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新生儿败血症26例临床分析

陈燕

关键词:新生儿败血症, 感染性疾病, 血培养
摘要:新生儿败血症是新生儿期常见的严重感染性疾病,我科自1998~2001年6月共收治新生儿败血症26例,其中经2次血培养证实者11例,现分析如下.
交通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食管癌端粒酶活性及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食管癌切除标本切缘端粒酶活性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端粒酶重复扩增(TRAP)-微孔板杂交法,对140例食管癌切除标本切缘组织进行端粒酶检测,按切缘距癌灶距离≥5cm和<5cm分两组,术后随访3年以上.结果:切缘距癌灶<5cm组25例中11例(44.00%)端粒酶活性阳性,切缘距癌灶≥5cm组共115例中6例(5.22%)阳性,差异有显著性(P<0.05);切缘端粒酶阳性组病例3年生存率与切缘阴性组3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食管癌切除标本切缘端粒酶活性检测对食管癌手术范围有一定的指导价值,且可成为判断其预后的指标之一.

    作者:史加海;刘俊华;王晓谭;王惠民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爱维治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爱维治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在控制饮食、运动、应用降糖药物的基础上,爱维治1.2g加入生理盐水250ml,静滴每日1次,20天为一疗程;对照组:维生素B12500μg,肌注每日1次,20天为一疗程.结果:爱维治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确切,无不良反应.

    作者:徐昌辉;刘向萍;刘德胜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婴儿脑型脚气病9例误诊分析

    婴儿脑型脚气病并不少见,由于对该病认识不足,有些患儿因而未能得到及时正确的诊断与治疗,甚至误诊其它疾病.现将我院近5年来收治的9例脑型脚气病患儿,临床误诊分析如下.

    作者:胡金梅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早期复极综合征误诊5例分析

    早期复极综合征(early repolarization syndrome,ERS)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心电图改变,在健康人群中约占1%~25%.ERS多无症状,部分可有胸痛、心悸等表现,临床上易与器质性心脏病特别是缺血性心脏病相混淆.本文报告5例ERS误诊情况分析如下.

    作者:赵卫民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幼儿异物过敏4例分析

    近年来,在我园保健工作中,曾遇到4例比较特殊的过敏患儿,分析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例1,男,4岁,老师发现幼儿身体不适后带到保健室.幼儿双眼睑明显肿胀、下垂、畏光,眼部瘙痒感,脸部潮红.考虑到患儿在用完午点奶油冰淇淋后感不适,疑为食物过敏,在及时与家长联系,确定该患儿有过敏体质,曾对奶油话诲、巧克力、奶油冰淇淋等奶制品过敏.经半小时治疗后,症状完全消失.诊断为奶油冰淇淋冷饮过敏.

    作者:梁郁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儿童流行性腮腺炎126例临床分析

    2001年1~6月我院共收治儿童流行性腮腺炎患者126例,这次流行患儿临床症状表现较重,并发症多见,现将临床表现进行分析,探讨预防措施,报告如下.

    作者:丁淑芬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周围神经43kD蛋白在损伤坐骨神经中的表达

    目的:探索SD大鼠损伤坐骨神经组织中43kD蛋白的表达.方法:采用周围神经43kD蛋白单克隆抗体,以Westem Blot方法检测大鼠损伤坐骨神经中相应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正常大鼠坐骨神经组织与大鼠损伤后2周的坐骨神经远侧端组织,在43kD处均有免疫反应阳性条带,在大鼠损伤后2周的坐骨神经远侧端组织中阳性反应产物着色较深.结论:大鼠坐骨神经组织中有43kD蛋白的表达,而损伤神经远侧端43kD蛋白表达增强.

    作者:何江虹;丁斐;张沛云;顾晓松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扁平疣的冷冻疗法

    近年来我院使用液氮冷冻治疗扁平疣37例,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扁平疣37例中,男12例,女25例,年龄12~35岁,平均17.6岁;病程5月~3年,平均1.8年.患于面部21例,手背11例,面、手背部5例.其中18例曾用过中西药物治疗未愈.

    作者:张连云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氧合指数与新生儿呼吸衰竭预后的关系

    近年来,我院新生儿科应用Infant star 950呼吸机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48例,取得了一些经验和教训,为预测患儿预后,做了氧合指数的测定,并探讨其关系.

    作者:许建明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八种常用β内酰胺类抗生素静脉给药方案分析

    抗生素的疗效和毒性与其在血清中的药物浓度有关,为了解各种抗生素血药浓度及变化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我们选择临床应用为广泛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作为调查对象,调查了8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150例静脉滴注给药病例,归纳出21种静脉给药方案,结合药代动力学参数及临床情况,对各种静脉给药方案进行分析评价,现报告如下.

