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胜杰;李媚;王和鸣
王永渝编撰的《中医骨伤练功术》由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年4月出版,该书介绍了中医骨伤科治疗损伤性疾病的重要方法之一——练功疗法.此书让我们重温了既是医学家,也是武术家传统骨伤科的技术水平及学术潮流.然有关该书学术价值文章一直未见报道,笔者不揣浅陋,撰文评述如下.
作者:张宇 刊期: 2012年第10期
骨性关节炎(Osteoarthritis OA)是膝关节常见的以关节软骨退变为主要病理特征的退行性疾病,据观察膝骨性关节炎的发病与年龄、性别有很大关系.其临床特征为关节反复肿胀、疼痛、活动受限乃至行走困难.关节镜下治疗膝骨性关节炎是临床常用的一种治疗方法,我科2009年1月-2011年1月,对保守治疗无效、疗效不佳或不接受关节置换术的100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采用关节镜下检查治疗,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吕水英;郝阳泉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根据中医辨证施治方法,应用骨络通胶囊治疗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病程的干预治疗的影响.方法:观察60例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程度、髋关节活动度、行走距离及生活能力等方面变化并进行分级评定.结果:该组患者疼痛程度、髋关节活动度、行走距离及生活能力在治疗前、后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骨络通胶囊治疗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具有肯定的疗效.
作者:王国栋;建文章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探讨TRAIL联合阿霉素和IFN-γ对人骨肉瘤细胞凋亡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采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及不同时间下TRAIL的抗癌活性.用流式细胞仪检测TRAIL、阿霉素和IFN-γ单独及联合应用后人骨肉瘤MG-63的凋亡率.RT-PCR法检测DR5及Yin Yang1 (YY1) mRNA在加药前后的表达.结果:TRAIL、阿霉素、IFN-γ三者联合作用于MG-63细胞后,能显著增强对MG-63的杀伤、抑制增殖及诱导凋亡作用,明显高于单独应用TRAIL组或阿霉素组(P<0.05).结论:TRAIL、阿霉素、IFN-γ三者联用能显著提高骨肉瘤细胞MG-63生长抑制和诱导凋亡作用,其机制可能与DR5 mRNA表达上调及Yin Yang1 (YY1) mRNA表达被抑制有关.
作者:邓超;孙永青;熊蠡茗;范磊;康建国 刊期: 2012年第10期
随着人口老年化及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下肢骨折患者不仅年迈而且伴有双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或静脉曲张,术前及术后预防骨折并发症的关注也越来越多,特别是老年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尤为重要.利伐沙班是一种新型口服抗凝药物,由拜耳和强生公司联合研发.该药通过直接抑制Xa因子达到抗凝作用,利伐沙班可显著减少静脉血栓的发生,且不增加出血发生率[1].该药不但具有无需调整剂量、无需常规监测的方便,而且与食品和药物几乎不发生相互作用,可同时服用,逐渐在临床上得到广大临床医生的重视,取代了既往行皮下注射低分子量肝素预防DVT的时代,本研究主要比较物理治疗和利伐沙班在预防DVT过程中对老年跟骨骨折术后切口愈合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作者:易磊;刘曦明;蔡贤华;汪国栋;魏世隽;魏坦军 刊期: 2012年第10期
跟骨骨折是跗骨骨折中的常见损伤,其中约70%是关节内骨折[1].2008年9月-2010年9月,我科采用撬拨复位联合何氏正骨手法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48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春玲;安建原;王彬;周肃陵 刊期: 2012年第10期
小腿中下段、踝、足部是高能量损伤的常见部位.解剖上为皮包骨部位,一旦损伤,临床治疗困难.1992年Masquelet 等[1]报道切取腓肠神经筋膜瓣修复小腿中下段软组织缺损,提供了新思路,此后,该皮瓣得到广泛应运,但大多数学者发现含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的小腿后侧筋膜瓣修复缺损时,皮瓣切取尽量不要超过小腿后部中上1/3及两侧中线,否则皮瓣易坏死[2,3].提出皮瓣安全切取范围20 cm×13 cm以下较安全.
