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讨前后联合入路治疗严重腰椎三柱不稳定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手术治疗的6例腰椎三柱不稳定型骨折(L_1骨折3例,L_2骨折1例,L_3骨折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后路减压椎弓根螺钉固定结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椎体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用ASIA标准评定神经功能恢复情况,通过影像学检查比较伤椎和后凸畸形角的矫正及丢失,评估手术疗效情况.结果 随访7~18个月,6例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根据美国脊柱脊髓损伤学会(ASIA)分级均恢复1级或1级以上.术前后凸畸形角为30.5~44.6度,术后即刻为3.5~13.2度(P<0.05).术前CT显示椎管内骨块占椎管容积49%~94%,术后<20%(P<0.05).术前伤椎前、后缘高度分别压缩40%、66%,术后为97%、99%(P<0.05).植骨完全融合,融合时问为3~5个月.结论 前后联合入路治疗严重腰椎三柱不稳定性爆裂骨折,可有效恢复椎体高度、腰椎前凸及椎管容积,促进患者功能恢复.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 研究胰高血糖素样肽2(GLP-2)对肠缺血-再灌注(I-R)幼鼠肠屏障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肠I-R模型,将24只雄性Wistar幼鼠随机均分为假手术(C组)、肠I-R损伤(B组)和肠I-R损伤+GLP-2保护(A组)三组.光镜下观察小肠黏膜形态学改变,检测肠系膜淋巴结的细菌菌落情况、肠黏膜丙二醛(MDA)、血清D-乳酸、内毒素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变化.结果 B组肠黏膜损伤明显,Chiu's评分、肠系膜淋巴结细菌菌落计数、肠黏膜MDA、血清D-乳酸、内毒素和TNF-α水平均显著高于C组(P<0.01);与B组相比,A组肠黏膜损伤明显减轻,且Chiu's评分、肠系膜淋巴结细菌菌落计数、肠黏膜MDA、血清乳酸、内毒素和TNF-α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 GLP-2能够减轻幼鼠肠I-R损伤、保护肠黏膜屏障、减轻细菌/内毒素易位、减少氧自由基和炎性介质的产生和释放.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2期
弱视是较为常见的儿童眼病,仅发生在视觉尚未发育成熟的幼儿期.屈光参差是影响双眼单视,导致儿童弱视的常见原因之一.为了观察综合治疗法对屈光参差性弱视的治疗效果,现对我院收治的30例(52眼)屈光参差性弱视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关节镜清理术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OA)的疗效.方法 在关节镜下行选择性、有限关节清理术76例,按Lysholm膝关节评分标准对92膝术前、术后6个月、1、2年进行评分.结果 92膝膝关节术前Lysholm评分(44.78±8.79)分,术后6个月、1、2年综合评分分别为(77.08±8.34)分、(76.38±8.74)分和(69.60±10.44)分,均较术前明显提高(P<0.05).术后2年的评分明显低于术后6个月和1年(P<0.05).结论 关节镜清理术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能够减轻疼痛、改善功能,2年内疗效好.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2期
近年来,随着围产医学和超声诊断技术的发展与提高,羊水过少检出率不断提高,对围产儿产生的不良影响也愈来愈受到产科工作者的重视.因此,及时发现并处理羊水过少对降低围产儿的死亡率,提高围生儿质量有很大意义.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 研究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uPAR)在下咽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下咽癌患者50例(A组)和对照组10例(B组)uPAR蛋白表达,分析其与下咽癌临床病理参数及颈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 A组uPAR表达阳性率68%,明显高于B组的10%(P<0.01).uPAR的表达与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相关(P<0.01),而与临床分期、年龄、性别无关(P>0.05).结论 uPAR蛋白在下咽癌中阳性表达明显上调,且与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相关,可作为下咽癌诊断和预后的参考指标之一.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2期
