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张家界市2009-2013年农村生活饮用水微生物检测结果分析

王敏

关键词:农村生活饮用水, 细菌总数, 总大肠菌数, 耐热大肠菌, 微生物检测
摘要:目的:了解2009-2013年张家界市农村生活饮用水微生物的污染情况,为卫生行政部门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确保广大人民的用水健康。方法:参照国家卫生部颁布的《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T 5750-2006实施检验,检验结果参照《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进行评估。结果:张家界市2009-2013年农村生活饮用水1136个样品3项微生物指标总合格率51.23%,5年农村生活饮用水微生物3项综合指标总合格率分别为27.78%、33.33%、52.38%、62.95%、64.93%,呈逐年上升趋,5年3项微生物指标总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2.78,P<0.01)。地表水源水、自备井水、集中式供水微生物检测总合格率分别为47.22%、26.32%、63.13%,三类水样微生物指标总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27,P<0.01),其中自备井水微生物污染为严重。结论:张家界市农村生活饮用水上存在个别问题,其中自备井水的污染尤为严重,应当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为保障广大市民能够安全用水,必须向市民宣传强调,饮用经过专业消毒净化处理后的水。
交通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凝血、纤溶相关指标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凝血、纤溶相关指标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测定AS组和健康对照组血浆中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抗凝血酶活性(AT-Ⅲ)、D-二聚体(D-D)等凝血、纤溶相关指标,及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结果:AS组D-二聚体,FIB高于对照组(均P<0.05),AS组与对照组其他凝血、纤溶相关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二聚体及FIB升高AS组ESR、CRP明显高于D-二聚体及FIB正常AS组(均P<0.01);相关性分析提示D-二聚体、FIB与ESR、CRP存在相关性。结论:AS患者血中D-二聚体和FIB水平均有升高,且与炎症活动密切相关。

    作者:李菁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组织因子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在肝细胞癌侵袭转移中作用

    目的:研究肝细胞肝癌组织中的组织因子(TF)及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表达,对肝癌侵袭转移的作用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TM法检测肝癌56例及其癌旁肝组织标本中TF和MMP-2的表达。结果:(1)肝癌组织中TF及MMP-2的阳性表达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5);(2)癌静脉浸润、肝内外转移、无或包膜不完整组织中TF和MMP-2的表达显著高于相应对照组(P<0.05);(3)肝癌中TF表达和MMP-2表达呈正相关。结论:HCC中TF及MMP-2表达明显增高,且与癌侵袭转移有关。

    作者:施育华;孙锦卫;王学斌;丁会民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茎乳突孔神经炎致面神经瘫痪34例治疗体会

    目的:总结茎乳突孔神经炎致面神经瘫痪治疗经验以提高疗效。方法: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16例进行抗病毒、营养神经及短期用泼尼松常规治疗。观察组18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电脑中频冶疗仪、TDP辐射器照射。结果:观察组18例治愈17例,好转1例,无效0例,治愈率94.4%,有效率100%;对照组16例治愈9例,好转3例,无效4例,治愈率56.3%,有效率75.0%。两组治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茎乳突神经炎致面神经瘫痪在常规治疗的同时,应用电脑中频冶疗仪及TDP辐射器照射治疗,以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作者:张国龙;王昌龙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新生儿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12例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新生儿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新生儿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12例,经心电监护,心电图等检查确诊,分别给予三磷酸腺苷、西地兰、维生素C、1、6二磷酸果糖等治疗。所有患儿复律后予以复查心电图,出院后通过门诊及电话随访。结果:随访3年,出院后未再出现发作6例,3年中发作2次3例;仍有频繁发作,次数4~5次2例,频繁发作近期作射频消融治疗1例。结论:新生儿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早期易误诊,用药选择困难,复律后反复发作是其重要的特点,部分患儿需射频消融治疗。

    作者:黄海英;陈尚明;赵建美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模式动物斑马鱼在肝脏发育、肝癌及肝再生中的研究进展

    斑马鱼和人类的肝脏在发育过程与生理病理改变中都有着非常类似的分子机制。斑马鱼在发育遗传学及组织胚胎学上的特性,决定它可作为研究肝脏发育、肝癌形成及肝再生的理想模式动物。同时,随着斑马鱼肝组织特异性疾病模型的建立,它将成为抗肝癌类药物高通量筛选的工具之一。近年来由于众多原因使肝功能疾病呈上升趋势。因此研究肝脏发育、肝癌形成及肝再生分子机制,成为现在肝脏生理医学研究的热点。

