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菁
目的:模拟微重力建立体外构建组织工程神经的方法,评价微重力环境对支持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将皮肤前体细胞诱导分化的施万细胞作为支持细胞,联合壳聚糖神经导管、聚乳酸乙醇酸共聚物纤维支架,利用旋转灌注式生物反应系统体外培养,对照组为传统的静止培养。培养不同时间点取样,利用结晶紫染色,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染色,CCK-8细胞活力检测,扫描电子显微镜等方法观察支持细胞的生长状况。结果:体外培养7天后CCK-8细胞活力检测提示贴附在导管和纤维支架表面的细胞数量多、活力好,应用旋转灌注式生物反应系统体外培养较对照组高出约2倍,随后在14天、21天时略有下降;结晶紫染色及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显示7天时,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支持细胞呈立体生长,分泌大量细胞外基质,生长状态更好;S100荧光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显示微重力环境下施万细胞的标志物未发生改变。结论:模拟微重力环境较传统静止培养能更高效、优质地在体外构建组织工程神经。
作者:朱慧;薛成斌;徐茜;顾晓松;顾剑辉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研究负压封闭吸引技术(VSD)在治疗胃肠道手术后腹腔感染合并切口感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胃肠道手术后腹腔感染合并切口感染15例患者进行切口处理,创面覆盖VSD,粘贴薄膜封闭泡沫及引流管出口,连接电动吸引器,泡沫立即塌陷表明封闭良好,设定负压-60~-80mmHg,连续负压吸引7~10日,保持负压引流通畅,7日后拆除泡沫和薄膜。引流物常规送检病原体检查和细菌培养药敏试验。结果:15例患者细菌培养10例为大肠杆菌,2例为粪链球菌,1例为克雷白氏菌,2例为大肠杆菌、变形杆菌混合感染。发热患者10例,在切口VSD后体温均有明显下降,2~5天后体温恢复正常。引流液3天后变清亮,有3例在引流6天后重新清理创面,去除线结等异物再次VSD引流,3例引流结束重新缝合。全组患者VSD后切口胀痛的自觉症状都明显改善,出院时切口愈合良好, VSD后7~14天后出院。结论:VSD技术是治疗胃肠道手术后腹腔感染合并切口感染的合理选择。
作者:王俊;顾剑峰;顾芯烨;陈桥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总结肠造口关闭术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经验。方法:对11例肠造口关闭术患者术前做好心理疏导、身体状况评估、协助完成相关的检查和准备工作,术后加强生命体征监测、引流管的护理、营养支持、疼痛管理等,并做好活动、饮食等的健康教育。结果:10例患者恢复良好,1例回肠造口患者关闭术后并发切口感染,经充分引流、换药和抗感染治疗后痊愈出院。结论:针对性地做好肠造口关闭术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能及时发现并发症并及时处理,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王凤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护理学角度思考提高肺癌化疗患者生活质量。方法:探讨肺癌化疗住院患者护理方法,总结住院整个过程的护理体会。结果:肺癌患者218例中,鳞癌82例,腺癌87例,小细胞癌31例,其他18例。行术后辅助化疗患者49例,晚期肺癌一线化疗169例。全部患者均选择标准的含铂两药联合化疗,7例患者选择放弃化疗,其中Ⅱ级呕吐1例,Ⅲ级呕吐4例,Ⅳ级粒细胞减少2例,其余患者均顺利完成全程化疗。结论:临床应重视肺癌化疗患者的临床以及心理护理,良好的护理可增加患者接受化疗的依从性,从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
作者:徐冬梅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总结茎乳突孔神经炎致面神经瘫痪治疗经验以提高疗效。方法: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16例进行抗病毒、营养神经及短期用泼尼松常规治疗。观察组18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电脑中频冶疗仪、TDP辐射器照射。结果:观察组18例治愈17例,好转1例,无效0例,治愈率94.4%,有效率100%;对照组16例治愈9例,好转3例,无效4例,治愈率56.3%,有效率75.0%。