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冠心病患者D-二聚体和甘油三酯及脂蛋白(α)水平分析

廖启洪;吕程;刘怡怜;黄炎

关键词:冠心病患者, 二聚体, 甘油三酯, 脂蛋白, 纤维蛋白, 纤溶功能, 高凝状态, 发病机制, 纤溶酶, 体内, 交联, 降解, 检测
摘要:脂蛋白(α)[Lp(α)]在CHD发病机制中有一定的作用[1];D-二聚体(DD)是交联纤维蛋白经纤溶酶作用后降解的终未产物,可反映体内高凝状态及纤溶功能,其在冠心病(CHD)中的作用已引起高度关注[2].本文检测CHD患者的DD、Lp(α)及甘油三酯(TG)水平变化,报道如下.
微循环学杂志相关文献
  • 隐性心肌缺血者血脂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检测及意义

    目的:观察隐性心肌缺血者血脂及血液流变指标的变化,为早期发现和防治冠心病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选择性别和年龄大致相同的隐性心肌缺血者和心电图正常的健康对照人群,同时进行血脂和血液流变学指标检测,比较两组两类指标的差异.结果:隐性心肌缺血者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血液低、中、高切粘度及红细胞聚集指数、变形指数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每项指标的异常率在两组间相差明显.结论::血脂和血液流变学检测结果可作为隐性心肌缺血和冠心病早期诊断的实验室指标.

    作者:张静然;梁玲;戴耀宗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代谢综合征患者纤溶活性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患者血浆纤溶活性及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选择单纯代谢综合征患者36例,代谢综合征合并冠心病患者44例和健康人群对照20例.观察一般情况,并测定血浆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 -1(PAI-1)和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维蛋白原(Fib)、空腹血糖(FBG)、空腹血胰岛素(Ins)和血脂等指标;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结果:代谢综合征患者的ISI较正常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血浆PAI-1、Fib等明显升高(P<0.05).代谢综合征合并冠心病组PAI-1与Fib、Ins正相关,与ISI、高密度脂蛋白(HDL)负相关.结论:代谢综合征患者存在明显的胰岛素抵抗和纤溶活性异常,同时纤溶活性异常与胰岛素抵抗相关.

    作者:曹文静;夏汛生;张碧玉;郭小梅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尿激酶热敏脂质体溶栓作用的体外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尿激酶热敏脂质体(UK-TsL)的体外热靶向溶栓能力.方法:32个血凝块随机分为对照组、游离尿激酶(FUK)组、UK-TsL组和尿激酶脂质体(UK-L)组.将血凝块置于附有加热装置的简易体外溶栓装置中,分别加入上述4组试剂,从输液开始对血凝块以42℃或37℃的温度加热,输液120 min后测定血凝块的溶解率.结果:UK-TsL组血凝块溶解率达50.41%,与FUK组相近;与对照组及UK-L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UK-TsL在42℃时迅速释放尿激酶,具有较好的热靶向溶栓能力,能有效减少药物剂量.

    作者:钟萍萍;刘瑜;董小黎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雷诺现象患者的区域血流量及微循环变化

    目的:探讨雷诺现象(RP)患者甲襞区域血流量和微循环的变化.方法:对30例RP患者和34例健康对照者进行甲襞区域血流量和甲襞微循环(NFM)检测.结果:RP患者的甲襞区域血流量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RP患者NFM检测中见管袢模糊不清,管袢缩短,交叉管袢增多,出现宽大畸形管袢,血流速度减慢,多呈粒流、粒线流,血管运动性增强,红细胞聚集多呈中、重度,乳头浅平,汗腺导管增多,血色暗红,严重者袢周有渗出、出血;管袢数减少,输入枝、输出枝、袢顶均增宽;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RP患者NFM积分值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结论:甲襞区域血流量检测和微循环检查有助于判断RP患者的病情和预后.