作者:李辉映;罗亚丽;田玺民;陈多平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观察中药配合心理干预治疗AS临床疗效及对焦虑、抑郁的影响.方法:将84例符合纳入标准的AS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舒肝强脊汤同时进行心理干预,对照组给予柳氮磺胺吡啶(SASP)口服,疗程为4周.治疗前后观察BASDAI、BASFI、ASAS20、BASDAI50、SAS、SDS.结果:治疗后2组BASDAI、BASFI评分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后BASDAI、BASFI评分差值比较,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ASAS20、BASDAI50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治疗前后SAS、SDS评分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药配合心理干预的临床疗效优于SASP,不仅改善AS患者临床症状,而且显著减轻患者的抑郁焦虑程度.
作者:许凤全;张莹;张琳园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观察、比较巴戟天、鹿角胶、淫羊藿、骨碎补对体外培养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促增殖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建立SD大鼠BMSCs体外培养体系,倒置显微镜、苏木精-伊红染色进行形态学观察;流式细胞仪(FCM)进行BMSCs细胞周期分析;MTT法检测BMSCs生长曲线;4味温阳补肾药含药血清配制,确定其佳药物浓度和佳血清浓度对BMSCs促增殖的影响.结果:体外培养大鼠BMSCs经倒置显微镜、苏木精-伊红染色的形态学观察均符合BMSCs的形态及生长特点.高、中、低剂量的四味中药含药血清对F3 BMSCs 24、48、72h的增殖效应显示,以中剂量组20%含药血清对F3 BMSCs 48h后促增殖明显,其组间比较结果为淫羊藿>骨碎补>鹿角胶>巴戟天.结论:巴戟天、鹿角胶、淫羊藿、骨碎补四味温阳补肾药均有促BMSCs增殖作用.淫羊藿促BMSCs增殖效果佳,其组间比较结果为淫羊藿>骨碎补>鹿角胶>巴戟天.
作者:黄胜杰;李媚;王和鸣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探讨适合于治疗复杂性腰椎管狭窄症的手术方法并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0年1月入院治疗并获得随访的复杂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56例.平均年龄52.9岁,平均病程4年5个月.分别采用椎板减压术治疗(减压组)12例,椎板减压后外侧植骨融合术治疗(融合组)15例,全椎板切除减压十椎间植骨融合十椎弓根内固定术治疗(固定组)29例,术后按日本矫形外科协会(JOA)下腰痛评分标准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术后1年三种手术方法优良率分别为75.00%、80.00%、96.55%;术后4年三种手术方法优良率分别为50.00%、53.33%、93.10%.结论:椎板减压椎间融合椎弓根内固定术比较适合于治疗复杂性腰椎管狭窄症,其术后中期疗效优于单纯椎板减压术或椎板减压后外侧融合术.
作者:林小斌;林其仁;姚学东 刊期: 2012年第10期
俯卧位是脊柱外科手术中常用的体位,良好的体位摆放可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的术中的安全度.脊柱手术相对时间较长,操作时会对身体施加一定的压力,容易使头颈部的着力点移位.如果头颈部摆放不当,会对颈椎及面部造成伤害,使病人术后颈部不适疼痛,甚至会使有颈椎病的患者病情加重;会使颜面部皮肤压伤;眼部受压或致视网膜脱落,严重的使眼睛失明[1].为避免此类并发症的发生,我院对2011年1月-2011年11月120例脊柱后路手术患者进行了护理干预,取得了一些经验,现报告如下.
作者:何玉凤;高洁;刘立新 刊期: 2012年第10期
肱骨髁上骨折多见于10岁以下的儿童,其治疗方法已成常规见诸于教科书[1].除合并血管神经损伤或陈旧性有畸形需手术外,对新鲜的肱骨髁上骨折主张手法整复超关节小夹板或石膏托固定.对肿胀剧烈者多采用骨牵引整复.笔者在临床实践中对于骨折移位不大且无合并症者可用手法整复外固定,但对骨折移位较大、肿胀较剧者,采用上述方法治疗各有弊端[2,3].笔者采用损伤较小的手术整复内固定治疗肱骨髁上骨折74例,疗效教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曾思平;黄东永;陈敏 刊期: 2012年第10期
Hoffa骨折属于关节内骨折,为股骨下端单髁或双髁后方的冠状位骨折.1904年由Hoffa首先描述了这种骨折,故又称Hoffa骨折.Hoffa骨折在AO分型上属于B3型.临床上少见,而合并股骨干骨折更为少见.2005年5月-2011年12月,我院共收治Hoffa骨折28例,其中合并股骨干骨折5例,全部手术行拉力螺钉内固定治疗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海章;吴文元;魏金栋;陈著学;吴新涛;武永东;石晶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比较克氏针和拉力螺钉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内上髁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2年6月-2009年12月手术治疗的儿童肱骨内上髁骨折78例,克氏针组38例,均采用切开复位两枚克氏针内固定,3~4周去石膏托后开始肘关节功能锻炼;拉力螺钉组40例,均采用切开复位1枚拉力螺钉内固定,2周去石膏托后开始肘关节功能锻炼.结果:参照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系统,术后3个月对肘关节功能进行评价.克氏针组:优23例,良7例,可6例,差2例,优良率为78.9%;拉力螺钉组:优30例,良8例,可2例,差0例,优良率为95.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拉力螺钉组疗效明显优于克氏针组.结论:切开复位、拉力螺钉内固定结合早期功能锻炼治疗儿童肱骨内上髁骨折,能在较短时间内使患儿肘关节功能得到大程度的恢复.
