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尿毒症性肺水肿30例临床分析

王秀珍

关键词:尿毒症性肺水肿, 慢性肾功能衰竭, 严重并发症, 住院治疗, 致死原因, 临床分析
摘要:尿毒症性肺水肿是尿毒症的严重并发症,也是急、慢性肾功能衰竭常见的致死原因,现将我院近年来住院治疗的尿毒症性肺水肿30例临床分析如下.
交通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休克病人术前抢救体会

    紧急手术是休克抢救的关键,术前必须做好纠正休克的工作.现将我院近年收治的128例休克病人术前抢救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刘肃;徐宝生;倪益红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处理急诊手外伤的几点经验与教训

    断指(肢)再植目前不少医院都在开展手、显微外科手术,断指(肢)再植常作为开展该项手术的基本科目,但不加选择地进行再植,出现了不少问题,较普遍的是:①手术后伤手包扎固定时间过久:不作功能康复,使伤指僵硬.要重视术后康复工作,及时作关节功能训练,对已失去关节的断指再植,应将关节固定在功能位,以获取再植指的大功能.发现肌腱粘连应动员患者作松解手术;②感觉功能未按时恢复:我们手术探查发现个别病人遗漏神经未接,神经两端都有结扎线,可能是作为神经标志,也有病例神经吻合端撕裂造成.建议再植时按顺序操作,再植术后,要有可靠内外固定,术后早期康复需要在术者指导下进行,早期主动伸指必须限位,活动度不能过大,以免撕裂吻接的神经.

    作者:寿奎水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囊肿-腹腔分流术治疗脑蛛网膜囊肿疗效分析

    脑蛛网膜囊肿是由蛛网膜围成的囊性腔隙,发病率占颅内占位病变的1%,本院近三年共施行囊肿腹腔分流术治疗蛛网膜囊肿19例,获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施卫东;刘道坤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医院工作人员手部带菌状况分析

    医院感染疾病的发生与流行,与医院工作人员洗手不彻底、手部带菌状况有关.本文对工作人员手部带菌状况进行监测分析,结果表明:手部带菌合格率,医务人员高于后勤人员,护士高于医生,医生高于药剂师、炊事员、卫生员、会计.手部带菌菌种以手部暂住菌为多,暂住菌通过正确的洗手即能消除70%~95%.因此必须加强对医院工作人员预防医院感染知识的教育和手的卫生管理,从而提高洗手合格率,降低医院感染率.

    作者:丁蓉君;崔雪华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周围神经43kD蛋白在损伤坐骨神经中的表达

    目的:探索SD大鼠损伤坐骨神经组织中43kD蛋白的表达.方法:采用周围神经43kD蛋白单克隆抗体,以Westem Blot方法检测大鼠损伤坐骨神经中相应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正常大鼠坐骨神经组织与大鼠损伤后2周的坐骨神经远侧端组织,在43kD处均有免疫反应阳性条带,在大鼠损伤后2周的坐骨神经远侧端组织中阳性反应产物着色较深.结论:大鼠坐骨神经组织中有43kD蛋白的表达,而损伤神经远侧端43kD蛋白表达增强.

    作者:何江虹;丁斐;张沛云;顾晓松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新式剖宫产与经典剖宫产的比较

    我院近年开始施行新式剖宫产术共248例.该术式确有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损伤少、术后恢复快、节省手术器械、降低医疗费用等优点,但是在临床应用中与传统的纵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相比仍各有利弊.本文通过对麻醉效果、手术时间、出血情况、术后镇痛、体温、恢复排气时间、切口愈合等进行比较,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法.

