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丹参酮调控谷胱甘肽、ATP酶改善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制

张俐;刘蔚楠;林翔;彭美玉;张文光

关键词: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 丹参酮, 谷胱甘肽, Na+-K+-ATP酶
摘要:目的:通过观察丹参酮对大鼠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血清谷胱甘肽(GSH)的含量和Na+-K+-ATP酶活性的影响,探讨丹参酮对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脊髓神经细胞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120只体重250±10g的SD大鼠,按随机数字法分为空白组、对照组和丹参酮组各40只.空白组:麻醉后打开腹腔,不阻断腹主动脉即终止手术,暂时关闭腹腔;对照组:造模前不注射任何药物,造模后暂时关闭腹腔;丹参酮组: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前半小时腹腔注射丹参酮IIa磺酸钠注射液,造模成功后暂时关闭腹腔.3组均于麻醉下腹主动脉取血和脊髓组织.分别于造模后0.5h、1h、4h、8h、12h后检测血清谷胱甘肽、脊髓组织Na+-K+-ATP酶活性.结果:1、血清GSH含量3组分别由缺血再灌注0.5h后的21.1、10.1、19.6mgGSH/L开始下降,4h达低点18.1、1.0、16.3mgGSH/L,之后其含量逐渐增强,再灌注12h达到19.4、6.1、13.7mgGSH/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脊髓Na+-K+-ATP酶活性3组分别由缺血再灌注0.5h后的5.9、5.3、5.7μmolPi/mgprot/h开始下降,4h达低点6.0、2.0、4.0μmolPi/mgprot/h,之后其活性逐渐增强,再灌注12h达到7.8、4.1、6.1μmolPi/mgprot/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相关文献
  • 锁定钢板治疗股骨髁间粉碎骨折29例

    股骨髁间粉碎性骨折是一个严重的损伤,多年来有许多问题没有解决,它经常导致不同程度的永久性的功能障碍[1].我院自2006年9月-2010年2月应用股骨髁锁定钢板对29例股骨髁间粉碎骨折进行手术治疗,临床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甄红军;梁艳玲;李永芹;张恒云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锁定加压接骨板或空心钉治疗膝关节复杂性骨折31例

    膝关节骨折包括股骨远端骨折、胫骨平台骨折,由于交通运输、高层建筑等的飞速发展,车祸及高坠等意外事故也逐年增加,而这类事故往往导致高能量损伤,所致的股骨远端、胫骨平台的复杂性粉碎性骨折也日渐增多.这类骨折常累及关节面及于骺端,出现粉碎性骨折、关节面破坏、塌陷等等,这类骨折属于复杂性骨折Ⅲ[4],既要尽可能解剖复位,又要恢复关节面的平整,还要可靠的内固定,以尽早进行功能锻炼,恢复其关节功能.

    作者:曾海龙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锁骨钩钢板治疗锁骨远端骨折及肩锁关节脱位31例

    锁骨远端骨折和肩锁关节脱位是临床上常见的上肢创伤,对于伴有喙锁韧带断裂的TossyⅢ型肩锁关节脱位及锁骨远端骨折常需要行开放复位内固定.锁骨钩钢板具有疗效确切、术后早期可恢复肩关节功能等优点.我科从2006年月2月~2008年5月,运用锁骨钩板治疗肩锁关节脱位及锁骨远端骨折31例,取得良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贺申武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掌侧锁定钢板加植骨治疗陈旧性桡骨远端骨折

    目的:探讨掌侧锁定钢板加植骨治疗陈旧性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4年7月~2010年6月用掌侧锁定钢板加植骨治疗陈旧性桡骨远端骨折48例,平均年龄62.7岁;按AO分型:B2型8例,B3型12例,C1型11例,C2型9例,C3型8例;均采取掌侧手术入路,其中6例加背侧小切口以辅助复位及植骨;所有病例均不同程度的植入自体髂骨或同种异体骨.结果:全部病例均得到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11.5个月(6~24个月).平均愈合时间为4.3个月.按改良Micbrid评分和纽约骨科医院腕关节功能评分标准:优21例,良19例,可7例,差1例,优良率为83.3%.结论: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应及时手术治疗,陈旧性桡骨远端骨折治疗的重点依然是恢复桡骨的长度、掌倾角及关节面的平整,术后及时的康复锻炼以促进腕关节的功能恢复.

