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111例

刘立源;陈灼;刘锦召;马震;张保红

关键词:肱骨近端骨折, 肱骨近端锁定钢板, 牛津大学肩关节评分, 并发症
摘要:目的:探讨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移位骨折的临床疗效,评价并发症发病率和患肩功能的恢复程度,并对PHILOS或LPHP板进行比较.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0年6月间因肱骨近端骨折而手术治疗的根据Neer分型划分为2、3或4级的111例患者,通过电话及门诊复查随访1年并进行牛津肩关节评分(OSS)、疼痛程度VAS评分评估及记录相关的并发症及相关处理.结果:92例患者完成术后0.5~1年的随访(83%,92/111),平均年龄为68岁(20~97岁),其中男女比例1∶5(18∶74),平均的牛津大学肩评分为16.37分(范围:11~54分),0~10的VAS评分测定的疼痛程度平均得分为3.1分.并发症发生率为41.3%(38/92):出血(1.1%)、肱骨头/大结节对合不良(3.3%);慢性疼痛(6.5%),肱骨头缺血性坏死(AVN)(0%);复位丢失和螺钉切出(4.3%);钢板断裂(3.3%);肩峰下撞击(11.9%);肩周炎(4.3%);肩袖撕裂(1.1%);感染(1.1%).24例患者因上述并发症而行2次手术.结论: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移位骨折的临床疗效可靠,虽然其并发症和再手术率较高,但二者的发生率仍稍低于现有的文献报道.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相关文献
  • 老年患者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人性化护理

    随着人口老龄化时期的到来,类风湿关节炎、强制性脊柱炎、骨折及骨性关节病等髋关节疾病的发病率不断提高,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是目前治疗髋关节疾病的常用手段,术后护理是手术成功的可靠保障[1].

    作者:田桂林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111例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移位骨折的临床疗效,评价并发症发病率和患肩功能的恢复程度,并对PHILOS或LPHP板进行比较.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0年6月间因肱骨近端骨折而手术治疗的根据Neer分型划分为2、3或4级的111例患者,通过电话及门诊复查随访1年并进行牛津肩关节评分(OSS)、疼痛程度VAS评分评估及记录相关的并发症及相关处理.结果:92例患者完成术后0.5~1年的随访(83%,92/111),平均年龄为68岁(20~97岁),其中男女比例1∶5(18∶74),平均的牛津大学肩评分为16.37分(范围:11~54分),0~10的VAS评分测定的疼痛程度平均得分为3.1分.并发症发生率为41.3%(38/92):出血(1.1%)、肱骨头/大结节对合不良(3.3%);慢性疼痛(6.5%),肱骨头缺血性坏死(AVN)(0%);复位丢失和螺钉切出(4.3%);钢板断裂(3.3%);肩峰下撞击(11.9%);肩周炎(4.3%);肩袖撕裂(1.1%);感染(1.1%).24例患者因上述并发症而行2次手术.结论: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移位骨折的临床疗效可靠,虽然其并发症和再手术率较高,但二者的发生率仍稍低于现有的文献报道.

    作者:刘立源;陈灼;刘锦召;马震;张保红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外固定架联合克氏针撬拨固定治疗高能量致损性桡骨远端粉碎骨折

    目的:探讨外固定架联合克氏针撬拨固定治疗高能量致损性桡骨远端粉碎骨折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我院2008年4月-2010年8月应用外固定架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19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19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术后随访8~16个月,平均12个月.从腕关节掌倾角、尺偏角、桡骨短缩及关节面塌陷四个指标进行比较,术后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与下外固定及后随访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复位效果丢失.功能评估:优12例;良6例;可1例.结论:外固定架联合克氏针撬拨固定治疗高能量致损性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具有创伤小、操作简单,能够满足生物力学及解剖学的要求,有利于骨折愈合,且疗效确切、复位满意,是一种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作者:陈建锋;许申明;陈大伟;蒋旭;文峰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手法复位外支架固定术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的临床报道

    我院正骨科是国家重点中医专科,其特色优势就是在继承传统手法复位基础上,结合现代科学技术,采用微创手段,利用外固定支架治疗各种类型创伤骨折,尤其在肱骨外科颈骨折上更具优势.目前采用手法复位外固定支架固定术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周肃陵;安建原;李青;王彬;孙云保;陈默;易宏伟;付红军;钟明强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多途径联合治疗中青年股骨颈骨折骨不连的临床观察

    股骨颈骨折的不愈合率较高,若得不到及时处理或早期处理不当,则骨不连更容易发生,而由于其治疗比较困难,多数病人均不得不采用关节置换,显然这种疗法对于年轻患者不是佳选择.笔者自2004年6月~2007年6月采用多途径联合治疗股骨颈骨不连15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徐祥文;杨彬;于凤菊;尹晓;王海燕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施氏伤科整骨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研究

    目的:评价施氏伤科脊柱整骨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不同时间节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4例符合入组标准的患者按照随机、对照的原则分成2组,研究组为施氏伤科脊柱整骨手法;对照组为电动牵引结合舒筋活血散熏蒸,应用VAS、M-JOA评分及M-JOA改善率进行治疗前后疗效评价.结果:VAS、M-JOA评分上,研究组在治疗后1周及2周与对照组相当,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3周及4周,研究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M-JOA 改善率上治疗后1周、2周、3周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周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施氏伤科脊柱整骨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3周后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症状,治疗后4周疗效优势进一步明显,可以作为保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规范化方案推广应用.

