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二甲双胍对甲状腺乳头状癌IHH-4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机制

李梅芳;张蓉;李连喜;郭明高;陆汉魁;陆俊茜;贾伟平

关键词:二甲双胍, 甲状腺乳头状癌, IHH-4细胞
摘要:目的 探讨二甲双胍对甲状腺乳头状癌IHH-4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MTT法分别检测不同浓度的二甲双胍(0、5、10 mmol/L)和二甲双胍10 mmol/L在不同时间点(0、24、48、72 h)对乳头状癌IHH-4细胞增殖的影响.Western blot法检测不同浓度二甲双胍干预IHH-4细胞48 h后单磷酸腺苷激活的蛋白激酶α亚基(AMPKα)及磷酸化AMPKα(p-AMPKα)蛋白表达.结果 二甲双胍可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抑制IHH-4细胞增殖(P<0.01).随着二甲双胍干预浓度的增加,p-AMPKα/ AMPKα表达量增加(P<0.01).结论 二甲双胍可通过激活AMPK通路抑制甲状腺乳头状癌IHH-4细胞的增殖活性.
江苏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染料脉冲激光治疗雀斑的效果

    雀斑是常见于面部的一种褐色点状色素沉着斑,有遗传倾向,以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为特征,接受日光、X射线、紫外线照射后,能使表皮中黑素体合成增加.本病女性居多,好发于面部,特别是鼻部和两颊部,手背、颈、肩亦可发生,而非曝光部位和黏膜无皮疹.其皮损组织病理为表皮基底层黑素增加而黑素细胞的数目正常,与邻近正常的表皮黑素细胞相比,其形态变大,树枝突增多、变长,具有更多的完全黑化的黑素体且呈棒状,表皮没有变化[1].2013年8月-2014年10月,我们采用染料脉冲激光(DPL)治疗雀斑患者60例,取得满意效果.

    作者:严松华;禚欣欣;顾丽娟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细针穿刺联合弹性成像的应变率比值分析在甲状腺结节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 探讨细针穿刺(FNA)联合弹性成像的应变率比值(SR)在甲状腺结节良恶性鉴别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甲状腺结节129例资料.以组织病理诊断为金标准,分析FNA和SR检查诊断甲状腺恶性结节的敏感度、特异度和病理诊断符合率.结果 联合使用FNA和SR诊断甲状腺恶性结节的敏感度为95.1%,特异度为85.2%.联合FNA和SR检查、单纯使用FNA和SR诊断甲状腺结节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分别为93.0%、91.4%和69.0%.结论 联合使用FNA和SR检查能有效提高甲状腺结节良恶性判断的准确性.

    作者:金志斌;张捷;闻宝杰;曹秋月;彭娟;吴敏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宫外孕行腹腔镜手术前后的护理干预

    宫外孕是妇科一种危险的急腹症,处理不当,容易因腹腔内大量出血而危及患者生命.近年,腹腔镜微创宫外孕手术也在临床上得到广泛的开展[1].这类患者常因顾虑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而表现出紧张、恐惧等心理障碍,影响手术和康复[2].我科对腹腔镜手术治疗宫外孕患者进行护理干预,有效地改善患者手术前后心理状态,提高睡眠质量,促进康复.

    作者:陶粉华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细支气管肺泡癌34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细支气管肺泡癌(BAC)的临床特点.方法 选取经病理证实的BAC患者34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4例中,男10例,女24例;临床症状多样,缺乏特征性表现;胸部CT孤立型病灶8例(23.5%);多结节病灶型7例(20.6%);肺炎型19例(55.9%).误诊18例(52.9%),误诊为肺部炎症12例、肺结核4例、隐源性机化性肺炎2例;患者中位生存期为2.23年.结论 女性BAC患者发病率较高,缺乏特征性表现,影像学容易误诊为肺部感染,需病理明确诊断.

