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的临床疗效

苏红彬

关键词:腹腔镜, 直肠癌, dixon手术
摘要:目的 观察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直肠癌患者100例均分为两组,分别采用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观察组)和常规Dixon直肠癌根治术(对照组),比较两组相关手术指标、术后并发症和生存率.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出血量以及肛门排气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吻合口漏或感染、粘连性肠梗阻、排尿功能障碍发生率和性功能障碍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1、3、5年生存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与常规Dixon手术比较,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
江苏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颅内巨大肿瘤切除术1例的麻醉管理体会

    患者,女,30岁,身高172 cm,体重45 kg,因“突发右侧肢体乏力1周”入院.患者1周前无明显诱因突发右侧肢体乏力,行走不能,无恶心呕吐,无头痛头晕,无肢体疼痛、麻木、抽搐,无意识不清,无口吐白沫,无大小便失禁,家属送其至当地医院查头颅MR提示:额部占位,大小约76 mm×88 mm.曾行左额颞部占位手术、气管切开术,未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失语数年,平素健康状况较差.体检:神志清,精神可,皮肤黏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头颅五官无异常,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2.5mm,对光反射存在.颈软无抵抗,甲状腺无肿大,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明显干湿性啰音,心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

    作者:尹荣真;徐亮;金陵;马正良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的临床疗效

    目的 观察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直肠癌患者100例均分为两组,分别采用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观察组)和常规Dixon直肠癌根治术(对照组),比较两组相关手术指标、术后并发症和生存率.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出血量以及肛门排气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吻合口漏或感染、粘连性肠梗阻、排尿功能障碍发生率和性功能障碍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1、3、5年生存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与常规Dixon手术比较,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

    作者:苏红彬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两种微创手术方式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的临床疗效

    目的 比较两种微创手术方式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DLBP)的临床疗效.方法 DLBP患者68例随机均分为两组,分别采用射频热凝联合臭氧治疗(A组)和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联合射频热凝纤维环成形术(B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即刻、3d、1个月的VAS疼痛评分和日本骨科协会(J()A)评分,随访术后3、6、12和18个月时的复发率.结果 A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均低于B组(P<0.01).两组术后VAS和JOA评分均优于术前(P<0.01),A组术后即刻和术后3d的VAS疼痛和JOA评分均优于B组(P<0.01).随访3个月时,两组均无复发病例;A组随访6、12和18个月时的复发率高于B组(P<0.05).结论 两种微创手术方法治疗DLBP均能取得良好近期疗效.与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联合射频热凝纤维环成形术比较,射频热凝联合臭氧治疗DLBP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但远期复发率较高.

    作者:钟远鸣;张翼升;李嘉琅;陈震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SHBG与糖脂代谢及胰岛素抵抗相关性分析

    目的 观察男性2型糖尿病(T2DM)患者性激素结合球蛋白(SHBG)水平与糖脂代谢及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方法 男性T2DM患者223例,测定血压、血糖、血脂、胰岛B细胞功能以及SHBG.依据SHBG水平,患者分为低SHBG组(74例)、中SHBG组(74例)和高SHBG组(75例).比较三组SHBG水平与糖脂代谢及胰岛素等相关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与高SHBG组比较,低SHBG组BMI、TG、FIns和HOMA-IR升高,HDL-C水平降低(P<0.05),而FBG、餐后2h血糖、HbA1c、LDL-C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SHBG与BMI、TC、TG、FIns、HOMA-IR呈负相关(r=-0.38、-0.21、-0.28、-0.16、-0.13,P<0.05),与HLD-C呈正相关(r=0.19,P<0.05).结论 男性T2DM患者低水平SHBG与糖脂代谢及胰岛素抵抗密切相关.

