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光明
目的 建立益气养阴降糖丸中葛根素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法,检测波长:250 nm,流动相:甲醇-0.1%枸橼酸溶液(25∶75),流速:1.0 ml/min.结果 葛根素浓度在10.0~90.0 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6),加样回收率为99.5%(n=3),RSD为1.2%.结论 此方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可用于益气养阴降糖丸中葛根素的含量测定.
作者:颜素琴;宋晓琳;李祥勇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分析测定半边旗中木犀草素和芹菜素的含量.方法 采用ODS-C18分析柱(25 mm×4.6 mm,5 μm);流动相为甲醇-0.4%的磷酸水溶液(1∶1);检测波长345 nm,流速1 ml·min-1,柱温为25℃.结果 木犀草素线性范围0.02~0.4 μg,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96.39%(RSD=1.95%);芹菜素线性范围0.02~0.4 μg,r=0.999 6,平均回收率为98.10%(RSD=0.96%).结论 此法简便、准确、灵敏度高、重复性好,可以作为半边旗中两种黄酮的测定方法.
作者:龚先玲;陈志红;梁念慈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制订芎附根痛消丸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 采用显微鉴别及薄层鉴别方法对处方成分进行定性分析.结果 质控方法切实可行,重现性好,分辨性高.结论 处方设计合理,质控方法可靠,能够保证药品质量.
作者:张永恒;乔立新;卢乙众;丁毅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附桂骨痛胶囊(FGC)的抗炎镇痛作用.方法 抗炎实验分别采用大鼠足跖肿胀法、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法和小鼠棉球肉芽肿增生;镇痛实验采用甲醛致大鼠疼痛法、热板法和醋酸扭体法.结果 FGC 60 mg·kg-1和200mg·kg-1能显著降低蛋清所致大鼠足跖肿胀百分率.FGC 100 mg·kg-1和300 mg·kg-1能有效抑制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提示该药有抗炎作用.镇痛实验中,FGC 20 mg·kg-1和60 mg·kg-1可明显减少甲醛致痛大鼠抬足次数,FGC 100mg·kg-1和300 mg·kg-1能明显提高热板致小鼠痛阈,减少扭体次数;FGC 300 mg·kg-1组还能显著延长扭体潜伏期.结论 FGC有明显的抗炎、镇痛作用.
作者:岳兴如;阮耀;刘萍;王澍嵩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建立肉苁蓉中多种有机氯类农药同时检测的方法.方法 运用底物固相分散(MSPD)法、气相色谱法同时测定肉苁蓉中六六六及滴滴涕七种异构体.结果 六六六及滴滴涕七种异构体的加标回收率均大于80%,RSD<5%,肉苁蓉样品在优化的MSPD的实验条件下,无需进一步净化即可用于气相色谱检测.结论 该方法具有试剂用量少,操作简便,快速等特点.
作者:杨红兵;张玲;齐誉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通过对复方大果木姜子软膏Ⅰ号、Ⅱ号、Ⅲ号3个制剂处方水提、醇提物体外抗HSV-1病毒作用的研究,优选出一个佳组方提取工艺,为进一步将其开发成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单纯性疱疹病毒的中药新药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细胞培养法,采用观察细胞病变(CPE)和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细胞活性,观察复方大果木姜子软膏提取物抗HSv-Ⅰ病毒感染的作用;以治疗指数(TI)为评价指标,比较各处方的抗病毒活性强弱.结果 复方大果木姜子软膏Ⅰ号,Ⅱ号,Ⅲ号三个处方其水煎液及醇提液都有不同程度的体外抑制HSV-1在Hep-2细胞中增殖的作用;其中Ⅱ号处方的水提取物作用强.结论 选用复方大果木姜子软膏Ⅱ号处方采用水煎提取作为制剂研究的优处方工艺.
作者:杨佃志;张永萍 刊期: 2007年第05期
探讨审核中药处方的重要性,得出对药名、用量用法、辨证用药、因人用药、配伍禁忌、妊娠禁忌、有毒中药等内容的审核方法,指出对处方的适宜性进行审核是确保患者使用中药安全有效的关键.
作者:朱卫星;朱志冰;李晓燕;沈英俊 刊期: 2007年第05期
手足皲裂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冬季发病率高.冬季寒冷干燥,角质层较厚的部位因机械作用发生皲裂,有些地区称裂口或龟裂.主要发生在手足,因冬季汗腺和皮脂腺的分泌减少,缺乏滋润,加上皮肤的其他疾患,如皮肤干燥,长期患手足癣者及职业上的关系,皮肤干燥失去正常的弹性和伸展度而发生裂口或皲裂.
作者:陈幼明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为充分利用野菊花植物资源,避免资源的浪费,探讨野菊花总黄酮的提取及鉴别方法.方法 采用超声波乙醇浸提法从野菊花中提取黄酮类物质,对所提取的黄酮类物质进行验证,并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含量.结果 测得样品中总黄酮的含量C=0.659 9 mg/ml,回收率为101.1%,其纯度和产率均较高.结论 该方法采用全物理过程,无任何污染,是提取野菊花黄酮类物质的有效途径.
