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恩鹏;吴思;王志彬
骶髂关节是骶骨和髂骨耳状面相互交错嵌插的滑膜关节,是组成骨盆的重要关节.骶骨关节面为凹面,髂骨关节面呈凸面,关节面上有关节软骨,两侧参差不齐的关节面相互交错,骶髂关节是一微动的关节,周围有坚强的韧带保护,一般认为不易发生错位.但是笔者在临床诊疗过程中,发现骶髂关节错位的发病率非常高,是引发腰腿痛的主要原因之一.
作者:王恒斌;冯前 刊期: 2011年第11期
骨折是骨的完整性或连续性中断的一类疾病,治疗骨折通常采用石膏、夹板外固定或持续牵引的方法,有的则进行手术复位,安放接骨钢板、打入钢钉等.因骨折病人病程长,如护理不当,会使骨折处畸形愈合、关节僵直,有时甚至发生二次骨折.因此,护理得当与否,对骨折病人的治疗、康复、及预后起着关键作用.2011年3月~2011年6月,我院收治不同类型的骨折病人248例,运用辨证施护配合治疗,收到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足兰 刊期: 2011年第11期
创面愈合是医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我国传统医学在创面愈合上有着详细的理论研究和丰富的临床经验,特别是中医药外治方法独具特色.在《周礼·天官》中就有记载:“疡医掌肿疡、溃疡、折疡之祝药刮杀之齐”,又言:“凡疗疡以五毒攻之”.可见当时的医生就已经采用药物清创的方法对疮疡即创面进行治疗了.本文就近几年中药外用促进创面愈合的现状作以简要的概述.
作者:周肃陵;陈默;安建原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通过分析5年内我科因髋部骨折入院的患者的骨质疏松症诊断和治疗情况,降低骨折预期发生风险的目的.方法:将2005年1月-2009年12月所有因髋部骨折入院的患者,骨质疏松症诊断和治疗的比率进行分析,研究随着骨质疏松症诊断和治疗比率的提高,骨折预期风险的变化.结果:随着骨质疏松症诊断和治疗比率的提高,骨折预期发生风险显著降低.结论:正确的诊断和有效的治疗可降低骨质疏松症骨折的发生.
作者:方岩;刘文斌;朱涛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通过比较股骨单侧和双侧皮质内固定的稳定性,对单皮质内固定进行生物力学评价.方法:取12根新鲜尸体股骨,制成股骨中段缺损骨折模型,实验组6根行单皮质钢板内固定,对照组6根行双皮质钢板内固定,均行疲劳实验,分别对2组即时和疲劳后的稳定性进行生物力学测试.结果:在同等载荷条件下,单侧和双侧钢板内固定即时及疲劳后的稳定性在行屈伸和侧弯运动时无显著性差异,而在克服旋转运动时却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单皮质内固定能获得一定的稳定性,但不能完全代替双侧皮质固定.
作者:杨睿;黄霖;李卫平;唐勇;沈慧勇 刊期: 2011年第11期
髋部骨折包括股骨粗隆间骨折和股骨颈骨折,是老年人常见的骨折.随着社会老龄化,其发病率日趋升高,需要接受外科治疗的病例也逐渐增多.过去,80岁高龄髋部骨折常被认为是手术禁忌而多半采用非手术疗法,生活质量极度低下,甚而因此被夺去生命.
作者:张斌;张春阳;秦永;冯冬前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回顾性分析采用过伸复位配合间接减压内固定早期治疗胸腰椎骨折早期治疗的疗效.方法:对本科2002年1月~2009年1月住院的125例胸腰椎骨折病例在伤后72 h采用过伸复位配合间接减压内固定方法进行治疗,分析手术前后椎体前、后缘高度、Cobb角以及手术前后脊髓神经功能的变化.结果:经6~24个月,平均14.6个月的随访,术后椎体前、后缘高度较术前明显增高,Cobb角术后较术前明显缩小.93例神经损伤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有不同程度改善.结论:胸腰椎骨折采用过伸复位配合间接减压内固定早期治疗具有复位满意、手术创伤小、椎管容积恢复满意、神经损伤恢复好的优点.
