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门诊护士护患纠纷发生原因感知体验的质性研究

严海鸥

关键词:护患纠纷, 质性研究, Colaizzi分析法, 门诊护士
摘要:目的:从护士角度调查门诊护患纠纷发生的原因。方法:采用质性研究中现象学分析法,对10位门诊工作的护士进行面对面半结构式深度访谈,并用Colaizzi分析法对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护士工作负荷重、护患沟通不到位、知识面不全及缺乏法律意识是门诊护患纠纷发生的主要原因。结论:门诊护士应有序疏导患者、科学安排人力;良好沟通,提高专业素养;增强法律意识与责任心,以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
交通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冠心病27例经有氧运动后对血脂与心功能的影响

    目的:观察有氧运动对冠心病患者血脂与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入选平时缺乏运动的冠心病54例患者,随机均分为运动组(n=27)和对照组(n=27)。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美托洛尔、阿托伐他汀等药物治疗。运动组除了用药外进行有氧运动,每周5次,每次50~80min。各组干预1个月,干预前后测定相关指标。结果:两组冠心病患者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等血脂指标明显改善(P<0.05);运动组与对照组相比更明显(P<0.05)。在心功能方面,左室收缩末内径,左室舒张末内径,心脏指数,左室射血分数指标,运动组心功能明显改善(P<0.05),而对照组的心功能改善不明显(P>0.05)。结论:有氧运动能提高冠心病患者的心功能,并且降低血脂功能。

    作者:沈新宇;姜敏辉;倪浩亮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血浆致动脉硬化指数对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评估意义

    目的:对拟诊冠心病患者相关指标进行分析,旨在进一步评价血浆动脉硬化指数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拟诊冠心病患者324例,根据造影结果分为3组,对照组:无冠状动脉狭窄,冠心病单支组:单支冠状动脉狭窄,冠心病多支组:两支及以上血管狭窄。空腹采外周血,检测血脂水平并计算血浆致动脉硬化指数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正常组、单支组、多支组的TG、LDL水平依次递增,其中多支组的TG、LDL水平明显高于其它两组(P<0.05)。而单支组的TG、LDL水平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正常组、单支组、多支组AIP值依次递增,且3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AIP值与Gensini积分相关分析发现,两者有较好的相关性,r=0.631(P<0.05)。结论:AIP检测方法简便,结果可靠,对于冠心病患者的初步筛选及冠脉严重程度的评估具有一定价值。

    作者:高枫;苏伟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妊娠糖尿病血糖波动因素及血糖控制治疗相关研究

    妊娠糖尿病包括妊娠期糖尿病和妊娠合并1型或2型糖尿病。妊娠糖尿病发生围生期并发症不仅与整体血糖水平相关,可能与血糖波动更加密切。动态血糖监测系统为类似Holter的微创血糖监测系统,有助于实时全面分析血糖波动变化的趋势、幅度、频率、时间以及原因等,指导临床优化治疗方案,改善血糖波动。本文阐述动态血糖监测系统评估血糖波动的优势,妊娠糖尿病血糖波动的潜在机制、糖尿病围生期并发症与血糖波动的关系、血糖控制治疗与获益,以及进一步延续研究。

    作者:高丹;苏建彬(综述);王雪琴(审校)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2011-2013年老年患者死因分析

    目的:了解2011-2013年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60岁及以上老年人死亡水平与死因构成。方法:死亡资料来自南通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人口资料由经济技术开发区公安局提供,采用国际疾病分类ICD-10进行死因编码作为分类标准,对死亡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1)老年人死亡总数为2343人,占全人口死亡人数的84.46%,老年人标化死亡率为2002.05/10万。其中男性2297.60/10万,女性1715.48/10万,男性高于女性(χ2=33.68,P<0.01)。(2)循环系统疾病为老年首位死因,构成比为41.66%,标化死亡率为776.34/10万,男性冠心病和肺源性心脏病死亡率均高于女性(χ2值分别为4.34、4.46,P<0.05)。其次是恶性肿瘤和呼吸系统疾病,前3位死因占全死因的83.36%。老年男性的恶性肿瘤和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率均高于老年女性(χ2值分别为74.95、23.36,P<0.01)。(3)恶性肿瘤为老年人第2位死因构成比为27.36%,排名前5位的为肺癌、胃癌、肝癌、食管癌、结直肠癌,占全部恶性肿瘤死亡的73.64%。男性死亡率均高于老年女性(χ2值分别为34.30、15.62、13.97、16.80、7.69,P<0.05)。结论:循环系统疾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是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老年人的主要死因和疾病负担,应有针对性地开展社区老年人慢性病的预防与控制工作。

