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昕
目的:研究自我放松训练对减轻老年慢性病患者抑郁程度的效果。方法: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使用抑郁量表测定抑郁程度,训练后再进行测定,录入数据并进行分析。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HAMD 评分比较,均P<0.01,差异具有统计意义,观察组患者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自我放松训练能有效减轻老年慢性病患者抑郁程度。
作者:陈英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目的:验证鲜鬼针草的降压疗效。方法:使用生鲜鬼针草提取液,对原发性高血压大鼠采用无创血压测试仪,测定给药前和给药后30~360 min多个时间段尾动脉SBP值。结果:鲜药给药相当于临床剂量组12倍后有明显降压作用,维持降压时间2 h左右;全心指数结果表明,对心肌有保护作用,能改善高血压大鼠心肌肥厚状况;进行药物的急性毒性实验,说明药物应用安全。
作者:郑梅生;朱琳;郑云菊;王婷 刊期: 2016年第24期
本文从病因、病机及针灸治疗原则等方面讨论缺血性中风和督脉两者间的关系,总结分析缺血性中风使用针刺督脉治疗的理论基础及对改善吞咽困难、神经功能障碍等症状的作用,为缺血性中风针刺督脉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彭昕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目的:探究分析推拿加温针治疗急性期肩周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在2013年2月—2015年2月接收的100例急性期肩周炎,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西医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推拿加温针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相关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在治疗总有效率及治疗后的疼痛度方面,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急性期肩周炎患者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推拿加温针治疗可明显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疼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闫红卫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目的:对行气管支架置入治疗大气道狭窄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措施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6年3月所收治的大气道狭窄患者8例作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皆予以气管支架置入治疗,同时配合相应的综合护理干预措施,然后观察护理的效果。结果: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支架置入,手术成功率100.0%;在支架置入后,气道狭窄改善,通气显著好转;术后,有1例出现咳嗽,1例出现轻度胸痛,未经处理,3 d后自行好转。结论:对行气管支架置入治疗的大气道狭窄患者予以综合围手术期护理措施,疗效确切,且可提升护理满意度,值得推行。
作者:赵志华;刘丰梅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目的:探讨对比揉抓排乳法合中药外敷法与中医内外合治法治疗急性乳腺炎初期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采用简单随机对照的临床试验设计,选择2014年11月—2015年6月广东省中医院乳腺科门诊就诊且符合纳入标准的首诊患者58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9例,治疗组采用揉抓排乳法合中药外敷;对照组在此外治法基础上配合口服中药汤剂,各治疗5 d,填写病例观察表,记录不良反应。建立数据库,将所收集数据录入SPSS17.0统计软件包,核对无误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经统计分析,治疗第3天、第5天后两组方案均可有效改善患者乳房疼痛、乳房红肿面积、乳汁分泌情况、乳房郁积肿块大小等主要观察指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 d后对照组的体温、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方面优于治疗组(P<0.05)。治疗组平均疗程为(3.54±1.29)d,对照组为(3.25±1.30)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总有效率分为92.9%和96.4%。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两组各2例患乳皮肤轻度过敏;对照组3例出现矢气多、大便偏烂等症状。结论:揉抓排乳法合中药外敷与中医内外合治法对于急性乳腺炎初期患者的症状、体征、体温、血常规均有显著改善,两组疗效显著。对于急性乳腺炎初期,揉抓排乳法合中药外敷与中医内外合治法对主要观察指标的疗效无明显差异,对伴有发热、血象升高的患者内外合治法疗效优于单纯外治法。外治法操作方便,无不良反应,医疗成本低,易被患者接受,临床发生不良反应相对少,是临床治疗急性乳腺炎初期更好的方法,值得大力推广。
作者:宋雪;丘嫦;司徒红林;黎玉婵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目的:探讨针灸配合康复疗法治疗脑血管意外后偏瘫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75例脑血管意外后偏瘫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分成综合组(38例)和对照组(37例),对照组采取常规专科治疗,综合组则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针灸和康复治疗,对比分析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通过治疗后,综合组总有效率达到88.4%,高于常规组的72.6%,存在显著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对于脑血管意外偏瘫患者,采取针灸配合康复疗法治疗的临床效果要优于常规治疗,临床实践意义重大。
作者:董丽华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治疗急性胆囊炎的手术安全性及其疗效。方法:自2011年3月—2014年9月,我院进行了62例腹腔镜下治疗急性胆囊炎手术。结果:62例患者均行腹腔镜手术,成功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59例,2例中转开放手术,1例胆囊造瘘,中转率为3.2%。手术时间52~320 min,平均约88 min。在62位患者中,有10例患有胆总管结石,笔者予以行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术后1个月T管造影后拔除T管,没有发现胆漏及其他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6~12 d,平均约7 d。术后随访3~9个月,未见明显并发症及后遗症。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急性胆囊炎安全有效。
作者:敖平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目的:观察股骨近端解剖钢板治疗股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股骨近端解剖钢板治疗股骨近端骨折患者69例,并随访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本组69例解剖复位52例、近解剖复位15例、功能复位2例。61例切口一期愈合,8例切口延迟愈合。所有病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24个月,无螺钉退出、断钉、继发股骨骨折。骨折均愈合良好,平均愈合时间5个月。无1例死亡。4例出现I度褥疮,经对症治疗后痊愈。按照Harris髋关节功能标准评,优56例、良9例、差4例。结论:采用股骨近端解剖钢板治疗股骨近端骨折,临床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作者:李建明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由于现下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不断升高,慢性心力衰竭的患者也逐年增多。单纯应用西药治疗慢性心衰,虽有一定的疗效,但不能改善该病的高发病率与高病死率,而中医药对于治疗此病有着多靶点、低毒副作用等优势。故本文从病因病机、辨证分型、实验研究、临床研究四个方面对中医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近年来的研究进展进行概述,指出不足并对其进行了展望。
作者:虞颖茜;方居正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目的:探讨不同时间窗给予中药敷贴对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患者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1日—2015年6月3日在我院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的患者共3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n=100)、B组(n=100)、C组(n=100)。A组于术后2 h给予中药敷贴,B组于术后6 h给予中药敷贴,C组仅予常规护理。比较各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腹胀发生率及血清生长抑素和胃泌素水平。结果:①A组和B组患者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及排便时间均显著早于C组(P<0.05);A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及排便时间均显著早于B组(P<0.05)。②A组和B组腹胀发生率显著低于C组(P<0.05);A组腹胀发生率显著低于B组(P<0.05)。结论:术后中药敷贴可显著促进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患者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且术后中药敷贴时间越早效果越好。