作者:张快强;杨利学;谭龙旺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腰部肌肉积分肌电与腰椎活动度的变化及相关性.方法:于门诊选取5例符合诊断标准、纳入与排除标准的患者,采用揉背、封腰、放通、斜搬手法治疗,采用NDIOPTOTRAK CERTUS三维运动测量系统和EMG表面肌电仪,检测治疗前后的腰部表面肌电与腰椎活动度的变化,探讨积分肌电与腰椎活动度的变化的相关联性.结果:前屈运动时腰椎4、5棘突左侧的竖棘肌,治疗前与治疗4用后的积分肌电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腰椎前屈活动范围增大.后伸运动时,腰椎4、5棘突左侧的竖棘肌在治疗前、治疗后积分肌电值明显上升,后伸角也相应增大,治疗4用后后伸角度增大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左侧屈运动时,腰椎4、5棘突左侧的竖棘肌的积分肌电在治疗后有明显的上升,左侧屈角度没有明显的变化;治疗4周后,左侧屈角度出现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右侧屈积分肌电与腰椎活动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手法治疗后积分肌电的变化与腰椎活动度的增加具有相关性,可以作为手法治疗腰突症的评价指标.
作者:古恩鹏;吴思;王志彬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经腕舟状骨月骨周围背侧脱位是临床上较为多见的严重腕关节损伤,约占腕部损伤5%[1],本病为典型的关节内损伤,而且经常合并正中神经损伤,如治疗不当,将造成患腕功能的永久性损害,因此需早期诊断,并予正确复位及合理固定.另外很多医生仅仅满足于舟状骨骨折的诊断而未对腕部餐叉样畸形进一步分析,未详细阅读X线片,导致本病极易误漏诊,误漏诊率高达60%~90%[2,3].
作者:吴峰;刘永裕;李逸群;朱永展 刊期: 2011年第11期
随着人口寿命延长和社会老年化,髋部骨折中高龄患者的比例越来越大.有报道,在美国每年发生25万例髋部骨折,其中50岁以上者占90%[1].股骨粗隆间骨折是常见的骨折,尤以老年人多见.由于粗隆部的血运比较丰富,骨折后极少不愈合,目前治疗粗隆间骨折方法较多,其中包括手术和非手术治疗.我们自2005年7月~2010年9月,采用骨牵引+中医综合疗法等非手术疗法,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68例,全部获得骨性愈合,无死亡及严重并发症发生,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永铭;党杰;涂世玉;屈兰保;张光祥;王化齐;李鹏 刊期: 2011年第11期
颈椎病是骨伤科常见病症,患者除有颈项部疼痛、僵硬等骨骼肌肉方面的症状,还常伴有失眠、焦虑、烦躁等精神方面的症状.认知与行为疗法作为一种有效的改善精神症状的治疗方式,可以结合手法对两个方面同时治疗,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以达到更好的临床效果.现将手法配合认知与行为疗法治疗颈椎病1例报告如下.
作者:郭凯;詹红生;王辉昊;赵咪芳;石印玉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研究再生能力强的动物性中药水蛭对周围神经损伤再生作用的影响.方法:本实验选用健康清洁级SD雄性大鼠36只,随机分成水蛭组、对照组.2组大鼠均在右后肢梨状肌下缘0.5cm处用特制的无齿止血钳钳夹坐骨神经干,术后3d分别予以灌服相应的药物.用药后2、4、8周时进行坐骨神经功能指数测定、神经传导速度测定、小腿三头肌湿重测定,并进行组织学和超微结构电子显微镜观察,以示神经的再生情况.结果:水蛭组在神经功能指数、传导速度、小腿三头肌湿重及神经再生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水蛭可有效促进大鼠损伤坐骨神经的再生.
作者:周中;朱亚亮;王炎;周福贻;姜少军 刊期: 2011年第11期
胫腓骨骨折是骨伤科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不同的骨折类型应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选择不当易发生各种并发症和后遗症.自2009年1月~2010年10月,我院采用经髓腔骨圆针内固定配合孟氏架治疗胫腓骨中下段骨折52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细祥;李铭雄;吴天然 刊期: 2011年第11期
锁骨远端骨折和肩锁关节脱位是临床上常见的上肢创伤,对于伴有喙锁韧带断裂的TossyⅢ型肩锁关节脱位及锁骨远端骨折常需要行开放复位内固定.锁骨钩钢板具有疗效确切、术后早期可恢复肩关节功能等优点.我科从2006年月2月~2008年5月,运用锁骨钩板治疗肩锁关节脱位及锁骨远端骨折31例,取得良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贺申武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应用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52例高能量胫骨Pilon骨折的经验,并对本方法的治疗结果进行评估.方法:2005年8月~2008年2月共有52例患者接受本方法治疗,男性47例,女性5例.致伤原因以高处坠落为主,车祸次之.术前经7d~10d的跟骨牵引,抗炎,消肿.X线照片及部分伤者经CT三维重建明确诊断,采用踝前入路,显露胫骨远段及踝关节面,外侧切开显露外踝及腓骨远段.复位骨折及用克氏针临时固定,有必要时一定植入髂骨,X线透视见骨折复位满意后应用胫骨远端解剖钢板及松质骨螺丝钉固定骨折,术后石膏固定2~3周,练习踝关节,术后3个月持拐杖负重练习行走.结果:随访率100%,术后随访时间6~36个月,按(Phillips&Shwart踝关节评分)70~92分48例,4例小于70分.踝关节面获得完全解剖复位45例(87%),接近解剖复位7例(13%).结论:牵引一复位一植骨一坚强内固定是分步延期ORIF治疗胫骨Pilon骨折成功的关键.应用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高能量胫骨Pilon骨折能更好地恢复踝关节的解剖关系,牢固的内固定有利于踝关节早期活动.
