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丽;曲静;康廷国
目的 建立神农香菊提取物黄酮类成分高效液相色谱(HPLC)指纹图谱.方法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DIONEX-ACCLAIM.120 C18(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为磷酸盐缓冲溶液(pH=2.5)-甲醇(梯度洗脱);流速为0.8 ml/min;柱温35℃;检测波长350 nm.结果 建立了神农香菊提取物黄酮类成分HPLC指纹图谱,标定了16个共有指纹特征峰,方法学考察符合指纹图谱技术要求.结论 方法稳定,可靠,精密度高,重复性好,可为神农香菊提取物质量标准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卢金清;詹晓莲;万威;徐玉婷;吴丹慧;曹儒宾;胡晓燕;何雪峰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 建立了同时测定旱莲草中木犀草素和芹菜素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方法 采用Shim-pack CLC-ODS色谱柱(150 mm×6 mm,5 μm),流动相为乙腈-2%的醋酸水溶液(体积比为30:70),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340 nm,柱温为40℃.结果 在上述条件下,木犀草素和芹菜素的质量浓度分别在0.003~0.24 mg·ml-1和0.002 5~0.20 mg·ml-1时与色谱峰面积之间的线性关系良好,两者的平均加标回收率分别为100.6%和102.5%.结论 该方法快速、简便、准确,可用于旱莲草中木犀草素和芹菜素的HPLC测定.
作者:杨海英;王雪梅;杜刚;王建平;李光军;高云涛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 建立肠炎宁片的薄层色谱方法.方法 采用不同方法及展开系统,以对照药材为对照,分别对地锦草、黄毛耳草、樟树根、香薷进行薄层色谱方法研究.结果 地锦草以正己烷-醋酸乙酯(5:1)、黄毛耳草以三氯甲烷-醋酸乙酯-甲酸(5:3:1)、樟树根以三氯甲烷一醋酸乙酯一甲醇(5:3:0.5)为展开剂,香薷采用聚酰胺薄膜以丙酮-36%醋酸(2:1)展开剂,均获理想分离效果,且阴性无干扰.结论 方法简便、快速、重复性好,可作为肠炎宁片的薄层鉴别方法.
作者:虞金宝;余良忠;李才堂;李晶;文萍;张志涛;陈玉圆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 建立体现中医药学特色的新药研发技术.方法 通过使用独创的、体现中医整体观念及辨证论治大法的人体整体状态检测技术,在随机选择的两组人群中,对23种中药单一化学成分提取物进行检测.结果 发现两种中药单一化学成分,具抗癌、免疫调整、抗衰老等作用,可供进一步研发.结论 实验室加临床的有效成分及先导物筛选模式,是一种体现了中医药学特色的新药研发技术,具有安全、简便、快速、经济等优势.适用于中药新药、植物药新药乃至化学药新药的研发.
作者:赵晶亮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 对多种委陵菜进行生药学研究,为委陵菜的鉴别和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性状鉴别、显微鉴别和薄层色谱鉴别.结果 描述了10种委陵菜生药性状、显微鉴别和薄层色谱结果.结论 通过性状、显微和薄层可作为鉴别10种委陵菜药材依据,并为委陵菜药材开发与利用奠定基础.
作者:杨婷;孙海峰;曹思思;阴旗俊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 建立白芷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FLP)反应体系及筛选出扩增条带丰富的引物.方法 以12份白芷为试材,对AFLP分析过程中包括提取DNA的方法、DNA的提取质量和浓度、Mse Ⅰ/EcoR Ⅰ酶切反应时间等进行了研究,从64对引物中筛选适合白芷的引物.结果 改良的CTAB方法提取的DNA质量比较好,建立了一种适于白芷AFLP银染技术的优化体系:模板DNA的用量为400 ng,酶切体系中Mse Ⅰ和EcoR Ⅰ反应时间为4 h,筛选出了7对适合白芷的引物.以引物E+AGC/M+CAA构建的白芷种质资源的AFLP指纹图谱,扩增带多,多态性强.结论 建立了适用于白芷的AFLP反应体系,并筛选出了适合白芷的引物,为今后利用AFLP标记技术进行白芷鉴定及种质遗传多样性分析提供了标准化程序.
作者:陈要臻;郭丁丁;马逾英;陈雯;王晓东;唐琳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 从槟榔9种提取物中体外筛选出抗柯萨奇病毒B3,单纯疱疹病毒1型活性成分,从其中3种提取物中体外筛选出抗乙型肝炎病毒的活性成分.方法 通过观察药物毒性、病毒引起的细胞病变效应、MTF法,判断药物毒性及药物抗病毒效应.结果 槟榔9种提取物对Hela,Vero细胞具有一定的毒性,而无抗病毒活性,3种提取物不能有效地抑制HepG2.2.15细胞HBeAg的表达.结论 槟榔9种提取物体外无抗柯萨奇病毒B3、单纯疱疹病毒1型的作用,3种提取物体外无抗乙型肝炎病毒的作用.
