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与单纯糖尿病患者血脂及胱抑素C水平分析

辛苏萍;李波

关键词:2型糖尿病, 高血压, 血脂, 胱抑素C
摘要:目的 分析2型糖尿病(T2DM)合并高血压与单纯糖尿病患者血脂及血清胱抑素C水平.方法 346例确诊T2DM患者分为糖尿病合并高血压(A组,179例)和单纯糖尿病(B组,167例),比较两组患者血脂和胱抑素C水平差异.结果 A组患者年龄、BMI、BUN、SCr、血清胱抑素C水平均高于B组(P<0.05),而HbA1c、TC、HDL-C水平低于B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BMI≥24 kg/m2和胱抑素C≥1.16 mg/L是T2DM患者合并高血压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血清胱抑素C水平与年龄、BMI、BUN、SCr呈正相关(r=0.477、0.131、0.510、0.718,P<0.05).结论 血清胱抑素C水平与T2DM患者合并高血压发生的风险呈正相关.
江苏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对乳腺癌术后切口浸润镇痛的效果分析

    目的 分析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用于乳腺癌术后切口浸润镇痛的效果.方法 选取在我院择期行乳腺癌手术的女性患者8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Ⅰ或Ⅱ级.按缝皮结束时切口浸润镇痛药物的不同,随机分为DR组(右美托咪定1μg/kg复合0.375%罗哌卡因,共20 ml)和R组(0.375%罗哌卡因20 ml),每组40例.记录术后2、4、8、12、24 h VAS疼痛评分和Ramsay镇静评分;观察术后24 h内补充镇痛的患者例数及恶心、呕吐、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术后24 h内,DR组VAS疼痛评分及补充镇痛率低于R组(P<0.05);术后2、4、8h,DR组Ramsay评分高于R组(P<0.05).DR组术后发生恶心、呕吐1例,R组恶心、呕吐3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呼吸抑制、血压下降等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可安全地用于乳腺癌术后切口浸润镇痛,效果满意.

    作者:李双月;李平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冠心病患者严重程度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冠心病患者严重程度的影响因素.方法 合并NAFLD冠心病患者201例分为单支病变组(112例)和多支病变组(89例)或狭窄组(101例)和闭塞组(100例),检测相关临床指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和ROC曲线分析,分析NAFLD的冠心病患者的危险因素.结果 狭窄组和闭塞组的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比例以及TC、LDL和肝脏硬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支病变和多支病变的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比例以及TC、TG、LDL和肝脏硬度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高血压、高LDL和肝脏硬度大是合并NAFLD的冠心病患者严重程度的危险因素(P<0.05).合并NAFLD冠心病患者严重程度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41,肝脏硬度临界值为11.6 kPa(P<0.05).结论 肝脏硬度是评估合并NAFLD冠心病患者严重程度的重要因素.

    作者:韩艺辉;张颖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急性百草枯中毒的疗效

    目的 观察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急性百草枯中毒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急性百草枯中毒9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36例(A组)或加用血液灌流治疗25例(B组),单用常规内科治疗30例(C组).91例中,中-重度百草枯中毒患者58例:A组23例(A1组),B组15例(B1组),C组20例(C1组).比较不同治疗方法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A组和B组总有效率高于C组(63.9%和64.0% vs.26.7%)(P<0.05).A1组和B1组病死率低于C1组(26.1%和53.3% vs.85.0%)(P<0.05),A1组病死率低于B1组(P<0.05).A组第3天和第7天存活病例的胆红素和肌酐值低于B组和C组(P<0.05),第7天的Pa()2高于B组和C组(P<0.05).结论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能有效减轻急性百草枯中毒,尤其是中重度中毒患者的脏器功能损害,降低病死率.