    作者:赵爱婷;杨瑞华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血脂测定结果的临床可接受性分析

    目的:通过对不同检测系统血脂测定结果的偏倚评估,分析各系统间结果的可比性和临床可接受性.方法:参照CLSI文件相关要求,以可溯源的检测系统为目标检测系统,测定总胆固醇(TCH)、甘油三酯(TG)、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APOB)、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对本院3个不同检测系统进行朗道质控物(水平2和水平3)各测定21次和测定新鲜血清标本40份.结果:朗道质控物和新鲜血清标本TCH、TG、APOA1、APOB、HDL-C、LDL-C浓度在系统间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除LDL-C在各检测系统间的相关系数为0.7859~0.9259之间外,其他项目各系统间的相关系数均大于0.975.各检测系统测定TCH、TG的不精密度CV均小于5%,其他项目的不精密度CV均小于10%;以可溯源检测系统1为目标检测系统,临床可接受性能评价:TCH、LDL-C在检测系统2和检测系统3超出临床接受范围,HDL-C在检测系统2超出临床接受范围,其他项目临床均可接受.结论:3个不同检测系统测定TG、APOA1、APOB结果具有可比性;测定HDL-C结果具有部分可比性,TCH、LDL-C结果不具有可比性,需采取整改措施.

    作者:黄宪章;庄俊华;徐宁;张秀明;梁伟雄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缺氧对肺动脉平滑肌细胞钾通道Kv1.2、Kv1.6基因表达的影响

    目的:研究不同缺氧时间对大鼠肺动脉平滑肌细胞(PASMC)不同亚型钾通道(Kv)mRNA和蛋白质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半定量RT-PCR和Western-blot方法对常氧和不同缺氧时间后PASMC上Kv1.2、Kv1.6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进行测定.结果:(1)PASMC在常氧和缺氧时均有Kv1.2、Kv1.6mRNA和蛋白质表达;(2)缺氧18 h使Kv1.2mRNA和蛋白质表达增强,缺氧48 h则使其表达减弱且低于常氧时的表达;(3)缺氧18 h、48 h对Kv1.6的mRNA和蛋白质表达无影响.结论:Kv1.6不是氧敏感的钾通道;作为氧感受器的Kv1.2,其mRNA和蛋白质表达随缺氧时间而改变.

    作者:廖文慧;曾锐;刘晓晴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空调环境中豚鼠红细胞膜Na+-K+-ATP酶、SOD、MDA、GSH-Px的变化及意义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研究空调环境中红细胞膜Na+-K+-ATP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酶(GSH-PX)的变化,为探讨空调环境对红细胞变形性改变的机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豚鼠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12只):豚鼠在通风房间中自由饮水和进食;实验组(12只):豚鼠在温度为22℃空调房间内饲养.15天后,用心脏穿刺法采集两组豚鼠血液5 ml,肝素抗凝,制备红细胞膜.检测红细胞膜MDA的含量以及Na+-K+-ATP酶、 SOD、 GSH-PX的活力.结果:空调环境中豚鼠的红细胞膜Na+-K+-ATP酶、SOD、GSH-PX活力比对照组显著下降(P<0.01),MDA的含量比对照组显著增加(P<0.01).结论:空调环境中红细胞膜Na+-K+-ATP酶、SOD、GSH-PX活力下降、MDA含量增加,因而红细胞变形力降低.

    作者:徐华建;柏艳;李琳彬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全蝎提取液对家兔实验性动脉血栓的影响

    目的:研究全蝎提取液对家兔实验性动脉血栓的影响.方法:采用双氧水(H2O2)损伤家兔颈总动脉复制血栓模型,观察全蝎提取液的抗血栓作用.结果:全蝎提取液能明显减轻兔血栓重量(P<0.01),使血浆6-酮-前列腺素1a(6-keto-PGF1a)含量明显升高(P<0.01),明显降低血栓烷B2(TXB2)含量(P<0.05),全蝎组的APTT﹑PT和TT较盐水对照组明显延长.结论:全蝎提取液有明显的抗动脉血栓形成作用,其作用机理可能与抗凝﹑抑制血小板活化和增加内皮细胞抗血栓能力有关.

