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食物中毒监控措施的效果评估

谭永兴

关键词:食物中毒, 监控措施, 效果评估
摘要:为探索食物中毒监控措施的实践效果,本文整理分析了江阴市1975~2000年食物中毒的特点;并提出了食物中毒以管理农民家庭办酒宴、饮食行业、职工食堂为主体的预防性监控措施.结果表明:1985~2000年实施监控措施后15年来与1975~1984年未实施监控措施前10年比较,食物中毒总数减少140起,强化食物中毒监控措施后,降低医疗费用708.19万元.
交通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CT、MR对股骨头无菌坏死的诊断评价

    目的:探讨CT、MR对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的诊断价值.方法:17例24个股骨头经随访或集体读片证实.应用日立W550型CT与GE Vaxtra 0.5TMR.结果:24个股骨头中按ARCO分期,正常3例,CT显示Ⅱ期7例,Ⅲ期及Ⅳ期14例,MR显示0期1例,Ⅰ期2例,Ⅱ期7例,Ⅲ及Ⅳ期14例.CT可显示囊变,骨硬化线,股骨头塌陷.MR显示双线征,关节腔积液.结论:MR对股骨头无菌坏死的诊断优越性在于早期发现病变,中晚期病变CT、MR价值等同.

    作者:许亚春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致孕妇抗A和抗B抗体效价不同原因分析

    目的:探讨对抗A、抗B效价水平的影响因素.方法:检查O型血孕妇384例,按孕次、年龄分组,比较抗A(B)阳性率的差异性.并分别对有黄疸新生儿78例和O+母亲血作抗A(B)抗体效价实验.同时将后者与正常健康女性11例作比较.结果:不同孕次、年龄的孕妇抗A(B)阳性率有显著差异.健康女性也能查出抗A(B),同O+型母不完全抗体效价比较,差异显著.结论:引起新生儿溶血病的主要原因与妊娠频率相关;随着年龄的增长,个体血清中的抗A(B)效价也随之增高.故妊娠次数较多,年龄较大的O型血孕妇有必要检查IgG抗体效价.

    作者:沈剑;方素珍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老年戊型肝炎临床特点分析

    目的:探讨老年人戊型病毒性肝炎(以下简称戊肝)的临床特点.方法:对老年戊肝33例与非老年戊肝38例作对比分析.结果:老年戊肝起病较缓慢,发热少见;ALT升高值较低,而TBi升高值较高,血清ALB下降明显,但复常时间与非老年人相比无显著差异.结论:老年戊肝临床特点为起病缓慢,黄疸深,但一般持续时间不长,重型患病率不高,预后良好.

    作者:吴丛霞;李丽君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子宫内膜上皮增生性病变360例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探讨早期发现子宫内膜癌前病变.方法:回顾分析360例子宫内膜上皮增生性病变的病理诊断资料,按新标准重新分类.结果:简单型增生过长286例,占79.4%;复杂型增生过长21例,占5.8%;不典型增生过长22例,占6.1%;内膜腺癌31例,占8.6%.结论:子宫内膜简单型、复杂型、不典型增生过长和内膜腺癌是-连续变化的病理过程.复杂型、不典型增生过长是内膜腺癌的癌前病变.间质成份的变化、腺上皮细胞的乳头状、筛状增生伴异型性、核分裂相增多是判断子宫内膜上皮癌前病变和癌变的重要指标.

    作者:祝珍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阿-斯综合征28例救治体会

    阿-斯综合征28例,男18例,女10例.冠心病18例,急性病毒性心肌炎6例,电解质紊乱2例,原因不明2例.存活24例,死亡4例.阿-斯综合征救治成功的关键是及早发现,及时处理.在初级心肺复苏的基础上(CPR-ABC),争分夺秒地进行电除颤或心脏起搏治疗,准确地选择肾上腺素,利多卡因等药物,重视脑复苏,以提高阿-斯综合征救治成功率.