    作者:郑仁东;张会峰;曹琳;刘克冕;孙洪平;许娟;刘超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血清肌酐、尿素、尿酸和胱抑素C在肾功能损伤的诊断价值

    目的 评价血清肌酐、尿素、尿酸和胱抑素C在肾功能损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依据肾脏发射型计算机断层影像检查结果,284例患者分为GFR≥90 ml/min(肾功能正常组,59例)、GFR 60~89 ml/min(轻度损伤组,136例)和GFR<60 ml/min(中重度损伤组,89例)三组.采用ROC曲线分析血清肌酐、尿素、尿酸和胱抑素C水平诊断肾功能损伤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结果 尿素对肾功能轻度损伤和中重度损伤诊断的特异度分别为98.33%和87.56%.血清胱抑素C对肾功能轻度损伤和中重度损伤诊断的灵敏度分别为84.18%和96.25%.结论 血清胱抑素C是预测肾小球滤过率下降的敏感指标,可作为肾功能损伤诊断的主要依据;而尿素和尿酸诊断的特异度相对较高,联合使用时可提高诊断的准确度.

    作者:缪淑贤;颜群;卢英;崔婷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腹腔镜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结直肠癌的疗效

    目的 比较腹腔镜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结直肠癌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结直肠癌患者134例,分为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组71例(腹腔镜组)和传统开腹结直肠癌根治术组63例(开腹组).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住院时间,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对两组患者随访1年,观察淋巴结转移情况.结果 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腹腔镜组无中转开腹.腹腔镜组手术时间长于开腹组[(180.0±23.9)min vs.(150.0±19.7) min](P<0.05);但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开腹组[(112.9±27.8) ml vs.(170.0±21.0)ml](P<0.05),腹腔镜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少于开腹组[(6.6±1.2)d vs.(13.7±2.7)d](P<0.05).两组术后切口感染、肠梗阻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腹腔镜组淋巴结转移发生率低于开腹组(19.7% vs.39.7%)(P<0.05).结论 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可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减少术后淋巴结的转移.

    作者:陈燕;郑照正;朱聪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经脐单孔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疗效

    目的 观察经脐单孔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效果.方法 140例腹股沟斜疝患儿均分为两组:观察组实施经脐单孔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对照组采用常规开放疝囊高位结扎术.比较手术治疗效果.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切口短、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下床活动早、术后疼痛轻、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低(P<0.05).结论 经脐单孔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安全、可靠,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良好选择.

    作者:张同领;卜震;唐献金;徐焕成;王阳龙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南京市从事放射作业人员甲状腺超声检查结果分析

    目的 分析放射作业人员甲状腺超声检查结果,为放射作业人员甲状腺病变的监测和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以南京市3565例从事放射作业人员为观察组(A组),以不接触射线的1697例其他人员为对照组(B组),进行甲状腺超声检查,比较两组检查结果,对A组的性别差异和射线暴露时间进行分层分析.结果 A组3565例射作业人员中,检出1195例患有不同类型的甲状腺病变,患病率33.5%,高于B组的27.1%(P<0.01);其中,A组甲状腺结节781例,患病率为21.9%,高于B组的18.4% (P<0.01).A组中,女性甲状腺病变患病率40.5%,高于男性的30.2% (P<0.01).随着接触射线工龄的增长,甲状腺病变的患病率也随之增高(P<0.01).结论 从事放射作业人员,尤其是女性的甲状腺病变患病率高于常人,需要重视对从事放射作业人员甲状腺病变的监测和管理.

    作者:刘国萍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放疗定位固定装置在肝癌射频消融术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放疗定位固定装置在肝癌射频消融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80例模拟定位CT引导下行肝癌射频消融术的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A组采用可移动激光定位配合真空气垫固定,B组采用常规CT引导.比较两组首次穿刺成功率及操作时间.结果 A组首次穿刺成功率高于B组(92.5% vs.72.5%),操作时间短于B组[(7.5±2.0) minvs.(9.6±3.1) min] (P<0.05).结论 使用放疗定位固定装置行肝癌射频消融术的首次穿刺成功率较常规CT引导下高,且手术时间短.