    作者:黄铭;黄伟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脑动脉瘤破裂前6例首诊误诊原因分析

    目的 分析脑动脉瘤首诊误诊原因,警惕脑动脉瘤破裂大出血前的先兆症状.方法 收集脑动脉瘤的患者资料,对首诊误诊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寻找脑动脉瘤发生致命性大出血前的警兆症.结果 因种种原因首诊未能及时正确诊断为脑动脉瘤的病例6例,均有明显的警兆症:其中3例出现了动脉瘤破裂大出血并造成严重后果;2例在大出血前及时夹闭或栓塞,预后良好;1例因经济原因暂未治疗.结论 部分脑动脉瘤破裂前可有警兆症,如能及时诊治,可避免致命性大出血.

    作者:王晨;于喜龙;黄强;朱文昱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血清肌酐、尿素、尿酸和胱抑素C在肾功能损伤的诊断价值

    目的 评价血清肌酐、尿素、尿酸和胱抑素C在肾功能损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依据肾脏发射型计算机断层影像检查结果,284例患者分为GFR≥90 ml/min(肾功能正常组,59例)、GFR 60~89 ml/min(轻度损伤组,136例)和GFR<60 ml/min(中重度损伤组,89例)三组.采用ROC曲线分析血清肌酐、尿素、尿酸和胱抑素C水平诊断肾功能损伤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结果 尿素对肾功能轻度损伤和中重度损伤诊断的特异度分别为98.33%和87.56%.血清胱抑素C对肾功能轻度损伤和中重度损伤诊断的灵敏度分别为84.18%和96.25%.结论 血清胱抑素C是预测肾小球滤过率下降的敏感指标,可作为肾功能损伤诊断的主要依据;而尿素和尿酸诊断的特异度相对较高,联合使用时可提高诊断的准确度.

    作者:缪淑贤;颜群;卢英;崔婷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两种检测乙型肝炎病毒YMDD变异方法的临床应用

    目的 比较两种检测HBV YMDD变异方法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PCR-荧光探针法和DNA测序法检测54例HBV感染者HBV YMDD变异情况,并比较两种方法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结果 PCR-荧光探针法检测出YMDD野生型34例和YMDD突变型20例;其中,YMDD突变型包括YIDD突变型、YVDD突变型和YIDD+ YVDD突变型.DNA测序法检测出YMDD野生型15例和YMDD突变型39例;其中,YMDD突变型除了YIDD突变型、YVDD突变型和YIDD+YVDD突变型,还伴有L180M+M204V、L80I+ M204I等位点的突变.PCR-荧光探针法的阳性检出率为37.04%,低于DNA测序法的72.22%(P<0.05).以DNA测序结果为相对标准,PCR-荧光探针法检测HBV YMDD变异的相对灵敏度为51.28%,符合率为64.81%.结论 与PCR-荧光探针法比较,DNA测序法检测HBV YMDD变异具有较高的检出率和符合率,更适用于临床.

    作者:常静霞;李平;张怡青;王洁;汪茂荣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放疗定位固定装置在肝癌射频消融术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放疗定位固定装置在肝癌射频消融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80例模拟定位CT引导下行肝癌射频消融术的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A组采用可移动激光定位配合真空气垫固定,B组采用常规CT引导.比较两组首次穿刺成功率及操作时间.结果 A组首次穿刺成功率高于B组(92.5% vs.72.5%),操作时间短于B组[(7.5±2.0) minvs.(9.6±3.1) min] (P<0.05).结论 使用放疗定位固定装置行肝癌射频消融术的首次穿刺成功率较常规CT引导下高,且手术时间短.

    作者:赵培峰;陈列松;原强;田野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社区居民大肠癌筛查结果分析

    目的 总结社区人群大肠癌筛查结果.方法 采用危险因素量化评估问卷调查联合粪便隐血试验(FOBT)对浙江省富阳地区社区居民2100例进行大肠癌筛查,筛选出阳性人群进一步行乙状结肠镜检查.结果 2100例中,共筛查出疑有结直肠病变者532例,阳性率为25.33%.对其中的447例行乙状结肠镜检查,筛查出直肠癌2例,乙状结肠癌1例,直肠息肉18例,乙状结肠息肉31例.男性乙状结肠息肉的发病率高于女性(P<0.01);≥70岁者乙状结肠息肉的发病率高于其他年龄组(P<0.05).结论 采用危险因素量化评估问卷调查联合FOBT可获得筛选出大肠癌阳性人群,进一步行乙状结肠镜检查可早期诊断和治疗大肠癌.