作者:赵进;罗建华;刘娇;张丽丹;蒙春越;黄锁义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消炎退热颗粒中咖啡酸的含量.方法 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柱(Alltima,5 μm,4.6 mm×250 mm);流动相:乙腈-0.4%磷酸(13∶87);检测波长323 nm.结果 咖啡酸进样量在0.0387~0.387 0 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8(n=6),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0.56%(n=6);精密度RSD=1.36%(n=6).结论 该方法操作简便、快速、准确.
作者:方建和;熊胜泉;颜冬梅;朱卫丰 刊期: 2007年第05期
道教圣地武当山地处我国中西部的结合部,道教文化积淀丰厚,中草药资源丰富.武当道教医药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逐步形成了融宗教文化、道教医药与地域特色为一体的中草药应用八大特色.挖掘整理武当道教医药特色,对于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意义深远.
作者:陈吉炎;涂自良;杨光义;朱海涛;安志斌;尚儒彪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分析5个市售莪术样品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 用蒸馏法提取挥发油后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分析.结果 5个样品挥发油中共鉴定出43种化学成分,主要成分为莪术呋喃烯(样品1、3、4)、8,9-去氢-9-甲酰基-环异长叶烯(2~5)、α-姜黄烯(2、5)、二-表-α-雪松烯(2)等.结论 5个莪术样品质量均有显著差异.莪术挥发油中所含的化学成分值得研究.
作者:张桂芝;李翠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建立半夏及其伪品水半夏的紫外光谱鉴别方法.方法 用中药鉴别紫外谱线组法进行实验.结果 半夏及其伪品水半夏水浸液的紫外谱线组图像、大吸收峰数目及峰位值具有明显差异.结论 该法可用于半夏、水半夏的鉴别.
作者:许卫锋;张保国;李勉;刘广河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确定一枝黄花的化学光谱特征.方法 用紫外-可见光谱和荧光光谱分别对一枝黄花进行光谱分析.结果 一枝黄花的紫外-可见光谱吸收峰分别在665,606,535和504 nm处,荧光光谱的大发射波长为674 nm.结论 此法可快捷、准确地鉴定一枝黄花.该法操作简便、灵敏度高、重复性好,且所得图谱具有指纹特征.
作者:周清平;袁晓玲;梅光泉 刊期: 2007年第05期
文章首先介绍了中药注射剂的优缺点,然后分别从注射剂的配伍问题、化学成分、原料药材3方面探讨了影响中药注射剂稳定性的相关因素,提出分析、发现和解决影响中药注射剂稳定性的因素是当务之急的工作.
作者:黄江虹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探索山茱萸水提液防治骨质疏松的作用机制.方法 测定骨质疏松模型小鼠(SAM-P/6)抗疲劳能力,骨钙、骨磷含量,甲状旁腺素含量,骨密度等指标.结果 山莱萸水提液治疗组在各项指标中相对空白对照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山茱萸水提液治疗组确实能明显改善SAM-P/6小鼠的骨质疏松状况.
作者:崔维利;陈涛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对吉林省延边地区产东当归的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分析.方法 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对东当归中挥发油成分进行提取,用GC-MS联用技术分离鉴定其化学组成,计算其相对百分含量.结果 超临界CO2萃取物为黄棕色油状物,得率为0.9%,用GC-MS联用技术从中鉴定出亚油酸乙酯、5,5-二甲基-双环(6,3,0)-1,7-十一烯-3-酮等30种成分,占挥发油总含量65.66%;萃取物经硅胶柱色谱分离纯化,从中鉴定出十八酸乙酯等11种成分,占总含量的85.1%.结论 首次从东当归挥发油当中分离鉴定出5,5-二甲基-双环(6,3,0)-1,7-十一二烯-3-酮等10种化学成分,超临界CO2萃取与传统方法提取的东当归中挥发油化学成分有显著不同.
作者:孙仁文;朴惠善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银杏叶提取物(GBE)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线栓阻断大鼠大脑中动脉建立局灶性脑缺血模型,观察GBE对模型大鼠神经损伤症状、脑梗塞范围及血清SOD活性、MDA含量的影响.结果 GBE能显著改善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神经症状,降低脑梗塞范围及血清MDA含量,提高血清SOD活性.结论 GBE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抗氧化作用有关.
作者:王光明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雷公藤多苷的肝损伤副作用及相应对策.方法 应用不同剂量雷公藤多苷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肾病综合征、紫癜性肾炎患者59例,观察其肝损伤的发生率.结果 小剂量(1 mg·kg-1·d-1)雷公藤多苷肝损伤副作用小,大剂量(2 mg·kg-1·d-1)副作用大,但加用保肝药物后副作用发生率降低.结论 在应用雷公藤多苷(尤其在双倍剂量)的同时加用保肝药物,可降低其肝损伤的发生率.
作者:任献青;丁樱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酒肝胶囊治疗酒精性肝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70例酒精性肝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酒肝胶囊口服;对照组给予硫普罗宁口服.观察两组在临床症状、体征、生化检查,B超检查的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结束后治疗组中医症状、体征总计分较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结束后治疗组血清甘油三酯(TG)较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肝功能指标(ALT,AST,γ-GT)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其中谷丙转氨酶(ALT)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7.5%,对照组总有效率73.3%,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酒肝胶囊有明显改善酒精性肝病患者症状、体征,改善肝功能、影像学指标的作用.
作者:祁培宏 刊期: 2007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