    作者:帅小博;韩颖颖;熊海平;黄建萍;戴垚垚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南通市崇川区流动儿童免疫接种情况调查

    目的:了解南通市崇川区流动儿童预防接种建卡建证情况,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情况,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制定我区流动儿童管理相关对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走访2005年1月1日~2012年1月31日出生的居(暂)住在我区≥2个月的县际及以上流动儿童。结果:全区10个街道共调查流动儿童共计142例,建卡140例(98.59%)、建证率141例(99.30%)。除麻腮风疫苗外,各疫苗基础接种率均达到95%以上;<2周岁加强接种率达到90%以上,>3周岁加强接种率较低。结论:加强流动儿童管理已成为进一步提升我区免疫规划工作水平的重要内容。幼托机构查验接种证工作是发现漏卡漏种儿童、失访流动儿童的一条有效途径,是有效提高免疫规划疫苗全程接种率的有效措施之一。

    作者:祁志刚;李雪梅;顾红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FAK基因沉默促进舌癌细胞失巢凋亡及抑制转移的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黏着斑激酶(FAK)基因沉默是否可促进舌癌细胞系Tca8113失巢凋亡,进而逆转其失巢凋亡抗性,抑制舌癌细胞侵袭转移。方法:以舌癌细胞株Tca8113为研究对象,首先利用RNA干扰方法抑制FAK基因表达。采用poly-HEMA诱导悬浮培养,进而采用流式细胞仪观察体外培养过程中,FAK基因沉默对舌癌细胞株Tca8113失巢凋亡抗性的影响。后以划痕实验、Transwell小室侵袭模型研究舌癌细胞迁移及侵袭能力。结果:在体外培养过程中,Tca8113细胞具有很强的失巢凋亡抗性。针对FAK的siRNA可显著下调FAK基因的表达。当FAK基因下调后,Tca8113细胞失巢凋亡抗性显著下降(P<0.01),并且细胞的侵袭及迁移能力明显下降(P<0.01)。结论:FAK基因沉默可促进失巢凋亡,逆转舌癌细胞失巢凋亡抗性,进而抑制其转移,是一个潜在的抗舌癌转移分子治疗的靶点。

    作者:刘华联;江宏兵;承翼南;徐天舒;邢树忠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疾控机构实验室设备的管理与维护

    目的:用科学的管理与维护方法,解决疾控机构实验室设备管理中的相关问题。方法:运用规范化、科学化、信息化的管理方法,加强设备管理,克服维修中的困难。结果:凝练出实验室设备在管理、维护、认证认可等方面的具体工作方法。结论:通过优化实验室设备管理,提升疾控机构业务能力,推进疾控事业发展。

    作者:柳伟;许学年;宋庚明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Maxmorespine椎间孔镜技术结合射频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分析

    目的:探讨Maxmorespine经皮椎间孔镜技术结合射频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对3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在局麻下经侧后路椎间孔安放工作通道,用椎间孔内窥镜结合射频行髓核摘除术。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法)和改良MacNab疗效评定标准测评手术前、术后1周、1月、3月、6月的评分,评定经皮椎间孔镜技术(PT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结果:术后1周、1月、3月、6月VAS评分分别为(2.55±0.1.34)分、(2.27±1.10)分、(2.01±0.69)分和(1.9±0.95)分均显著低于术前的(8.01±2.84)分(P均<0.01),根据改良Macnab疗效评定优28例,良6例,可2例。术后优良率为94.44%。1例初次手术效果差,再次经过镜下翻修效果优。结论:采用maxmorespine椎间孔镜技术结合射频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不仅创伤小,而且疗效确切,是安全和有效的微创治疗方法。