两组治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茎乳突神经炎致面神经瘫痪在常规治疗的同时,应用电脑中频冶疗仪及TDP辐射器照射治疗,以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作者:张国龙;王昌龙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研究肝细胞肝癌组织中的组织因子(TF)及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表达,对肝癌侵袭转移的作用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TM法检测肝癌56例及其癌旁肝组织标本中TF和MMP-2的表达。结果:(1)肝癌组织中TF及MMP-2的阳性表达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5);(2)癌静脉浸润、肝内外转移、无或包膜不完整组织中TF和MMP-2的表达显著高于相应对照组(P<0.05);(3)肝癌中TF表达和MMP-2表达呈正相关。结论:HCC中TF及MMP-2表达明显增高,且与癌侵袭转移有关。
作者:施育华;孙锦卫;王学斌;丁会民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自噬诱导剂海藻糖对帕金森症小鼠的治疗作用。方法:使用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盐酸盐(MPTP)建立小鼠帕金森症模型,通过观察小鼠中脑黑质区多巴胺(DA)神经元数量、纹状体内神经递质多巴胺及代谢产物变化,判断海藻糖治疗帕金森症的作用。结果:(1)免疫组化染色发现MPTP使小鼠黑质区DA神经元数量明显减少。海藻糖干预后可增加DA神经元数量。(2)HPLC检测发现MPTP造成小鼠纹状体中多巴胺明显减少,海藻糖组可增加神经递质及代谢物。结论:海藻糖能减少MPTP造成的黑质区DA神经元丢失,增加纹状体中多巴胺的含量,海藻糖能有效治疗帕金森症。
作者:吴锋;秦巨峰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醒脑静联合纳洛酮治疗重症中暑患者的退热促醒效果。方法:选取重症中暑患者56例,随机分为醒脑静联合纳洛酮组(观察组)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每组各28例。比较两种治疗方法对患者体温下降速度和意识障碍减轻程度的疗效。结果:(1)两组患者治疗前意识障碍分级及体温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体温下降3个等级中,其中1h内T<38.5℃为显效,3h内T<38.5℃为有效,显效和有效合并计算有效率,体温下降不明显的为无效。观察组降温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09,P<0.05)。(3)两组患者意识障碍减轻程度比较,观察组意识障碍减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83,P<0.05)。结论:醒脑静联合纳洛酮治疗重症中暑患者可以快速降低患者体温、改善意识障碍。
作者:包玉华;沈浩亮;王霆;沈雁波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选择性断流术对肝硬化门脉高压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了肝硬化门静脉高压57例患者,其中观察组为选择性断流加脾切除术41例,对照组门-奇断流加脾切除术16例。结果:(1)肝功能减退:观察组3例(7.3%),对照组6例(3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出院随访6个月~2年,再出血:观察组2例(4.9%),对照组4例(2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少量腹水或中等量腹水:观察组5例(12.2%),对照组7例(43.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两组患者术后白细胞都升高,血小板计数超过300×109/L 57例,其中42例血小板计数超过500×109/L,予以肝素、低分子右旋糖酐的治疗,2周后逐步恢复正常。结论:选择性断流术是在断流的基础上保留机体自发性分流,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的更有效手术方式。
作者:程辉;吕强声;杨开通;高海峰;毛勤生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低水平血清HBeAg在慢性乙肝患者中的分布和相关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的模式特征。方法: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CLIA)进行HBVM检测,同时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HBeAg、抗HBe进行比较。结果:低水平HBeAg有5种携带模式,其中以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和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模式为多见。采用CLIA进行20次重复测定,平均值为(6.4±1.1) S/CO,对CLIA检测阳性86例HBeAg标本,同时用ELISA检测:结果阳性25例,阴性61例,漏检率70.9%。HBeAg(+)/抗HBe(-)和HBeAg(+)/抗HBe(+)组HBeAg含量明显高于HBeAg(-)/抗HBe(+)和HBeAg(-)/抗HBe (-)组。结论:CLIA检测血清HBeAg定量是目前临床上评价HBV复制较敏感、较稳定、较可靠的指标。