    作者:李鉴;吴继昆;赵永祥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锁骨钩钢板固定并喙锁韧带重建治疗Ⅲ度肩锁关节脱位52例

    肩锁关节脱位在临床上并不少见,约占全身关节损伤的3.2%[1],其中Ⅲ度肩锁关节脱位需手术治疗.其手术方法很多,临床报道疗效不一.我院自2002年1月-2010年12月共收治Ⅲ度肩锁关节脱位52例,均采用锁骨钩钢板固定,同时将喙突联合腱部分转移重建喙锁韧带,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志明;胡玲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黄板树根治疗慢性骨髓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中药黄板树根治疗慢性骨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60例慢性骨髓炎病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病灶清除、抗生素抗感染并庆大霉素病灶冲洗;治疗组在病灶清除、抗生素抗感染的同时,黄板树根药液口服并冲洗病灶.结果:总体疗效和拔管时间,治疗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黄板树根能显著改善患肢的血液供应,促进肉芽生长,对慢性骨髓炎的治疗具有较好的辅助作用.

    作者:肖智青;张雄辉;朱锦忠;丘治汉;王爱明;张学全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退行性腰椎侧凸性椎管狭窄症的手术治疗

    目的:探讨选择性腰椎后路减压、矫形固定、椎间结合后外侧植骨融合手术治疗退行性腰椎侧凸性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21例退行性腰椎侧凸性椎管狭窄症患者,平均年龄为65岁,腰椎侧凸Cobb's角平均23.4°,术前根据患者症状、体征及影像学检查结果确定减压节段及选择融合节段,对引起临床症状的节段进行后路减压,针对术前即有不稳或减压术后可能出现不稳的节段行椎弓根钉棒系统矫形固定,椎间结合后外侧植骨融合治疗,比较患者手术前后Cobb's角,采用JOA29评分法对术前和末次随访时的神经功能和生活能力进行评分.结果:21例患者平均随访时间为25个月,所有患者疼痛明显缓解,生活质量提高.术前JOA评分平均15.2分,末次随访时平均26.3分(P<0.05),改善率为81.4%,侧凸术后平均矫正角度为13.6°,改善率平均41.9%.结论:选择性腰椎后路减压、矫形固定、椎间结合后外侧植骨融合手术是治疗退行性腰椎侧凸性椎管狭窄症的有效方法.

    作者:贺翎;米萍;金捷;胡海清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手法配合认知疗法治疗颈椎病1例

    颈椎病是骨伤科常见病症,患者除有颈项部疼痛、僵硬等骨骼肌肉方面的症状,还常伴有失眠、焦虑、烦躁等精神方面的症状.认知与行为疗法作为一种有效的改善精神症状的治疗方式,可以结合手法对两个方面同时治疗,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以达到更好的临床效果.现将手法配合认知与行为疗法治疗颈椎病1例报告如下.

    作者:郭凯;詹红生;王辉昊;赵咪芳;石印玉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雷公藤口服液在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雷公藤口服液(LOS)联合氯诺昔康(LOR)、柳氮磺嘧啶(SSZ)和甲氨垛呤(MTX)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S)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116例符合强直性脊柱炎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8例,口服LOS+ LOR+SSZ+ MTX;对照组:58例,口服LOR+ SSZ+ MTX.2组疗程均为3个月.结果:经过3个月的治疗,2组腰背痛指数、晨僵持续时间、胸廓活动度、Schober实验、血沉(ESR)及C反应蛋白(CRP)等6项指标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且治疗组上述指标改善值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X线片比较,治疗组无变化56例,对照组无变化50例,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雷公藤口服液联合氯诺昔康、柳氮磺嘧啶和甲氨蝶呤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陈长青;赵干;张荣;任俊涛;张少锋;蔡瑞林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双固一通”温针灸对实验性兔膝骨性关节炎软骨细胞凋亡的影响

    目的:研究“双固一通”温针灸在预防兔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过程中对兔膝关节软骨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24只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双固一通”温针灸组、模型组和正常组,每组8只.采用结扎股静脉法建立兔膝骨性关节炎模型,“双固一通”温针灸组在造模开始时采用“双固一通”温针灸法,对关元(CV 4)、足三里(ST 36)、内膝眼(EX-LE4)、犊鼻(ST 35)和阳陵泉(GB 34)等穴进行预防性治疗;正常组不做任何处理,正常喂养.在造模8周后,各组分别通过透射电镜观察兔膝关节软骨细胞的超微结构,TUNEL染色光镜下观察软骨细胞凋亡情况.结果:“双固一通”温针灸组兔膝关节软骨细胞超微结构接近正常组,模型组软骨细胞轮廓不清楚,胞膜坏死崩解,胞浆内细胞器消失,细胞裂解为致密颗粒样物质,细胞固缩、变形,甚至出现核分裂,染色质浓聚;“双固一通”温针灸组和模型组软骨细胞凋亡指数高于正常组(P<0.01),“双固一通”温针灸组软骨细胞凋亡指数低于模型组(P<0.01).结论:“双固一通”温针灸可抑制实验性兔膝骨性关节炎软骨细胞过度凋亡,从而对兔膝骨性关节炎起防治作用.