    作者:刘国华;王旭东;王宝胜;丁昆祥;何进;倪同伟;王曦骅;董柏龙;蔡瀚;武恒祥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高级别脑胶质瘤术后调强放疗联合替莫唑胺化疗31例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调强放射治疗(IMRT)联合替莫唑胺(TMZ)治疗高级别脑胶质瘤术后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高级别脑胶质瘤术后59例,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两组:A组31例(Ⅲ级18例,Ⅳ级13例),调强放疗联合替莫唑胺化疗;B组28例(Ⅲ级16例,Ⅳ级12例),单纯行调强放疗,分析比较两组的近期疗效、生存率和不良反应。结果:(1)A组PR8例,CR17例,有效率为80.6%。B组PR3例,CR10例,有效率为46.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1、2、3年生存率比较:近期疗效同步放化疗组分别为71.0%、32.3%、16.1%,中位生存时间为18个月。单纯放疗组分别为46.4%、17.8%、7.1%,中位生存时间为11个月。(3)手术切除1、2、3年生存率比较:全切分别为76.0%、44.0%、20.0%,中位生存时间29个月。部分切除分别为47.1%、11.8%、5.9%,中位生存时间为11个月,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359,P=0.001)。(4)死亡原因:高级别脑胶质瘤59例中,死亡42例,其中38例(90.5%)死于肿瘤复发或未控,心、脑血管意外死亡2例(4.8%),多脏器功能衰竭1例(2.4%),肺部疾病1例(2.4%)。结论:高级别脑胶质瘤术后同步TMZ放化疗优于单纯放疗,可提高治疗的有效率和生存率,不良反应较轻。

    作者:薛峰;杨燕光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腹腔动脉及分支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术在肝脏肿瘤介入治疗中的价值

    目的:观察并评价肝脏肿瘤介入治疗中应用腹腔动脉及分支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术(MSCTA)的导向价值。方法:肝脏肿瘤介入治疗70例患者,经浅静脉注入碘佛醇对比剂,介入手术中观察DSA造影时腹腔动脉及分支开口部位、方向、长度、走行及与腹腔动脉间下夹角度及与导管选择的相关性。结果:MSCTA对肝、脾、胃十二肠动脉血管显示率为100.00%,能够准确显示肿瘤的供血动脉58例(82.85%)。腹腔动脉及其分支长5.0cm,短2.0cm;腹腔动脉间的下夹角大105°,小15°。结论:腹腔动脉及其分支MSCTA能够准确反映腹腔动脉及其分支与椎体对应位置关系,开口部位、方向、长度、走行以及与腹主动脉间下夹角度,为肝脏肿瘤介入手术治疗的顺利完成提供准确的参考依据。

    作者:程宝亮;葛坤元;蒋晓东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右美托咪定预防根治性膀胱全切+“T”型原位回肠代膀胱术苏醒期寒战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Dex)用于预防根治性膀胱全切+“T”型原位回肠代膀胱术苏醒期寒战的临床效果。方法:膀胱原位肿瘤作根治性膀胱全切+“T”型原位回肠代膀胱术患者5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25例:右美托咪定组(D组),生理盐水对照组(N组),D组术中靶控输注右美托咪定0.8μg·kg-1·h-1,N组输注等容0.9%氯化钠溶液,两组麻醉深度监护(BIS)指数均维持在40~60。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拔管时间、输液量、浸泡和冲洗量,记录术毕送PACU后1h内寒战发生情况。结果:D组寒战评分0分20例,1分3例,2分2例;N组寒战评分0分10例,1分3例,2分5例,3分6例,4分1例。D组和N组寒战发生率分别为20%和60%,且D组寒战程度轻(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用于根治性膀胱全切+“T”型原位回肠代膀胱术能有效预防苏醒期寒战的发生。

