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乳腺癌患者血清中LN含量与雌激素受体关系分析

王连新

关键词:乳腺癌, 血清层粘连蛋白, 雌激素受体
摘要:65例乳癌患者根据术后雌激素受体测定分为雌激素阴性组和阳性组,比较这两组术前血清中层粘连蛋白(LN)的含量,结果乳腺癌患者雌激素阴性组血清中LN明显高于阳性组,其LN含量与雌激素受体有明显的相关性.提示术前检测血中LN可用来判断预后.
交通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TGF-β1水平与肝功能关系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变化与肝功能损害的关系.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8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TGF-β1含量;测定各项反映肝功能主要生化指标:ALT、ALB、SB、PTA.结果:TGF-β1含量(x±s)分别为:慢性乙型肝炎轻度(18.25±3.71)ng/ml,中度(54.32±19.13)ng/ml,重度(108.15±47.23)ng/ml.重型(241.73±45.48)ng/ml均高于对照组(7.1±6.6)ng/ml(P<0.05),且随着肝损害加重,TGF-β1水平逐渐升高.结论:TGF-β1含量可反映肝损害程度,血清TGF-β1的测定对慢性乙型肝炎病情及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

    作者:汪美华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高龄患者开胸围手术期处理

    目的:探讨高龄患者开胸围手术期处理.方法:对122例高龄开胸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处理作回顾性分析.结果:122例高龄患者行开胸手术治疗,其中恶性肿瘤115例(94.3%),术后发生并发症40例(32.8%),主要为心肺并发症,手术死亡2例(1.6%),1例死于呼吸衰竭,1例死于胸腔内吻合口瘘.结论:做好围手术期处理是高龄患者取得开胸手术治疗成功的关键.

    作者:施卫东;石仲歧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吴江市居民食用盐中碘含量监测结果评价

    江苏省吴江市临近沿海地区,居民历来食用普通海盐.1983~1995年多次调查水碘和人群尿碘均较低,为纠正人群碘营养不足,全市于1996年起逐步供应碘盐,并建立了监测网络.为了解全市食用碘盐质量并评价实施效果,现将6年来监测结果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梅火根;王伯荣;储金奎;顾志锋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苦参碱注射液治疗慢性乙型肝炎40例报告

    我们在近二年来对8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采取随机对照的方法,以苦参碱注射液治疗40例(治疗组),以茵栀黄注射液治疗40例作为对照组.现将治疗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朱浩然;凌勇武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胸外伤性浮动胸壁并发急性呼吸窘迫征的治疗--附34例报告

    目的:回顾性分析34例严重胸外伤合并浮动胸壁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诊断与治疗过程.结果:34例中死亡4例,其中大血管破裂3例均在抢救过程中死亡,1例死于MSOF,其余均痊愈出院.结论:严重胸部创伤并发ARDS的患者,应尽早诊断和及时行剖胸探查,及早清除胸腔内积血,固定浮动胸壁,注意呼吸支持及抗感染等综合治疗,可降低死亡率.

    作者:薛群;章臣楠;臧剑林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急性磷化铝口服中毒14例临床分析

    磷化铝口服中毒临床症状严重,死亡率极高,有人报道(1),口服1片以上者均未存活.现将我院1995~2000年收治的急性磷化铝口服中毒14例报道分析如下.

    作者:孙杰;戴耀曾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758例严重外伤患者碱中毒的分析

    探讨严重外伤患者碱中毒的类型、特点及原因.分析758例1360例次动脉血气、血电解质及临床资料.结果表明患者碱中毒的类型为呼碱、代碱、呼碱合并代碱及呼碱型三重酸碱失衡,且代碱多为医源性因素引起.

    作者:王忠勇;卞春梅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高血压分类与临床主要体征、心脏二维超声的关系

    目的:探讨高血压的血压水平及其与临床主要体征、心脏二维超声的升主动脉内径及左室肥厚的关系.方法:对931例门诊及体检发现高血压患者,分析不同水平高血压、临床主要体征、心脏二维超声的表现.结果:①血压水平随年龄增高而增高,收缩压平均为男(161.1±23.5)mmHg(1 mmHg=0.133kPa),女(158.2±22.5)mmHg,舒张压平均为男(95.6±18.3)mmHg,女(93.4±17.2)mmHg,均为男性高于女性(P<0.01).②随血压升高,临床主要体征主动脉第二心音(A2)增强至亢进、心尖部出现程度不同的收缩期杂音、心脏二维超声的升主动脉内径增宽,左室肥厚左室扩大的检出率升高.结论:随血压升高,A2增强至亢进、心尖部出现Ⅱ/Ⅵ级以上收缩期杂音,心脏二维超声:主动脉内径增宽、左室肥厚扩张的检出率亦明显增多,而血压达正常高限时,A2已增强,主动脉内径开始增宽.

    作者:沈俊;顾卫东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眼眶内侧深部肿瘤摘出手术进路研究

    目的:寻找眼眶内侧深部肿瘤或异物摘出的手术切口新进路.方法:应用上下睑缘、睑板、眶隔、结膜联合矢状切口进路,然后用深部拉钩扩大创腔视野,直视下摘出肿瘤.结果:16例16只眼接受本手术切口进路,都能完整摘出肿瘤,术中出血甚少,术后无内直肌麻痹、无明显瘢痕,随访2~10年无后期并发症.结论:上下睑缘、睑板、眶隔和结膜联合矢状切开进路是眶内侧深部肿瘤等摘出首选手术进路.

