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悠然;杨振国;张晶晶
目的:观察雷公藤多苷片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S)的临床效果。方法:将59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39例和对照组20例,观察组口服雷公藤多苷片20 mg,3次/d。对照组口服柳氮磺胺吡啶肠溶片250 mg,3次/d,1周以后改为500 mg,3次/d;2周后改为 l 000 mg,2次/d。观察治疗前及治疗4、8周 ASDAS-CRP 评分、疾病活动指数(BASDAI)。结果:(1)治疗后两组ASDAS-CRP(观察组0.74,对照组1.30)明显低于治疗前(观察组1.99,对照组1.94)。(2)BASDAI(观察组24.38±13.13,对照组32.19±10.87)亦明显低于治疗前(观察组50.90±11.52,对照组48.03±5.2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ASDAS-CRP评分(0.74)、BASDAI(24.38±13.13)明显低于对照组(1.30,32.19±10.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雷公藤多苷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优于柳氮磺胺吡啶肠溶片,且短期应用安全好。
作者:宋亚楠;纪伟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研究负压封闭吸引技术(VSD)在治疗胃肠道手术后腹腔感染合并切口感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胃肠道手术后腹腔感染合并切口感染15例患者进行切口处理,创面覆盖VSD,粘贴薄膜封闭泡沫及引流管出口,连接电动吸引器,泡沫立即塌陷表明封闭良好,设定负压-60~-80mmHg,连续负压吸引7~10日,保持负压引流通畅,7日后拆除泡沫和薄膜。引流物常规送检病原体检查和细菌培养药敏试验。结果:15例患者细菌培养10例为大肠杆菌,2例为粪链球菌,1例为克雷白氏菌,2例为大肠杆菌、变形杆菌混合感染。发热患者10例,在切口VSD后体温均有明显下降,2~5天后体温恢复正常。引流液3天后变清亮,有3例在引流6天后重新清理创面,去除线结等异物再次VSD引流,3例引流结束重新缝合。全组患者VSD后切口胀痛的自觉症状都明显改善,出院时切口愈合良好, VSD后7~14天后出院。结论:VSD技术是治疗胃肠道手术后腹腔感染合并切口感染的合理选择。
作者:王俊;顾剑峰;顾芯烨;陈桥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总结茎乳突孔神经炎致面神经瘫痪治疗经验以提高疗效。方法: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16例进行抗病毒、营养神经及短期用泼尼松常规治疗。观察组18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电脑中频冶疗仪、TDP辐射器照射。结果:观察组18例治愈17例,好转1例,无效0例,治愈率94.4%,有效率100%;对照组16例治愈9例,好转3例,无效4例,治愈率56.3%,有效率75.0%。两组治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茎乳突神经炎致面神经瘫痪在常规治疗的同时,应用电脑中频冶疗仪及TDP辐射器照射治疗,以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作者:张国龙;王昌龙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对南通地区在职职工进行心血管总体危险因素评估,分析该人群未来10年缺血性心血管病(is-chem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ICVD)的发病风险。方法:健康体检35~59岁人群5390例,其中男3442例,女1948例。对受检人群进行问卷调查及体格、生化检查。根据“国人缺血性心血管病10年发病危险度评估表”对受检人群进行评估。结果:(1)35~59岁人群中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体重异常、吸烟的暴露率分别为21.8%、4.7%、31.4%、55.0%和34.7%。各心血管危险因素检出率男性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中年体检者10年ICVD发病的风险男性为(2.61±3.78)%,女性为(1.21±1.86)%。除35~39岁年龄段均高于评估表提出的各年龄段平均危险参考水平。结论:南通地区中年人群心血管危险因素患病率较高,该人群10年ICVD发病风险较大,应加强对该地区人群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干预。
作者:崔勤;马宏华;顾爱武;王蓬波;郭艾武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研究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参与三丁基锡(Tributyltin, TBT)诱导正常人羊膜细胞FL凋亡的分子机制。方法:FL细胞经不同浓度TBT染毒1h后,PI/Annexin V双染色法检测FL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检测FL细胞JNK的磷酸化水平,Bax定位、Bcl-2的磷酸化水平及总Bax和Bcl-2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4μmol/L和6μmol/L的TBT染毒剂量组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2μmol/L~6μmol/L剂量组JNK磷酸化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JNK特异抑制剂SP600125明显降低TBT诱导的FL细胞凋亡率,而JNK特异抑制剂SP600125对Bax定位、Bcl-2的磷酸化水平及总的Bax和Bcl-2表达量无影响。结论:JNK的活化是TBT诱导FL细胞凋亡的重要因素,但JNK介导凋亡的途径并非通过调控凋亡相关因子Bax和Bcl-2。
