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小建中胶囊联用PPI三联在Hp根除中的疗效观察

熊娜

关键词:小建中胶囊, PPI三联, 幽门螺旋杆菌
摘要:目的:观察小建中胶囊联用PPI三联根除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分为对照组20例,给予常规PPI三联治疗。小建中组20例,给予小建中胶囊联用PPI三联治疗。结果:对照组经治疗有14例Hp转阴,有效率为70%;小建中组经治疗有18例Hp转阴,有效率为90%。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小建中胶囊联用PPI三联疗法在根除Hp中优于标准的三联疗法,在改善症状及缩短根除Hp时间方面有显著疗效。小建中胶囊联用PPI三联可提高幽门螺旋杆菌根除率。
中医临床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饱胃患者诱导过程中返流误吸一例

    返流误吸是全身麻醉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可导致呼吸道的阻塞和痉挛,甚至Mendelson综合征,通常发生于禁食时间<8h的饱胃患者。本文详细阐述了一例患者在不遵医嘱饱胃情况下全身麻醉导致反流误吸,之后紧急处理,终取消手术的情况。因此麻醉患者应有足够的风险意识,谨遵医嘱,切忌存有侥幸心理。

    作者:邓靖单;曾志文;刘炯峰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电针配合运动康复治疗膝过伸的临床观察

    目的:研究并探讨电针配合运动康复治疗膝过伸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0例脑卒中后膝过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配的方式分为对照组(n=50)和观察组(n=50)。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运动康复治疗,观察组患者在运动康复治疗的基础上进行电针治疗。对观察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行走功能进行评价。结果: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68%,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88%,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较对照组明显更优(P<0.05),且在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行走功能评分较对照组明显更高(P<0.05)。结论:采用电针配合运动康复治疗膝过伸,具有显著的临床治疗效果,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行走功能,可被广泛应用于脑卒中后膝过伸的临床治疗中。

    作者:张爱红;侯晓辉;陈改娟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血毒清干预脓毒症引起的应激性高血糖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中药复方血毒清对脓毒症引起的应激性高血糖的干预作用。方法:将确诊为脓毒症应激性高血糖的6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治疗期间两组均给予强化胰岛素治疗并给予相同的营养支持方案。对照组另给予西医常规综合治疗。治疗组加用血毒清水煎。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APACHEII评分、中医证候积分等指标的变化。记录两组胰岛素用量、7d内低血糖发生率以及住院28d死亡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WBC、CRP、PCT、IL-6、APACHEII评分值、中医证候积分、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率均有明显降低,总有效率明显提高(P<0.05),但在降低住院28d病死率上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发生应激性高血糖的脓毒症患者,血毒清结合强化胰岛素治疗可改善脓毒症患者炎症反应,并能更好地控制血糖,但是未能降低患者住院28d病死率。

    作者:刘颖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老年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针对老年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予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老年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患者98例。通过随机数表法随机分组。B2组(对照组49例)临床选择常规西医治疗的方法;B1组(观察组49例)在B2组基础上加用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在心绞痛疗效方面表现出的差异。结果:两组心绞痛患者完成治疗后,在心绞痛疗效方面,B1组明显高于B2组(P<0.05)。结论:针对老年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临床选择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的方法能够对患者心绞痛症状进行有效改善,终显著提高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高兵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中药不良反应的成因及防治探讨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中药的认识水平越来越高,中药在临床中的使用率也越来越高,由此而引发的不良反应也越来越多,严重时会导致患者中毒、死亡。因此,对中药不良反应的成因以及防治方式进行讨论是非常有必要的。

    作者:陆麟;王琳;华璇洁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李京枝教授治疗卵泡未破裂黄素化综合征所致不孕的经验点滴

    卵泡未破裂黄素化综合征是导致女性不孕的常见原因,李京枝教授结合多年临床经验辨证施治,补肾温阳,活血化瘀,配合HCG肌注促排治疗,收效显著。

    作者:姚乐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浅析踝关节扭伤的诊断及针灸推拿对其的治疗

    目的:探究踝关节扭伤的机理及其治疗方法。方法:从踝关节损伤的原因、原理、临床分期与水肿、痛风的鉴别诊断及踝关节损伤的中医针灸推拿治疗进行分析。结果:中医针灸推拿的方法治疗踝关节扭伤具有确切的疗效及科学性。结论:应先明确踝关节损伤的临床分期,不同分期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方能取得更好的疗效。

