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志明;胡玲
目的:观察穴位按压加旋转复位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9例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治疗组67例,采用穴位按压加旋转复位法治疗;对照组52例,单纯牵引治疗.治疗14d,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颈椎病颈椎功能评定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2周对疼痛及综合症状进行评分.结果:两组治疗后VAS、颈椎功能综合评分均有改善(P<0.01),而且穴位按压加旋转复位改善颈椎疼痛及症状优于单纯牵引治疗(P<0.01).结论:穴位按压加旋转复位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梁杰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探讨丹紫康膝冲剂结合辅助疗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将70例膝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5例,干预4周后比较两组的临床表现积分和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临床总疗效及临床表现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两组临床表现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紫康膝冲剂结合辅助疗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有效.
作者:肖四旺;王桂蒙;陈孟交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移位骨折的临床疗效,评价并发症发病率和患肩功能的恢复程度,并对PHILOS或LPHP板进行比较.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0年6月间因肱骨近端骨折而手术治疗的根据Neer分型划分为2、3或4级的111例患者,通过电话及门诊复查随访1年并进行牛津肩关节评分(OSS)、疼痛程度VAS评分评估及记录相关的并发症及相关处理.结果:92例患者完成术后0.5~1年的随访(83%,92/111),平均年龄为68岁(20~97岁),其中男女比例1∶5(18∶74),平均的牛津大学肩评分为16.37分(范围:11~54分),0~10的VAS评分测定的疼痛程度平均得分为3.1分.并发症发生率为41.3%(38/92):出血(1.1%)、肱骨头/大结节对合不良(3.3%);慢性疼痛(6.5%),肱骨头缺血性坏死(AVN)(0%);复位丢失和螺钉切出(4.3%);钢板断裂(3.3%);肩峰下撞击(11.9%);肩周炎(4.3%);肩袖撕裂(1.1%);感染(1.1%).24例患者因上述并发症而行2次手术.结论: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移位骨折的临床疗效可靠,虽然其并发症和再手术率较高,但二者的发生率仍稍低于现有的文献报道.
作者:刘立源;陈灼;刘锦召;马震;张保红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观察杜氏外用药痹痛贴治疗腰肌劳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腰肌劳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治疗组:常规休息制动,用痹痛贴外敷;对照组:常规休息制动,用安慰剂外敷.检测疼痛、压痛、功能障碍等指标的有效率.结果:100例患者中,93例完成整个治疗过程,脱落7例.治疗组(48例);对照组(45例).治疗组治疗前后指标变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疗效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痹痛贴是一种使用方便、安全、疗效确切的治疗腰肌劳损的外用剂,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罗建平;欧阳松;李先樑;舒文韬;张智;王蛟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外固定架联合克氏针撬拨固定治疗高能量致损性桡骨远端粉碎骨折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我院2008年4月-2010年8月应用外固定架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19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19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术后随访8~16个月,平均12个月.从腕关节掌倾角、尺偏角、桡骨短缩及关节面塌陷四个指标进行比较,术后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与下外固定及后随访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复位效果丢失.功能评估:优12例;良6例;可1例.结论:外固定架联合克氏针撬拨固定治疗高能量致损性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具有创伤小、操作简单,能够满足生物力学及解剖学的要求,有利于骨折愈合,且疗效确切、复位满意,是一种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作者:陈建锋;许申明;陈大伟;蒋旭;文峰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探索一种在儿童肘部骨折治疗中更有效,易推广的功能锻炼方法.方法:随机将200例肘部骨折的住院患儿分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100例,治疗组以自编功能锻炼导引操并结合常规功能锻炼法,对照组进行常规功能锻炼法,使两组锻炼时间一致,观察时间为12周.结果:两组病人第12周时Mayo肘关节评分、X线检查结果、依从性等指标等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在儿童肘部骨折中应用自编音乐功能锻炼导引操功能锻炼效果明显优于常规功能锻炼方法,且配有音乐节奏及歌词,患儿易接受,好推广.