作者:张亚莉;孙利军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 inositol 3-kinase,PI3K),磷酸化蛋白激酶B(phosphorylated Akt B,p-AKT)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 lung carcinoma,NSCL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87例晚期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鳞癌组37例,腺癌组50例,并收集16例肺癌癌旁正常肺组织标本作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PI3K和p-AKT蛋白在癌组织和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其与患者临床资料变量的关系及其对预后的影响。结果:PI3K和p-AKT在晚期NSCLC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肺组织(P=0.001,0.005)。p-AKT表达与肿瘤的TNM分期呈正相关(P=0.016),而与肿瘤的性别、年龄、病理类型、分化程度、体力状态(PS)评分无关。PI3K表达与上述临床特征无关。PI3K阴性表达组的中位数生存时间明显优于阳性表达组[17.699月(95%CI 15.114-20.283)/13.426月(95%CI 11.832-15.021),P=0.004],p-AKT阴性表达组的中位数生存时间明显亦优于阳性表达组[17.134月(95%CI 14.927-19.341)/13.067月(95%CI 11.316-14.817),P=0.007]。多变量Cox回归分析显示PI3K (HR=2.128,P=0.009),p-AKT (HR=0.501,P=0.045),TNM分期(HR=4.808,P<0.001),PS评分(HR=3.277,P<0.001)是晚期NSCLC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PI3K、p-AKT与晚期NSCLC不良预后因素密切相关,PI3K、p-AKT是晚期NSCLC预后的独立不利因素。
作者:高小燕;江爱桂;卢慧宇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根据我国妊娠和产后甲状腺疾病诊治指南,总结我院孕妇甲状腺功能筛查工作。方法:收集我院孕中期妇女184例甲状腺功能筛查数据,建立甲状腺激素孕中期参考值。结果:我院孕中期妇女甲状腺激素参考值:FT3为34.02~5.93 pmol/L,FT4为8.05~11.75 pmol/L,TSH为0.50~3.32 mIU/L。孕中期妇女184例中临床甲减1例(0.6%),亚临床甲减6例(3.3%),TPO-Ab阳性7例(3.8%),低甲状腺素血症31例(17.9%)。结论:积极开展孕妇甲状腺功能筛查工作,降低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风险。
作者:张汉东;陶运娟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单药雷替曲塞二线治疗晚期结直肠癌18例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给予雷替曲塞3mg/m2静滴,3周为1个周期,至少化疗2个周期后评价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18例中部分缓解5例,疾病稳定8例,疾病进展5例,有效率27.8%,疾病控制率72.2%。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和胃肠道反应,其中中性粒细胞减少8例、贫血3例、血小板减少1例、恶心呕吐7例、腹泻1例、厌食10例,乏力3例、皮疹1例、转氨酶升高1例等。结论:单药雷替曲塞二线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可耐受。
作者:曹海峰;缪晓东;王卫星;徐燃;李燕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比较后腹腔镜下肾癌根治术(LRN)与开放肾癌根治术(ORN)临床疗效。方法:对LRN28例和OPN36例两种术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天数、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及随访1年复发转移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8例LRN和36例ORN均获得成功。两组手术时间分别为(172.3±16.2)min和(148.2±14.9)min。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62±34.3)mL和(231±39.5)mL。术后住院天数分别为(7.8±1.3)d和(11.4±1.5)d。手术并发症分别为2例和5例。随访1年复发转移者分别为2例和2例。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住院天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并发症、随访1年复发转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RN术中创伤小、术后恢复快,与ORN术后并发症及复发转移率相当,是今后肾癌治疗的主要手段。