    作者:柏刚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全身麻醉应用LMA-Supreme喉罩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全身麻醉应用LMA-Supreme喉罩效果。方法: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患者90例,随机分为A组(喉罩组)和B组(气管插管组),各45例,比较两组患者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气道峰压(Ppeak)、SPO2以及PETCO2。结果:(1)心率:A组T1、T2、T3时间点分别为77.9±11.6次/min,75.2±12.5次/min,74.6±8.8次/min,B组T1、T2、T3时间点分别为85.8±12.4次/min,87.9±13.5次/min,76.8±9.1次/min,两组3个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平均动脉压:A组T1、T2、T3时间点分别为83.4±6.5mmHg,84.2±6.7mmHg,84.3±7.5mmHg,B组T1、T2、T3时间点分别为93.8±5.2mmHg,96.2±6.6mmHg,93.8±7.9mmHg,两组3个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不良反应:A组为5例(11.1%),B组为11例(24.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全身麻醉中应用LMA-Supreme喉罩是比较简便、有效且安全的一种气道管理方法。

    作者:唐超江;王从兵;王进龙;唐鑫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科研型硕士临床工作能力培养探讨

    硕士研究生的临床工作能力,直接关系到研究生今后的临床工作以及医学院校研究生培养的可持续发展。就当前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科研型硕士研究生所存在的一些普遍问题进行研究,从医疗文件的书写、日常临床检查和非复杂典型病例的手术训练,循序渐进地进行针对性训练,配合标准化的考核,充分提高研究生临床工作能力,为他们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者:达鹏;殷勇;王强;吴昊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新生儿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12例超声诊断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新生儿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中的检查方法、超声表现及病理基础。方法:用超声探头横断面观察胃腔、贲门结构及食管前后径。随后于腹中线偏右纵切显示幽门管横断面,90°转动探头显示幽门管长轴切面,观察胃蠕动、胃排空、幽门收缩与舒张及幽门粘膜水肿情况。测量幽门管长度、直径及幽门部增厚肌层的长度及厚度。结果:横切面显示肥厚幽门环肌,呈实质性中等或低回声圆形结构,中央为强回声的狭窄幽门腔。液体流经管腔中心则呈低回声,表现为“牛眼征”。纵切面显示肥厚性幽门狭窄呈宫颈样结构。根据测量结果及病变部位形态学改变确诊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12例。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作为新生儿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首选影像学诊断方法。

    作者:张飞;龚蓉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闭合性损伤合并手部骨筋膜室综合征16例诊治体会

    目的:分析手部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效果。方法:手部闭合性损伤合并骨筋膜室综合征16例,早期无水泡或少量水泡形成者手背侧采用网状切口,纵向切开深筋膜,清除血肿。合并掌骨骨折和在大量水泡形成者采用手背、手掌侧大切口。合并腕骨骨折脱位且损伤重肿胀明显者,选择掌侧沿鱼际纹切口,纵向切开腕横韧带及掌腱膜,清除血肿,松解正中神经。结果:单纯切开减压6例,切开减压同时掌骨骨折内固定8例,切开减压同时腕骨骨折复位内固定2例。8周后拍片见骨折愈合均良好,无移位情况。随访3~24个月,平均8个月。感觉活动正常14例,手指感觉麻木1例为受伤至手术时间16小时患者,但活动无明显障碍。明显手指麻木1例为受伤至手术时间25小时患者,内在肌挛缩,爪形手畸形。结论:早期诊断、早期切开减压是治疗手部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有效方法。

    作者:袁民;韩国章;王伟;申光华;官丕财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射频消融32例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护理措施。方法: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32例患者均行射频消融治疗及适当护理。结果:32例患者均成功手术,术后电生理检查均未诱发心动过速,无并发症发生。结论:高质量的围术期护理是射频消融顺利进行、减少术后并发症的重要保证。

    作者:吴梅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Blend-learning模式在《医学统计学》教学中的应用

