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小华;刘蓓蒂
目的:探讨低水平血清HBeAg在慢性乙肝患者中的分布和相关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的模式特征。方法: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CLIA)进行HBVM检测,同时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HBeAg、抗HBe进行比较。结果:低水平HBeAg有5种携带模式,其中以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和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模式为多见。采用CLIA进行20次重复测定,平均值为(6.4±1.1) S/CO,对CLIA检测阳性86例HBeAg标本,同时用ELISA检测:结果阳性25例,阴性61例,漏检率70.9%。HBeAg(+)/抗HBe(-)和HBeAg(+)/抗HBe(+)组HBeAg含量明显高于HBeAg(-)/抗HBe(+)和HBeAg(-)/抗HBe (-)组。结论:CLIA检测血清HBeAg定量是目前临床上评价HBV复制较敏感、较稳定、较可靠的指标。
作者:黄书明;吴玉兰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根据我国妊娠和产后甲状腺疾病诊治指南,总结我院孕妇甲状腺功能筛查工作。方法:收集我院孕中期妇女184例甲状腺功能筛查数据,建立甲状腺激素孕中期参考值。结果:我院孕中期妇女甲状腺激素参考值:FT3为34.02~5.93 pmol/L,FT4为8.05~11.75 pmol/L,TSH为0.50~3.32 mIU/L。孕中期妇女184例中临床甲减1例(0.6%),亚临床甲减6例(3.3%),TPO-Ab阳性7例(3.8%),低甲状腺素血症31例(17.9%)。结论:积极开展孕妇甲状腺功能筛查工作,降低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风险。
作者:张汉东;陶运娟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研究肝细胞肝癌组织中的组织因子(TF)及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表达,对肝癌侵袭转移的作用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TM法检测肝癌56例及其癌旁肝组织标本中TF和MMP-2的表达。结果:(1)肝癌组织中TF及MMP-2的阳性表达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5);(2)癌静脉浸润、肝内外转移、无或包膜不完整组织中TF和MMP-2的表达显著高于相应对照组(P<0.05);(3)肝癌中TF表达和MMP-2表达呈正相关。结论:HCC中TF及MMP-2表达明显增高,且与癌侵袭转移有关。
作者:施育华;孙锦卫;王学斌;丁会民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自噬诱导剂海藻糖对帕金森症小鼠的治疗作用。方法:使用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盐酸盐(MPTP)建立小鼠帕金森症模型,通过观察小鼠中脑黑质区多巴胺(DA)神经元数量、纹状体内神经递质多巴胺及代谢产物变化,判断海藻糖治疗帕金森症的作用。结果:(1)免疫组化染色发现MPTP使小鼠黑质区DA神经元数量明显减少。海藻糖干预后可增加DA神经元数量。(2)HPLC检测发现MPTP造成小鼠纹状体中多巴胺明显减少,海藻糖组可增加神经递质及代谢物。结论:海藻糖能减少MPTP造成的黑质区DA神经元丢失,增加纹状体中多巴胺的含量,海藻糖能有效治疗帕金森症。
作者:吴锋;秦巨峰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醒脑静联合纳洛酮治疗重症中暑患者的退热促醒效果。方法:选取重症中暑患者56例,随机分为醒脑静联合纳洛酮组(观察组)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每组各28例。比较两种治疗方法对患者体温下降速度和意识障碍减轻程度的疗效。结果:(1)两组患者治疗前意识障碍分级及体温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体温下降3个等级中,其中1h内T<38.5℃为显效,3h内T<38.5℃为有效,显效和有效合并计算有效率,体温下降不明显的为无效。观察组降温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09,P<0.05)。(3)两组患者意识障碍减轻程度比较,观察组意识障碍减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83,P<0.05)。结论:醒脑静联合纳洛酮治疗重症中暑患者可以快速降低患者体温、改善意识障碍。