    作者:张悠然;杨振国;张晶晶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复心煎对临床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探讨复心煎预处理对临床心脏瓣膜置换患者术中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符合研究条件的心脏瓣膜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n=30):对照组和观察组,术前对照组常规治疗,观察组常规治疗外服用复心煎10~12天,在麻醉前(T1)、心肌再灌注30min (T2)、1h (T3)、2h (T4)、3h (T5)共5个时间点取桡动脉血及静脉血,分别检测动脉血血浆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 )、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 )及肌钙蛋白I (cTnI)水平,静脉血检测血常规、白介素8(IL-8)浓度,并记录心肌再灌注3h内心电图变化,再灌注3h后行心脏彩超检查。结果:心肌再灌注后观察组中性粒细胞数、CK-MB、cTnI、IL-8及MDA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SOD水平则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并且室性心律失常、心室收缩功能减退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复心煎预处理降低了临床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程度,起到了保护心肌功能的作用。

    作者:王春战;夏春秋;许一鸣;王旭东;仲崇俊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鼻塞式持续呼吸道正压通气治疗婴儿喘憋性肺炎46例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鼻塞式持续呼吸道正压通气治疗婴儿憋喘性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婴儿喘憋性肺炎9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采用持续呼吸道正压通气治疗与头罩吸氧治疗,比较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气管插管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1)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42例(91.3%),对照组治疗总有效32例(69.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血氧饱和度:观察组为(95.25±5.12)%,对照组为(89.55±6.3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气管插管:观察组5例(10.9%),对照组14例(30.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呼吸机相关肺炎2例、气道损伤1例;对照组呼吸机相关肺炎3例,两组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塞式持续呼吸道正压通气治疗婴儿喘憋性肺炎有明显疗效,减少气管插管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有显著临床价值。

    作者:侯爱萍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施万细胞与背根节神经元体外共培养成髓鞘模型的建立

    目的:探讨施万细胞与背根节神经元髓鞘化共培养的标准化方法,为研究周围神经髓鞘化的形成机制提供稳定的周围神经髓鞘化体外模型。方法:取出生1~3 d新生SD大鼠,培养施万细胞,经纯化鉴定后用于共培养。取孕14~15 d的SD大鼠胚鼠背根神经节,经纯化后用于共培养;将2种分别纯化的细胞进行共培养,加抗坏血酸诱导髓鞘的形成。利用免疫组化染色、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检测髓鞘的形成。结果:纯化后施万细胞纯度可达到98%以上,可用于共培养。背根节神经元贴壁良好,经纯化后几乎无杂细胞可见,可用于共培养。对共培养细胞进行MAG与NF的免疫组化染色,发现有数量可观的髓鞘形成,并且髓鞘是紧密包绕在神经元轴突上。扫描电镜下可观察到施万细胞包绕轴突形成髓鞘,而透射电镜下则可观察到有致密的髓鞘板层结构形成。结论:本实验成功建立稳定可靠的体外成髓鞘模型,可用于轴突的新髓鞘化实验研究。

    作者:苏文凤;韦中亚;顾芸;沈筠恬;陈罡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人性化护理对缓解肛肠术后患者换药疼痛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对减轻肛肠术后患者换药疼痛的效果。方法:肛肠科手术患者9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观察组实施人性化优质护理,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两组患者换药方法相同,通过5次换药前后的疼痛评分,比较两组患者换药时的疼痛程度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换药后即刻疼痛评分(2.23±1.57)分明显低于换药前(6.12±1.57)分,也低于对照组换药后即刻疼痛评分(5.76±2.39)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人性化优质护理的内涵是以患者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提升护士自身价值,充分调动工作热情,增进护患沟通与交流,增加护患信任度,有利于减轻肛肠术后患者换药时的疼痛,提高患者满意度,护理质量得到持续改进。

    作者:朱建芳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放疗前紫杉醇脂质体联合卡铂治疗中晚期宫颈癌30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紫杉醇脂质体联合卡铂对比普通紫杉醇联合卡铂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中晚期宫颈癌60例患者按化疗方案不同分为紫杉醇脂质体组及普通紫杉醇组。观察两组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并进行比较。结果:两组近期有效分别为26例(86.7%)、25例(83.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紫杉醇脂质体组脱发、肌肉酸痛、周围神经毒性的发生率明显低于普通紫杉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紫杉醇脂质体是一种既安全有效又能够被患者临床耐受的化疗药物。