    作者:齐瑞华;汪春良;王晓;许映;祝云峰;赵锦荣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软肝汤治疗慢性肝炎后肝纤维化的临床疗效及其对T细胞亚群的影响

    目的 探讨软肝汤在慢性肝炎后肝纤维化患者中的临床效果及其对T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 选择慢性肝炎后肝纤维化患者82例,随机均分为两组,分别采用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联合恩替卡韦片治疗(西药组)和软肝汤治疗(软肝汤组).检测TBil、血清白蛋白(Alb)、ALT、AST、血清透明质酸(HA)、Ⅳ型胶原(Ⅳ-C)、Ⅲ型前胶原(PC-Ⅲ)及层黏蛋白(LN)水平.测定CD3+、CD4+、CD8+及CD3+/CD8+T细胞亚群水平.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软肝汤组治疗后12周的TBil、ALT、AST、HA、Ⅳ-C、PC-Ⅲ及LN水平均低于西药组(P<0.05),而Alb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软肝汤组治疗后12周的CD3+、CD4+及CD3+/CD8+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高于西药组(P<0.05),而CD8+T淋巴细胞亚群低于西药组(P<0.05).治疗后12周西药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软肝汤组(P<0.05).结论 软肝汤对慢性肝炎后肝纤维化有明显缓解效果,提高患者T细胞亚群水平.

    作者:余巧灵;杨润成;何莹;廖丹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以骨髓纤维化起病的淋巴瘤1例并文献复习

    目的 探讨以骨髓纤维化起病的淋巴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以骨髓纤维化起病的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相关文献探讨以骨髓纤维化起病的淋巴瘤诊断及相关治疗.结果 该病例诊断为继发性骨髓纤维化,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既往有乙型肝炎病史,1年前有脾切除史,术后标本示脾淤血伴髓外造血.患者予多次输注红细胞、冷沉淀,予激素及抗乙肝病毒治疗等,血象较前逐渐好转,病情稳定后激素改口服出院,门诊随访.结论 脾切除术治疗骨髓纤维化应权衡利弊,及时早期完善Coomb's试验等实验室检查,进一步明确是否合并溶血性贫血.淋巴瘤继发骨髓纤维化的机制可能是与淋巴瘤累及骨髓后释放转化生长因子β、血小板源生长因子等细胞因子刺激纤维组织增生有关.

    作者:李庆;林赠华;蔡奕峰;滕镕;杨熙;尤学芬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血糖波动对ACI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

    目的 探讨血糖波动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分析110例ACI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不合并糖尿病54例(A组),合并糖尿病者56例(B组).患者均行72 h动态血糖监测,测定血清E-选择素含量,并行神经功能缺损及近期预后相关评分.结果 B组合并高血压、脑卒中及高脂血症病史所占比例高于A组,E-选择素、HbA1c、TC、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FBG和HOMA-IR水平均高于A组;B组入院14d后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高于A组(P<0.05).B组患者24-h血糖波动幅度(MAGE)、血糖标准差和日间血糖波动幅度均高于A组(P<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提示,MAGE与血清E-选择素、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APTT、CRP、HOMA-IR、FBG、NIHSS评分和HbA1c密切相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影响ACI近期预后的重要因素为NIHSS评分、E-选择素及MAGE(P<0.05).结论 血糖波动幅度增大的ACI患者合并更多的脑卒中危险因素,并且可能与近期预后有一定关系;其机制可能与E-选择素的参与相关.