作者:王小燕;张美英;王亚峰;郝静;刘秋英;王一飞;张颖君;杨崇仁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 对影响金钗石斛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PCR扩增效果的一些因素进行优化,为进一步研究其遗传多样性奠定基础.方法 对金钗石斛RAPD分析中一些重要影响因素进行比较系统的构建和优化,建立金钗石斛RAPD稳定可靠的反应体系.结果 金钗石斛较适宜的RAPD-PCR反应条件为:10μl PCR反应体系中,5~20 ng模板DNA,3.0mmol·L-1Mg2+,0.34 mmol·L-1dNTPs,0.6 U Taq DNA聚合酶,1.5 μmol·L-1引物,较适宜的退火温度为36℃.结论 所建立的金钗石斛RAPD反应体系具有标记位点清晰、反应系统稳定、检测多态性能力较强等特点,可用于金钗石斛的遗传多样性研究.以该优化的RAPD条件进行重复性实验,其实验结果重复性良好.
作者:王燕燕;徐红;魏丹红;王峥涛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 建立茴香的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佳反应体系.方法 正交设计及方差分析应用于建立RAPD反应体系的研究.结果 茴香的RAPD佳反应体系为25μl的反应体系中,含10 × Buffer 2.5μl,2.0 m MdNTPs 3.0μl,2.0 U/μlTaq酶1.0 μl,2.0 μmol/L随机引物4.0 μl,30.0 ng/μl模板DNA30 ng,ddH2O 13.5μl.结论 正交设计及方差分析适用于茴香RAPD反应体系的建立.
作者:李海渤;王羽梅;何金明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注射用辛芍对麻醉犬脑循环的影响.方法 股动脉插管,测量血压,分离椎动脉和颈内动脉,用电磁流量计进行测量.结果 给药后椎动脉和颈内动脉流量增加.结论 注射用辛芍能增加脑血流,减少脑血管阻力,具有改善麻醉犬脑循环的作用.
作者:王海军;王永林;兰燕宇;王爱民;黄勇;方泰慧;徐立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 研究软肝颗粒(HG颗粒)对CCl4(四氯化碳)复合法致肝纤维化大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蛋白(TP)、白蛋白(ALb)及球蛋白(Glob)含量的影响.方法 70只SD大鼠,除空白对照组10只外,其余各组大鼠皮下注射CCl4,同时给予高脂饲料和20%乙醇喂养6周建立肝纤维化大鼠模型,存活大鼠用分组软件按性别、体重随机分为5组,分别予HG颗6,3,1.5 g/kg 3个剂量组、复方鳖甲软肝片1.0 g/kg灌胃治疗4周.对照观察两药物对模型大鼠血清ALT,AST,TP,Alb及Glob的影响.结果 模型大鼠血清ALT、AST活力显著增高,血清TP含量略升高,Alb含量显著降低,Glob含量显著升高.HG颗粒治疗后降低ALT和AST活性,降低TP和Glob含量,增加Alb含量,复方鳖甲软肝片亦可降低ALT,AST活性,降低TP和Glob含量,增加Alb含量.综合疗效HG颗粒优于复方鳖甲软肝片.结论 HG颗粒能有效治疗CCl4复合法所致肝纤维化大鼠.
作者:毕红征;薛敬礼;黄国钧;章金涛;王纯耀 刊期: 2008年第12期
肝胃不和证是临床上胃脘部疼痛疾病的常见辨证类型,它有具体的定义和治法方药,而查阅文献资料鲜有医家对木土不和论述,甚至常常有人把木土不和与肝胃不和混淆,认为两者可以互换或通用,实际上木土不和与肝胃不和有很大的区别,认识不清楚往往会导致治疗不彻底.文章从病位、临床表现以及治法方药等角度试讨论这两者的不同点,旨在提醒众医家临证时要全面考虑病机,细化辨证论治,不可以偏概全.
作者:张俊;谢彬;陈涤平;李文林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 研究青梅茎中提取岩白菜素的佳工艺。方法以岩白菜素含量为指标,比较冷浸提取、超声提取、回流提取3种方法提取物中岩白菜素含量。并以正交实验确定回流提取的佳工艺。结果3种提取方法中回流提取的提取物中岩白菜素含量高,正交实验优化条件为:料液比为1:15,提取时间为1.5 h,提取次数1次。结论在此佳参数组合下,岩白菜素的含量为0.23%。
作者:莫峥嵘;蔡仁文;李玖慧;陈光英;韩长日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 建立桔梗提取物中桔梗皂苷D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检测方法.方法 采用RP-HPLC法、蒸发光散射检测器(ELSD)测定桔梗皂苷D含量.色谱柱为Agilent ODS(4.6 mm×250 mm,5 μm),流动相为乙腈:0.5%乙酸溶液=28:72,流速1.0 ml/min;检测器为Waters ELSD 2420.结果 桔梗皂苷D在0.015 625~0.25 mg/ml范围内与峰面积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6.桔梗皂苷D平均回收率为98.25%,RSD为1.18%.结论 通过6批不同的桔梗提取物的含量测定.证明该方法简便、准确、可靠.
