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建华;胡晓红
目的:探讨老年人戊型病毒性肝炎(以下简称戊肝)的临床特点.方法:对老年戊肝33例与非老年戊肝38例作对比分析.结果:老年戊肝起病较缓慢,发热少见;ALT升高值较低,而TBi升高值较高,血清ALB下降明显,但复常时间与非老年人相比无显著差异.结论:老年戊肝临床特点为起病缓慢,黄疸深,但一般持续时间不长,重型患病率不高,预后良好.
作者:吴丛霞;李丽君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肱骨髁上、髁间粉碎性骨折手术问题和疗效分析.方法:对30例经手术治疗并得到随访,并对手术的方法、疗效及术后的功能恢复进行了分析.结果:1例发生了钢板松脱,骨折延迟愈合.疗效:优18例,良4例,可4例,差4例.结论:肱骨髁上、髁间粉碎性骨折的程度、手术的时间、手术的方法、内固定的选择、解剖复位及术后的功能锻炼对疗效有直接的影响.
作者:杨磊 刊期: 2001年第06期
婴儿脑型脚气病并不少见,由于对该病认识不足,有些患儿因而未能得到及时正确的诊断与治疗,甚至误诊其它疾病.现将我院近5年来收治的9例脑型脚气病患儿,临床误诊分析如下.
作者:胡金梅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磷化铝口服中毒临床症状严重,死亡率极高,有人报道(1),口服1片以上者均未存活.现将我院1995~2000年收治的急性磷化铝口服中毒14例报道分析如下.
作者:孙杰;戴耀曾 刊期: 2001年第06期
小儿支气管异物是耳鼻咽喉科常见的急诊,也是小儿意外死亡的原因之一.近年来,我科收治小儿气管异物40例,均行支气管镜下异物取出术.现报告如下.
作者:陶苏华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比较利培酮与氯氮平对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标准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利培酮与氯氮平两组,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临床疗效总评(CGI),阳性症状量表(SANS)等评定其疗效.结果:利培酮组疗效优于氯氮平组,对阴性症状的效果更显著.结论: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的疗效优于氯氮平、对阴性症状效果更为突出.
作者:施晓辉 刊期: 2001年第06期
大面积脑梗死临床表现凶险,致残率高,有一定的死亡率.我院于1997~2001年共收治32例,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包国华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并发症的防治.方法:采用Gruenlzig方法.结果:48例AMI的PTCA病人中,9例发生中重度冠状动脉内膜撕裂、夹层,2例发生冠状动脉痉挛,3例发生冠状动脉闭塞,34例发生再灌注心律失常(RA),3例放弃PTCA,1例死亡.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工作,术者的操作技能,熟悉冠状动脉的解剖特点和严密的监护是减少并发症的重要因素.
作者:胡可明;张义勤 刊期: 2001年第06期
早期复极综合征(early repolarization syndrome,ERS)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心电图改变,在健康人群中约占1%~25%.ERS多无症状,部分可有胸痛、心悸等表现,临床上易与器质性心脏病特别是缺血性心脏病相混淆.本文报告5例ERS误诊情况分析如下.
作者:赵卫民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研究肺癌、食管癌及癌旁组织端粒酶活性.方法:采用端粒重复扩增法结合微孔板呈色法,检测肺癌、食管癌及癌旁组织端粒酶活性,同时配合病理检查.结果:肺癌中央组织端粒酶阳性率100%,癌旁1cm处组织82%,远癌组织为8%.癌旁1cm处组织端粒酶阳性率与癌细胞分化有关.食管癌不同部位的端粒酶阳性率有显著差异(P<0.01),癌中央98%,癌旁1cm为72%,3cm为42%,6cm处为4%.癌中央的端粒酶活性值为0.325/mg蛋白,癌旁3em为0.147/mg蛋白和癌旁5cm为0.011/mg蛋白.结论:端粒酶活性与癌细胞的分化程度有关,端粒酶活性测定可以作为切除范围和预后判断的指标.
作者:王晓谭;刘俊华;史加海;王惠民 刊期: 2001年第06期
腹部损伤是外科急症中较为常见的急腹症.由于腹内脏器较多,其邻近器官牵涉面广,受损伤后常出现多种复杂的临床表现,给诊断带来诸多困难.腹腔的后壁为坚韧的脊柱,外力从腹前部袭击,极易造成空腔脏器的破裂、穿孔;实质脏器的破裂出血或断裂;大血管的严重损伤等.