作者:胡广州;李奇;李松建;刘宁富;蔡保塔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观察雷公藤口服液(LOS)联合氯诺昔康(LOR)、柳氮磺嘧啶(SSZ)和甲氨垛呤(MTX)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S)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116例符合强直性脊柱炎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8例,口服LOS+ LOR+SSZ+ MTX;对照组:58例,口服LOR+ SSZ+ MTX.2组疗程均为3个月.结果:经过3个月的治疗,2组腰背痛指数、晨僵持续时间、胸廓活动度、Schober实验、血沉(ESR)及C反应蛋白(CRP)等6项指标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且治疗组上述指标改善值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X线片比较,治疗组无变化56例,对照组无变化50例,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雷公藤口服液联合氯诺昔康、柳氮磺嘧啶和甲氨蝶呤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陈长青;赵干;张荣;任俊涛;张少锋;蔡瑞林 刊期: 2011年第11期
股骨髁间粉碎性骨折是一个严重的损伤,多年来有许多问题没有解决,它经常导致不同程度的永久性的功能障碍[1].我院自2006年9月-2010年2月应用股骨髁锁定钢板对29例股骨髁间粉碎骨折进行手术治疗,临床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甄红军;梁艳玲;李永芹;张恒云 刊期: 2011年第11期
二妙散,源于《丹溪心法》卷四,由黄柏、苍术组成,等分为末,沸汤入姜汁调服.主治湿热导致的筋骨疼痛.二妙丸与二妙散药物相同,炼蜜为丸.为主治湿热流注之筋骨疼痛或两足痿软或足膝红肿、下部湿疮、带下以及湿热成痿诸症的首选方剂,临床运用甚广,被收录在2005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现代研究表明,二妙丸还具有解热、抑菌、镇静、解除胃肠痉挛等作用,有“中药抗生素”之美誉.三妙丸,源于《医学正传·麻木》:黄柏四两、苍术六两、川牛膝二两,为末,面糊为丸.
作者:李宁;王拥军;周泉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通过观察丹参酮对大鼠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血清谷胱甘肽(GSH)的含量和Na+-K+-ATP酶活性的影响,探讨丹参酮对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脊髓神经细胞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120只体重250±10g的SD大鼠,按随机数字法分为空白组、对照组和丹参酮组各40只.空白组:麻醉后打开腹腔,不阻断腹主动脉即终止手术,暂时关闭腹腔;对照组:造模前不注射任何药物,造模后暂时关闭腹腔;丹参酮组: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前半小时腹腔注射丹参酮IIa磺酸钠注射液,造模成功后暂时关闭腹腔.3组均于麻醉下腹主动脉取血和脊髓组织.分别于造模后0.5h、1h、4h、8h、12h后检测血清谷胱甘肽、脊髓组织Na+-K+-ATP酶活性.结果:1、血清GSH含量3组分别由缺血再灌注0.5h后的21.1、10.1、19.6mgGSH/L开始下降,4h达低点18.1、1.0、16.3mgGSH/L,之后其含量逐渐增强,再灌注12h达到19.4、6.1、13.7mgGSH/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脊髓Na+-K+-ATP酶活性3组分别由缺血再灌注0.5h后的5.9、5.3、5.7μmolPi/mgprot/h开始下降,4h达低点6.0、2.0、4.0μmolPi/mgprot/h,之后其活性逐渐增强,再灌注12h达到7.8、4.1、6.1μmolPi/mgprot/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作者:张俐;刘蔚楠;林翔;彭美玉;张文光 刊期: 2011年第11期
跟骨是人体大的跗骨,在人体行走和负重中起着重要作用.而跟骨骨折大部分属关节内骨折,约占全身骨折的2%,其治疗原则应行解剖复位稳定的内固定和早期的功能锻炼.我院近5年来对28例跟骨骨折患者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长乐;周全;詹仲锋 刊期: 2011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