    作者:谢冬明;黎颖贤;贺振泉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桑菊合麻杏石甘汤加减治疗老年肺气肿的疗效观察及中医护理体会

    目的:通过总结82例老年风热犯肺型肺气肿患者的中医治疗效果,探讨桑菊合麻杏石甘汤加减治疗老年肺气肿的疗效及中医护理措施及体会。方法:本院2013年8月-2014年8月共收治82例老年风热犯肺型肺气肿患者,给予稳定期患者辨证施治、防治结合,冬病夏治、调整阴阳,综合调养、增强疗效;急性加重期除常规西医治疗外,根据患者证型给予桑菊合麻杏石甘汤加减中药治疗,同时给予患者中医护理。结果:82例患者经过治疗有效率达95.1%,患者FEV1%、FEV1/FVC等肺功能指标与治疗前相比显著改善(P<0.05)。结论:老年风热犯肺型肺气肿稳定期注意标本兼治、辨证施治,急性发作期采取桑菊合麻杏石甘汤加减治疗辅以中医护理,可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治疗效果。

    作者:孙桂云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内服联合外敷治疗腰三横突综合征69例

    目的:观察内服联合外敷治疗腰三横突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内服养血止痛丸联合外敷活血接骨止痛膏治疗腰三横突综合征69例。结果:治愈53例,显效6例,有效5例,总有效率为92.75%。结论:此种治疗方法既可减少药物对胃肠的刺激,亦安全有效,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案。

    作者:张梦雨;田江波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5年3月住院的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8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治疗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方法联合丹参多酚注射液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西医治疗。用药2周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的临床症状缓解和心电图改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2.86%、88.1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在降低血液流变学指标方面治疗组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安全有效,优于单纯西医治疗。

    作者:周诗晶;梅娟娟;邹本勤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放血疗法结合温针治疗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效果分析

    目的:对放血疗法结合温针治疗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探究。方法:将符合标准的100例患者随机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普通针刺加电针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采用放血疗法结合温针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对两组患者分别进行治疗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上肢简化Fugl-Meyer量表、ROM测量评分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放血疗法结合温针对改善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显著,改善了患者的肢体功能障碍,可以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作者:詹桂玉;赵明华;于海龙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临床针灸诊治思路探讨

    临床针灸诊治不仅要辨病、辨经、辨证,还要辨辅助检查。辨证论治既是中医学临床的基石,也是针灸临床诊治的基础,临床针灸将脏腑、经络、八纲等辨证方法紧密结合,借助现代辅助检查,使理、法、方、穴、术紧紧相扣,一线贯穿,做到如《灵枢·官能》中言:“得邪所在,万刺不殆”。

    作者:唐年亚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退热合剂直肠给药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退热合剂直肠给药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诊断为风热型小儿外感发热患者15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患儿采用小儿退热栓塞肛进行退热,观察组100例患儿应用退热合剂直肠给药进行退热,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两组退热时间、主要症状,并分析观察组治疗前后的血常规、肝肾功能等。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5%)明显高于对照组(76%),且主要症状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退热时间比对照组短(P<0.01),有明显差异。观察组治疗前血常规异常,经治疗明显改善(P<0.01);而肝肾功能治疗前后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并未发现毒副作用。结论:退热合剂直肠给药治疗小儿外感发热,其退热效果快,改善血常规,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郑道海;智国防;王俊华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胫骨平台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内固定联合中医辨证用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6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3例。两组患者均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对照组术后予以一般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汤剂口服,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骨痂形成评分和膝关节功能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弃拐下地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切开复位内固定结合术后中医辨证用药,可有效促进骨折愈合,缩短骨折愈合时间,改善膝关节功能,值得推广。

    作者:李晓华;廖劲松;汤飞明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复方臭灵丹合剂的制备及临床应用