    作者:熊勇;彭锐;王华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仙灵骨葆联合玻璃酸钠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30例

    骨性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又称骨关节病,退行性关节病,老年性关节炎,肥大性关节炎、骨质增生等,是一种以关节软骨退行性变及关节边缘骨赘形成为特征的慢性关节疾病.临床症状表现为关节疼痛、压痛、活动受限、弹响,有时伴有关节积液,终表现为运动功能丧失.是引起关节疼痛和运动障碍的常见原因.笔者自2007年1月-2009年9月,对30例患者计40个膝关节采用口服中成药仙灵骨葆胶囊同时联合玻璃酸钠膝关节腔注射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取得了明显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曾屹峰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二妙散及其衍生方在骨伤科的应用与研究

    二妙散,源于《丹溪心法》卷四,由黄柏、苍术组成,等分为末,沸汤入姜汁调服.主治湿热导致的筋骨疼痛.二妙丸与二妙散药物相同,炼蜜为丸.为主治湿热流注之筋骨疼痛或两足痿软或足膝红肿、下部湿疮、带下以及湿热成痿诸症的首选方剂,临床运用甚广,被收录在2005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现代研究表明,二妙丸还具有解热、抑菌、镇静、解除胃肠痉挛等作用,有“中药抗生素”之美誉.三妙丸,源于《医学正传·麻木》:黄柏四两、苍术六两、川牛膝二两,为末,面糊为丸.

    作者:李宁;王拥军;周泉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中药外用促进创面愈合的研究进展

    创面愈合是医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我国传统医学在创面愈合上有着详细的理论研究和丰富的临床经验,特别是中医药外治方法独具特色.在《周礼·天官》中就有记载:“疡医掌肿疡、溃疡、折疡之祝药刮杀之齐”,又言:“凡疗疡以五毒攻之”.可见当时的医生就已经采用药物清创的方法对疮疡即创面进行治疗了.本文就近几年中药外用促进创面愈合的现状作以简要的概述.

    作者:周肃陵;陈默;安建原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丹参酮调控谷胱甘肽、ATP酶改善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制

    目的:通过观察丹参酮对大鼠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血清谷胱甘肽(GSH)的含量和Na+-K+-ATP酶活性的影响,探讨丹参酮对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脊髓神经细胞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120只体重250±10g的SD大鼠,按随机数字法分为空白组、对照组和丹参酮组各40只.空白组:麻醉后打开腹腔,不阻断腹主动脉即终止手术,暂时关闭腹腔;对照组:造模前不注射任何药物,造模后暂时关闭腹腔;丹参酮组: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前半小时腹腔注射丹参酮IIa磺酸钠注射液,造模成功后暂时关闭腹腔.3组均于麻醉下腹主动脉取血和脊髓组织.分别于造模后0.5h、1h、4h、8h、12h后检测血清谷胱甘肽、脊髓组织Na+-K+-ATP酶活性.结果:1、血清GSH含量3组分别由缺血再灌注0.5h后的21.1、10.1、19.6mgGSH/L开始下降,4h达低点18.1、1.0、16.3mgGSH/L,之后其含量逐渐增强,再灌注12h达到19.4、6.1、13.7mgGSH/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脊髓Na+-K+-ATP酶活性3组分别由缺血再灌注0.5h后的5.9、5.3、5.7μmolPi/mgprot/h开始下降,4h达低点6.0、2.0、4.0μmolPi/mgprot/h,之后其活性逐渐增强,再灌注12h达到7.8、4.1、6.1μmolPi/mgprot/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作者:张俐;刘蔚楠;林翔;彭美玉;张文光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积分肌电与腰椎活动度在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腰部肌肉积分肌电与腰椎活动度的变化及相关性.方法:于门诊选取5例符合诊断标准、纳入与排除标准的患者,采用揉背、封腰、放通、斜搬手法治疗,采用NDIOPTOTRAK CERTUS三维运动测量系统和EMG表面肌电仪,检测治疗前后的腰部表面肌电与腰椎活动度的变化,探讨积分肌电与腰椎活动度的变化的相关联性.结果:前屈运动时腰椎4、5棘突左侧的竖棘肌,治疗前与治疗4用后的积分肌电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腰椎前屈活动范围增大.后伸运动时,腰椎4、5棘突左侧的竖棘肌在治疗前、治疗后积分肌电值明显上升,后伸角也相应增大,治疗4用后后伸角度增大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左侧屈运动时,腰椎4、5棘突左侧的竖棘肌的积分肌电在治疗后有明显的上升,左侧屈角度没有明显的变化;治疗4周后,左侧屈角度出现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右侧屈积分肌电与腰椎活动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手法治疗后积分肌电的变化与腰椎活动度的增加具有相关性,可以作为手法治疗腰突症的评价指标.