    作者:赵培峰;陈列松;原强;田野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急性百草枯中毒的疗效

    目的 观察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急性百草枯中毒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急性百草枯中毒9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36例(A组)或加用血液灌流治疗25例(B组),单用常规内科治疗30例(C组).91例中,中-重度百草枯中毒患者58例:A组23例(A1组),B组15例(B1组),C组20例(C1组).比较不同治疗方法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A组和B组总有效率高于C组(63.9%和64.0% vs.26.7%)(P<0.05).A1组和B1组病死率低于C1组(26.1%和53.3% vs.85.0%)(P<0.05),A1组病死率低于B1组(P<0.05).A组第3天和第7天存活病例的胆红素和肌酐值低于B组和C组(P<0.05),第7天的Pa()2高于B组和C组(P<0.05).结论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能有效减轻急性百草枯中毒,尤其是中重度中毒患者的脏器功能损害,降低病死率.

    作者:黄铭;黄伟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姜黄素类似物L6H4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大鼠肝细胞Sirt1及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姜黄素类似物L6H4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大鼠肝细胞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 (Sirt1)及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36只SD大鼠随机均分为三组:对照组(C组)、高脂饮食组(F组)和姜黄素组(L组).C组给予基础饲料,F组和L组给予高脂饲料喂养,从第9周开始L组用姜黄素类似物L6H4 0.2 mg/kg灌胃,C组和F组给予相同体积的1%羧甲基纤维素钠灌胃.于第20周末处死,HE染色和Masson染色观察肝组织的病理形态变化,测定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以及Sirt1、Bcl-2、Bax和Caspase-3 mRNA及蛋白的表达.结果 C组大鼠肝小叶结构完整,肝细胞呈单层放射状排列;F组大鼠肝小叶结构消失,细胞严重脂肪样变,部分肝细胞坏死伴有炎症细胞浸润;L组大鼠肝小叶结构部分消失,脂肪样变及肝细胞的坏死程度较F组减轻.与C组相比,F组肝组织SOD活力及Sirt1、Bcl-2 mRNA和蛋白表达降低(P<0.05),MDA含量及Bax、Caspase-3 mRNA和蛋白表达升高(P<0.05);与F组相比,L组肝组织SOD活力及Sirt1、Bcl-2 mRNA和蛋白表达升高(P<0.05),MDA含量及Bax、Caspase-3 mRNA和蛋白表达降低(P<0.05).结论 姜黄素类似物L6H4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大鼠肝脏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调控调节蛋白Bcl-2、Bax和Caspase-3的表达以及上调肝细胞Sirt1的表达来减轻氧化应激而发挥作用.

    作者:刘成;丁婷婷;汤雯;王圣凯;昊杭菲;郑靖宇;朱再胜;李剑敏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藻蓝蛋白对肿瘤细胞增殖及核仁素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藻蓝蛋白对肿瘤细胞增殖及核仁素表达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人结肠癌细胞SW480、人喉癌细胞HEP-2、人卵巢癌细胞SKOV-3和人正常肺上皮细胞BEAS-2B,采用MTT法检测藻蓝蛋白对细胞增殖的影响.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的变化,RT-PCR和Westernblot分别检测核仁素的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 藻蓝蛋白对BEAS-2B细胞的增殖没有抑制作用,但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地抑制SW480、HEP-2和SKOV-3细胞的增殖.与藻蓝蛋白0μg/ml比较,藻蓝蛋白80 μg/ml作用后的SW480、HEP-2和SKOV-3细胞中核仁素mRNA和蛋白表达均下调(P<0.05),而BEAS-2B细胞中核仁素的变化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藻蓝蛋白可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并降低核仁素的表达,提示核仁素可能是藻蓝蛋白抗肿瘤作用的靶点.

    作者:潘若望;李侠;林双翔;曹晓恩;李佩珍;应俊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以骨髓纤维化起病的淋巴瘤1例并文献复习

    目的 探讨以骨髓纤维化起病的淋巴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以骨髓纤维化起病的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相关文献探讨以骨髓纤维化起病的淋巴瘤诊断及相关治疗.结果 该病例诊断为继发性骨髓纤维化,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既往有乙型肝炎病史,1年前有脾切除史,术后标本示脾淤血伴髓外造血.患者予多次输注红细胞、冷沉淀,予激素及抗乙肝病毒治疗等,血象较前逐渐好转,病情稳定后激素改口服出院,门诊随访.结论 脾切除术治疗骨髓纤维化应权衡利弊,及时早期完善Coomb's试验等实验室检查,进一步明确是否合并溶血性贫血.淋巴瘤继发骨髓纤维化的机制可能是与淋巴瘤累及骨髓后释放转化生长因子β、血小板源生长因子等细胞因子刺激纤维组织增生有关.