    作者:陶章;黄建安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多西紫杉醇联合替吉奥治疗晚期乳腺癌的临床疗效

    目的 观察多西紫杉醇联合替吉奥治疗晚期乳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6例晚期乳腺癌患者采用多西紫杉醇75 mg/m2联合替吉奥40-60 mg/m2治疗,3周为1个周期.治疗2个周期后评价疗效,计算有效率(RR)、疾病控制率(DCR),观察肿瘤进展时间(TTP)、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26例患者RR为50.0%,DCR为80.8%.随访至2014年10月,TTP为1.5-11.0个月,中位TTP为7.0个月.主要不良反应为白细胞减少、胃肠道反应等,多为1、2级,均可耐受.结论 多西紫杉醇联合替吉奥治疗晚期乳腺癌疗效肯定,不良反应较小,耐受性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赵霞;马靓;陈平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特定部位自体组织盆底修补术和Perigee系统治疗重度盆腔脏器脱垂的临床疗效

    目的 评价特定部位自体组织盆底修补术和Perigee系统治疗重度盆腔脏器脱垂(POP)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100例诊断为子宫或膀胱脱垂Ⅲ度及以上患者分别采用Perigee盆底重建术(A组,50例)和特定部位自体组织盆底修补术(B组,50例).手术前后采用POP定量分期(POP-Q)、盆底功能障碍问卷(PFDI-20)和性生活质量问卷(PISQ-12)分析疗效和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完成随访91例,中位随访时间为22个月.两种方法均是治疗重度POP的安全有效术式,主观治愈率均为100%;A组客观治愈率93.5%,B组88.9%(P>0.05).两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PFDI-20和PISQ-12评分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A、B组术后各有2例新发压力性尿失禁;A组网片暴露1例,阴道挛缩1例.结论 两种方法均是治疗重度POP的安全有效术式;A组增加网片相关并发症.

    作者:顾芮;王家俊;龚健;陈艳琴;吴力为;殷科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股神经阻滞联合Ⅰ-gel喉罩全身麻醉在全膝关节置换术的应用

    目的 观察股神经阻滞联合Ⅰ-gel喉罩或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在全膝关节置换术的应用效果.方法 30例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均分为股神经阻滞联合Ⅰ-gel喉罩全身麻醉组(A组)和股神经阻滞联合气管插管全身麻醉组(B组).记录两组麻醉前(To)、气管插管或置入喉罩时(T1)、气管插管或置入喉罩后1 rain(T2)、切皮时(T3)和拔管或取出喉罩时(T4)的MAP和HR,记录苏醒时间、拔管或取出喉罩时间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与B组相比,A组T1、T2、T4时的MAP和HR较低,术毕苏醒较快,拔管呛咳和咽喉疼痛的发生率减少(P<0.05).结论 股神经阻滞联合Ⅰ-gel喉罩全身麻醉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时,循环稳定,苏醒迅速,并发症较少.

    作者:黄礼兵;杨光;季淑娟;崔苏扬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对肋间神经阻滞穿刺痛的疗效

    对于乳腺区域的短小手术,肋间神经阻滞麻醉可以较好地满足手术要求;而穿刺操作时的疼痛和不适,不仅会导致患者因惧痛不配合而影响麻醉的进程,更增加了阻滞不全、气胸等不良情况[1].复方利多卡因乳膏是一种能够渗透完整皮肤的浅表麻醉剂,对浅表皮肤起到麻醉、镇痛作用.本研究观察局部皮肤应用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减轻肋间神经阻滞穿刺痛的效果.

    作者:郑建祥;李超;王帮远;周钦海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三维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在下肢动脉硬化病变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 探讨三维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3D CE-MRA)在下肢动脉硬化病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3D CE-MRA和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检查20例患者的下肢动脉硬化病变,分析图像质量和下肢动脉病变特征.结果 20例均成功实施3D CE-MRA扫描,图像质量优良,能清晰显示出下肢动脉血管的情况:多发动脉斑块无明显动脉管腔狭窄1例,多发动脉斑块形成伴管腔狭窄13例,多发斑块伴动脉部分节段闭塞5例;16例动脉管腔重度狭窄或闭塞的病例显示了侧支循环血管.结论 3D CE-MRA能有效显示下肢动脉血管的异常,在下肢动脉病变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李舒杰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静脉内径对罗库溴铵注射痛的影响

    目的 比较不同静脉内径对罗库溴铵注射痛的影响.方法 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90例随机均分为三组,分别通过手背(B组)、手腕(W组)和肘窝处(Z组)静脉注射罗库溴铵0.6 mg/kg,评估各组罗库溴铵注射痛差异.结果 Z组罗库溴铵静脉注射痛的总发生率低于B组、W组(63.3% vs.100%、90.0%)(P<0.05).结论 通过较大静脉注射罗库溴铵可显著减轻罗库溴铵静脉注射痛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