作者:梁娟;潘见;谢慧明;高香兰 刊期: 2008年第12期
茯苓多糖为我国传统中药茯苓的主要有效成分,具有抗肿瘤、抗病毒、增强机体免疫力、抗氧化、降血糖血脂、保肝、催眠等作用,可用于医疗、保健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开发应用前景.为进一步优化茯苓多糖的提取工艺,促进其开发应用,文章参考大量国内外文献,对近几年茯苓多糖的提取、纯化及其应用作一综述.
作者:张晓娟;唐洁;梁引库;张林生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 对贵州余庆不同品种、不同采收期及不同加工方法栽培的吴茱萸进行质量对比研究,为吴茱萸GAP规范化种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Diamonsil C18柱(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为乙腈-水(56:44);流速为1.0 ml·min-1;检测波长为225 nm.结果 不同品种质量差异不大,不同采收期及不同加工方法的栽培吴茱萸质量存在较大差异.结论 能为贵州余庆栽培吴茱萸的品质优劣及GAP规范化种植和种植标准操作规程的制定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作者:罗君;张丽艳;杨玉琴;杨家林;李健;谢宇;朱京档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 通过观察益气回阳注射液对心脏骤停大鼠心肺复苏(CPR)后血清中丙二醛(MDA)、超氧化物岐化酶(SOD)的影响及血白细胞、心肌细胞中细胞黏附分子-1(ICAM-1)表达的影响,探讨益气回阳注射液在CPR后缺血再损伤防治中的可能分子机制.方法 将50只清洁级雄性Wistar大鼠采用SAS 6.12数字随机分为5组:益气回阳组、益气回阳+肾上腺素组(简称中西药合用组)、肾上腺素组、模型组、正常对照组,每组10只.采用夹闭气管窒息法制作心脏骤停大鼠模型,在自主循环恢复30min后处死动物,应用流式细胞技术,测定血清中MDA、SOD及血白细胞、心肌组织中ICAM-1的表达.结果 模型组大鼠血清MDA含量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益气回阳组、肾上腺组、中西药合用组血清MDA的含量较模型组显著下降(P<0.01),中西药合用组与益气回阳组和肾上腺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模型组大鼠血清SOD含量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益气回阳组、肾上腺素组、中西药合用组SOD含量较模型组显著升高(P<0.01);中西药合用组与益气回阳组和肾上腺素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大鼠模型组血白细胞及心肌ICAM-1的表达较正常对照组升高(P<0.05),而益气回阳组、肾上腺素组、益气回阳+肾上腺素组ICAM-1的表达较模型组显著下降(P<0.01),三者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益气回阳注射液能减少心脏骤停后血清中MDA的生成,增加SOD活性,对心肺复苏后再灌注损伤有一定的治疗作用;益气回阳注射液可能通过抑制血白细胞及心肌ICAM-1表达,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复苏引起的心肌细胞的损伤.
作者:周文斌;尹克春;刘淑娟;陈力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 采用薄层定性的方法对哈蟆油进行薄层色谱研究.方法 对哈蟆油在不同极性的溶剂、不同提取方法、不同显色剂,展开条件下薄层色谱行为进行研究.结果 对哈蟆油的薄层色谱行为有了初步的了解.结论 建立了不同极性范围内的哈蟆油薄层色谱图.
作者:王永生;陈荣华;张小兰 刊期: 2008年第12期
腹痛是胃脘以下、耻骨以上部位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常见病证.《内经》对腹痛病证的论述,其内容分述于各篇之中,大体已构成对该病证认识的一个雏形,但其内容较为零散.笔者试从病变脏腑、病因病机、诊断和治疗等几个方面予以归纳分析,以期对该病的基础研究和临床诊治有所裨益.
作者:白淑静;李永红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 了解贵州中药材GAP基地药材中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残留状况.方法 在贵州11个主要GAP药材基地采集杜仲等25种药材155个样品,经提取、净化和浓缩后,采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检测5种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的残留状况,讨论了中药材中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残留限量标准.结果 5种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均有检出,检出率为19.4%,超标率为14.8%,残留量:茎叶类花果类全草类树皮类根茎类.结论 贵州GAP基地药材中检出5种拟除虫菊酯类农药,85%以上的基地药材合格,建议中药材中拟除虫菊酯农药大允许残留量分别为氯氰菊酯0.5 mg/kg、甲氰菊酯0.05mg/kg,溴氰菊酯0.5 mg/kg,氰戊菊酯0.05 mg/kg和三氟氯氰菊酯0.01 mg/kg.
作者:夏品华;张明时;陈文生;伍庆 刊期: 2008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