    作者:古恩鹏;吴思;王志彬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Pilon骨折

    目的:探讨应用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52例高能量胫骨Pilon骨折的经验,并对本方法的治疗结果进行评估.方法:2005年8月~2008年2月共有52例患者接受本方法治疗,男性47例,女性5例.致伤原因以高处坠落为主,车祸次之.术前经7d~10d的跟骨牵引,抗炎,消肿.X线照片及部分伤者经CT三维重建明确诊断,采用踝前入路,显露胫骨远段及踝关节面,外侧切开显露外踝及腓骨远段.复位骨折及用克氏针临时固定,有必要时一定植入髂骨,X线透视见骨折复位满意后应用胫骨远端解剖钢板及松质骨螺丝钉固定骨折,术后石膏固定2~3周,练习踝关节,术后3个月持拐杖负重练习行走.结果:随访率100%,术后随访时间6~36个月,按(Phillips&Shwart踝关节评分)70~92分48例,4例小于70分.踝关节面获得完全解剖复位45例(87%),接近解剖复位7例(13%).结论:牵引一复位一植骨一坚强内固定是分步延期ORIF治疗胫骨Pilon骨折成功的关键.应用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高能量胫骨Pilon骨折能更好地恢复踝关节的解剖关系,牢固的内固定有利于踝关节早期活动.

    作者:胡广州;李奇;李松建;刘宁富;蔡保塔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皮肤针扣刺后外敷弃杖散治疗胫骨结节骨骺炎

    胫骨结节骨骺炎多见于10~15岁青少年,多为单侧,也可为双侧.大多为喜爱运动,特别是跑跳、球类运动的学生.由于胫骨结节是牵拉骨骺,髌韧带附着其尖端,股四头股的长期、反复和猛烈收缩暴力,通过髌骨和髌韧带,集中于胫骨结节,使其发生慢性拉伤,严重的可致缺血性坏死.本病临床上一般采取患肢制动或局封方法,或者外搽外敷药物,但治疗时间长,效果不显.有的病人需要制动1年以上,影响青少年的健康和发育,特别是一些少年运动员,被迫放弃体育运动.笔者从2008年开始采用皮肤针扣剌后外敷弃杖散膏药的方法治疗胫骨结节骨骺炎,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韦堃方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股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与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比较

    目的:对比研究股骨近端镇定钢板与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手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64例,其中40例应用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24例应用股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LCP)固定,观察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引流量、骨折愈合时间.随访观察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1年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结果:2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Harris评分1年后髋关节功能优良率,LCP组95.s3%,DHS组80%,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CP在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中相对于DHS无论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疗效均有较大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肖勇;李定国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过伸复位结合间接减压内固定早期治疗胸腰椎骨折疗效分析

    目的:回顾性分析采用过伸复位配合间接减压内固定早期治疗胸腰椎骨折早期治疗的疗效.方法:对本科2002年1月~2009年1月住院的125例胸腰椎骨折病例在伤后72 h采用过伸复位配合间接减压内固定方法进行治疗,分析手术前后椎体前、后缘高度、Cobb角以及手术前后脊髓神经功能的变化.结果:经6~24个月,平均14.6个月的随访,术后椎体前、后缘高度较术前明显增高,Cobb角术后较术前明显缩小.93例神经损伤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有不同程度改善.结论:胸腰椎骨折采用过伸复位配合间接减压内固定早期治疗具有复位满意、手术创伤小、椎管容积恢复满意、神经损伤恢复好的优点.

    作者:张快强;杨利学;谭龙旺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陆氏银质针透刺次髎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发作85例

    目的:观察陆氏银质针针刺次髎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发作的临床疗效.方法:85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对照组35例.治疗组采用陆氏银质针针刺疗法,对照组采用毫针刺法,2组均透刺次髎穴,其他辅助疗法相同.对其即时效果和治疗后3d疗效进行比较.结果:2组患者即时治疗效果及治疗后3d疗效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陆氏银质针治疗组优于毫针组.结论:陆氏银质针针刺次髎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发作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徐洪亮;程少丹;李伟;罗金寿;王慧芳;黄骏;陆念祖 刊期: 2011年第11期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湖北省中医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