作者:毕玉华;周敬强 刊期: 2001年第06期
老年人的心衰与中年人心衰有所不同,本文对45例老年性心衰特点分析,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45例均为本院内科住院病人,男41例,女4例.年龄57~92岁,其中57~69岁9例;70~79岁22例;80岁以上14例.
作者:戴琼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心血通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冠心病心绞痛患者92例,治疗组56例,5%葡萄糖液(GS)300ml或0.9%生理盐水(NS)300ml+心血通注射液10ml,每天一次静滴,14天为一疗程.对照组36例,5%GS250ml或0.9%NS250ml+硝酸甘油5~20mg,每天一次静滴,疗程同前.比较两组临床症状疗效及心电图变化.结果:两组总有效率,治疗组89.3%,对照组72.2%,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心电图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78.6%,对照组58.3%.结论:心血通注射液对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具有良好疗效.
作者:张川荛;汤思远 刊期: 2001年第06期
例1,女,28岁,70kg.因足月妊娠头盆不称行剖宫产术.麻醉选择连续硬膜外2%利多卡因+1:20万肾上腺素,术中阻滞好.术后硬膜外导管接镇痛泵,镇痛液为0.005%吗啡,0.125%布比卡因,0.005%氟哌啶.维持量用2ml/h,PCA 1ml,锁定时间20分钟.术后镇痛好.术后11小时出现眼球上翻,眼睑闭合困难,出汗,请眼科会诊,眼底未见异常,眼球活动迟缓,光反射正常.颈部肌张力高,克、布氏征(-).肌肉注射安定10mg,30分钟症状未改善,静脉注射安定10mg后入睡,症状消失,醒来时未再出现上述症状.
作者:黄增平;吴佳范;聂莉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食管癌切除标本切缘端粒酶活性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端粒酶重复扩增(TRAP)-微孔板杂交法,对140例食管癌切除标本切缘组织进行端粒酶检测,按切缘距癌灶距离≥5cm和<5cm分两组,术后随访3年以上.结果:切缘距癌灶<5cm组25例中11例(44.00%)端粒酶活性阳性,切缘距癌灶≥5cm组共115例中6例(5.22%)阳性,差异有显著性(P<0.05);切缘端粒酶阳性组病例3年生存率与切缘阴性组3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食管癌切除标本切缘端粒酶活性检测对食管癌手术范围有一定的指导价值,且可成为判断其预后的指标之一.
作者:史加海;刘俊华;王晓谭;王惠民 刊期: 2001年第06期
新生儿败血症是新生儿期常见的严重感染性疾病,我科自1998~2001年6月共收治新生儿败血症26例,其中经2次血培养证实者11例,现分析如下.
作者:陈燕 刊期: 2001年第06期
我院于1995~1999年采用肾实质肾盂分层切口治疗鹿角状肾结石26例,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峰;沈华才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观察熊去氧胆酸(UDVA)对慢性乙型肝炎重度淤胆的治疗作用.方法:将60例慢性乙型肝炎合并重度淤胆病人随机分为二组,治疗组用熊去氧胆酸治疗,对照组用门冬氨酸钾镁治疗.疗程为一个月.结果:UDCA具有促进黄疸消退,降低谷丙转氨酶(ALT),改善肝功能的作用,总有效率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UDVA可用于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合并重度淤胆.
作者:华军;姜海涛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为降低妊娠糖尿病的母儿并发症及围产儿死亡率.方法:对我院11例住院分娩的妊娠糖尿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开展饮食控制.结果:11例妊娠糖尿病通过早期监测筛查,及早发现糖尿病,及时给予饮食控制治疗,改善了母儿预后.结论:妊娠糖尿病应用药物治疗,易引起胎儿畸形甚至死亡,饮食控制治疗是一种简单、安全、可靠的方法.
作者:裴美兰;马勤宜;陈蕾 刊期: 2001年第06期
乳腺增生病是女性常见的乳腺疾病,西医多采用抗雌激素的三苯氧胺等药物进行治疗,虽有一定的疗效,但副作用较大,停药后易复发.笔者近10年来,应用中成药乳癖消联合西药,治疗乳腺增生病1200例,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孙进 刊期: 2001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