作者:包玉华;沈浩亮;王霆;沈雁波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总结肠造口关闭术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经验。方法:对11例肠造口关闭术患者术前做好心理疏导、身体状况评估、协助完成相关的检查和准备工作,术后加强生命体征监测、引流管的护理、营养支持、疼痛管理等,并做好活动、饮食等的健康教育。结果:10例患者恢复良好,1例回肠造口患者关闭术后并发切口感染,经充分引流、换药和抗感染治疗后痊愈出院。结论:针对性地做好肠造口关闭术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能及时发现并发症并及时处理,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王凤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外伤性颅脑损伤采用1.5T磁敏感加权成像(SWI)的影像诊断价值。方法:外伤性颅脑损伤患者98例,采用不同的影像学方法检查,观察其头颅螺旋CT、常规MRI(T1WI、T2WI、FLAIR)、DWI、SWI影像表现。统计各种检查方式所示的颅脑出血灶的数量、位置,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和比较。结果:所有患者共检出出血灶265个,其中SWI共检出出血灶249个,DWI检出173个,常规MRI检出184个,CT检出138个,SWI检出病灶数明显高于其他检查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WI对外伤性颅脑损伤患者,可更准确地检出颅脑病灶的数量和位置,对临床评估颅脑损伤及预后的程度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作者:张春锋;杨志勇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选择性断流术对肝硬化门脉高压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了肝硬化门静脉高压57例患者,其中观察组为选择性断流加脾切除术41例,对照组门-奇断流加脾切除术16例。结果:(1)肝功能减退:观察组3例(7.3%),对照组6例(3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出院随访6个月~2年,再出血:观察组2例(4.9%),对照组4例(2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少量腹水或中等量腹水:观察组5例(12.2%),对照组7例(43.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两组患者术后白细胞都升高,血小板计数超过300×109/L 57例,其中42例血小板计数超过500×109/L,予以肝素、低分子右旋糖酐的治疗,2周后逐步恢复正常。结论:选择性断流术是在断流的基础上保留机体自发性分流,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的更有效手术方式。
作者:程辉;吕强声;杨开通;高海峰;毛勤生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白内障手术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选取手术白内障患者12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均以整体护理为基础,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白内障术前术后护理方法,观察组根据我国2009年卫生部制定的单纯性白内障临床护理路径实施标准,结合我院临床实际工作制定出详细护理表单进行对照研究。结果:观察组相关知识掌握程度达掌握35例(58.3%),患者满意度达满意42例(70.0%),对照组相关知识掌握程度达掌握21例(35.0%),患者满意度达满意25例(40.2%),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输液时间2.23±1.01天,住院时间4.78±1.06天,治疗费用8769.35±668.32元,对照组输液时间4.78±1.68天,住院时间6.89±1.23天,治疗费用8769.35±668.32元,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白内障手术患者,减少了输液时间,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提高了患者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及满意度。
作者:唐小芳;俞密花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复心煎预处理对临床心脏瓣膜置换患者术中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符合研究条件的心脏瓣膜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n=30):对照组和观察组,术前对照组常规治疗,观察组常规治疗外服用复心煎10~12天,在麻醉前(T1)、心肌再灌注30min (T2)、1h (T3)、2h (T4)、3h (T5)共5个时间点取桡动脉血及静脉血,分别检测动脉血血浆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 )、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 )及肌钙蛋白I (cTnI)水平,静脉血检测血常规、白介素8(IL-8)浓度,并记录心肌再灌注3h内心电图变化,再灌注3h后行心脏彩超检查。结果:心肌再灌注后观察组中性粒细胞数、CK-MB、cTnI、IL-8及MDA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SOD水平则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并且室性心律失常、心室收缩功能减退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复心煎预处理降低了临床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程度,起到了保护心肌功能的作用。