    作者:卢正飞;张辉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高剂量联合化疗治疗晚期乳腺癌的护理体会

    联合化疗在晚期乳腺癌的综合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我科自1995~1998年应用HD-EPI、CTX、5-FU联合方案治疗晚期乳腺癌23例,获得了较好的近期疗效,现就治疗中的毒副反应的处理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潘琴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儿童流行性腮腺炎126例临床分析

    2001年1~6月我院共收治儿童流行性腮腺炎患者126例,这次流行患儿临床症状表现较重,并发症多见,现将临床表现进行分析,探讨预防措施,报告如下.

    作者:丁淑芬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高速公路与普通道路交通事故伤害特点对比研究

    随着我国交通事业和医学事业的发展,道路交通事故伤已广泛引起国内创伤医学专家的关注(1~3).高速公路和高等级公路建设的迅猛发展又为道路交通事故伤增加了新的特点.本课题通过5年中754例道路交通事故伤员的分析,探讨高速公路交通事故与普通道路交通事故伤在事故类型及伤害特点等方面有何不同及事故类型与伤害特点的内在联系,为减少交通事故发生率及提高交通事故伤害的抢救水平提供相应的依据.

    作者:王玮;王炳臣;朱兴国;王志海;董保忠;黄抗美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如东县医疗机构消毒质量监测结果分析

    目前,院内感染已成为国内外非常重视的问题.在导致院内感染的因素中,消毒与灭菌质量是重要的影响因素.我国卫生部根据<传染病防治法>相继颁发了<消毒管理办法>、<消毒技术规范>等行政法规,对防止院内感染提出了规范性要求.为了解我县各医疗单位对这些法规的贯彻情况,我站于1996~2000年对全县各医疗单位进行了消毒质量监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陈淑林;徐春泉;丁明华;傅晓琰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处理急诊手外伤的几点经验与教训

    断指(肢)再植目前不少医院都在开展手、显微外科手术,断指(肢)再植常作为开展该项手术的基本科目,但不加选择地进行再植,出现了不少问题,较普遍的是:①手术后伤手包扎固定时间过久:不作功能康复,使伤指僵硬.要重视术后康复工作,及时作关节功能训练,对已失去关节的断指再植,应将关节固定在功能位,以获取再植指的大功能.发现肌腱粘连应动员患者作松解手术;②感觉功能未按时恢复:我们手术探查发现个别病人遗漏神经未接,神经两端都有结扎线,可能是作为神经标志,也有病例神经吻合端撕裂造成.建议再植时按顺序操作,再植术后,要有可靠内外固定,术后早期康复需要在术者指导下进行,早期主动伸指必须限位,活动度不能过大,以免撕裂吻接的神经.

    作者:寿奎水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成人肺炎支原体抗体测定的临床意义--附26例分析

    肺炎支原体感染十分常见,儿童和青少年患病率可达60%以上.但目前肺炎支原体在成人的感染也日益受到关注.现将我院近年因呼吸道感染住院的成年患者行肺炎支原体抗体测定的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赵弘卿;沈洪远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氧合指数与新生儿呼吸衰竭预后的关系

    近年来,我院新生儿科应用Infant star 950呼吸机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48例,取得了一些经验和教训,为预测患儿预后,做了氧合指数的测定,并探讨其关系.

    作者:许建明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先天性胆囊缺如B超误诊1例

    患者,女,38岁.既往无特殊病史.因右上腹疼痛不适数日,于门诊就诊.体检:心肺未见病理性体征,肝脾未扪及,莫菲氏征(+).血常规示:Hb102g/L,RBC3.6×1012/L,WBC 7.01×109/L,N 70%,L 28%.X线:心肺未见异常.心电图无异常.B超检查:使用海鹰2035,3.5MHz探头.空腹经腹部探查可见:肝切面形态正常,肝内光分布欠均匀.未见局限性异常回声,肝内血管走向清晰,肝内外胆管不扩张,胆总管内径0.8mm,门静脉主干内径1.2mm.胆囊区内未见正常的胆囊图像,可见2个4.5cm弧型强光带,后方伴大片声影,B超诊断:胆囊结石填满型.患者手术证实为,先天性胆囊缺如.