    作者:李庆;林赠华;蔡奕峰;滕镕;杨熙;尤学芬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输尿管封堵取石导管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失败31例分析

    目的 总结输尿管封堵取石导管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失败的原因.方法 31例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采用输尿管封堵取石导管治疗失败,总结失败原因.结果 结石整体上移10例,其中2例上移肾盂,予钬激光碎石成功,4例积水严重直接改行微通道经皮肾镜碎石术,其余行输尿管软镜碎石术或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术后疗效均满意.结石碎片≥6mm上移肾盏18例,均置双J管后3d行ESWL,术后辅助中药排石,术后复查仍有3例结石残留,未予处理.输尿管损伤穿孔3例,其中2例输尿管损伤位于结石中后方,撤除封堵导管后,置双J管恢复良好.另1例输尿管穿孔结石上移,未能找到正道输尿管而改开放手术.结论 输尿管封堵取石导管能够提高输尿管上段结石的碎石成功率,但术前需准确评估,选择合适病例,术中谨慎操作,避免输尿管损伤穿孔.

    作者:姚林亚;曾学明;胡兵;沈斌进;张曦;王骏;朱润宇;徐振宇;欧阳骏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对乳腺癌术后切口浸润镇痛的效果分析

    目的 分析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用于乳腺癌术后切口浸润镇痛的效果.方法 选取在我院择期行乳腺癌手术的女性患者8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Ⅰ或Ⅱ级.按缝皮结束时切口浸润镇痛药物的不同,随机分为DR组(右美托咪定1μg/kg复合0.375%罗哌卡因,共20 ml)和R组(0.375%罗哌卡因20 ml),每组40例.记录术后2、4、8、12、24 h VAS疼痛评分和Ramsay镇静评分;观察术后24 h内补充镇痛的患者例数及恶心、呕吐、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术后24 h内,DR组VAS疼痛评分及补充镇痛率低于R组(P<0.05);术后2、4、8h,DR组Ramsay评分高于R组(P<0.05).DR组术后发生恶心、呕吐1例,R组恶心、呕吐3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呼吸抑制、血压下降等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可安全地用于乳腺癌术后切口浸润镇痛,效果满意.

    作者:李双月;李平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社区居民大肠癌筛查结果分析

    目的 总结社区人群大肠癌筛查结果.方法 采用危险因素量化评估问卷调查联合粪便隐血试验(FOBT)对浙江省富阳地区社区居民2100例进行大肠癌筛查,筛选出阳性人群进一步行乙状结肠镜检查.结果 2100例中,共筛查出疑有结直肠病变者532例,阳性率为25.33%.对其中的447例行乙状结肠镜检查,筛查出直肠癌2例,乙状结肠癌1例,直肠息肉18例,乙状结肠息肉31例.男性乙状结肠息肉的发病率高于女性(P<0.01);≥70岁者乙状结肠息肉的发病率高于其他年龄组(P<0.05).结论 采用危险因素量化评估问卷调查联合FOBT可获得筛选出大肠癌阳性人群,进一步行乙状结肠镜检查可早期诊断和治疗大肠癌.

    作者:齐瑞华;汪春良;王晓;许映;祝云峰;赵锦荣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3D-CTA和3D-DSA在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早期影像诊断的应用