    作者:王维思;王群杨;杨秀娟;周洁;朱琳;李晓;王猛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免疫接种次数对阻断高乙肝病毒载量母婴传播的影响

    目的 观察乙型肝炎(乙肝)疫苗(HBVac)接种次数对阻断高HBV载量母婴传播效果的影响.方法 抽取30例HBeAg阳性孕妇足月分娩婴儿(A组,孕妇临产时HBV DNA均>1×106 copies/ml)和27例同期条件匹配生产的婴儿(B组)血液标本检查HBVM和HBV DNA定量,予出生时和15d肌肉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 200 IU各1针;HBVac 20 μg肌肉注射:A组婴儿按0、1、2、6个月方案;B组婴儿按0、1、6个月方案注射.结果 随访至7个月龄.免疫程序结束后,A、B两组婴儿抗-HBs滴度、HBeAg值下降速度相仿(P>0.05),但B组有2例婴儿抗-HBs阴性,7例抗-HBs低于100 mIU/ml.A、B两组婴儿的ALT和AST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BeAg阳性高病毒载量孕妇所生婴儿出生后应用HBIG及HBVac可以获得较好的免疫保护,增加HBVac注射次数可提高婴儿抗-HBs滴度.

    作者:王根菊;王翠敏;丁祎;阚乃颖;江红秀;石金美;韩国荣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肾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肺转移一例

    患者,男性,49岁,因体检发现肺部结节1周于2013年8月12日人院.患者既往于2010年8月16日因右肾下极占位伴出血行右肾根治性切除术,病理结果:肾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EAML).免疫组织化学:平滑肌肌动蛋白(SMA)(+)、结蛋白(Desmin)(+)、黑色素瘤45 (HMB-45)(+)、黑色素-A(Melan-A)(+)、S100(+)、血管内皮细胞标记物CD34(+)、核分裂像指数(ki-67)(+)<1%,术后恢复顺利.

    作者:赵春霞;乐美兆;范钦和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丹参注射液对脓毒症小鼠脑内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目的 探讨丹参注射液对脓毒症小鼠脑内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应用盲肠结扎穿刺法建立脓毒症模型.将80只小鼠随机均分为假手术(A)组、模型(B)组、地塞米松处理(C)组和丹参注射液处理(D)组.术后7d,统计各组小鼠生存率,采用免疫组化法观察各组神经元数量的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小鼠海马部位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1/2(ERK1/2)和磷酸化ERK1/2(p-ERK1/2)的表达水平,ELISA法检测外周血中TNF-α和IL-6的水平.结果 与A组相比,B组小鼠生存率和神经元数量减少,p-ERK1/2表达、TNF-α和IL-6水平升高(P<0.01);而C组和D组能逆转B组上述各观察指标的变化过程(P<0.01或P<0.05),其中D组改善效果更加明显(P<0.01).结论 丹参注射液对脓毒症小鼠中枢脑内神经元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抗炎作用和抑制ERK1/2磷酸化水平有关.

    作者:熊存全;胡君;周红成;吴争鸣;孙秀兰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基于FOCUS-PDCA循环的团队效能提升探讨

    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及人民健康需求的日益扩大促进了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蓬勃发展.随着公立医院改革的不断深入,运用现代科学管理方法,提升团队综合服务效能已成为新时期医院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效能是指选择合适的目标并使其实现的能力,即去做正确的事情的能力.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所设定目标必须适当;二是目标必须能够实现[1].

    作者:陈步伟;哈维超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鼻内镜显像系统下咽鼓管药物注射治疗慢性分泌性中耳炎

    目的 观察鼻内镜显像系统下咽鼓管注射药物治疗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方法 选择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63例,在鼻内镜引导下经欧氏管吹张咽鼓管并经咽鼓管注入药液(盐酸氨溴索1.5 ml+甲泼尼龙20 mg),回顾性分析其疗效.结果 63例获随访1年以上,治愈45例,好转13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2.1%.患者在治疗中及治疗后均未出现鼓膜穿孔,无鼓室结构损伤、中耳感染及治疗后咽鼓管狭窄等并发症.结论 鼻内镜显像系统下经欧氏管咽鼓管吹张结合咽鼓管注射药物治疗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疗效肯定,操作简单.