长期以来,创伤性窒息上腔静脉系统压力增高导致的损伤广为重视,而对肺内压力急剧升高引发的肺损伤关注极少.成年人因胸廓弹性差肺顺应性减低,几乎全部伴有肋骨骨折、肺损伤等合并伤,诊断与治疗复杂.我科近1年收治了5例患者,现报道如下.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2期
抢救重症患者是医院的重要工作之一,也是衡量一个医院急救水平的重要标准.应提高门诊突发重病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加强候诊患者的护理.我院高级专家会诊中心成功抢救了3例候诊中心脏骤停的患者,现将急救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2期
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检测,在临床上已得到广泛的重视.然而,在血流介导性扩张(FMD)的临床应用过程中,对采用袖带阻断肱动脉血流血压计袖带充气加压程度和持续时间不尽统一,FMD的临床应用尚存在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标准化.本研究通过采用血压计不同充气压和保持时间对肱动脉FMD值结果的影响.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2期
喉乳头状瘤是儿童较为常见的喉部良性肿瘤,因其单纯易复发,目前强调综合治疗以提高治愈率[1].我科近年来采用综合治疗治愈儿童喉乳头状瘤患儿5例,报道如下.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下腹部双叶皮瓣同时修复手掌掌侧及背侧,腕部及前臂内侧及外侧深度创面效果.方法 下腹部双叶皮瓣分别以腹壁浅动脉及旋髂浅动脉为轴心,血管形成同蒂分叶皮瓣同时修复手掌掌侧及背侧,腕部及前臂内侧和外侧深度创面.结果 采用该皮瓣修复手掌掌侧及背侧、腕部及前臂内侧和外侧深度创面12例,疗效较满意.结论 下腹部双叶皮瓣分别以腹壁浅动脉及旋髂浅动脉为血管蒂,血管支较恒定,切取方便,可切取范围较大,可同时修复手掌掌侧及背侧、腕部及前臂内侧及外侧深度创面,血供可靠,成功率高.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2期
近年来,全国各地医疗纠纷有增加趋势,引发医疗纠纷的原因很多.笔者结合多年接待医疗纠纷的实践,认为不少医疗纠纷的产生与人们的特殊心理状态有一定关系.如患者因伤病到医院诊治,如治疗效果不满意或患者死亡,家属或社会舆论都不易接受.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培美曲塞二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疗效.方法 一线含铂方案化疗后复发的晚期NSCLC患者50例,使用培美曲塞(500 mg/m~2,d_1)治疗2个周期(21 d×2).治疗前后分别采用QLQ-C30和QLQ-LC13问卷,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症状进行评价,按RECIST标准评判临床疗效.结果 部分缓解(PR)6例,稳定(SD)26例,进展(PD)18例.与治疗前比较,除社会功能外,体格、角色、情感、认知4种功能状态和整体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提高(P<0.05);乏力、食欲不振2个全身症状及5种疾病相关症状评分显著降低(P<0.05).结论 培美曲塞二线治疗晚期NSLC能显著改善肺癌相关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血浆内脏脂肪素与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PCOS患者53例,正常对照(C)组27例.检测空腹血糖(FBC)、空腹胰岛素(FIns)、甘油三酯(TG)、胆同醇(TC)、血浆内脏脂肪素,计算体重指数(BMI)和胰岛素抵抗指数(IRI).将PCOS患者分为胰岛素抵抗(A1)组和非胰岛抵抗(A2)组与C组比较,再将PCOS患者分为肥胖(B1)组和非肥胖(B2)组与C组比较.结果 A1、A2、B1和B2组血浆内脏脂肪素水平均明显高于C组(P<0.05);PCOS患者血浆内脏脂肪素与FIns、IRI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 血浆内脏脂肪素在PCOS患者血浆中明显升高,与胰岛素抵抗、肥胖、糖尿病和脂代谢异常等代谢紊乱密切相关.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麋鹿角醇提液对D-半乳糖(D-gal)诱导衰老模型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54只小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NG)组和三个D-gal诱导衰老模型(MG、LG、HG)组.