    作者:黄金鑫;蒋晓红;吕肖锋;张星光;李娟;汤丽雅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南京市从事放射作业人员甲状腺超声检查结果分析

    目的 分析放射作业人员甲状腺超声检查结果,为放射作业人员甲状腺病变的监测和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以南京市3565例从事放射作业人员为观察组(A组),以不接触射线的1697例其他人员为对照组(B组),进行甲状腺超声检查,比较两组检查结果,对A组的性别差异和射线暴露时间进行分层分析.结果 A组3565例射作业人员中,检出1195例患有不同类型的甲状腺病变,患病率33.5%,高于B组的27.1%(P<0.01);其中,A组甲状腺结节781例,患病率为21.9%,高于B组的18.4% (P<0.01).A组中,女性甲状腺病变患病率40.5%,高于男性的30.2% (P<0.01).随着接触射线工龄的增长,甲状腺病变的患病率也随之增高(P<0.01).结论 从事放射作业人员,尤其是女性的甲状腺病变患病率高于常人,需要重视对从事放射作业人员甲状腺病变的监测和管理.

    作者:刘国萍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3D-CTA和3D-DSA在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早期影像诊断的应用

    目的 比较三维CT血管造影(3D-CTA)及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3D-DSA)在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SAH)早期影像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12例SSAH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行3D-CTA和3D-DSA检查,比较两者对SSAH早期影像诊断的效率.结果 3D-CTA发现颅内动脉瘤91例(检查出动脉瘤102个)、脑动静脉畸形4例、硬脑膜动静脉瘘2例、烟雾病4例、阴性11例.3D-DSA发现颅内动脉瘤95例(检查出动脉瘤112个)、脑动静脉畸形5例、硬脑膜动静脉瘘3例、烟雾病4例、阴性5例.3D-CTA颅内动脉瘤检出率低于3D-DSA(91.07%vs.100%)(P<0.05).两者对SSAH患者病因诊断的准确性无统计学差异(P>0.05).3D-CTA和3D-DSA对破裂的责任动脉瘤检出率相仿(95.79% vs.100%) (P>0.05).结论 3D-CTA和3D-DSA在SSAH患者病因诊断准确性相仿,大部分患者可以基于3D-CTA检查结果制定手术方案.3D-CTA对颅内夹层动脉瘤、直径≤3mm的微小动脉瘤、直径<1 cm的脑动静脉畸形、硬脑膜动静脉瘘仍有部分漏诊,对3D-CTA检查结果阴性患者,需进一步行3D-DSA检查.

    作者:李建;刘惠祥;沈鸟松;邱耀忠;倪海波;张立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全凭静脉麻醉与静吸复合麻醉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全凭静脉麻醉与静吸复合麻醉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老年髋关节置换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全凭静脉麻醉组(全凭组)和静吸复合麻醉组(静吸组),每组50例.采用简易智能精神状态量表评估认知功能.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结果 术后16、32 h,全凭组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为24.0%、12.0%o,静吸组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为36.0%、3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凭静脉麻醉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较小.

    作者:胡佳艳;王坤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的临床疗效

    目的 观察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直肠癌患者100例均分为两组,分别采用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观察组)和常规Dixon直肠癌根治术(对照组),比较两组相关手术指标、术后并发症和生存率.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出血量以及肛门排气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吻合口漏或感染、粘连性肠梗阻、排尿功能障碍发生率和性功能障碍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1、3、5年生存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与常规Dixon手术比较,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

    作者:苏红彬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三种镇痛方式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镇痛的效果

    目的 比较三种镇痛方式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90例行单侧TKA患者随机均分为三组,术后镇痛分别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CEA组)、连续股神经阻滞(CFNB组)和静脉镇痛(CIA组),评估术前、术后活动和静息状态VAS疼痛评分,测定术后膝关节运动的大角度,记录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三组术后静息时的VAS疼痛评分均较术前降低(P<0.05).术后活动时,CFNB组VAS疼痛评分低于CEA组与CIA组(P<0.05);静息时,CEA组和CFNB组VAS疼痛评分低于CIA组(P<0.05).CFN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7%,低于CIA组的33.3%和CEA组的46.7%(P<0.05).CFNB组主动和被动锻炼角度大于CIA组和CEA组(P<0.05),CEA组主动锻炼角度大于CIA组(P<0.05).结论 CFNB用于TKA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优于CEA和CIA,不良反应少.