作者:顾红星;何中寅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行经皮血管成形术联合支架植入术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糖尿病足患者46例,将其分为介入治疗组22例和传统治疗组24例。介入治疗组行下肢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并根据检查情况选择合适的介入治疗方式,其中行经皮血管成形术15例,行经皮血管成形术+腔内支架植入术5例,行截肢术2例。传统治疗组24例均采用内科药物治疗。结果:(1)介入治疗组22例26条患肢,DSA显示患肢动脉硬化、闭塞,常累及双下肢数支动脉,呈多发、节段性。患肢26条中膝以下多支动脉病变20条(76.9%)。(2)介入治疗26条患肢中,适合PTA治疗血管48条,行PTA+支架植入术5例,行单纯PTA术15例,截肢术2例,治疗成功病变血管40条(83.3%)。(3)介入治疗后患者Wagner分级明显下降,治疗后4周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介入治疗后4周患者麻木、疼痛、紫绀、皮肤低温和ABI均有显著改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肢血管造影检查可准确了解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阻塞部位及程度,血管内介入治疗糖尿病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方法,治疗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江冬梅;纪敏;戴真煜;陈辉;戚蓓蓓;宋文春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卵巢甲状腺肿的CT表现与病理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卵巢甲状腺肿CT资料,并与病理所见相对照。CT检查均行平扫和增强扫描,扫描范围自耻骨联合下缘至脐上或膈下水平。扫描时间为注射对比剂后70s行静脉期扫描。分析病变位置、大小、生长方式、密度、边缘及增强特征CT表现。结果:18例患者中均单侧发病,多房囊性7个,囊实性10个,实性1个。肿瘤指标检查:CA199增高5例,CA125增高5例。实性病灶均明显强化11例;脂肪病灶3例,钙化3例;少量腹水9例。结论:CT检查有助于卵巢甲状腺肿的定位、定性以及观察肿瘤与周围组织结构的关系,确诊仍需依靠病理。
作者:陈林;蔡毅;岳建国;孙宗琼;齐晓薇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睾丸扭转的诊断价值。方法:对睾丸扭转11例患者应用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检查,并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超声诊断睾丸扭转11例,其中左侧扭转9例,右侧扭转2例。鞘膜内睾丸扭转10例,睾丸与附睾间扭转1例。(2)声像图检测结果:阴囊壁壁厚7~13mm。扭转大于10天3例睾丸缩小,回声增强不均匀。睾丸鞘膜腔内积液10例。3例扭转180~360度,扭转5~20小时,彩色多普勒显示睾丸血流减少,高速低阻形频谱,Vm平均值为0.22m/s,RI平均值为0.46。8例扭转大于360度,扭转2~11天,睾丸内血流消失,睾丸周边见半环状的血流。高速高阻形频谱,Vmg平均值0.20m/s,RI平均值0.76。(3)治疗结果:睾丸扭转大于360度本组8例行睾丸手术切除。扭转180~360度3例经手术复位获得成功。结论: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明确睾丸扭转程度,判断睾丸存活与否有着很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顾菊红 刊期: 2014年第04期
随着疾病谱的变化和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医院感染的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医务人员(医疗、防疫及输血工作者)在职业环境中暴露于传染性血液和体液的机会增多,处于高危人群的包围之中。本文就医务人员职业感染的常见危险因素、常见疾病和高危人群及预防与控制措施加以分析。
作者:鲁菊英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总结肠造口关闭术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经验。方法:对11例肠造口关闭术患者术前做好心理疏导、身体状况评估、协助完成相关的检查和准备工作,术后加强生命体征监测、引流管的护理、营养支持、疼痛管理等,并做好活动、饮食等的健康教育。结果:10例患者恢复良好,1例回肠造口患者关闭术后并发切口感染,经充分引流、换药和抗感染治疗后痊愈出院。结论:针对性地做好肠造口关闭术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能及时发现并发症并及时处理,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王凤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低水平血清HBeAg在慢性乙肝患者中的分布和相关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的模式特征。方法: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CLIA)进行HBVM检测,同时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HBeAg、抗HBe进行比较。结果:低水平HBeAg有5种携带模式,其中以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和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模式为多见。采用CLIA进行20次重复测定,平均值为(6.4±1.1) S/CO,对CLIA检测阳性86例HBeAg标本,同时用ELISA检测:结果阳性25例,阴性61例,漏检率70.9%。HBeAg(+)/抗HBe(-)和HBeAg(+)/抗HBe(+)组HBeAg含量明显高于HBeAg(-)/抗HBe(+)和HBeAg(-)/抗HBe (-)组。结论:CLIA检测血清HBeAg定量是目前临床上评价HBV复制较敏感、较稳定、较可靠的指标。