    作者:宋建华;胡晓红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喙突、锁骨钢丝固定肩锁关节脱位及锁骨远端骨折

    目的:为肩锁关节脱位和锁骨远端骨折提出一种有效的固定方法.方法:采用锁骨或骨折近端和喙突钢丝牵拉结扎固定肩锁关节脱位或锁骨远端骨折术式,临床应用23例.结果:全部达解剖复位,无肩峰及锁骨远端副损伤,拆除内固定后,随访6月~1年,8例肩锁关节脱位无移位,锁骨远端骨折愈合良好,无向上移位.结论:喙突和锁骨钢丝牵拉结扎固定术式简单,固定稳定可靠,可早期功能锻炼,减少肩关节障碍.

    作者:朱保明;李来昌;周其佳;左松球;丁克海;王庆刚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血清TSGF的检测对胰腺癌的诊断与随访价值

    目的:通过检测胰腺癌患者术前术后血清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SGF),了解血清TSGF对腺癌诊断及随访价值.方法:检测25例胰腺癌患者术前、术后1周、2周、3周血清TSGF水平,并与正常人群进行对照.结果:TSGF对胰腺癌诊断阳性率为80%,特异性为96.6%,胰腺癌患者术后1周TSGF下降快,第3周逐渐恢复正常.结论:TSGF可以作为胰腺癌的一种肿瘤标志物,血清TSGF水平与肿瘤负荷大小有关.

    作者:施晓东;蒋敬庭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医院实施企业化管理的探讨

    广州海员医院是广州海运集团有限公司所属的一所二级甲等非营利性综合医院,现有编制床位310张.自1998年以来,我们运用企业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对医院实施企业化管理.三年多来,医院年总收入增长62%,职工人数减少24%,固定资产新增188%,年门诊量增加41%,药品比例下降10.07%,医院综合实力有明显增强,我们的做法和体会如下.

    作者:刘丽娅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小儿支气管异物40例分析

    小儿支气管异物是耳鼻咽喉科常见的急诊,也是小儿意外死亡的原因之一.近年来,我科收治小儿气管异物40例,均行支气管镜下异物取出术.现报告如下.

    作者:陶苏华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先天性胆囊缺如B超误诊1例

    患者,女,38岁.既往无特殊病史.因右上腹疼痛不适数日,于门诊就诊.体检:心肺未见病理性体征,肝脾未扪及,莫菲氏征(+).血常规示:Hb102g/L,RBC3.6×1012/L,WBC 7.01×109/L,N 70%,L 28%.X线:心肺未见异常.心电图无异常.B超检查:使用海鹰2035,3.5MHz探头.空腹经腹部探查可见:肝切面形态正常,肝内光分布欠均匀.未见局限性异常回声,肝内血管走向清晰,肝内外胆管不扩张,胆总管内径0.8mm,门静脉主干内径1.2mm.胆囊区内未见正常的胆囊图像,可见2个4.5cm弧型强光带,后方伴大片声影,B超诊断:胆囊结石填满型.患者手术证实为,先天性胆囊缺如.

    作者:张玲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空气灌肠致结肠穿孔行修补治疗体会

    空气灌肠是诊断、治疗小儿急性肠套叠的重要辅助检查方法,而空气灌肠致结肠穿孔是少见而严重的并发症,如处理不当可造成死亡.近年我院收治2例因空气灌肠致结肠穿孔而行修补术均获得满意效果,现将治疗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朱志芳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严重肝外伤34例临床处理体会

    目的:探讨严重肝外伤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34例严重肝外伤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4例中Ⅲ级者12例、Ⅳ级15例、Ⅴ级5例、Ⅵ级者2例.手术治疗33例,肝缝合修补8例,带蒂大网膜填塞16例,不规则肝切除5例,肝周填塞3例.发生并发症4例,其中再出血1例,膈下脓肿2例,肝周脓肿1例,死亡4例.结论:手术是治疗严重肝外伤的有效方法,而及时准确的诊断,积极抗休克治疗是治疗成功的基础.