    作者:王凤双;叶永志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SHBG与糖脂代谢及胰岛素抵抗相关性分析

    目的 观察男性2型糖尿病(T2DM)患者性激素结合球蛋白(SHBG)水平与糖脂代谢及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方法 男性T2DM患者223例,测定血压、血糖、血脂、胰岛B细胞功能以及SHBG.依据SHBG水平,患者分为低SHBG组(74例)、中SHBG组(74例)和高SHBG组(75例).比较三组SHBG水平与糖脂代谢及胰岛素等相关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与高SHBG组比较,低SHBG组BMI、TG、FIns和HOMA-IR升高,HDL-C水平降低(P<0.05),而FBG、餐后2h血糖、HbA1c、LDL-C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SHBG与BMI、TC、TG、FIns、HOMA-IR呈负相关(r=-0.38、-0.21、-0.28、-0.16、-0.13,P<0.05),与HLD-C呈正相关(r=0.19,P<0.05).结论 男性T2DM患者低水平SHBG与糖脂代谢及胰岛素抵抗密切相关.

    作者:郑仁东;张会峰;曹琳;刘克冕;孙洪平;许娟;刘超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帝视内镜与视频喉镜在气管插管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目的 比较帝视内镜与视频喉镜在全身麻醉(全麻)气管插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择期全麻手术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D组使用帝视内镜气管插管,G组使用视频喉镜气管插管.记录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前(T0)、麻醉诱导后(T1)、插管后即刻(T2)和插管后5 min(T3)的SBP、DBP、HR,记录两组插管时间及一次插管成功率,随访两组患者术后咽痛、声嘶的发生情况.结果 与T0时比较,两组T1时SBP、DBP降低(P<0.05),HR减慢(P<0.05),T2时HR加快(P<0.05);与T1时比较,两组T2、T3时SBP、DBP升高(P<0.05),G组T2、T3时HR加快(P<0.05),D组T2时HR加快(P<0.05);与D组相比,G组T2时SBP、DBP升高(P<0.05),T3时HR加快(P<0.05).与G组相比,D组插管时间缩短(P<0.05),一次插管成功率提高(P<0.05).结论 与视频喉镜相比,帝视内镜气管插管对血压、心率影响较轻,一次插管成功率高.

    作者:曹晓芳;肖国睿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藻蓝蛋白对肿瘤细胞增殖及核仁素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藻蓝蛋白对肿瘤细胞增殖及核仁素表达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人结肠癌细胞SW480、人喉癌细胞HEP-2、人卵巢癌细胞SKOV-3和人正常肺上皮细胞BEAS-2B,采用MTT法检测藻蓝蛋白对细胞增殖的影响.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的变化,RT-PCR和Westernblot分别检测核仁素的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 藻蓝蛋白对BEAS-2B细胞的增殖没有抑制作用,但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地抑制SW480、HEP-2和SKOV-3细胞的增殖.与藻蓝蛋白0μg/ml比较,藻蓝蛋白80 μg/ml作用后的SW480、HEP-2和SKOV-3细胞中核仁素mRNA和蛋白表达均下调(P<0.05),而BEAS-2B细胞中核仁素的变化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藻蓝蛋白可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并降低核仁素的表达,提示核仁素可能是藻蓝蛋白抗肿瘤作用的靶点.

    作者:潘若望;李侠;林双翔;曹晓恩;李佩珍;应俊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床边X射线片对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围介入手术期PICC的作用

    目的 探讨床边X射线片对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围介入手术期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的作用.方法 选取在我科接受PICC植入的围介入手术期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75例,行床边X射线片,观察PICC导管的位置.结果 75例中,导管末端一次成功置于上腔静脉70例(93.3%).导管在锁骨下静脉内打折1例,导管进入颈内静脉2例,导管进入右心房2例;经调整后,所有导管末端置于上腔静脉内.结论 床边X射线片有助于观察PICC导管位置,及时纠正导管异位,提高置管成功率.

    作者:包建英;王雪梅 刊期: 2018年第06期

江苏医药杂志

江苏医药杂志

主管:江苏省卫生厅

主办: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