作者:王春战;夏春秋;许一鸣;王旭东;仲崇俊 刊期: 2014年第04期
在医疗援疆中对受援单位医务人员临床能力的教育和培养极为重要,探索适合受援单位特点的教学模式是医疗援疆工作中的难点和重点。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模式(PBL)是以问题为中心,进行开放性、探索性的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理论联系实际、灵活运用知识方面的能力,有助于培养适应现代医学模式的医学人才。循证医学是在强调以临床知识和经验为基础,以佳证据为指导进行临床实践和医学决策。有利于发挥年轻医师的主观能动性,促使他们主动地、不懈地进行探索与学习。针对受援单位神经外科的特点,我们应用PBL教学模式结合循证医学理念进行临床教学,结果表明对帮助受援单位医务人员学会掌握自我更新医学知识和提高临床技能有着满意的效果。
作者:杨柳;李煜;阿斯兰;张化礼;王戈泉;帕尔哈提 刊期: 2014年第04期
近来我国医学院校相继进行了实践教学模式改革,并获得一定的效果,然而仍未形成完善的、操作性强的、师生都能接受的临床实践教学模式。传统的医学临床实践模式以老师为主导,一味强调知识的讲解,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但忽略了临床研究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开发与培养,缺少人文科学知识与医学知识的有效整合,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临床实践教学的发展与医学人才综合能力的提升。本文重点探究如何在新时代背景下改革传统临床实践教学模式,构建符合医学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教学模式,并运用于实践。
作者:黄庆锋;苏星;陈建国;高宜录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分析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病例影像学平扫及CTA检查资料,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急性上腹痛8例患者行平扫和CTA检查,应用容积再现(VR),曲面重建(CPR)、大密度投影(MIP)等方法重建血管分析血管病变情况。结果:SISMAD 8例CT平扫见SMA增粗,密度增高,周围模糊。较同一层面肠系膜上静脉密度增高10hu以上提示假腔内血栓形成。Sakamoto分型:I型3例,II型2例,III型1例,IV型2例。横断面图像显示线状撕裂内膜片提示夹层6例,假腔内大量血栓形成2例。夹层第1破口位于近段1.5~3.0cm,大不超过5.5cm。结论:MSCTA可明确诊断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
作者:施久刚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观察紫杉醇脂质体联合卡铂对比普通紫杉醇联合卡铂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中晚期宫颈癌60例患者按化疗方案不同分为紫杉醇脂质体组及普通紫杉醇组。观察两组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并进行比较。结果:两组近期有效分别为26例(86.7%)、25例(83.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紫杉醇脂质体组脱发、肌肉酸痛、周围神经毒性的发生率明显低于普通紫杉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紫杉醇脂质体是一种既安全有效又能够被患者临床耐受的化疗药物。
作者:季瑞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及时掌握苏州市甲肝发病情况以及患者就诊流向。方法:采用描述性研究分析苏州市2007~2013年度甲肝疫情,并结合空间技术分析患者就诊流向。结果:年均发病率为0.97/10万,男性发病率为1.12/10万,明显高于女性发病率0.80/10万。0~9岁年龄组构成明显下降,由2007年的19.2%下降到2013年的0%。发病率排前3位的为太仓市(2.84/10万)、工业园区(2.03/10万)和常熟市(1.40/10万)。平均在离家7.8千米内就诊,在县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就诊80.9%,乡级医疗机构就诊19.1%,本县区内就诊78.8%,吴江南部部分病例选择附近的浙江省湖州市市级医疗机构就诊。结论:苏州市甲肝疫情呈下降趋势,病例主要在苏州市范围内就近选择县级医疗机构,部分病例选择乡级和市级医疗机构,少部分选择省级医疗机构。
作者:陆步来;杭惠;陈立凌;查日胜;张钧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 inositol 3-kinase,PI3K),磷酸化蛋白激酶B(phosphorylated Akt B,p-AKT)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 lung carcinoma,NSCL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87例晚期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鳞癌组37例,腺癌组50例,并收集16例肺癌癌旁正常肺组织标本作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PI3K和p-AKT蛋白在癌组织和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其与患者临床资料变量的关系及其对预后的影响。