    作者:何振伟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微生态制剂在慢性重型肝炎治疗中的应用

    近年来,我院应用微生态制剂作为慢性重型肝炎的辅佐治疗,收到一定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治武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处理急诊手外伤的几点经验与教训

    断指(肢)再植目前不少医院都在开展手、显微外科手术,断指(肢)再植常作为开展该项手术的基本科目,但不加选择地进行再植,出现了不少问题,较普遍的是:①手术后伤手包扎固定时间过久:不作功能康复,使伤指僵硬.要重视术后康复工作,及时作关节功能训练,对已失去关节的断指再植,应将关节固定在功能位,以获取再植指的大功能.发现肌腱粘连应动员患者作松解手术;②感觉功能未按时恢复:我们手术探查发现个别病人遗漏神经未接,神经两端都有结扎线,可能是作为神经标志,也有病例神经吻合端撕裂造成.建议再植时按顺序操作,再植术后,要有可靠内外固定,术后早期康复需要在术者指导下进行,早期主动伸指必须限位,活动度不能过大,以免撕裂吻接的神经.

    作者:寿奎水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纳洛酮治疗急性乙醇中毒56例分析

    急性乙醇中毒为内科常见急症,常规使用催吐、洗胃、利尿及静脉补液等方法治疗,近年我院应用纳洛酮治疗56例与常规治疗相比较,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作者:李瑞芬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硬膜外注射罗哌卡因加芬太尼或吗啡术后镇痛比较

    手术后疼痛对患者生理和心理都是一种严重的打击.已有许多硬膜外注射吗啡合用局麻药术后镇痛的报告,效果好,但有副作用,尤其是迟发性呼吸抑制(1),限制了临床上的应用.本文选用低浓度芬太尼(RF)加罗哌卡因与吗啡(RM)加罗哌卡因用双盲法对100例患者作术后镇痛性能、副作用等进行对比,报告如下.

    作者:陈康莉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硬膜外术后病人自控镇痛在上腹部手术的临床应用

    上腹部手术后的疼痛、手术的刺激及麻醉药的残余作用均可导致肺功能下降.我们采用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有效地减轻了上腹部术后肺功能的抑制,且低浓度的布比卡因和曲马多并不影响肠蠕动的恢复.

    作者:陈兆敏;李芹;胡静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804例肺炎支原体IgM检测结果的临床分析

    目的:了解本院住院病例肺炎支原体IgM阳性者的发病年龄、肺部及肺外感染与损害的分布情况.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住院病例804例送检血清肺炎支原体IgM标本.结果:肺炎支原体IgM阳性者占24.50%(197/804),其中年龄组以3~7岁多见,占52.79%;婴幼儿次之,占23.86%.肺炎支原体肺炎阳性率为29.65%(110/371),肺外感染及损害者为87例.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在南通地区发生率较高,除肺炎外对众多肺外感染或损害应引起重视,并及时进行检测确诊和合理治疗.

    作者:徐杰;钱镜秋;吴月芳;姜荣;张金莲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先天性胆囊缺如B超误诊1例

    患者,女,38岁.既往无特殊病史.因右上腹疼痛不适数日,于门诊就诊.体检:心肺未见病理性体征,肝脾未扪及,莫菲氏征(+).血常规示:Hb102g/L,RBC3.6×1012/L,WBC 7.01×109/L,N 70%,L 28%.X线:心肺未见异常.心电图无异常.B超检查:使用海鹰2035,3.5MHz探头.空腹经腹部探查可见:肝切面形态正常,肝内光分布欠均匀.未见局限性异常回声,肝内血管走向清晰,肝内外胆管不扩张,胆总管内径0.8mm,门静脉主干内径1.2mm.胆囊区内未见正常的胆囊图像,可见2个4.5cm弧型强光带,后方伴大片声影,B超诊断:胆囊结石填满型.患者手术证实为,先天性胆囊缺如.

    作者:张玲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氟哌啶致锥体外系反应3例

    例1,女,28岁,70kg.因足月妊娠头盆不称行剖宫产术.麻醉选择连续硬膜外2%利多卡因+1:20万肾上腺素,术中阻滞好.术后硬膜外导管接镇痛泵,镇痛液为0.005%吗啡,0.125%布比卡因,0.005%氟哌啶.维持量用2ml/h,PCA 1ml,锁定时间20分钟.术后镇痛好.术后11小时出现眼球上翻,眼睑闭合困难,出汗,请眼科会诊,眼底未见异常,眼球活动迟缓,光反射正常.颈部肌张力高,克、布氏征(-).肌肉注射安定10mg,30分钟症状未改善,静脉注射安定10mg后入睡,症状消失,醒来时未再出现上述症状.

    作者:黄增平;吴佳范;聂莉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食管癌术后淋巴结转移放射治疗的价值

    目的:评价食管癌术后淋巴结转移放射治疗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3例食管癌术后淋巴结转移患者.6MVX线局部放射治疗,常规分割放疗剂量60~70Gy.结果:85%以上的肿瘤获得局部控制.1,2,3年生存率分别为47.17%,16.98%,9.43%.多数患者死于照射野外的转移.结论:转移淋巴结≤3.0cm者放疗后的局部控制率和生存期优于淋巴结转移的局部控制有效,仅少数患者可获得较长的生存时间.

    作者:杨燕光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产科子宫切除20例分析

    产科子宫切除术是产科出血危及产妇生命的重要抢救手段之一,本文回顾分析我院1980~1999年收治及在外院会诊处理的20例产科子宫切除术患者,并对手术指征、时机及术式进行讨论,分析如下.

    作者:刘春红 刊期: 2001年第06期

交通医学杂志

交通医学杂志

主管:江苏省教育厅

主办:南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