作者:黄书明;吴玉兰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施万细胞与背根节神经元髓鞘化共培养的标准化方法,为研究周围神经髓鞘化的形成机制提供稳定的周围神经髓鞘化体外模型。方法:取出生1~3 d新生SD大鼠,培养施万细胞,经纯化鉴定后用于共培养。取孕14~15 d的SD大鼠胚鼠背根神经节,经纯化后用于共培养;将2种分别纯化的细胞进行共培养,加抗坏血酸诱导髓鞘的形成。利用免疫组化染色、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检测髓鞘的形成。结果:纯化后施万细胞纯度可达到98%以上,可用于共培养。背根节神经元贴壁良好,经纯化后几乎无杂细胞可见,可用于共培养。对共培养细胞进行MAG与NF的免疫组化染色,发现有数量可观的髓鞘形成,并且髓鞘是紧密包绕在神经元轴突上。扫描电镜下可观察到施万细胞包绕轴突形成髓鞘,而透射电镜下则可观察到有致密的髓鞘板层结构形成。结论:本实验成功建立稳定可靠的体外成髓鞘模型,可用于轴突的新髓鞘化实验研究。
作者:苏文凤;韦中亚;顾芸;沈筠恬;陈罡 刊期: 2014年第04期
斑马鱼和人类的肝脏在发育过程与生理病理改变中都有着非常类似的分子机制。斑马鱼在发育遗传学及组织胚胎学上的特性,决定它可作为研究肝脏发育、肝癌形成及肝再生的理想模式动物。同时,随着斑马鱼肝组织特异性疾病模型的建立,它将成为抗肝癌类药物高通量筛选的工具之一。近年来由于众多原因使肝功能疾病呈上升趋势。因此研究肝脏发育、肝癌形成及肝再生分子机制,成为现在肝脏生理医学研究的热点。
作者:张悠然;杨振国;张晶晶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及时掌握苏州市甲肝发病情况以及患者就诊流向。方法:采用描述性研究分析苏州市2007~2013年度甲肝疫情,并结合空间技术分析患者就诊流向。结果:年均发病率为0.97/10万,男性发病率为1.12/10万,明显高于女性发病率0.80/10万。0~9岁年龄组构成明显下降,由2007年的19.2%下降到2013年的0%。发病率排前3位的为太仓市(2.84/10万)、工业园区(2.03/10万)和常熟市(1.40/10万)。平均在离家7.8千米内就诊,在县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就诊80.9%,乡级医疗机构就诊19.1%,本县区内就诊78.8%,吴江南部部分病例选择附近的浙江省湖州市市级医疗机构就诊。结论:苏州市甲肝疫情呈下降趋势,病例主要在苏州市范围内就近选择县级医疗机构,部分病例选择乡级和市级医疗机构,少部分选择省级医疗机构。
作者:陆步来;杭惠;陈立凌;查日胜;张钧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行经皮血管成形术联合支架植入术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糖尿病足患者46例,将其分为介入治疗组22例和传统治疗组24例。介入治疗组行下肢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并根据检查情况选择合适的介入治疗方式,其中行经皮血管成形术15例,行经皮血管成形术+腔内支架植入术5例,行截肢术2例。传统治疗组24例均采用内科药物治疗。结果:(1)介入治疗组22例26条患肢,DSA显示患肢动脉硬化、闭塞,常累及双下肢数支动脉,呈多发、节段性。患肢26条中膝以下多支动脉病变20条(76.9%)。(2)介入治疗26条患肢中,适合PTA治疗血管48条,行PTA+支架植入术5例,行单纯PTA术15例,截肢术2例,治疗成功病变血管40条(83.3%)。(3)介入治疗后患者Wagner分级明显下降,治疗后4周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介入治疗后4周患者麻木、疼痛、紫绀、皮肤低温和ABI均有显著改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肢血管造影检查可准确了解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阻塞部位及程度,血管内介入治疗糖尿病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方法,治疗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江冬梅;纪敏;戴真煜;陈辉;戚蓓蓓;宋文春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睾丸扭转的诊断价值。方法:对睾丸扭转11例患者应用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检查,并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超声诊断睾丸扭转11例,其中左侧扭转9例,右侧扭转2例。鞘膜内睾丸扭转10例,睾丸与附睾间扭转1例。