    目的:制备用以治疗病毒或细菌感染引起的呼吸道感染的合剂,以满足临床的需求。方法:将处方药材以水煎煮成合剂。结果:本制剂制备工艺可行,性质稳定,质量控制方法可靠。结论:本制剂丰富了临床之制剂品种,使用方便,疗程确切,无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作者:连红兵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参附注射液联合多巴胺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合并低血压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参附注射液与多巴胺联合应用在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和低血压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4年6月我院106例慢性心力衰竭合并低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3例,对照组给予诱因控制、钠摄入限量、利尿剂、洋地黄制剂、醛固酮拮抗剂及多巴胺泵入等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参附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心功能指标及治疗前后血压。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6.23%)显著高于对照组(77.36%),组间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心率低于对照组,心搏出量、每分钟排血量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治疗后舒张压和收缩压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参附注射液与多巴胺联合使用辅助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和低血压能够有效稳定病情,为后续治疗提供良好条件。

    作者:孙学功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金匮》泽泻汤不同提取方式对膜迷路积水模型影响的研究

    目的:观察泽泻汤不同提取方式对膜迷路积水模型的影响。方法:采用醋酸去氨加压素复制膜迷路积水模型,以豚鼠颞骨切片耳蜗蜗管面积和蜗管加前庭阶面积之和的比值为药效学的主要指标,研究泽泻汤不同提取方式的作用。结果:模型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模型组与泽泻汤超临界萃取液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与泽泻汤水煎液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泽泻汤超临界萃取液组与泽泻汤水煎液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泽泻汤采用超临界萃取方式进行提取对膜迷路积水模型有较好的作用。

    作者:马少丹;阮时宝;宿廷敏;苑述刚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荆防败毒散加减治疗老年人群春季风寒外感疗效观察

    目的:评价荆防败毒散对老年人群春季风寒外感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单盲对照方法,将5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采用荆防败毒散加减治疗,对照组给予日夜百服宁对症治疗,治疗期间若合并细菌感染,两组均可给予抗生素治疗。两组疗程均为7d,7d后评价其临床治疗效果及退热疗效。结果:治疗组愈显率为72%,总有效率为88%;对照组愈显率为44%,总有效率为56%。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及愈显率均高于对照组;但对照组的退热时间明显短于治疗组;治疗组症状的改善方面优于对照组。结论:荆防败毒散对老年人群春季外感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朱盈盈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中医柔肝化毒饮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疗效

    目的:探讨中医柔肝化毒饮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自愿原则,将其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澳泰乐颗粒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养阴柔肝化毒饮进行治疗。两组治疗周期均为1个月,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肝功能指标变化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前在肝功能指标上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ALT快速下降至(42.90±16.22)U/L,AST下降至(30.01±11.43)U/L,TBiL下降至(19.75±10.01)μmol/L,AIb下降至(46.57±6.06)U/L;而对照组治疗后分别下降至(74.19±16.28)U/L、(44.71±12.83)U/L、(32.80±10.82)μmol/L、(37.08±5.41)U/L。观察组肝功能指标变化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均有乏力、肝区不适、消化道不适症状,经过治疗,观察组治疗后乏力未改善的仍有8例,肝区不适的仍有5例,消化道不适的仍有4例;而对照组乏力、肝区不适、消化道不适症状未改善的分别有17例、15例、11例,观察组症状未改善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柔肝化毒饮能有效减少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不适现象,促进肝功能指标的降低,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可用于临床治疗。

    作者:邢记华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疏肝健脾和胃汤治疗胃食管反流性病的近期和远期效果研究

    目的:观察疏肝健脾和胃汤对肝胃郁热证胃食管反流性疾病患者的近期和远期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肝胃郁热证胃食管反流病患者78例,按照1∶1比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兰索拉唑肠溶片。观察组患者给予疏肝健脾和胃汤。观察两组治疗8周后及随访6个月后的临床疗效及中医证候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及中医证候疗效总积分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P<0.01)。治疗8周后,对照组临床疗效及中医证候疗效总积分均低于观察组(P<0.05,P<0.01)。随访6个月,观察组临床疗效及中医证候疗效总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西药控制GSRD病情近期疗效优于中药疏肝健脾和胃汤,而中医药治疗GSRD远期临床效果明显优于西药。

    作者:叶文平;刘云雅;张捷 刊期: 2016年第11期

中医临床研究杂志

中医临床研究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