作者:宫伟;李炳钻;王建嗣;钟黎娟;蔡秀英 刊期: 2012年第10期
椎动脉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sis of vertebral artery type,CSA)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疾病,症状复杂.临床又称为椎动脉压迫综合征、颈性眩晕、椎动脉缺血综合征、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等.1926年Barre和Lieon首先提出时认为CSA是由于颈部交感神经受激惹致椎动脉受累[1].目前认为CSA的发病并非单一因素的结果,从病理解剖学和临床表现综合分析,其发病机制主要围绕交感神经刺激和椎动脉压迫这两种学说.近年来学者们从多方面对CSA的发病机制进行深入的研究.
作者:范大鹏;孙波;金哲峰 刊期: 2012年第10期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又称退变性关节炎、增生性关节炎、退变性关节病、骨关节病,是一种常见疾病.临床上以膝关节疼痛、肿胀、活动受限、有摩擦感、关节渗出以及渐发性膝关节内翻(少数为外翻)畸形为特点.多为双膝关节受累,女性和老年多见,症状明显者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自2008年1月-2011年12月我院对210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采取综合治疗,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杜海峡;肖文庆;程立军;姜瑞;蒋凯正 刊期: 2012年第10期
儿童骨折后发热在临床上是很常见的症状,处理发热有很多的方法,但一般只是对症处理,我院自2004年6月-2007年12月使用自拟骨伤宁方治疗骨折后非感染性发热44例,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元平;刘兰芝;何继洲;周肃陵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观察武术运动员踝关节扭挫伤中医推拿手法治疗的镇痛效果.方法:将103例踝关节扭挫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2例和对照组51例,治疗组给予中医推拿手法治疗,对照组给予扶他林外涂治疗,两组均治疗14d.观察两组患者手法治疗前后PRI、VAS和PPI评分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MPQ、VAS和PPI评分与治疗前相比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患者相比也有明显降低(P<0.05).结论:中医推拿手法对武术运动员的踝关节扭挫伤有明显的镇痛疗效.
作者:陈博;高宁阳;王翔;陈元川;李玲慧;林勋;詹红生;石印玉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从血液流变学角度观察骨一方治疗胫骨平台骨折早期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瞻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设计方法.将60例胫骨平台骨折早期病例按照分层随机化的方法以1∶1比例分成治疗组、对照组.两组在予以相同的常规基础治疗上,治疗组予骨一方每日1剂,连续7d.分别观察两组受试对象治疗前、治疗后临床症状体征计分与气滞血瘀证证候积分,血液流变学结果变化.结果: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及Schatzker分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临床症状体征计分与气滞血瘀证证候积分,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一方能降低胫骨平台骨折早期临床症状体征计分与气滞血瘀证证候积分,改善血液流变学状态,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早期十分有效的方剂之一.
作者:涂泽松;李逸群;包杭生;朱永展;陈海生 刊期: 2012年第10期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是由不同原因引起的股骨头血液供应遭到破坏及骨细胞变性导致骨的活性成分死亡的病理过程.好发于青壮年,保髋治疗应作为首选,其中非手术治疗方法包括保护性负重,西医药物治疗,中医药治疗,生物物理方法等,以期保存自身关节功能,推迟或避免行关节置换手术.
作者:陈可新;赵丽艳 刊期: 2012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