    作者:彭延古;雷田香;李路丹;付灿云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2型糖尿病并血管病变患者凝血功能指标的检测分析

    心血管病变是糖尿病的主要慢性并发症之一.脂代谢异常、血栓形成、炎症、行为和习惯、遗传因素等被视为引起心血管病变的五种风险因子.本文通过对糖尿病患者脂类、止血与血栓形成的实验室常用指标的检测,探讨其在2型糖尿病血管病变发生和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以期为糖尿病血管并发症患者的预防、治疗和疗效观察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解晓琴;毛达勇;杜娟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糖尿病人甲襞微循环分析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内分泌-代谢障碍性疾病,主要由胰岛素分泌量减少或机体对胰岛素的需要量相对增加,引起物质代谢障碍,特别是糖代谢障碍,严重者亦引起蛋白质、脂类代谢障碍,从而导致微血管的改变.观察甲襞微循环变化是研究和探讨糖尿病人病情发展、转归和治疗的前提.我们对57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甲襞微循环进行了检测,现报道如下.

    作者:胡俊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GMP-140含量变化及临床意义

    血小板a颗粒膜蛋白(GMP-140)是活化血小板的特异性标志物之一,GMP-140随着血小板的活化整合到血小板膜表面,并随着血小板的破坏,释放入血.血小板的活化在脑血管疾病的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对4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前后血浆GMP-140含量进行测定,并分析临床意义.

    作者:杨从茂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抵抗素样分子家族成员FIZZ1分泌的调控

    抵抗素样分子家族是由105~114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富含半胱氨酸,包括FIZZ1(Found in Inflammatory Zone 1,RELMα),FIZZ2(Found in Inflammatory Zone 2,RELMβ)和FIZZ 3(抵抗素,resistin).FIZZ1以单体形式分泌,其mRNA可在小鼠白色脂肪组织(WAT)、舌、肺脏、乳腺、胸腺组织检测到 ,其基因被命名为Retn1a; RELM β是一种肠源性的分泌激素,在小鼠的胃肠道特别是结肠含量丰富,在增生的上皮细胞基因表达多,尤其在发生肿瘤时明显增高,其基因被命名为Retn1b;抵抗素主要由WAT分泌,进入血液循环,在小鼠、人均有表达,它的含量可因WAT的分布部位和性别有差异, 其可能与人类冠心病、糖尿病、肥胖有关,其基因被命名为Retn[1,2] .近发现的RELMs新成员RELMγ在鼻的呼吸上皮细胞和WAT中表达,分布和功能与FIZZ1较为类似 [3].目前对抵抗素样分子家族成员的功能及其调控机制研究还处于初步阶段,本文在此对FIZZ1结构、分布特点及其调控作一综述.

    作者:张红明;何作云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糖尿病血管病变机制与防治进展

    糖尿病的血管病变是糖尿病的主要并发症.其大血管病变性质为动脉粥样硬化(AS),主要累及主动脉、冠状动脉等大血管,而糖尿病的微血管病变是糖尿病特有的慢性血管并发症,主要表现为视网膜、肾等微血管病变.糖尿病血管病变机制与防治研究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

    作者:刘声远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植物雌激素α-玉米赤霉醇与17β雌二醇、戊酸雌二醇对兔食饵性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目的:研究新的植物雌激素α-玉米赤霉醇(α-ZAL)的抗动脉粥样硬化(AS)作用.方法:49只新西兰成熟未孕雌兔分成6组.A组为正常对照组;B组为假手术组; C组为高脂对照组;D组为17βE2 雌二醇组;E组为戊酸雌二醇组;F组为α-ZAL组.分别测定血清TC,LDL-C,HDL-C含量和血浆ET-1及NO水平,肉眼观察并用扫描仪测定各组主动脉内膜脂质斑块沉积面积与内膜总面积之比.并进行病理组织学观察.测定子宫重量/体重.结果:主动脉内膜脂质斑块沉积与内膜总面积之比为B、D、E、F组vs C组P<0.01.病理观察:C组内皮脱落和大量泡沫细胞;B、D、E、F组上述病理变化明显减轻,内皮基本正常或正常,仅有少量或无泡沫细胞.子宫重量/体重D、E、F组较C组明显增加,但F组增加明显小于D组、E组.血清TC、LDL-C、 C组均明显升高,而B、D、E、F组明显低于C组,HDL-C各组无显著差异;血浆ET-1与NO水平 C组明显升高,而B、D、E、F组明显下降.结论:α-ZAL可减少主动脉内膜脂质斑块沉积面积,减轻病理变化,减轻高脂血症,降低增高的ET-1与过度增高的NO,具有较强的抗AS作用.但对子宫增大作用明显小于17βE2与E2V.