    作者:季瑞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医学影像专业实习生带教中阶段教学法的应用

    目的:探讨阶段教学法在医学影像专业实习带教中的教学效果。方法:选取56名医学影像专业本科实习生作研究对象,按入科先后时间顺序将其分成两组,每组各28名;观察组采用阶段教学法带教,对照组采用影像学传统带教法带教。实习期满后比较两组综合技能考核成绩及实习效果评价结果,综合评价阶段教学法在医学影像专业实习生带教中的效果。结果:观察组综合技能考核成绩为(83.1±2.3)分,对照组为(71.4±2.5)分。观察组实习满意度为84.8%,对照组为51.8%,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阶段教学法通过明确各阶段实习目标,加强了实习的针对性,分阶段循序渐进地完成影像科复杂抽象的临床实习任务,明显提高了实习教学的效率。

    作者:陈小华;刘蓓蒂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张家界市2009-2013年农村生活饮用水微生物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了解2009-2013年张家界市农村生活饮用水微生物的污染情况,为卫生行政部门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确保广大人民的用水健康。方法:参照国家卫生部颁布的《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T 5750-2006实施检验,检验结果参照《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进行评估。结果:张家界市2009-2013年农村生活饮用水1136个样品3项微生物指标总合格率51.23%,5年农村生活饮用水微生物3项综合指标总合格率分别为27.78%、33.33%、52.38%、62.95%、64.93%,呈逐年上升趋,5年3项微生物指标总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2.78,P<0.01)。地表水源水、自备井水、集中式供水微生物检测总合格率分别为47.22%、26.32%、63.13%,三类水样微生物指标总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27,P<0.01),其中自备井水微生物污染为严重。结论:张家界市农村生活饮用水上存在个别问题,其中自备井水的污染尤为严重,应当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为保障广大市民能够安全用水,必须向市民宣传强调,饮用经过专业消毒净化处理后的水。

    作者:王敏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雷替曲塞二线治疗晚期结直肠癌18例近期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单药雷替曲塞二线治疗晚期结直肠癌18例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给予雷替曲塞3mg/m2静滴,3周为1个周期,至少化疗2个周期后评价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18例中部分缓解5例,疾病稳定8例,疾病进展5例,有效率27.8%,疾病控制率72.2%。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和胃肠道反应,其中中性粒细胞减少8例、贫血3例、血小板减少1例、恶心呕吐7例、腹泻1例、厌食10例,乏力3例、皮疹1例、转氨酶升高1例等。结论:单药雷替曲塞二线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可耐受。

    作者:曹海峰;缪晓东;王卫星;徐燃;李燕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新时期医院核心竞争力的评价与对策

    为打造新时期的医院核心竞争力,分析核心竞争力的特点和影响因素,并对医院核心竞争力进行了阐述。文章通过文献回顾、现状调查、Delphi专家咨询等方法确定了医院核心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及其评价标准。在如何提升医院新时期核心竞争力方面,提出管理创新、加强人才建设、提升医疗质量、加强科研创新、加强重点学科建设、加强文化建设等策略。

    作者:何咸兵;张鑫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临床护理路径在白内障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白内障手术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选取手术白内障患者12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均以整体护理为基础,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白内障术前术后护理方法,观察组根据我国2009年卫生部制定的单纯性白内障临床护理路径实施标准,结合我院临床实际工作制定出详细护理表单进行对照研究。结果:观察组相关知识掌握程度达掌握35例(58.3%),患者满意度达满意42例(70.0%),对照组相关知识掌握程度达掌握21例(35.0%),患者满意度达满意25例(40.2%),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输液时间2.23±1.01天,住院时间4.78±1.06天,治疗费用8769.35±668.32元,对照组输液时间4.78±1.68天,住院时间6.89±1.23天,治疗费用8769.35±668.32元,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白内障手术患者,减少了输液时间,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提高了患者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及满意度。

    作者:唐小芳;俞密花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p40、天门冬氨酸蛋白酶、甲状腺转录因子-1在肺鳞癌与腺癌表达敏感性和特异性

    目的:探讨肺非小细胞癌组织中鉴别鳞癌和腺癌有意义的免疫组化检测标记。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非小细胞肺癌51例组织中p63、p40、CK5/6、甲状腺转录因子-1(TTF-1)、CK7、天门冬氨酸蛋白酶(Napsin-A)的表达。结果:(1)p40、p63、CK5/6在非小细胞肺癌中表达:非小细胞肺癌51例中,p40、p63、CK5/6在鳞状细胞癌20例中阳性表达为20例(100.0%),19例(95.0%),18例(90.0%),在腺癌31例组织中阳性表达为0例(0.0%)、6例(19.4%)、3例(9.7%)。p40在31例腺癌中无1例表达,特异性高于p63、CK5/6(χ2=6.424,P<0.05),而p63、CK5/6两组间特异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TTF-1、CK7、Napsin-A在非小细胞肺癌中表达:非小细胞肺癌51例中,TTF-1、CK7、Napsin-A在肺腺癌31例中阳性为27例(87.1%)、25例(80.6%)、28例(90.3%),在鳞状细胞癌20例组织中阳性表达分别为1例(5.0%)、7例(35.0%)、0例(0.0%),TTF-1和Napsin-A阳性表达特异性高于CK7(χ2=12.197,P<0.01)。结论:p40、NapsinA、TTF-1联合检测可更好地鉴别诊断肺非小细胞癌,为临床进行靶向治疗提供依据。

