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腹腔镜下切除子宫腺肌瘤的临床分析

李长华

关键词:腹腔镜下, 子宫切除, 子宫腺肌瘤, 现报道如下, 药物治疗, 月经过多, 生育功能, 临床表现, 发病率, 症状, 痛经, 控制, 患者, 妇女, 方法, 不孕, 病灶
摘要:子宫腺肌瘤好发于30~50岁的妇女,发病率从8.8%~31%不等[1].其临床表现主要为进行性痛经,月经过多和不孕.药物治疗仅能控制其症状而不能消除病灶.对年轻且要求保留生育功能的患者,子宫切除难以接受.我院自2004年5月采用腹腔镜下切除的方法治疗子宫腺肌瘤,现报道如下.
江苏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后腹腔镜与开放切除肾上腺髓质脂肪瘤21例临床分析

    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和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泌尿外科共收治肾上腺髓质脂肪瘤21例,其中9例行开放性手术,12例行后腹腔镜手术,现比较分析如下.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本组21例,男12例,女9例,年龄28~59岁.肿瘤位于右侧15例,左侧6例;平日腰背不适7例,5例伴轻度高血压,1例伴血尿;体检时发现19例,无阳性体征.21例血K+均正常;血糖20例正常,1例糖耐量增高.肾上腺内分泌检查包括尿儿茶酚胺(VMA)和血、尿皮质醇,21例均在正常范围内.术前经影像学检查,确诊20例,1例可疑.开放性手术9例,肿瘤直径3~10 cm,平均4.5 cm,其中1例约10 cm×10 cm大小,后腹腔镜术12例,肿瘤直径3~7 cm,平均4.0 cm.

    作者:刘成;丁宝军;殷长军;徐正铨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Child-Pugh肝功能分级对妊娠期肝病诊治及预后的影响

    对妊娠期肝病患者的肝功能损害(肝损)程度作出精确的判断,对指导妊娠期肝病的诊断、治疗,减低妊娠期肝病患者并发症和病死率,改善围产儿结局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重点探讨Child-Pugh肝功能分级对妊娠期肝病诊断、治疗及预后的影响.

    作者:张纪平;张建平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腹腔镜手术治疗卵巢囊肿63例分析

    随着腹腔镜手术技术的应用和发展,手术适应证的扩大,在腹腔镜下行卵巢囊肿剥除术或附件切除术已逐渐取代传统的开腹手术.现将我院2005年1月~2006年6月,电视腹腔镜下手术治疗卵巢囊肿63例总结如下.

    作者:杨华;周瑛;李红霞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地平面标准在全口义齿修复中的应用

    全口义齿修复是一个复杂的咀嚼器官及(牙合)的再造过程.全口义齿成功与否的因素很多,要求每一步操作都尽可能标准化以达到佳的效果,才不会逐步积累误差而导致修复失败[1~3].本研究采用地平面标准,就是在全口义齿修复的整个过程中,以地平面作为参照面,在全口义齿各操作阶段中涉及的(牙合)平面均与地平面保持平行,口腔修复医师和技师均采用本标准,可以有效减少各自对(牙合)平面位置理解上的误差,较好地配合完成全口义齿修复,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作者:查伯涛;许金菊;印厚才;邓剑兰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选择性去除表达CD25+、CD69+的同种异体反应T细胞的实验研究

    目的 探讨体外选择性去除表达CD25+、CD69+的同种异体反应T细胞协调移植物抗宿主病和移植物抗肿瘤的可能性.方法 流式细胞仪检测初次单向混合淋巴细胞反应CD25+、CD69+表达情况,磁性细胞分离系统在细胞表达高峰去除CD25+、CD69+同种异体反应T细胞.MTT法在各时间点检测不同抗原组再次混合淋巴细胞反应的细胞增殖情况.结果 再次单向混合淋巴细胞反应显示明显降低了对相同刺激原的反应性(48.82±13.71)%,保留大部分对无关刺激原的反应性(65.47±9.84)%和肿瘤刺激原的反应性(64.83±3.65)%.结论 体外选择性去除表达CD25+、CD69+的同种异体反应T细胞可以协调移植物抗宿主病和移植物抗肿瘤.