    作者:刘光明;陈建华;孙波;彭宗泽;李麟平;杨佳裕;季伟;李辰;吴云定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全蝎膏治疗骨科压疮的疗效观察

    我科应用全蝎膏外治治疗骨科压疮患者35例,全部入选病例均为2010年9月-2012年3月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皮肤科收治的骨科术后压疮住院患者,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阚丽君;刘艳平;辛淑梅;郭滨艳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经皮椎体成型术治疗陈旧性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32例

    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 plasty,PVP)是一种微创技术,将骨水泥等生物材料经皮注入椎体以填充压缩骨折椎体,改善外形,增加椎体抗压强度,防止椎体进一步塌陷和畸形,减轻疼痛并修复功能,疗效满意.Crandall[1]将骨质疏松骨折分为3期:急性期(<10周),亚急性期(10~16周)和慢性期(>4个月).临床上对于陈旧性(慢性期)骨质疏松骨折的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效果报道较少.本院自2006年5月-2010年10月,采用该技术治疗骨质疏松引起的陈旧性椎体压缩性骨折32例45个椎体,多数患者取得良好的止痛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欧荣福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活血定眩丸对CSA大鼠血液流变学及小脑Bcl-2、Bax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活血定眩丸对椎动脉型颈椎病大鼠血液流变学及小脑Bcl-2、Bax表达的影响.方法:SPF级大鼠75只,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低剂量组、高剂量组、对照组,除正常组外,其余均采用复合法制造椎动脉型颈椎病动物模型.用药14d后,观察血液流变学指标及小脑组织Bcl-2、Bax表达.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全血粘度增高(P<0.05),Bax染色阳性细胞表达增加(P<0.05),Bcl-2未见明显表达(P>0.05);对照组、低剂量组、高剂量组比模型组全血粘度降低(P<0.05)、Bax表达减少(P<0.05),Bcl-2有少量阳性表达(P>0.05).结论:活血定眩丸能能有效改善椎动脉型颈椎病模型大鼠血液流变学指标,明显抑制Bax阳性细胞的表达,上调Bcl-2/Bax的比率,在一定程度上减缓椎动脉型颈椎病小脑细胞的凋亡.

    作者:宋敏;董万涛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按摩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穴位按压加旋转复位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9例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治疗组67例,采用穴位按压加旋转复位法治疗;对照组52例,单纯牵引治疗.治疗14d,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颈椎病颈椎功能评定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2周对疼痛及综合症状进行评分.结果:两组治疗后VAS、颈椎功能综合评分均有改善(P<0.01),而且穴位按压加旋转复位改善颈椎疼痛及症状优于单纯牵引治疗(P<0.01).结论:穴位按压加旋转复位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梁杰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微创小切口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43例

    肱骨近端骨折是一种较常见的骨折类型,国内文献报道其发生率约占全身骨折的2.5%,国外文献报道为4%~5%[1].对于Neer分类法[2]中明显移位的二、三、四部分肱骨近端骨折,保守治疗多不理想,而传统钢板内固定因存在螺钉松动、脱出及螺钉对肱骨头的切割致固定失败等并发症,常使术后疗效不满意.我院自2010年1月-2011年1月采用微创小切口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43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志明;胡玲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儿童肘部骨折康复护理应用音乐功能锻炼导引操疗效分析

    目的:探索一种在儿童肘部骨折治疗中更有效,易推广的功能锻炼方法.方法:随机将200例肘部骨折的住院患儿分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100例,治疗组以自编功能锻炼导引操并结合常规功能锻炼法,对照组进行常规功能锻炼法,使两组锻炼时间一致,观察时间为12周.结果:两组病人第12周时Mayo肘关节评分、X线检查结果、依从性等指标等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在儿童肘部骨折中应用自编音乐功能锻炼导引操功能锻炼效果明显优于常规功能锻炼方法,且配有音乐节奏及歌词,患儿易接受,好推广.

    作者:韦森;陈晓蓉;王英;荣海波;傅佳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医用臭氧对兔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软骨细胞IL-1β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臭氧对兔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软骨细胞IL-1β表达的影响.方法:成年新西兰大白兔36只,随机分为正常组4只、对照组16只、实验组16只;采用Hulth法将3组实验动物制成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模型.待造模成功后,实验组每日向膝关节腔内注射臭氧,连续7d;对照组关节腔内注射氧气,连续注射7d;正常组不作处理.于造模后第7d处死3组实验动物,DAB法检测膝关节软骨细胞IL-Iβ的表达.结果:IL-1β阳性细胞率: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医用臭氧能明显降低早期OA软骨中的IL-1β的表达,这可能是臭氧治疗骨性关节炎的重要机制之一.