    作者:张玲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TGF-β1水平与肝功能关系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变化与肝功能损害的关系.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8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TGF-β1含量;测定各项反映肝功能主要生化指标:ALT、ALB、SB、PTA.结果:TGF-β1含量(x±s)分别为:慢性乙型肝炎轻度(18.25±3.71)ng/ml,中度(54.32±19.13)ng/ml,重度(108.15±47.23)ng/ml.重型(241.73±45.48)ng/ml均高于对照组(7.1±6.6)ng/ml(P<0.05),且随着肝损害加重,TGF-β1水平逐渐升高.结论:TGF-β1含量可反映肝损害程度,血清TGF-β1的测定对慢性乙型肝炎病情及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

    作者:汪美华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硬膜外术后病人自控镇痛在上腹部手术的临床应用

    上腹部手术后的疼痛、手术的刺激及麻醉药的残余作用均可导致肺功能下降.我们采用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有效地减轻了上腹部术后肺功能的抑制,且低浓度的布比卡因和曲马多并不影响肠蠕动的恢复.

    作者:陈兆敏;李芹;胡静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44例早期胃癌内镜诊断分析

    我院1990~2000年共行胃镜检查12000例,检出胃癌587例,其中早期胃癌44例,占7.5%;44例均手术治疗,效果良好.为提高早期胃癌的诊治水平,现总结分析如下.

    作者:刘裕志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椎弓根螺钉与BAK椎间融合治疗腰椎滑脱

    腰椎滑脱症临床并非罕见,目前,多数学者主张复位内固定及融合,特别是后路经椎弓根螺钉技术复位内固定,椎板切除,横突间植骨或椎间植骨,解除椎管及椎间孔的狭窄,恢复神经功能.我院自1998年以来,采用椎板减压,BAK椎间融合,椎弓根螺钉系统复位固定治疗15例腰椎滑脱患者,早期临床随诊显示复位满意,植骨愈合,无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陈鹏;朱国兴;钱明权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食物中毒监控措施的效果评估

    为探索食物中毒监控措施的实践效果,本文整理分析了江阴市1975~2000年食物中毒的特点;并提出了食物中毒以管理农民家庭办酒宴、饮食行业、职工食堂为主体的预防性监控措施.结果表明:1985~2000年实施监控措施后15年来与1975~1984年未实施监控措施前10年比较,食物中毒总数减少140起,强化食物中毒监控措施后,降低医疗费用708.19万元.

    作者:谭永兴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环磷酰胺和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活动性狼疮性肾炎

    目的:探讨环磷酰胺(CTX)联合甲基强的松龙(MP)冲击治疗和常规口服强的松治疗狼疮性肾炎(LN)的效果.方法:对LN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冲击组41例,常规口服组35例,观察临床疗效、复发间期、血清免疫指标、副作用等.结果:CTX、MP联合冲击治疗的效果优于常规口服治疗,复发间期长,抗核抗体转阴率高,C3恢复正常率高,尿蛋白及尿红细胞减少的比例高.结论:联合冲击治疗的效果优于常规口服治疗.

    作者:施文瑜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妊娠合并心脏病49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心脏病的发病情况和处理要点.方法:对住院分娩合并心脏病49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妊娠合并心脏病49/6988例(0.70%),病死率2.04%(1/49),围生儿死亡率2.04%(1/49).发病以先天性心脏病为第一位(44.90%);病毒性心肌炎后遗症为第二位(32.65%);风湿性心脏病为第三位(18.37%).心衰多发生在孕晚期,尤多见心功能Ⅲ~Ⅳ级.分娩方式常采用剖宫产.结论:妊娠合并心脏病至今仍是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控制心衰诱因,早期诊断心衰,积极使用抗生素预防和治疗感染,对减少孕产妇死亡、改善母婴预后至关重要.

    作者:王迪;吴晨梅 刊期: 2001年第06期

交通医学杂志

交通医学杂志

主管:江苏省教育厅

主办:南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