    作者:龚启荣;胡楠;陈辉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食物中毒监控措施的效果评估

    为探索食物中毒监控措施的实践效果,本文整理分析了江阴市1975~2000年食物中毒的特点;并提出了食物中毒以管理农民家庭办酒宴、饮食行业、职工食堂为主体的预防性监控措施.结果表明:1985~2000年实施监控措施后15年来与1975~1984年未实施监控措施前10年比较,食物中毒总数减少140起,强化食物中毒监控措施后,降低医疗费用708.19万元.

    作者:谭永兴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腹部损伤的诊断及急症处理

    腹部损伤是外科急症中较为常见的急腹症.由于腹内脏器较多,其邻近器官牵涉面广,受损伤后常出现多种复杂的临床表现,给诊断带来诸多困难.腹腔的后壁为坚韧的脊柱,外力从腹前部袭击,极易造成空腔脏器的破裂、穿孔;实质脏器的破裂出血或断裂;大血管的严重损伤等.

    作者:毕玉华;周敬强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45例老年人心力衰竭的特点分析

    老年人的心衰与中年人心衰有所不同,本文对45例老年性心衰特点分析,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45例均为本院内科住院病人,男41例,女4例.年龄57~92岁,其中57~69岁9例;70~79岁22例;80岁以上14例.

    作者:戴琼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云南白药远洋船医应用体会

    远洋船舶医疗条件有限,船上配备仅供一般急救和常用的药品.云南白药是比较常用的药物,近年应用治疗消化道溃疡性出血、刀割伤病例中,采用口服、外敷的方法,收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宋玉彦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高剂量联合化疗治疗晚期乳腺癌的护理体会

    联合化疗在晚期乳腺癌的综合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我科自1995~1998年应用HD-EPI、CTX、5-FU联合方案治疗晚期乳腺癌23例,获得了较好的近期疗效,现就治疗中的毒副反应的处理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潘琴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椎弓根螺钉与BAK椎间融合治疗腰椎滑脱

    腰椎滑脱症临床并非罕见,目前,多数学者主张复位内固定及融合,特别是后路经椎弓根螺钉技术复位内固定,椎板切除,横突间植骨或椎间植骨,解除椎管及椎间孔的狭窄,恢复神经功能.我院自1998年以来,采用椎板减压,BAK椎间融合,椎弓根螺钉系统复位固定治疗15例腰椎滑脱患者,早期临床随诊显示复位满意,植骨愈合,无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陈鹏;朱国兴;钱明权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消瘀膏的制备与应用

    以七厘散为加减方,运用现代制备方法,选用乳膏基质,制成中药乳膏剂,用于治疗闭合性软组织损伤、局部组织瘀血、肿胀疼痛及各类疖肿、无名肿毒等,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施忠;刘云芳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八种常用β内酰胺类抗生素静脉给药方案分析

    抗生素的疗效和毒性与其在血清中的药物浓度有关,为了解各种抗生素血药浓度及变化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我们选择临床应用为广泛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作为调查对象,调查了8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150例静脉滴注给药病例,归纳出21种静脉给药方案,结合药代动力学参数及临床情况,对各种静脉给药方案进行分析评价,现报告如下.

    作者:何振伟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CT、MR对股骨头无菌坏死的诊断评价

    目的:探讨CT、MR对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的诊断价值.方法:17例24个股骨头经随访或集体读片证实.应用日立W550型CT与GE Vaxtra 0.5TMR.结果:24个股骨头中按ARCO分期,正常3例,CT显示Ⅱ期7例,Ⅲ期及Ⅳ期14例,MR显示0期1例,Ⅰ期2例,Ⅱ期7例,Ⅲ及Ⅳ期14例.CT可显示囊变,骨硬化线,股骨头塌陷.MR显示双线征,关节腔积液.结论:MR对股骨头无菌坏死的诊断优越性在于早期发现病变,中晚期病变CT、MR价值等同.

    作者:许亚春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妊娠合并心脏病49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心脏病的发病情况和处理要点.方法:对住院分娩合并心脏病49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妊娠合并心脏病49/6988例(0.70%),病死率2.04%(1/49),围生儿死亡率2.04%(1/49).发病以先天性心脏病为第一位(44.90%);病毒性心肌炎后遗症为第二位(32.65%);风湿性心脏病为第三位(18.37%).心衰多发生在孕晚期,尤多见心功能Ⅲ~Ⅳ级.分娩方式常采用剖宫产.结论:妊娠合并心脏病至今仍是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控制心衰诱因,早期诊断心衰,积极使用抗生素预防和治疗感染,对减少孕产妇死亡、改善母婴预后至关重要.

    作者:王迪;吴晨梅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急性心肌梗死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并发症的防治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并发症的防治.方法:采用Gruenlzig方法.结果:48例AMI的PTCA病人中,9例发生中重度冠状动脉内膜撕裂、夹层,2例发生冠状动脉痉挛,3例发生冠状动脉闭塞,34例发生再灌注心律失常(RA),3例放弃PTCA,1例死亡.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工作,术者的操作技能,熟悉冠状动脉的解剖特点和严密的监护是减少并发症的重要因素.

    作者:胡可明;张义勤 刊期: 2001年第06期

交通医学杂志

交通医学杂志

主管:江苏省教育厅

主办:南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