    作者:柴忆欢;邱慧英;徐杰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APC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

    目的 探讨抑癌基因APC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发生及发展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25例肺鳞癌、26例肺腺癌、12例肺其它癌及8例正常或非癌肺组织中APC基因蛋白产物的表达水平.结果 正常和非癌肺组织APC蛋白阳性率为100%(8/8),肺鳞癌、腺癌和其它类型的肺癌组织中的APC蛋白阳性率分别为52.0%(13/25),50.0%(13/26)和41.7%(5/12).APC蛋白在正常或非癌肺组织中表达的阳性率,显著高于肺鳞癌、肺腺癌及其他类型肺癌组织(P<0.05).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APC蛋白表达与组织类型、病理分级、分化程度无关.结论 APC蛋白表达缺失可能是非小细胞肺癌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作者:姚孝明;潘世扬;魏源华;张寄南;束永前;黄珮珺;童明庆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腹腔镜下切除子宫腺肌瘤的临床分析

    子宫腺肌瘤好发于30~50岁的妇女,发病率从8.8%~31%不等[1].其临床表现主要为进行性痛经,月经过多和不孕.药物治疗仅能控制其症状而不能消除病灶.对年轻且要求保留生育功能的患者,子宫切除难以接受.我院自2004年5月采用腹腔镜下切除的方法治疗子宫腺肌瘤,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长华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超声在肝移植术后黄疸病因鉴别分析中的价值

    目的 探讨超声检查对肝移植术后黄疸病因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30例肝移植术后黄疸患者,二维超声观察移植肝回声,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肝门部血管并测量各项参数.结果 超声诊断肝癌1例,门静脉栓塞1例,胆漏2例,胆管结石2例,18例胆道狭窄伴胆泥形成.超声胆道未见明显异常的6例中,超声提示急性排斥反应3例,移植物失活2例,乙型肝炎变异复发1例,后经超声引导下穿刺诊断.结论 超声在肝移植术后黄疸病因的鉴别诊断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作者:彭晓静;林红军;叶新华;李相成;张峰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循证护理在急诊风险管理中的干预

    循证护理(EBN)强调以临床实践中的问题为出发点,将科研结论、临床经验及患者要求三者相结合,寻找佳的护理方案[1].自2004年以来我们将EBN理念运用于急诊风险管理实践中,收到了良好效果.1.确立护理问题急诊科是护理高风险科室,查找诱发急诊风险因素,改进管理措施,降低护理工作风险,提高护理质量,减少护理纠纷,是循证的目标.

    作者:李惠芬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凋亡相关基因在增生性瘢痕组织中的表达与分布

    目的 探讨凋亡相关基因在增生性瘢痕(HS)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与分布特点.方法 对21例不同时期的增生性瘢痕及5例正常皮肤分别进行Fas、p53、Bcl-2、Bax、c-Myc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原位凋亡染色.结果 在增生性瘢痕组织中,上皮基底层细胞及间质纤维细胞均有Fas表达,且纤维组织越幼稚,表达越强;Bax主要在上皮基底细胞表达,且病变较陈旧的较强,较幼稚的纤维细胞也有表达;Bcl-2在幼稚的纤维细胞有弱表达;c-Myc在间质纤维细胞有较强表达,有分层现象,与病变成熟程度相关.结论 在瘢痕修复过程中,纤维细胞增生与凋亡呈动态平衡过程,受多种基因精确调控,增生过度或凋亡减少均可导致增生性瘢痕的形成.

    作者:谷波;刁永力;于海洲;刘其成;葛乃航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绝经后阴道出血临床分析

    绝经后阴道出血是更年期妇女月经完全停止1年以后的阴道出血,表现为不规则阴道出血或血性白带.本文对2001年1月以来5年间我院门诊及收治住院的绝经后阴道出血患者236例进行临床分析,探讨其病因及诊断方法.

    作者:李红霞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脱细胞异种(猪)真皮基质修复体表组织缺损凹陷的临床作用

    对患者体表组织缺损凹陷的修复关键是寻找一种理想的填充材料.多年来,在整形外科界都采用传统的自体真皮脂肪瓣填充,由于其吸收率高达50%~60%,且取材供区造成新的缺损,临床效果一直不理想.自2002年11月~2005年12月以来,我们采用脱细胞异种(猪)真皮基质作为填充材料,对10例不同部位体表软组织缺损凹陷的患者进行皮下充填,取得满意效果.

    作者:马来祥;胡寅;陈光华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经腹腔镜下肾根治性切除肾细胞癌

    1993年,Kerbl等[1]实施了首例腹腔镜下肾细胞癌(肾癌)根治术,1997年,日本Nakada等[2]报道了首例手助腹腔镜下肾切除术.我科从2001年~2004年完成腹腔镜下肾根治性切除25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徐林锋;戴玉田;兰厚金;郭宏骞;孙则禹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的疗效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具有气流受限特征的疾病,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与肺部对有害气体或有害颗粒的异常炎症反应有关.为了解布地奈德混悬液(budesonide,化学名为16,17α-22R,S-丙基亚甲基二氧-孕甾-1,4-二烯-11β,21-二羟基-3,20二酮)雾化吸入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的l临床疗效,我们选择102例AECOPD患者进行对照观察,报道如下.

