症状、病因、特点,对肝损伤的临床治疗与诊断提供研究案例.方法:通过2010年3月~2012年3月,两年内入住我院治疗药物肝损伤的120例患者进行研究,分析其用药、临床疗效等.结果:通过120例研究发现,导致肝损伤的前三位为抗微生物药(41例)、抗肿瘤药(24例)和中药合剂(11例),分别占34.6%、19.4%、9.1%,临床症状无明显特点.经诊治,治愈20例(16.6%),明显好转94例(78.4%),不良6例(5%),无死亡病例.结论:近些年来,药物性肝损伤患者明显增加,以服抗微生物药、抗肿瘤药物和中药合剂为主,预后效果较好.
作者:陈璐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观察川芎注射液对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及临床症状改善作用.方法:选取32名心律失常患者(含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11例,室上性早搏患者8例,快速型房颤患者8例,室性心律失常患者5例),疗程均为8~10天,观察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动态心电图及心悸等临床症状的变化,并对有效率进行比较.结果:对心悸症状改善率93.7%;心电图改善率90.7%,治疗期间,川芎注射液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川芎注射液有明显的改善心律失常作用.
作者:邹飞虎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总结心衰患儿的治疗、用药护理经验.方法:对32例患儿给予正确的治疗,观察用药效果,总结治疗与护理经验,提高心力衰竭患儿的治愈率及护理质量.结果:血管畸形9例好转出院,其余23例治愈出院.结论:正确进行干预治疗和用药护理,可以提高心力衰竭患儿的治愈率和护理质量.
作者:王淑红;赵妮 刊期: 2014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