(2)声像图检测结果:阴囊壁壁厚7~13mm。扭转大于10天3例睾丸缩小,回声增强不均匀。睾丸鞘膜腔内积液10例。3例扭转180~360度,扭转5~20小时,彩色多普勒显示睾丸血流减少,高速低阻形频谱,Vm平均值为0.22m/s,RI平均值为0.46。8例扭转大于360度,扭转2~11天,睾丸内血流消失,睾丸周边见半环状的血流。高速高阻形频谱,Vmg平均值0.20m/s,RI平均值0.76。(3)治疗结果:睾丸扭转大于360度本组8例行睾丸手术切除。扭转180~360度3例经手术复位获得成功。结论: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明确睾丸扭转程度,判断睾丸存活与否有着很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顾菊红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对减轻肛肠术后患者换药疼痛的效果。方法:肛肠科手术患者9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观察组实施人性化优质护理,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两组患者换药方法相同,通过5次换药前后的疼痛评分,比较两组患者换药时的疼痛程度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换药后即刻疼痛评分(2.23±1.57)分明显低于换药前(6.12±1.57)分,也低于对照组换药后即刻疼痛评分(5.76±2.39)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人性化优质护理的内涵是以患者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提升护士自身价值,充分调动工作热情,增进护患沟通与交流,增加护患信任度,有利于减轻肛肠术后患者换药时的疼痛,提高患者满意度,护理质量得到持续改进。
作者:朱建芳 刊期: 2014年第04期
随着疾病谱的变化和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医院感染的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医务人员(医疗、防疫及输血工作者)在职业环境中暴露于传染性血液和体液的机会增多,处于高危人群的包围之中。本文就医务人员职业感染的常见危险因素、常见疾病和高危人群及预防与控制措施加以分析。
作者:鲁菊英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采用Y型切口治疗胫骨平台复杂性骨折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胫骨平台复杂性骨折12例Schatzker分型:V型5例,VI型7例。采用Y型切口切开复位空心拉力螺钉内固定治疗。结果:随访5~22个月,平均13个月,骨折愈合10~18周,平均14周,术后10周可负重行走。按照HSS评定疗效:优9例,良3例。结论:采用Y型切口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复杂性骨折,具有剥离范围小,软组织损伤少的优点,减少术后切口感染、裂开、皮缘坏死等并发症。
作者:陈睿;胡健;陈杰;林洋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总结瘢痕子宫妊娠无痛人工流产术前应用卡前列甲酯栓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120例瘢痕子宫妊娠8~10周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无痛人工流产术前2h阴道后穹隆放置卡前列甲酯栓1mg,对照组直接行无痛人工流产术。观察两组患者的宫颈软化程度及术中出血情况。结果:(1)宫颈松弛度情况:观察组使用5号以下扩张器者1例,对照组为27例;使用6号以上扩张器观察组37例,对照组6例,观察组尚有7例可使用7号以上扩张器。观察组宫颈松弛度高于对照组(χ2=54.63,P<0.001)。(2)术中术后出血量:观察组术中术后30min内出血>80mL者3例,对照组术中术后30min内出血>80mL者20例。观察组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3)人流综合征:观察组人流综合征0例,无子宫穿孔发生;对照组人流综合征3例,疑似子宫穿孔2例。观察组用卡前列甲酯栓后肠蠕动加快7例,出现轻度恶心、腹痛、腹泻等。结论:术前使用卡前列甲酯栓可有效地提高瘢痕子宫人工流产术的质量和安全性。
作者:徐涛;罗婷婷;秦秀朵 刊期: 2014年第04期
为打造新时期的医院核心竞争力,分析核心竞争力的特点和影响因素,并对医院核心竞争力进行了阐述。文章通过文献回顾、现状调查、Delphi专家咨询等方法确定了医院核心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及其评价标准。在如何提升医院新时期核心竞争力方面,提出管理创新、加强人才建设、提升医疗质量、加强科研创新、加强重点学科建设、加强文化建设等策略。
作者:何咸兵;张鑫 刊期: 2014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