    作者:李勇光;郑婧;高宇;王云霞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MMP3、MMP7在腰椎间盘突出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检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突出椎间盘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基质金属蛋白酶7(MMP-7)的表达,为研究椎间盘突出重吸收提供生化依据,以便进一步了解腰椎间盘突出组织重吸收的发生机制.方法: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法,通过兔抗人MMP-3、MMP-7的单克隆抗体,对30例突出腰症椎间盘标本进行染色.结果:在突出椎间盘组织中,破裂型比非破裂型MMP-3、MMP-7的阳性表达率更高,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MMP-3、MMP-7与椎间盘突出重吸收可能有关,破裂型比非破裂型更易于重吸收.

    作者:钱祥;姜宏;王拥军;刘锦涛;徐坤林;李晓春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先天性早发型骨梅毒的影像学诊断意义

    目的:探讨早发型先天性骨梅毒的临床特点及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总结我院2008年1月~2012年3月资料较完整的早发型先天性骨梅毒12例,且全部经血清学诊断并摄四肢长骨线片,分析其影像学特点.结果:12例中均有骨骼异常改变.干骺端炎12例,其中6例可见Wimberger征,2例病理性骨折,骨髓炎8例,骨膜炎10例,软组织肿胀12例,其它如颅骨、脊柱、髂骨未见明显异常改变.广泛、多骨、对称性的干骺端炎、骨膜炎、骨髓炎为骨梅毒的X线特征.结论:早发型先天性骨梅毒有一定的特征性,且骨损坏特别是干骺端损害常表现在其他临床症状出现之前,我们认为凡是怀疑有先天性骨梅毒的患儿均应常规作四肢长骨摄片检查,为临床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及后续疗效观察提供参考.

    作者:徐良波;刘新献;刘帆;黄穗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跖骨头下痛性胼胝治疗策略

    跖骨头下痛性胼胝是足踝外科常见的一种前足疾病,主要是前足畸形所致的一种继发病变,其基本病理在于原发或继发跖骨头或跖趾关节病变.常发生于(踇)外翻患者及类风湿足等患者中,一般与外伤无明显关系.此外,(踇)外翻术后也常常继发转移性跖骨头下痛性胼胝.往往合并出现跖趾关节脱位、跖骨头坏死(Friberg 病)、锤状趾、爪形趾畸形等,这些继发疾病及症状是促使患者就诊的主要原因.临床以第2跖骨头下疼痛为常见,其次是第3跖骨头,第4、5跖跖骨头下痛性胼胝者偶见,常为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

    作者:温建民;孙卫东;桑志成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痹痛贴治疗腰肌劳损的临床疗效研究

    目的:观察杜氏外用药痹痛贴治疗腰肌劳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腰肌劳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治疗组:常规休息制动,用痹痛贴外敷;对照组:常规休息制动,用安慰剂外敷.检测疼痛、压痛、功能障碍等指标的有效率.结果:100例患者中,93例完成整个治疗过程,脱落7例.治疗组(48例);对照组(45例).治疗组治疗前后指标变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疗效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痹痛贴是一种使用方便、安全、疗效确切的治疗腰肌劳损的外用剂,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罗建平;欧阳松;李先樑;舒文韬;张智;王蛟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无C臂机微创改良张力带治疗单纯横行或纵行髌骨骨折29例

    单纯横行或纵行髌骨骨折,若无明显移位或经直伸可复位者,既往多采用石膏外固定.但需时长,病人痛苦不便,膝关节固定时间过久屈伸功能受限几率明显增加及较高的骨不连发生率等缺点,切开复位张力带内固定治疗此类骨折逐渐为患者接受.但切开复位创伤大、骨折端血运破坏影响骨折愈合,尤其是青年女性患者术后明显手术瘢痕影响外观而对切开复位心存芥蒂.为扬长避短,自2003年4月-2011年6月,我们在没有C臂机透视机辅助下应用多处小切口微创改良张力带治疗获得随访的29例单纯横行或纵行髌骨骨折,取得良好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王建云;姜世平;何健飞;唐敏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中药促进骨缺损修复机理的研究进展

    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的骨缺损一直是临床骨科面临的难题,其发生率为5%~10%[1].骨缺损导致骨延迟愈合、骨不连不仅增加病人的痛苦及经济负担,而且降低其生活质量,对骨缺损修复的研究仍是骨科领域的研究热点.中医药治疗骨缺损已有悠久的历史,特别在治疗骨不连上,无论是采用单味中药还是中药复方,都积累了宝贵的临床经验.近年来,许多学者进行大量探索,将中药有效成分或者提取液复合到材料上,中西结合,促进骨缺损修复,显示中医药治疗的优势.本文就中医药促进骨缺损修复的机制进行简要综述.

    作者:蔡瑞霖;陈长青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切开复位内固定配合中药治疗复杂Pilon骨折43例

    随着建筑业和交通运输业等的迅速发展,高能量暴力导致的复杂Pilon骨折逐渐增多,其并发症多,病残率高,预后欠佳.我科从2005年7月-2010年11月共收治复杂Pilon骨折43例,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配合中药治疗,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进光 刊期: 2012年第08期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湖北省中医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