    作者:王讯;沈忱;杨玉衡;陈娟娟;韩荣增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支架外固定配合克氏针有限内固定治疗C型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

    目的 探讨外固定支架外固定配合克氏针有限内固定治疗AO/ASIFC型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 选取C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203例,按AO/ASIF桡骨远端骨折分型:C1型87例、C2型69例、C3型47例.采用外固定支架外固定配合克氏针有限内固定治疗,回顾性分析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203例患者获随访6-24个月,骨折均愈合.患者术后X射线片及CT片显示掌倾角、尺偏角、桡骨缩短长度及桡腕关节面平整性、桡尺远端关节的稳定性均较术前改善.Dienst功能评分,优86例,良95例,可20例,差2例;三种类型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外固定支架外固定配合克氏针有限内固定治疗AO/ASIF C型桡骨远端骨折疗效满意,手术创伤小,腕部功能恢复好.

    作者:王树;王加宽;徐南伟;荆鑫;顾加祥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氯胺酮复合舒芬太尼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的效果

    目的 观察氯胺酮复合舒芬太尼用于全膝关节置换(TKR)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 75例TKR患者随机均分为三组,术后实施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镇痛药为氯胺酮2.0 mg/kg+舒芬太尼2.0 μg/kg(A组)、舒芬太尼2.5μg/kg(B组)或舒芬太尼2.0μg/kg(C组),加生理盐水至100 ml.PCIA参数:背景输注2 ml/h;PCIA剂量0.5ml,锁定时间15 min.记录术后48 h内的VAS疼痛评分、Ramsay镇静评分、PCIA按压次数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静息状态下,A、B、C组VAS疼痛评分依次升高(P<0.05),且A组活动状态下的VAS疼痛评分低于B组和C组(P<0.05).B组术后6h和12h时的Ramsay镇静评分高于A组和C组(P<0.05).A组和B组48 h内的PCIA按压次数少于C组(P<0.05).B组恶心、眩晕发生率高于A组和C组(P<0.05).结论 小剂量氯胺酮复合舒芬太尼用于TKR术后静脉PCIA镇痛效果优于舒芬太尼单用.

    作者:季淑娟;姚凤珍;黄礼兵;崔苏扬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无创检查在心尖肥厚型心肌病诊断中的应用

    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是肥厚型心肌病的一种特殊类型,多数患者心电图可见胸前导联巨大倒置的T波,合并有胸痛症状者常被误诊为“急性冠脉综合征”.该文综述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核素心肌灌注显像、心脏核磁共振在心尖肥厚型心肌病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邢超凡;李殿富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不同方法术中放置空肠营养管的效果

    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因其具有符合生理需求、经济方便、安全可靠等优点在临床上日益受到重视.尤其是当病情危重、机体免疫力下降时,胃肠外营养更易产生代谢并发症;而肠内营养则可增加肠道血流,减少因低氧血症和再灌注对肠道的损伤[1].经空肠途径输注营养液是肠内营养的方法之一,可通过肠道吸收人体各种必需的营养素.空肠置管营养支持的方法,改善了患者的营养状态,减少了误吸的发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要将空肠营养管有效安置到屈氏韧带以下30 cm有一定难度,本文比较两种不同方法术中放置空肠营养管的临床效果.

    作者:杨旭瑾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肝细胞Notch 1基因敲除小鼠模型的建立

    目的 繁育和鉴定Notch 1基因敲除小鼠.方法 用B6.Notch 1flno/flox和B6.Alb-Cre转基因小鼠进行饲养和杂交;将繁育出的第1代小鼠再进行相互交配,得到第2代小鼠.通过PCR鉴定出基因型为B6.Notch 1flno/flox.Alb-Cre的第2代小鼠.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Notch 1蛋白在肝脏中有无表达.结果 两种转基因小鼠繁殖产生的第2代小鼠基因型符合孟德尔遗传定律,可通过该方法获得较多的B6.Notch 1flno/flox.Alb-Cre小鼠.该基因型小鼠肝脏中不表达Notch 1蛋白.结论 应用Cre-loxp系统可以成功地敲除小鼠Notch 1基因.

    作者:陈朝;杨娜;吴进燕;褚培培;夏园;姚海娜;曾令宇 刊期: 2015年第15期

江苏医药杂志

江苏医药杂志

主管:江苏省卫生厅

主办: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