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薅;陈红卫;韩钱芝
大黄为常用中药.<中国药典>2000年版Ⅰ部收载其来源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Rheum palmatum L.唐古特大黄R.tanguticum Maxim.ex Balf.或药用大黄R.officinale Baill.的干燥根及根茎.其性苦、寒.具有泻热通肠、凉血解毒、逐瘀通经之功效,临床应用相当广泛.笔者在工作中发现有一种不同性状的伪品常混于正品大黄中,经进一步鉴定为同科植物河套大黄R.hataoense C.Y.Cheng et C.T.Kao的干燥根及根茎.因伪品所含成分与正品不同,其功效亦不相同,不能互为混用.现将大黄及其伪品的外观性状、显微特征及薄层色谱鉴别要点介绍于下:
作者:杨成英 刊期: 2003年第12期
目的:研究视网膜下膜的手术切除方法.方法:在内路玻切的基础上,切开视网膜取出视网膜下膜.结果:在取出视网膜下膜21例中,术后随访1年,网脱复发3例;在未取同下膜29例中,视网膜脱离复发6例,有显著差异.结论:视网膜下膜取出对减少视网膜脱离复发有重要作用.
作者:陈震 刊期: 2003年第12期
参照<中国药典>及相关文献,考察了30%乙醇、50%乙醇、70%乙醇、95%乙醇对活性成分番泻苷的浸出率.结果发现以50%乙醇为溶媒浸出率高.从而确定了番泻叶颗粒剂的制剂工艺.同时制定出番泻叶颗粒剂的相关定性、定量及剂量标准.
作者:杨元勋 刊期: 2003年第12期
目的:研究中药制剂芎术胶囊的质控标准.方法:用显微和薄层色谱鉴别控制质量.结果:方法简便,专属性强,重现性好.结论:通过对处方中主药用显微和薄层色谱鉴别,可有效的控制芎术胶囊质量.
作者:雷茂华 刊期: 2003年第12期
目的:观察虎参痛风胶囊治疗痛风的疗效.方法:内服6粒/次,3次/d.30 d为1疗程.结果:总有效率为100%.其中治愈80%,好转(包括2年内复发但症状较前明显减轻)20%,且未见明显毒副作用.结论:虎参痛风胶囊具有较好的抗痛风作用,且显效迅速,毒副作用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宋文冲;陈超 刊期: 2003年第12期
顺气降逆口服液系由我院协定处方制成的医院制剂.实验研究表明,该药对治疗腹腔手术后的肠胃气滞型肠麻痹,有明显行气导滞、促进胃肠道功能恢复、促进肠胃蠕动、肛门排气提前以及腹胀、腹痛等症状减轻与消失的作用.临床观察统计,短排气时间为服药后5 h.另外,其对新生儿消化功能障碍所致的厌食纳差、大便秘结、啼哭不安,疗效显著;对老年人消化不良、腹部胀满、便秘、腹痛效果也很好.现介绍如下:
作者:杨幼华 刊期: 2003年第12期
目的:探索蟾酥镇痛膏中蟾酥佳提取工艺.方法:采用理化鉴别和薄层色谱鉴别法对提取后的蟾酥残渣进行检查.结果:蟾酥佳提取工艺为采用90%、80%乙醇依次提取.结论:蟾酥采用90%、80%乙醇依次提取,有效成分提取完全,提取工艺合理.
作者:张敏 刊期: 2003年第12期
简述了近10年来有关丹参的研究进展,包括丹参的剂型、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作者:邓翠娥 刊期: 2003年第12期
白前、白薇两种中药材在全国使用情况比较混乱,一度引起同行的重视,但混用和替代的错误现象仍然较突出.二者在临床应用上有很大差别.为了引起同仁的重视,保障临床用药安全有效,在此对二者进行比较鉴别.
作者:许冰玉 刊期: 2003年第12期
中药是祖国医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几千年来,由于中药的疗效可靠,毒副作用小,赢得了人们的信赖.近年来,笔者在临床调剂工作中,发现有些药材常被代用、混用,使得所有药物与所付药物不一,直接影响了临床治疗效果.现将下面在处方中常见易混用中药的主要鉴别特点介绍如下.
作者:窦立新;余晓东;高新跃 刊期: 2003年第12期
神经衰弱是以神经过程易于兴奋和易于疲劳为特点,伴有情绪不稳,睡眠障碍和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症状体征的神经症.精神科门诊中常见,且病程长,症状复杂.笔者采用祖国医学理论,结合临床实际,运用甘麦大枣汤合归脾汤治疗本病颇验.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健平 刊期: 2003年第12期
目的:观察中药治疗酒精性肝病疗效.方法:中药二陈汤加减治疗.结果:治愈率50%,显效39.40%.结论:中药对酒精肝疗效可靠.
作者:李新华;范坚贞 刊期: 2003年第12期
用现代药物化学的角度分析了中药汤剂的利弊,并提出改变弊端的对策和设想.
作者:黄玉宇;严令耕 刊期: 2003年第12期
慢性肾炎是由多种病因所致的免疫性疾病,具有病程长、经常反复,迁延难愈的特点.作者通过病因病机分析,认为肾脏的瘀滞,是慢性肾炎的重要病理因素,瘀血存在于慢性肾炎的全过程,且血与水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慢性肾炎常致血瘀水停.临床治疗以活血化瘀,利水渗湿为主,并以主症结合兼症根据本病脾虚、肾虚、脾肾两虚之不同进行随证加减,收效良好.
作者:徐明 刊期: 2003年第12期
五味消毒饮是清*吴谦<医宗金鉴>中的一方.由金银花、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紫背天葵五味组成.笔者根据该方随证加减,治疗各种疾病,竟获奇效.现举例如下:
作者:喻红兵 刊期: 2003年第12期
对近年来有关仙鹤草的文献进行整理,归纳总结.综述了对仙鹤草的现代药理研究及临床应用.指出仙鹤草有良好的止血抗肿瘤等作用,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值得深入研究其机理.
作者:阳向波 刊期: 2003年第12期
系统介绍了超临界流体萃取、膜分离、大孔树脂吸附、超细微粉碎等中药制备高新技术及多种新剂型在新型中医药膳的应用.指出中医药膳是多学科交叉的边缘领域,所含的学术与技术问题涉及到中医药、现代营养、中药化学、中药制剂学、食品学、药理学、毒理学等学科间的相互渗透.
作者:杨军;薛焰;郭立玮 刊期: 2003年第12期
目的:对泽泻药材进行质量控制.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结果:不同来源的泽泻药材的中等极性部分的高效液相色谱图表明,其共有峰为7个,基本达到基线分离,符合指纹图谱的要求.结论:经方法学考察,认为该法稳定性强,精密度高,重现性和专属性较好,可以用于指纹图谱的制定和研究.
作者:许枬;杨松松 刊期: 2003年第12期
目的:从免疫学方面探讨中药黄芪抗γ射线辐射的作用.方法:用100%黄芪水浸出液定期给小鼠灌胃,然后测定骨髓细胞增殖反应、淋巴细胞转化率、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结果:用药组对以上免疫学指标均有显著增强作用,与照射组相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未见有副作用.结论:口服黄芪有明显抗γ射线辐射作用.
作者:李宗山;张迪;邱世翠;孟玮;王志强;周军 刊期: 2003年第12期
目的:观察熏脊疗法的临床效果.方法:用特制中药粉末与水调匀涂抹于脊椎某一区域而后灸该部位.结果:64例患者,总有效率为95.3%.结论:熏脊疗法对慢性疾病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作者:李建国;杨尚辉;王迪 刊期: 2003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