    作者:仇加高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南通地区中年人群总体心血管危险因素调查

    目的:对南通地区在职职工进行心血管总体危险因素评估,分析该人群未来10年缺血性心血管病(is-chem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ICVD)的发病风险。方法:健康体检35~59岁人群5390例,其中男3442例,女1948例。对受检人群进行问卷调查及体格、生化检查。根据“国人缺血性心血管病10年发病危险度评估表”对受检人群进行评估。结果:(1)35~59岁人群中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体重异常、吸烟的暴露率分别为21.8%、4.7%、31.4%、55.0%和34.7%。各心血管危险因素检出率男性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中年体检者10年ICVD发病的风险男性为(2.61±3.78)%,女性为(1.21±1.86)%。除35~39岁年龄段均高于评估表提出的各年龄段平均危险参考水平。结论:南通地区中年人群心血管危险因素患病率较高,该人群10年ICVD发病风险较大,应加强对该地区人群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干预。

    作者:崔勤;马宏华;顾爱武;王蓬波;郭艾武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无张力疝修补术后复发23例分析

    目的:探讨无张力疝修补术后的复发原因及手术治疗方法。方法:术后复发疝23例,选取Plug充填式补片19例,Kugel补片4例。补片卷曲移位者重新置入网塞补片;横筋膜薄弱内环较大者采用Kugel补片置入腹膜前间隙展平后再闭合疝环。结果:无张力疝修补术后复发23例中,斜疝18例,直疝4例,股疝1例。术后随访0.5~4年,再次复发2例均为采用Plug充填式无张力修补术式者,再次手术采用Kugel补片后均未复发。术后腹股沟血肿5例,对症处理后2月内消失。结论:无张力疝修补术后腹股沟疝复发与手术操作不当,补片材料选择及高腹内压等因素相关。

    作者:李江海;王京立;华玉明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应用旋转灌注式生物反应系统体外构建组织工程神经的研究

    目的:模拟微重力建立体外构建组织工程神经的方法,评价微重力环境对支持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将皮肤前体细胞诱导分化的施万细胞作为支持细胞,联合壳聚糖神经导管、聚乳酸乙醇酸共聚物纤维支架,利用旋转灌注式生物反应系统体外培养,对照组为传统的静止培养。培养不同时间点取样,利用结晶紫染色,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染色,CCK-8细胞活力检测,扫描电子显微镜等方法观察支持细胞的生长状况。结果:体外培养7天后CCK-8细胞活力检测提示贴附在导管和纤维支架表面的细胞数量多、活力好,应用旋转灌注式生物反应系统体外培养较对照组高出约2倍,随后在14天、21天时略有下降;结晶紫染色及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显示7天时,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支持细胞呈立体生长,分泌大量细胞外基质,生长状态更好;S100荧光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显示微重力环境下施万细胞的标志物未发生改变。结论:模拟微重力环境较传统静止培养能更高效、优质地在体外构建组织工程神经。

    作者:朱慧;薛成斌;徐茜;顾晓松;顾剑辉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下睑下缘切口入路治疗鼻骨-上颌骨额突复合骨折11例

    目的:探讨下睑下缘切口入路在治疗鼻骨-上颌骨额突复合骨折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11例鼻骨-上颌骨额突复合骨折的患者,经下睑下缘切口入路行解剖复位内固定术的手术情况。结果:11例患者均一期愈合,仅1例1月后出现切口感染,经过抗炎引流处理无效,3月后取出内固定材料,获痊愈。其余10例效果良好,无并发症。术后3月症状VAS评分明显优于术前,术后3月外观(2.00±0.89)分低于术前(6.45±0.93)分,术后3月疼痛(2.64±0.67)分低于术前(7.64±0.92)分,术后3月面部感觉(2.36±1.69)分低于术前(6.72±1.10)分,术后3月鼻塞(1.36±0.50)分低于术前(7.82±0.7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睑下缘切口入路具有切口隐蔽,面部疤痕不明显,手术视野显露充分,操作过程简单,效果可靠,并发症少等优点,是治疗鼻骨-上颌骨额突复合骨折的有效手术进路。

    作者:王健 刊期: 2014年第04期

交通医学杂志

交通医学杂志

主管:江苏省教育厅

主办:南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