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磊
目的:报告26例胸部锐器伤的救治经验.方法:剖胸手术16例,心或大血管损伤修补11例,其中体外循环2例;肺损伤修补4例,膈肌和肝损伤修补1例;单纯胸腔闭式引流6例,胸壁清创缝合4例.结果:死亡3例,23例痊愈出院.结论:诊断正确,处理及时有效,是提高救治成功的关键.
作者:黄惠兴 刊期: 2001年第06期
大面积脑梗死临床表现凶险,致残率高,有一定的死亡率.我院于1997~2001年共收治32例,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包国华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热性惊厥(Fc)时脑电图(EEG)阳性改变与以后癫痫发作的关系.方法:对240例患儿Fc后进行EEG检查.结果:异常脑电图68例.其中轻度异常26例,中、高度异常33例,两侧同步痫性放电7例,局部痫灶2例.结论:EEG多次异常,Fc可移行为癫痫.
作者:张国英;曹阳 刊期: 2001年第06期
产科子宫切除术是产科出血危及产妇生命的重要抢救手段之一,本文回顾分析我院1980~1999年收治及在外院会诊处理的20例产科子宫切除术患者,并对手术指征、时机及术式进行讨论,分析如下.
作者:刘春红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探讨CT、MR对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的诊断价值.方法:17例24个股骨头经随访或集体读片证实.应用日立W550型CT与GE Vaxtra 0.5TMR.结果:24个股骨头中按ARCO分期,正常3例,CT显示Ⅱ期7例,Ⅲ期及Ⅳ期14例,MR显示0期1例,Ⅰ期2例,Ⅱ期7例,Ⅲ及Ⅳ期14例.CT可显示囊变,骨硬化线,股骨头塌陷.MR显示双线征,关节腔积液.结论:MR对股骨头无菌坏死的诊断优越性在于早期发现病变,中晚期病变CT、MR价值等同.
作者:许亚春 刊期: 2001年第06期
上腹部手术后的疼痛、手术的刺激及麻醉药的残余作用均可导致肺功能下降.我们采用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有效地减轻了上腹部术后肺功能的抑制,且低浓度的布比卡因和曲马多并不影响肠蠕动的恢复.
作者:陈兆敏;李芹;胡静 刊期: 2001年第06期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宫颈癌治愈率逐渐提高,但颈癌放射治疗后放射性膀胱炎也有所增多,在放射性膀胱炎治疗中的护理也成了重要环节.我院自1988~1998年共收治放射性膀胱炎76例,现将护理特点及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瞿国霞 刊期: 2001年第06期
尖锐湿疣又称性病疣、生殖器疣,系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所致的生殖器、会阴、肛门部位的表皮乳头瘤样增生,属性传播疾病(STD),已成为全世界的一个重要问题.近二年来,我科采用CO2激光加免疫药物治疗尖锐湿疣患者90例收到良好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常建祝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回顾分析创伤危重病人的救治经验.方法:421例创伤危重病人在急诊室抢救维持生命,初步明确诊断,尽早住院救治.结果:治愈259例,死亡101例,以车祸致脑外伤死亡多.结论:车祸为外科危重急诊的主要致伤原因,急诊医生应争分夺秒、高度负责,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明确诊断,是抢救生命,改善预后的必要条件.
作者:王永兵;陈年进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空气灌肠是诊断、治疗小儿急性肠套叠的重要辅助检查方法,而空气灌肠致结肠穿孔是少见而严重的并发症,如处理不当可造成死亡.近年我院收治2例因空气灌肠致结肠穿孔而行修补术均获得满意效果,现将治疗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朱志芳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笔者于1996~2000年采用中心静脉穿刺针在B超引导下经皮肾穿刺引流7例,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作者:朱晓群;倪颖 刊期: 2001年第06期
断指(肢)再植目前不少医院都在开展手、显微外科手术,断指(肢)再植常作为开展该项手术的基本科目,但不加选择地进行再植,出现了不少问题,较普遍的是:①手术后伤手包扎固定时间过久:不作功能康复,使伤指僵硬.要重视术后康复工作,及时作关节功能训练,对已失去关节的断指再植,应将关节固定在功能位,以获取再植指的大功能.发现肌腱粘连应动员患者作松解手术;②感觉功能未按时恢复:我们手术探查发现个别病人遗漏神经未接,神经两端都有结扎线,可能是作为神经标志,也有病例神经吻合端撕裂造成.建议再植时按顺序操作,再植术后,要有可靠内外固定,术后早期康复需要在术者指导下进行,早期主动伸指必须限位,活动度不能过大,以免撕裂吻接的神经.