结果:PI3K和p-AKT在晚期NSCLC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肺组织(P=0.001,0.005)。p-AKT表达与肿瘤的TNM分期呈正相关(P=0.016),而与肿瘤的性别、年龄、病理类型、分化程度、体力状态(PS)评分无关。PI3K表达与上述临床特征无关。PI3K阴性表达组的中位数生存时间明显优于阳性表达组[17.699月(95%CI 15.114-20.283)/13.426月(95%CI 11.832-15.021),P=0.004],p-AKT阴性表达组的中位数生存时间明显亦优于阳性表达组[17.134月(95%CI 14.927-19.341)/13.067月(95%CI 11.316-14.817),P=0.007]。多变量Cox回归分析显示PI3K (HR=2.128,P=0.009),p-AKT (HR=0.501,P=0.045),TNM分期(HR=4.808,P<0.001),PS评分(HR=3.277,P<0.001)是晚期NSCLC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PI3K、p-AKT与晚期NSCLC不良预后因素密切相关,PI3K、p-AKT是晚期NSCLC预后的独立不利因素。
作者:高小燕;江爱桂;卢慧宇 刊期: 2014年第04期
为打造新时期的医院核心竞争力,分析核心竞争力的特点和影响因素,并对医院核心竞争力进行了阐述。文章通过文献回顾、现状调查、Delphi专家咨询等方法确定了医院核心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及其评价标准。在如何提升医院新时期核心竞争力方面,提出管理创新、加强人才建设、提升医疗质量、加强科研创新、加强重点学科建设、加强文化建设等策略。
作者:何咸兵;张鑫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总结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32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16例和对照组116例,观察组采用基于VAS评分改进的护理模式,对照组采用椎间盘切除手术后常规护理模式。结果:观察组依从性优良103例(88.79%),对照组优良87例(75.00%);观察组术后疗效优良97例(83.62%),对照组优良82例(70.69%);两组依从性、术后疗效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优良110例(94.83%),对照组优良84例(72.41%),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强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VAS评分的运用使得患者的依从性及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提高,同时VAS评分可以相对优化护理工作的配置。
作者:郭永兰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研究负压封闭吸引技术(VSD)在治疗胃肠道手术后腹腔感染合并切口感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胃肠道手术后腹腔感染合并切口感染15例患者进行切口处理,创面覆盖VSD,粘贴薄膜封闭泡沫及引流管出口,连接电动吸引器,泡沫立即塌陷表明封闭良好,设定负压-60~-80mmHg,连续负压吸引7~10日,保持负压引流通畅,7日后拆除泡沫和薄膜。引流物常规送检病原体检查和细菌培养药敏试验。结果:15例患者细菌培养10例为大肠杆菌,2例为粪链球菌,1例为克雷白氏菌,2例为大肠杆菌、变形杆菌混合感染。发热患者10例,在切口VSD后体温均有明显下降,2~5天后体温恢复正常。引流液3天后变清亮,有3例在引流6天后重新清理创面,去除线结等异物再次VSD引流,3例引流结束重新缝合。全组患者VSD后切口胀痛的自觉症状都明显改善,出院时切口愈合良好, VSD后7~14天后出院。结论:VSD技术是治疗胃肠道手术后腹腔感染合并切口感染的合理选择。
作者:王俊;顾剑峰;顾芯烨;陈桥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总结瘢痕子宫妊娠无痛人工流产术前应用卡前列甲酯栓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120例瘢痕子宫妊娠8~10周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无痛人工流产术前2h阴道后穹隆放置卡前列甲酯栓1mg,对照组直接行无痛人工流产术。观察两组患者的宫颈软化程度及术中出血情况。结果:(1)宫颈松弛度情况:观察组使用5号以下扩张器者1例,对照组为27例;使用6号以上扩张器观察组37例,对照组6例,观察组尚有7例可使用7号以上扩张器。观察组宫颈松弛度高于对照组(χ2=54.63,P<0.001)。(2)术中术后出血量:观察组术中术后30min内出血>80mL者3例,对照组术中术后30min内出血>80mL者20例。观察组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3)人流综合征:观察组人流综合征0例,无子宫穿孔发生;对照组人流综合征3例,疑似子宫穿孔2例。观察组用卡前列甲酯栓后肠蠕动加快7例,出现轻度恶心、腹痛、腹泻等。结论:术前使用卡前列甲酯栓可有效地提高瘢痕子宫人工流产术的质量和安全性。
作者:徐涛;罗婷婷;秦秀朵 刊期: 2014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