    目的:通过Blend-learning模式和传统教学的方法对临床医学相关专业学生的比较,以评价医学统计学教学中运用Blend-learning模式的效果。方法:以2011级医学本科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2组,对其中一组学生实行Blend-learning模式,另一组给予传统授课方式,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两种教学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混合式教学组与对照组对课程总体满意度各项调查结果达很满意分别为课程总体满意度(100例,85例)、现行授课方式(92例,70例)、课程内容安排(95例,72例)和对各部分知识的理解程度(98例,80例)方面,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混合式教学组与对照组对现行授课方式的评价各项调查结果达很好分别为对自学能力培养和提升(96例,80例)、学习积极性培养和提升(95例,78例)、发现自己未掌握的知识(96例,75例)和学习兴趣培养和提升(100例,86例)方面,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lend-learning教学组在对课程的满意度和对授课方式的评价上优于对照组的学生,有利于提高学生能力和积极性、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课程的理解。

    作者:沈毅;张建;何书;秦正积;姜丽英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炎症性肠病80例分型与近期疗效分析

    目的:通过分析不同水杨酸制剂和激素对不同病变范围的炎症性肠病患者的近期疗效,研究炎症性肠病的分型与近期疗效的关系,探讨炎症性肠病的分型和近期治疗方法选择。方法:按照我国炎症性肠病诊断治疗规范的共识意见,对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患者按病变范围进行分类,观察80例炎症性肠病患者应用SASP、美沙拉嗪以及加用激素的近期疗效。结果:除直肠、乙状结肠型溃疡性结肠炎外,左半结肠型和全结肠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使用美沙拉嗪的疗效优于SAS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型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患者加用激素后,近期疗效明显提高(P<0.05)。结论: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除直乙结肠型溃疡性结肠炎外,建议使用美沙拉嗪,早期加用激素,克罗恩病患者在治疗中加用激素,对症状的近期缓解均有积极意义。

    作者:王亚民;钱俊波;葛振明;樊锦河;仇建伟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亚硝基乙酰青霉胺对腺样囊性癌细胞VEGF表达双向调控作用

    目的:观察亚硝基乙酰青霉胺(SNAP)对腺样囊性癌细胞中VEGF表达水平的调控作用。方法:将31.25μmol/L、62.25μmol/L、125μmol/L、250μmol/L、500μmol/L不同浓度的SNAP作用于ACC-M和ACC-2细胞,或用浓度为100ng/mL的LPS预刺激12h后,用500μmol/L的SNAP分别刺激ACCs细胞0、1、2、4小时。采用CCK-8活细胞计数试剂盒对ACCs细胞进行毒性分析,半定量RT-PCR检测各组细胞中VEGF表达水平。结果:(1)在0μmol/L~500μmol/L浓度的SNAP作用下,细胞活力均保持在88%;用500μmol/L的SNAP分别作用不同时间ACC-M和ACC-2细胞活力,其活力均保持在86%。(2)当SNAP的刺激浓度在31.25μmol/L时能显著上调VEGF的表达,而500μmol/L的SNAP则显著下调ACCs细胞中VEGF的mRNA水平(P<0.01),仅为基础mRNA水平的0.23倍和0.17倍。结论:在涎腺腺样囊性癌细胞中亚硝基乙酰青霉胺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存在着双向调控作用。

    作者:陈锦;袁苏健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严重创伤患者早期血钾的变化及影响因素

    目的:研究严重创伤患者入院前后,手术与非手术者,输血量多少,对血钾浓度变化的影响并分析其原因。方法:ICU收治严重创伤患者100例,按是否手术分为手术组和非手术组各50例。手术组中按输血量分A组(0~800mL)和B组(>800mL)。统计入院时、术前与术后血钾值,血钾上升值;入院时和入院24小时后血糖值、pH值。结果:(1)手术组与非手术组入院时血钾均值低于正常水平,经24h治疗后两组血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血糖、pH值与血钾关系,治疗24h后pH值正常,血糖明显降低,入院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时低血钾发生率明显高于入院后24小时。入院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B组输血后血钾浓度高于A组,血钾上升值高于A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多高钾血症影响因素分析,输血与血糖值和高血钾无关,血pH值与高钾血症密切相关。结论:严重创伤患者早期血钾低于正常值,需尽早干预,大量输血能提高血钾浓度。

    作者:胡爱浩;宋轶;邱一真 刊期: 2015年第01期

交通医学杂志

交通医学杂志

主管:江苏省教育厅

主办:南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