在造模同时,LG、HG两组分别给予麋鹿角醇提液2 g/kg和4 g/kg.测定部分免疫相关的血清指标.结果 小鼠经D-gal处理6周后出现衰老体征.MG组血清IgG水平下降,脾淋巴细胞转化刺激指数下降,血清IFN-γ浓度IFN-γ mRNA表达水平下降.HG组小鼠IgG水平、脾淋巴细胞转化刺激指数、血清中IL-2和IFN-γ的浓度升高,并增强模型鼠脾淋巴细胞IL-2、IFN-γ mRNA的表达.结论 麋鹿角醇提液能增强D-gal诱导的衰老模型小鼠体液免疫及细胞免疫功能.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减)是由于甲状腺激素合成或分泌减少或组织利用不足导致的全身代谢减退综合征.甲减患者除伴有严重并发症需住院治疗外,一般均在门诊就诊,口服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 比较外-斐反应(WFT)与胶体金免疫色谱法(CIA)对恙虫病血清学诊断价值的差异.方法 采集恙虫病暴发期间患者的血清标本,以变形杆菌OX_K、OX_2及OX_(19)抗原进行WFT检测,以CIA测定恙虫病东方体特异性抗体,比较两种血清学方法 对恙虫病的实验诊断效能.结果 共有18例恙虫病患者接受了CIA检测,阳性率为100%(18/18);其中9例住院患者同时接受了WFT和CIA检测,抗-OX_K WFT阳性率为44.4%(4/9),CIA阳性率为100%(9/9),(P<0.01).抗-OX_K WFT诊断恙虫病的灵敏度为44.4%,特异度为94.1%,假阳性率为5.9%,假阴性率为55.6%.所有患者抗OX_2及抗OX_(19).均为阴性.结论 抗-OX_K WFT对恙虫病有一定诊断价值,但敏感性较差,假阴性率较高.CIA作为恙虫病血清学诊断的一种新方法 ,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Her-2/neu siRNA表达质粒对前列腺癌裸鼠移植瘤生长的影响.方法 40只裸鼠皮下接种人前列腺癌PC-3M细胞,分成4组,每组10只.于形成的肿瘤内分别注射转染试剂FuGene HD与Her-2/neu siRNA表达质粒(A组)或无关非同源性序列质粒(B组)的复合物、转染试剂FuGene HD(C组)及生理盐水(D组),每周给药1次,连用4周.首次给药4周后取出肿瘤,测量肿瘤长短径及重量,流式细胞术检测肿瘤细胞周期及细胞凋亡,免疫组化方法 检测肿瘤组织中核增殖抗原(Ki67).结果 A组裸鼠移植瘤体积及重量均明显低于其它三组,凋亡指数显著高于其它三组(P<0.05).A组肿瘤细胞增殖指数显著低于C组(P<0.01).A组肿瘤组织中Ki67阳性的细胞数明显少于其它三组(P<0.01).结论 Her-2/neu siRNA表达质粒对裸鼠前列腺癌移植瘤的生长有抑制作用,并显著促进移植瘤细胞的凋亡.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子痫前期患者胎盘组织中线粒体解偶联蛋白2(UCP2)基因mRNA表达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 检测36例正常足月妊娠妇女(A组)和24例轻度子痫前期患者(B组)及17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C组)剖宫产前空腹血及新生儿脐血中血糖、胰岛素水平,采用RT-PCR法测定胎盘组织中UCP2 mRNA表达水平.结果 C组新生儿脐血血糖和胰岛素显著低于A组(P<0.05);B、C组UCP2基因mRNA表达水平分别为(0.942±0.202)、(0.908±0.188),显著低于A组的(1. 908±0.283)(P<0.05).结论 子痫前期患者胎盘组织中UCP2的低表达在子痫前期的发病中有重要作用,可能参与了胰岛素抵抗的病理生理过程.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 研究氨溴索对大鼠肺组织利福平浓度的影响.方法 大鼠分为A、B两组,每组10只:A组单次静注利福平30 mg/kg;B组先静注氨溴索15 mg/kg,20 min后再静注利福平30 mg/kg.于利福平给药后于30 min、1、2、4 h四个时间点采集肺组织.利福平给药后11个不同时间点采集血样,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利福平浓度.比较两组间的血液及肺组织利福平浓度、主要药动学参数.结果 利福平给药后1、2、4 h,B组肺组织利福平浓度均明显高于A组[(35.51±5.33)μg/ml vs.(31.82±4.77)μg/ml、(25.61±4.10)μg/ml vs.(15.21±2.58)μg/ml、(13.62±2.45)μg/ml vs.(6.24±1.18)μg/ml](P<0.01).两组血药浓度及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无明显差异.结论 氨溴索与利福平联合使用能显著增加肺组织利福平浓度;其作用机制不是通过对利幅平血药浓度及其代谢的影响.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