作者:韦森;陈晓蓉;王英;荣海波;傅佳 刊期: 2012年第08期
踝关节是人体易受伤的关节之一,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在下肢所有关节中踝关节损伤仅次于髋关节[1].因为踝关节是人体的重要负重关节,故踝关节骨折的治疗一直是学者的关注重点.现在对踝关节骨折的治疗还是手术治疗为主,但当遇到无法接受手术治疗的病人时,如何通过保守治疗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就是我们应该探索的问题.我科通过总结以往踝关节骨折保守治疗的经验,摸索出了一套踝关节骨折的整复及固定方法,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郑晓蓉;叶若凡;萧庆瑞;王振盛;吴小宝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比较微创椎间盘镜(MED)和传统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优缺点及适应证.方法:从2005年1月-2010年12月共440例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及患者的选择确定手术方式,其中94例施行单节段微创MED,346例施行单节段传统椎板开窗手术.分别对2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术后恢复时间进行比较分析;术后随访按Macnab疗效标准统计术后优良率.结果:微创MED手术组优良率为95.3%,传统椎板开窗组优良率为92.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手术时间、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出血量、术后恢复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2种手术方式疗效相近,均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方式,其中微创椎间盘镜具有手术创伤小、恢复快的优点,但其对手术技术要求较高,尤其适合于单纯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而传统椎板开窗创伤相对较大,术后恢复较慢,但其对手术技术要求较低,适应证宽,更适合合并复杂椎管情况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
作者:吴志强;陈长贤;王汉龙;赖展龙;柯晓斌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评价丹参、红花、川芎嗪注射液防治小血管吻合术后血管危象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并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240例需行显微外科手术的患者,按照入院的先后顺序随机分成丹参治疗组、红花治疗组、川芎嗪治疗组和低分子右旋糖酐(以下简称低右)对照组,4组疗程均为10d.从血管通畅率及血管危象的发生率进行比较,并作血液流变学、凝血四项检查了解4组病人术后血液流变学及凝血功能的波动及差异性.结果:(1)各组平均术后通畅率为88.9%,表明各组均能有效预防血管危象,其中丹参、红花、川芎嗪组通畅率分别为92.85%、91.07%、88.67%与低右组81.3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组间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2)丹参、红花、川芎嗪组血管危象发生率与低右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在全血粘度、全血高切、低切、红细胞聚集指数方面,各组在术后第1天、第3天、第7天与基线前后差值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血浆粘度方面,除丹参组外,各组在术后第1天、第3天、第7天与基线前后差值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红细胞压积方面,除术后第1天的丹参组和川芎嗪组外,各组在术后第1天、第3天、第7天与基线前后差值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在纤维蛋白原方面,除术后第1天与第3天的川芎嗪组外,各组在术后第1天、第3天、第7天与基线前后差值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凝血酶原时间方面,除术后第3天的川芎嗪组外,各组在术后第1天、第3天、第7天与基线前后差值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参、红花、川芎嗪注射液在预防显微外科术后血管危象及提高血管通畅率方面比低分子右旋糖酐更有效、更安全,从而提高了手术成功率,降低了肢(指)体坏死率,减少了病人的痛苦,缩短了医疗周期,减少了医疗费用,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程春生;查朱青;马文龙;赵治伟;单海民;程真真;赵熙熹;石宁宁 刊期: 2012年第08期
接受髋关节置换手术者多为老年患者,由于老年患者心肺贮备功能下降对麻醉和手术耐受力降低,且髋关节置换手术有创伤大,出血多,血流动力学波动较大等特点,造成术中麻醉风险增加,易引起心脑血管意外等并发症.甲氧明为单纯的α1受体激动剂,升压作用显著且对心率影响小,与常用的麻黄素相比较作用更为持久.本研究拟探讨术前肌注甲氧明防治髋关节置换术中低血压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何蕾;夏建国;谭金慧;苗文静 刊期: 2012年第08期
我科应用全蝎膏外治治疗骨科压疮患者35例,全部入选病例均为2010年9月-2012年3月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皮肤科收治的骨科术后压疮住院患者,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阚丽君;刘艳平;辛淑梅;郭滨艳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椎间盘镜辅助下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2009年2月-2011年7月,采用椎间盘镜辅助下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18例(微创组),并与常规的开放手术组(15例)相比较.结果:两组病例的伤椎前后缘高度百分比、后凸Cobb,s角术前术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间术后影像学观察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较常规的开放组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明显减少,(P<0.01),但手术时间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间盘镜辅助下经皮椎弓根螺钉技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有效方法.
作者:罗霄;陈信军;胡德志 刊期: 2012年第08期
股骨是全身长的管状骨,生物力学、外在原因等诸多因素使得股骨干骨折在临床中比较常见,约占有全身骨折6%左右[1],加之儿童自主行为能力差,儿童股骨干骨折问题显得尤为突出.为了达到骨折愈合、缩短治疗的病程、减少并发症、减少治疗费用,目前对儿童股骨干骨折的治疗方法主要分为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方法.由于儿童股骨干骨折有相对愈合快、愈合能力强等特点,5岁以下儿童悬吊或骨牵引、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都能达到功能复位,骨骼生长相对比较快,家长习惯采用非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主要包括:石膏或支具固定、小夹板外固定、皮牵引(悬吊皮牵引或水平皮牵引)及骨牵引等;随着骨折生物力学研究进一步加深、骨折固定技术的发展、医师水平的提高亦有家长认同手术治疗.