作者:寿奎水 刊期: 2001年第06期
早期复极综合征(early repolarization syndrome,ERS)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心电图改变,在健康人群中约占1%~25%.ERS多无症状,部分可有胸痛、心悸等表现,临床上易与器质性心脏病特别是缺血性心脏病相混淆.本文报告5例ERS误诊情况分析如下.
作者:赵卫民 刊期: 2001年第06期
创伤所致失血性休克是外科急症中常见症状,如抢救不及时,处理不正确,则患者极易死亡.我院外科于1995~2000年间共收治创伤性失血性休克46例,除外就诊时格拉斯哥评分<12分及PaO2<60mmHg者,余33例,其中死亡7例,存活26例.回顾性研究发现伤后24小时内收缩压波动≥30mmHg者及伤后24小时内晶体液输入量≥15L者死亡率显著增加.
作者:董亮;艾雪松;孙毅群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变化与肝功能损害的关系.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8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TGF-β1含量;测定各项反映肝功能主要生化指标:ALT、ALB、SB、PTA.结果:TGF-β1含量(x±s)分别为:慢性乙型肝炎轻度(18.25±3.71)ng/ml,中度(54.32±19.13)ng/ml,重度(108.15±47.23)ng/ml.重型(241.73±45.48)ng/ml均高于对照组(7.1±6.6)ng/ml(P<0.05),且随着肝损害加重,TGF-β1水平逐渐升高.结论:TGF-β1含量可反映肝损害程度,血清TGF-β1的测定对慢性乙型肝炎病情及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
作者:汪美华 刊期: 2001年第06期
医院感染疾病的发生与流行,与医院工作人员洗手不彻底、手部带菌状况有关.本文对工作人员手部带菌状况进行监测分析,结果表明:手部带菌合格率,医务人员高于后勤人员,护士高于医生,医生高于药剂师、炊事员、卫生员、会计.手部带菌菌种以手部暂住菌为多,暂住菌通过正确的洗手即能消除70%~95%.因此必须加强对医院工作人员预防医院感染知识的教育和手的卫生管理,从而提高洗手合格率,降低医院感染率.
作者:丁蓉君;崔雪华 刊期: 2001年第06期
观察84例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血脂和脂蛋白的变化.发现发病前2月内的TC、TG、HDL、LDL的数值与病后24小时内,30~35天时的数值无明显差异,病后2~7天时的数值与上述三者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病后2~7天所测的血脂和脂蛋白数值不能真实地反映患者的实际浓度,不应作为临床诊治的依据.
作者:曹志瑜;周宏智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观察熊去氧胆酸(UDVA)对慢性乙型肝炎重度淤胆的治疗作用.方法:将60例慢性乙型肝炎合并重度淤胆病人随机分为二组,治疗组用熊去氧胆酸治疗,对照组用门冬氨酸钾镁治疗.疗程为一个月.结果:UDCA具有促进黄疸消退,降低谷丙转氨酶(ALT),改善肝功能的作用,总有效率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UDVA可用于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合并重度淤胆.
作者:华军;姜海涛 刊期: 2001年第06期
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原则之一是通畅引流,临床上一般应用鼓膜穿刺术达到这一目的.但单纯的鼓膜穿刺术对较粘稠的中耳腔积液或鼓膜内陷效果较差.近年来我们在临床实践中应用术中空气注入,获得了较好的疗效.报道如下.
作者:程镔;刘国娟 刊期: 2001年第06期
近年来发现胃大部切除术后患残胃贲门癌的病例并非少见.自1989~2000年间我院共收治12例残胃贲门癌,现对其诊治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崔恒江;蔡吉祥 刊期: 2001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