作者:黄书明;吴玉兰 刊期: 2014年第04期
在医疗援疆中对受援单位医务人员临床能力的教育和培养极为重要,探索适合受援单位特点的教学模式是医疗援疆工作中的难点和重点。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模式(PBL)是以问题为中心,进行开放性、探索性的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理论联系实际、灵活运用知识方面的能力,有助于培养适应现代医学模式的医学人才。循证医学是在强调以临床知识和经验为基础,以佳证据为指导进行临床实践和医学决策。有利于发挥年轻医师的主观能动性,促使他们主动地、不懈地进行探索与学习。针对受援单位神经外科的特点,我们应用PBL教学模式结合循证医学理念进行临床教学,结果表明对帮助受援单位医务人员学会掌握自我更新医学知识和提高临床技能有着满意的效果。
作者:杨柳;李煜;阿斯兰;张化礼;王戈泉;帕尔哈提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醒脑静联合纳洛酮治疗重症中暑患者的退热促醒效果。方法:选取重症中暑患者56例,随机分为醒脑静联合纳洛酮组(观察组)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每组各28例。比较两种治疗方法对患者体温下降速度和意识障碍减轻程度的疗效。结果:(1)两组患者治疗前意识障碍分级及体温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体温下降3个等级中,其中1h内T<38.5℃为显效,3h内T<38.5℃为有效,显效和有效合并计算有效率,体温下降不明显的为无效。观察组降温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09,P<0.05)。(3)两组患者意识障碍减轻程度比较,观察组意识障碍减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83,P<0.05)。结论:醒脑静联合纳洛酮治疗重症中暑患者可以快速降低患者体温、改善意识障碍。
作者:包玉华;沈浩亮;王霆;沈雁波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模拟微重力建立体外构建组织工程神经的方法,评价微重力环境对支持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将皮肤前体细胞诱导分化的施万细胞作为支持细胞,联合壳聚糖神经导管、聚乳酸乙醇酸共聚物纤维支架,利用旋转灌注式生物反应系统体外培养,对照组为传统的静止培养。培养不同时间点取样,利用结晶紫染色,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染色,CCK-8细胞活力检测,扫描电子显微镜等方法观察支持细胞的生长状况。结果:体外培养7天后CCK-8细胞活力检测提示贴附在导管和纤维支架表面的细胞数量多、活力好,应用旋转灌注式生物反应系统体外培养较对照组高出约2倍,随后在14天、21天时略有下降;结晶紫染色及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显示7天时,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支持细胞呈立体生长,分泌大量细胞外基质,生长状态更好;S100荧光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显示微重力环境下施万细胞的标志物未发生改变。结论:模拟微重力环境较传统静止培养能更高效、优质地在体外构建组织工程神经。
作者:朱慧;薛成斌;徐茜;顾晓松;顾剑辉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及时掌握苏州市甲肝发病情况以及患者就诊流向。方法:采用描述性研究分析苏州市2007~2013年度甲肝疫情,并结合空间技术分析患者就诊流向。结果:年均发病率为0.97/10万,男性发病率为1.12/10万,明显高于女性发病率0.80/10万。0~9岁年龄组构成明显下降,由2007年的19.2%下降到2013年的0%。发病率排前3位的为太仓市(2.84/10万)、工业园区(2.03/10万)和常熟市(1.40/10万)。平均在离家7.8千米内就诊,在县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就诊80.9%,乡级医疗机构就诊19.1%,本县区内就诊78.8%,吴江南部部分病例选择附近的浙江省湖州市市级医疗机构就诊。结论:苏州市甲肝疫情呈下降趋势,病例主要在苏州市范围内就近选择县级医疗机构,部分病例选择乡级和市级医疗机构,少部分选择省级医疗机构。
作者:陆步来;杭惠;陈立凌;查日胜;张钧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对减轻肛肠术后患者换药疼痛的效果。方法:肛肠科手术患者9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观察组实施人性化优质护理,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两组患者换药方法相同,通过5次换药前后的疼痛评分,比较两组患者换药时的疼痛程度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换药后即刻疼痛评分(2.23±1.57)分明显低于换药前(6.12±1.57)分,也低于对照组换药后即刻疼痛评分(5.76±2.39)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人性化优质护理的内涵是以患者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提升护士自身价值,充分调动工作热情,增进护患沟通与交流,增加护患信任度,有利于减轻肛肠术后患者换药时的疼痛,提高患者满意度,护理质量得到持续改进。
作者:朱建芳 刊期: 2014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