    目的 比较三维CT血管造影(3D-CTA)及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3D-DSA)在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SAH)早期影像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12例SSAH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行3D-CTA和3D-DSA检查,比较两者对SSAH早期影像诊断的效率.结果 3D-CTA发现颅内动脉瘤91例(检查出动脉瘤102个)、脑动静脉畸形4例、硬脑膜动静脉瘘2例、烟雾病4例、阴性11例.3D-DSA发现颅内动脉瘤95例(检查出动脉瘤112个)、脑动静脉畸形5例、硬脑膜动静脉瘘3例、烟雾病4例、阴性5例.3D-CTA颅内动脉瘤检出率低于3D-DSA(91.07%vs.100%)(P<0.05).两者对SSAH患者病因诊断的准确性无统计学差异(P>0.05).3D-CTA和3D-DSA对破裂的责任动脉瘤检出率相仿(95.79% vs.100%) (P>0.05).结论 3D-CTA和3D-DSA在SSAH患者病因诊断准确性相仿,大部分患者可以基于3D-CTA检查结果制定手术方案.3D-CTA对颅内夹层动脉瘤、直径≤3mm的微小动脉瘤、直径<1 cm的脑动静脉畸形、硬脑膜动静脉瘘仍有部分漏诊,对3D-CTA检查结果阴性患者,需进一步行3D-DSA检查.

    作者:李建;刘惠祥;沈鸟松;邱耀忠;倪海波;张立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与单纯糖尿病患者血脂及胱抑素C水平分析

    目的 分析2型糖尿病(T2DM)合并高血压与单纯糖尿病患者血脂及血清胱抑素C水平.方法 346例确诊T2DM患者分为糖尿病合并高血压(A组,179例)和单纯糖尿病(B组,167例),比较两组患者血脂和胱抑素C水平差异.结果 A组患者年龄、BMI、BUN、SCr、血清胱抑素C水平均高于B组(P<0.05),而HbA1c、TC、HDL-C水平低于B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BMI≥24 kg/m2和胱抑素C≥1.16 mg/L是T2DM患者合并高血压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血清胱抑素C水平与年龄、BMI、BUN、SCr呈正相关(r=0.477、0.131、0.510、0.718,P<0.05).结论 血清胱抑素C水平与T2DM患者合并高血压发生的风险呈正相关.

    作者:辛苏萍;李波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脑动脉瘤破裂前6例首诊误诊原因分析

    目的 分析脑动脉瘤首诊误诊原因,警惕脑动脉瘤破裂大出血前的先兆症状.方法 收集脑动脉瘤的患者资料,对首诊误诊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寻找脑动脉瘤发生致命性大出血前的警兆症.结果 因种种原因首诊未能及时正确诊断为脑动脉瘤的病例6例,均有明显的警兆症:其中3例出现了动脉瘤破裂大出血并造成严重后果;2例在大出血前及时夹闭或栓塞,预后良好;1例因经济原因暂未治疗.结论 部分脑动脉瘤破裂前可有警兆症,如能及时诊治,可避免致命性大出血.

    作者:王晨;于喜龙;黄强;朱文昱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软肝汤治疗慢性肝炎后肝纤维化的临床疗效及其对T细胞亚群的影响

    目的 探讨软肝汤在慢性肝炎后肝纤维化患者中的临床效果及其对T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 选择慢性肝炎后肝纤维化患者82例,随机均分为两组,分别采用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联合恩替卡韦片治疗(西药组)和软肝汤治疗(软肝汤组).检测TBil、血清白蛋白(Alb)、ALT、AST、血清透明质酸(HA)、Ⅳ型胶原(Ⅳ-C)、Ⅲ型前胶原(PC-Ⅲ)及层黏蛋白(LN)水平.测定CD3+、CD4+、CD8+及CD3+/CD8+T细胞亚群水平.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软肝汤组治疗后12周的TBil、ALT、AST、HA、Ⅳ-C、PC-Ⅲ及LN水平均低于西药组(P<0.05),而Alb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软肝汤组治疗后12周的CD3+、CD4+及CD3+/CD8+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高于西药组(P<0.05),而CD8+T淋巴细胞亚群低于西药组(P<0.05).治疗后12周西药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软肝汤组(P<0.05).结论 软肝汤对慢性肝炎后肝纤维化有明显缓解效果,提高患者T细胞亚群水平.

    作者:余巧灵;杨润成;何莹;廖丹 刊期: 2018年第06期

江苏医药杂志

江苏医药杂志

主管:江苏省卫生厅

主办: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