    作者:孙毅群;韩兵;王宝仁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急性心肌梗死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并发症的防治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并发症的防治.方法:采用Gruenlzig方法.结果:48例AMI的PTCA病人中,9例发生中重度冠状动脉内膜撕裂、夹层,2例发生冠状动脉痉挛,3例发生冠状动脉闭塞,34例发生再灌注心律失常(RA),3例放弃PTCA,1例死亡.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工作,术者的操作技能,熟悉冠状动脉的解剖特点和严密的监护是减少并发症的重要因素.

    作者:胡可明;张义勤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妊娠合并心脏病49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心脏病的发病情况和处理要点.方法:对住院分娩合并心脏病49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妊娠合并心脏病49/6988例(0.70%),病死率2.04%(1/49),围生儿死亡率2.04%(1/49).发病以先天性心脏病为第一位(44.90%);病毒性心肌炎后遗症为第二位(32.65%);风湿性心脏病为第三位(18.37%).心衰多发生在孕晚期,尤多见心功能Ⅲ~Ⅳ级.分娩方式常采用剖宫产.结论:妊娠合并心脏病至今仍是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控制心衰诱因,早期诊断心衰,积极使用抗生素预防和治疗感染,对减少孕产妇死亡、改善母婴预后至关重要.

    作者:王迪;吴晨梅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脾动脉结扎加修补治疗严重脾外伤31例报告

    目的:探讨严重脾外伤的保脾手术.方法:对31例严重脾外伤病人施行脾动脉结扎加修补术.其中脾损伤Ⅱ级9例,Ⅲ级22例.结果:31例均一次手术治愈.术后1~2周经彩超复查,脾脏血供良好.结论:对严重脾外伤行脾动脉结扎加脾修补是一种简单、易行、安全、可靠的手术方式.

    作者:邵伟斌;孙建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421例危重伤员的急诊救治分析

    目的:回顾分析创伤危重病人的救治经验.方法:421例创伤危重病人在急诊室抢救维持生命,初步明确诊断,尽早住院救治.结果:治愈259例,死亡101例,以车祸致脑外伤死亡多.结论:车祸为外科危重急诊的主要致伤原因,急诊医生应争分夺秒、高度负责,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明确诊断,是抢救生命,改善预后的必要条件.

    作者:王永兵;陈年进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熊去氧胆酸治疗慢性乙型肝炎重度淤胆30例观察

    目的:观察熊去氧胆酸(UDVA)对慢性乙型肝炎重度淤胆的治疗作用.方法:将60例慢性乙型肝炎合并重度淤胆病人随机分为二组,治疗组用熊去氧胆酸治疗,对照组用门冬氨酸钾镁治疗.疗程为一个月.结果:UDCA具有促进黄疸消退,降低谷丙转氨酶(ALT),改善肝功能的作用,总有效率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UDVA可用于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合并重度淤胆.

    作者:华军;姜海涛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腹部损伤的诊断及急症处理

    腹部损伤是外科急症中较为常见的急腹症.由于腹内脏器较多,其邻近器官牵涉面广,受损伤后常出现多种复杂的临床表现,给诊断带来诸多困难.腹腔的后壁为坚韧的脊柱,外力从腹前部袭击,极易造成空腔脏器的破裂、穿孔;实质脏器的破裂出血或断裂;大血管的严重损伤等.

    作者:毕玉华;周敬强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NOS、NO及TNF-α检测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中一氧化氮合酶(NOS)、血清一氧化氮(NO)及其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化学比色法、ELISA法对60例肝炎肝硬化患者进行血清NOS、NO及TNF-α水平进行检测并与正常人30例对照.结果: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NOS、NO及TNF-α的水平显著高于正常人群P<0.01.且随肝炎肝硬化病情的加重,血清NOS、NO及TNF-α水平依次升高,血清NOS、NO及TNF-α的水平与肝炎肝硬化病变程度呈正相关.结论:NOS、NO及TNF-α水平与肝炎肝硬化病情关系密切.

    作者:王陆军 刊期: 2001年第06期

交通医学杂志

交通医学杂志

主管:江苏省教育厅

主办:南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