作者:秦佳军;刘曦明 刊期: 2012年第08期
近年来肩胛骨骨折发生率有明显升高趋势,若早期处理不当或贻误治疗时机,可导致肩关节和上肢功能障碍,目前许多作者主张对移位严重的肩胛骨骨折进行早期手术治疗[1].2006年1月-2011年5月我院采取手术治疗肩胛骨骨折37例,其中对16例不稳定肩胛骨骨折采用后侧小切口入路有限切开手术治疗,获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智;任平;王杰 刊期: 2012年第08期
随着建筑业和交通运输业等的迅速发展,高能量暴力导致的复杂Pilon骨折逐渐增多,其并发症多,病残率高,预后欠佳.我科从2005年7月-2010年11月共收治复杂Pilon骨折43例,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配合中药治疗,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进光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早发型先天性骨梅毒的临床特点及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总结我院2008年1月~2012年3月资料较完整的早发型先天性骨梅毒12例,且全部经血清学诊断并摄四肢长骨线片,分析其影像学特点.结果:12例中均有骨骼异常改变.干骺端炎12例,其中6例可见Wimberger征,2例病理性骨折,骨髓炎8例,骨膜炎10例,软组织肿胀12例,其它如颅骨、脊柱、髂骨未见明显异常改变.广泛、多骨、对称性的干骺端炎、骨膜炎、骨髓炎为骨梅毒的X线特征.结论:早发型先天性骨梅毒有一定的特征性,且骨损坏特别是干骺端损害常表现在其他临床症状出现之前,我们认为凡是怀疑有先天性骨梅毒的患儿均应常规作四肢长骨摄片检查,为临床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及后续疗效观察提供参考.
作者:徐良波;刘新献;刘帆;黄穗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有限切开锁定钢板,逆行髓内钉,动力髁螺钉(DCS)内固定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2002年1月-2010年10月,采用手术治疗股骨远端骨折96例,其中,男68例,女28例,年龄22~68岁,平均38.8±2岁.致伤原因车祸52例,坠落伤36例,撞砸伤8例,根据A0/ASIF分类系统进行分类:A1型36例,A2型22例,A3型14例,C型24例;受伤至手术时间3~9d,平均5d±1d分别采取有限切开股骨髁解剖锁定钢板治疗40例,有限切开逆行髓内钉治疗32例,有限切开动力髁螺钉(DCS)治疗24例.结果:96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0~30个月(平均18个月),无术后内固定折裂感染,膝关节功能评价采用1ysholm评分系统,对手术时间、出血量、骨折愈合情况,术后并发症等指标进行评价.膝关节功能:锁定钢板组优良率为90.00%;与髓内钉组(优良率为75.00%)、动力髁组(优良率为74.9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出血量、骨折愈合情况,术后并发症指标锁定钢板组与髓内钉组、动力髁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髓内钉组,动力髁组相关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限切开锁定钢板,逆行髓内钉,动力髁是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有效手术方法,锁定钢板的疗效,手术时间、出血量、骨折愈合,术后并发症等方面优于逆行髓内钉,动力髁,是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理想方法.
作者:史建民;杨鹏;翟睿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动点定位旋扳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并与西其汀口服液疗效进行比较.方法:将我科自2010年9月~2011年11月诊治的51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8例采用颈椎牵引加动点定位旋扳手法治疗,对照组23例采用颈椎牵引加西其汀口服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疗效.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6.4%,对照组为73.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椎牵引结合动点定位旋扳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可以取得较理想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少伟;郑志辉;李伟居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评价施氏伤科脊柱整骨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不同时间节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4例符合入组标准的患者按照随机、对照的原则分成2组,研究组为施氏伤科脊柱整骨手法;对照组为电动牵引结合舒筋活血散熏蒸,应用VAS、M-JOA评分及M-JOA改善率进行治疗前后疗效评价.结果:VAS、M-JOA评分上,研究组在治疗后1周及2周与对照组相当,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3周及4周,研究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M-JOA 改善率上治疗后1周、2周、3周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周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施氏伤科脊柱整骨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3周后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症状,治疗后4周疗效优势进一步明显,可以作为保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规范化方案推广应用.
作者:刘光明;陈建华;孙波;彭宗泽;李麟平;杨佳裕;季伟;李辰;吴云定 刊期: 2012年第08期
肱骨近端骨折是一种较常见的骨折类型,国内文献报道其发生率约占全身骨折的2.5%,国外文献报道为4%~5%[1].对于Neer分类法[2]中明显移位的二、三、四部分肱骨近端骨折,保守治疗多不理想,而传统钢板内固定因存在螺钉松动、脱出及螺钉对肱骨头的切割致固定失败等并发症,常使术后疗效不满意.我院自2010年1月-2011年1月采用微创小切口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43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志明;胡玲 刊期: 2012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