    作者:戴顺龄;段金虹;陆媛;张仪华;程锦轩;赵小元;左萍萍;葛秦生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冠心病患者D-二聚体和甘油三酯及脂蛋白(α)水平分析

    脂蛋白(α)[Lp(α)]在CHD发病机制中有一定的作用[1];D-二聚体(DD)是交联纤维蛋白经纤溶酶作用后降解的终未产物,可反映体内高凝状态及纤溶功能,其在冠心病(CHD)中的作用已引起高度关注[2].本文检测CHD患者的DD、Lp(α)及甘油三酯(TG)水平变化,报道如下.

    作者:廖启洪;吕程;刘怡怜;黄炎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Ⅰ型糖尿病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及血糖的改变

    糖尿病是一种以糖代谢为主要表现的慢性代谢性疾病,系胰岛素相对或绝对不足或利用缺陷引起.Ⅰ型糖尿病又称为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Insulin Dependent Diabetes Mellitus, IDDM),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症状典型、病情较重,易出现酮症酸中毒,甚至昏迷,直接威胁生命.检测IDDM患者空腹血糖(FBG)及纤维蛋白原(Fib)含量,在急性期和恢复期的变化.

    作者:周风霞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Tim-3启动子区-574基因多态性与变应性哮喘的关系

    目的:探讨引物特异PCR-核酸序列测定技术检测T细胞免疫球蛋白域粘蛋白域蛋白-3(Tim-3)启动子区-574G>T单核苷酸变异及其与湖北地区汉族人群支气管哮喘易感性之间的关系.方法:分别采用引物特异聚合酶链反应(PCR)-核酸序列测定技术检测湖北地区296例哮喘患者和202例健康对照人群Tim-3启动子区-574 G>T单核苷酸变异,计算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结果:湖北健康人群中Tim-3启动子区-574位G/G、G/T和T/T基因型频率分别是0.990、0.010和0,而哮喘患者频率分别为0.929、0.071、0,其基因型频率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χ2=10.14,P<0.01).结论:引物特异PCR-核酸序列测定技术可用于检测Tim-3启动子区-574G>T单核苷酸变异的检测;湖北汉族人群中Tim-3启动子区存在多态性变异,其中-574 G>T多态性可能与湖北汉族人群变应性哮喘易感性有关.

    作者:巫学兰;崔天盆;吴健民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195例异位妊娠临床分析

    凡孕卵着床在宫腔以外发育者,称为异位妊娠,又称宫外孕.异位妊娠是一种常见的妇科急腹症,对妇女健康危害极大,如能及时诊断治疗,可减少病人的痛苦,减轻对身体的损害.现将我院2004年1月~2005年12月收治的195例异位妊娠病例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张新生;郑兆敏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妊娠期血糖异常孕妇的血液流变性变化

    血糖异常是妊娠期较为常见的现象之一.我们对92例血糖异常孕妇血液流变学指标进行了检测,用以了解血糖异常对血液流变性的影响,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孙慧谨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高压氧、尼莫地平、音乐综合治疗对缺血再灌注大鼠的作用

    目的:观察高压氧(HBO)、尼莫地平、音乐综合治疗对缺血再灌注大鼠的作用.方法:采用电击、创伤刺激大鼠视、听觉,并结扎颈动脉,阻断血流20min再灌注,给予HBO+音乐(1组)、HBO+尼莫地平+音乐(2组)治疗,观察血小板选择素-CD62p(CD62p)、红细胞内钙(IECa2+)、红细胞变形指数(DI)及皮质醇(Cor)水平变化,并断头取脑作组织形态学分析.结果:应激1组、2组大鼠CD62p,IECa2+、Cor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以应激1组更显著(P<0.01).DI值应激1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应激2组DI值虽高但无统计学意义.脑组织形态学变化:应激1组神经细胞大部分肿胀、固缩、变性并崩解;应激2组变化轻微.结论:HBO、尼莫地平、音乐综合治疗有益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康复.

    作者:沈君;张妍;赵娅琳;唐吉刚;喻学红 刊期: 2006年第04期

微循环学杂志

微循环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微循环专业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