作者:郑惠霞;张华英;覃敏茹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目的:分析腹腔镜微创手术在老年急性坏疽性胆囊炎患者中的应用。方法:本研究特将符合入院标准的164例老年急性坏疽性胆囊炎患者按照纳入研究顺序平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治疗,比较治疗效果,相关手术指标及并发症。结果:术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8.78%)和对照组(87.80%)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各项相关手术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4.88%)和对照组(12.20%)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采用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老年急性坏疽性胆囊炎效果显著,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低,术后并发症少,在临床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黄远生;贾举闻;葛麟;付峥;陆峻逵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目的:探讨奥美拉唑联合替普瑞酮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为我院2014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80例,根据随机数学法将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40例,观察组4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患病时间、临床表现等数据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数据可进行比较。对照组患者给予奥美拉唑,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替普瑞酮,两组患者在用药3个月后进行随访并评价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在第3周随访患者,观察组总有效率9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2.5%,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患者无效率明显高于观察组患者,且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治疗后降低的症状总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且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治疗期间,两组患者的血尿常规及肝肾功能指标均无明显变化。结论:奥美拉唑联合替普瑞酮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显著,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对患者肝肾功能无影响,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作者:许秋仁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目的:总结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中医文献,探讨其病因病机,为提高临床疗效提供依据。总结:病名上大多归属为痹证,少数归于痿证、痉证、漏肩风等;病机主要是由于气虚、血瘀、痰浊和外邪等导致的经络阻滞不通;其中少数文献对定位做了研究。思考:存在缺乏统一的中医诊断和分型标准,缺少对病因病机的深入探讨等问题。对卒中后SHS的研究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需进一步完善中医证候学等基础研究。
作者:宋立公;徐金辉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目的:观察双球囊导管联合缩宫素用于足月妊娠促宫颈成熟及引产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住院分娩的初产妇584例,分为观察组(球囊联合缩宫素)、对照1组(单用缩宫素)及对照2组(自然临产并分娩)。比较促宫颈成熟和引产情况、阴道分娩结局,以及产程和母婴并发症等。结果:观察组取出导管时的宫颈Bishop评分,较放置前有非常显著改善(P<0.01),且与对照1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阴道分娩率显著高于对照1组(P<0.05),剖宫产率显著低于对照1组(P<0.05);潜伏期和总产程均显著短于对照1组和对照2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1组产后出血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球囊导管联合缩宫素用于足月妊娠促宫颈成熟及引产,可显著改善宫颈条件,提高阴道分娩率,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方法。
作者:陆佩华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目的:研究参芪四花汤治疗子宫切口假腔(气虚血瘀证)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60例剖宫产后子宫切口假腔形成(气虚血瘀证)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n=30)应用参芪四花汤治疗,对照组(n=30)应用妈富隆治疗,观察和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指标。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6.67%,高于对照组的83.33%;治疗后观察组的行经时间、假腔面积及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参芪四花汤治疗子宫切口假腔(气虚血瘀证)疗效确切、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借鉴。
作者:王丽丽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目的:观察穴位交叉埋线定时开穴驱脂法减肥的疗效。方法:收集于2013年7月—2015年9月在我院就诊的120例单纯性肥胖患者,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针灸减肥疗法,观察组采用穴位交叉埋线定时开穴驱脂法,治疗6周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显效12例,观察组患者显效28例,观察组患者的显效例数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3.3%,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3.3%,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穴位交叉埋线定时开穴驱脂法的减肥疗效良好,值得推广。
作者:薛映城;王俊安;王美娜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目的:观察中医内科排石法在治疗结石病中所发挥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诊治的结石病患者90例进行治疗分析,根据患者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5例,研究组患者采用中医内科排石法治疗,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手术排石治疗,比较两者患者的恢复时间和对治疗的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者住院时间为(2.8±0.4)d,对照组患者住院时间为(5.6±0.3)d,研究组恢复更快;研究组对治疗的总满意率为93.3%,对照组对治疗的总满意率为68.9%,研究组患者治疗满意度更高(P<0.05)。结论:采用中医内科排石法治疗结石病可以缩短患者恢复的时间,减轻治疗负担和痛苦,并发症少,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伍其敏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目的:观察疏肝养心安神汤治疗老年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6例采用疏肝养心安神汤治疗,对照组36例给予西药(阿普唑仑)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7%,对照组为72.2%,两组比较,P<0.05。结论:疏肝养心安神汤对老年失眠症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段婷婷;李宝锋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目的:探讨中药配合针灸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48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针灸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针灸治疗后配合中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药配合针灸治疗肩周炎,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促使患者尽快康复,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中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王晓莉 刊期: 2016年第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