    作者:陈延斌;季成;黄建安;凌春华;陶岳多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三氧化二砷诱导黑色素瘤B16细胞凋亡机制

    目的 观察三氧化二砷(As2O3)对黑色素瘤B16细胞(B16细胞)的作用,探讨As2O3抗肿瘤的机制.方法 Hoechst33258染色观察细胞凋亡特征;应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术(LSCM),结合特异性荧光探针Fluo-3/AM、H2DCF-DA和DAF-FM-DA,观察As2O3引起瘤细胞内钙离子(Ca2+)、活性氧(ROS)和一氧化氮(NO)的变化.结果 50 μmol/L As2O3作用细胞12 h后,Hoechst33258核染色可见典型凋亡细胞;细胞内Ca2+、ROS和NO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As2O3可诱导B16细胞发生凋亡,As2O3诱导凋亡可能与细胞内Ca2+、ROS和NO的增加有关.

    作者:王华;张天一;杨扬;张春辉;倪启超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间隙依赖性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的治疗

    目的 分析缓慢性心律失常发作间隙依赖性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TdP)的特点和治疗措施.方法 回顾分析6年来因缓慢性心律失常而安置埋藏式起搏器的137例患者中伴有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7例.结果 137例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中7例发作TdP(5.11%),共12阵次,伴发TdP的患者发作前均有室性早搏,其中6例QT间期延长;7例患者采用起搏器治疗,起搏频率<80次/分不能有效抑制TdP发作,频率80~90次/分起搏加β-受体阻滞剂能有效抑制TdP发作.结论 起搏器加β-受体阻滞剂治疗能缩短QT间期和抑制室性早搏,对间隙依赖性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起到有效的治疗作用.

    作者:马保新;吴正平;周锡昌;史雷忠;申跃云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分化型甲状腺癌治疗方法的选择及评价

    常见的甲状腺癌有乳头状癌、滤泡状腺癌、未分化癌和髓样癌.其中,乳头状癌占70%~75%,滤泡状癌占15%~20%[1].乳头状癌、滤泡癌属于分化型甲状腺癌,由于生长缓慢,病期长,易被忽视,而延误治疗时机,导致难以彻底切除或复发转移.

    作者:杨莉萍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经尿道膀胱颈电切术治疗女性膀胱颈梗阻

    女性膀胱颈梗阻(FBNO)是由不同病因和不同发病机制所致的膀胱出口梗阻综合征,以排尿困难为主要特征[1].其外科治疗方法包括尿道扩张、膀胱颈Y-V成形、经膀胱行膀胱颈后唇楔形切除等方法,效果常不满意.自2000年1月~2005年8月,我们采用经尿道膀胱颈电切术(TURBn)治疗女性膀胱颈梗阻(FBNO)58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作者:孟峻嵩;王云炎;汤鹏;王勇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脑梗死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神经营养因子及受体mRNA和相关蛋白质产物的表达

    目的 研究脑梗死后外周血淋巴细胞神经营养因子(NGF、BDNF、NT-3)及受体mRNA和相关蛋白质表达变化.方法 用RT-PCR和Western blot技术观测外周血淋巴细胞神经营养因子及受体mRNA和相关蛋白质的动态变化.结果 急性期外周血淋巴细胞NT-3及受体mRNA和相关蛋白质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1),恢复期逐渐上升;急性期NGF与BDNF及其受体mRNA和相关蛋白质表达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1),恢复期无明显表达.结论 脑梗死急性期时NGF与BDNF及其受体mRNA和相关蛋白质表达增加,而NT-3及受体mRNA和相关蛋白质表达在缺血初期下降,提示缺血早期NT-3可增加神经元死亡.

    作者:方琪;董万利;徐耑;张正春;袁霞;蒋建华;倪健强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观察人体胎盘脂多糖辅助治疗初治菌阳肺结核疗效及安全性

    结核杆菌侵入机体后,人体是否发病及发病病情的轻重,不仅取决于结核杆菌的数量和毒力,在一定程度上还取决于肺结核患者自身免疫状态,而机体免疫状态的高低还直接影响肺结核化疗的疗效.人体胎盘脂多糖是一种免疫调节剂,通过其影响机体免疫功能,起到辅助治疗的目的.我们对临床肺结核患者采用短程化疗方案配合人体胎盘脂多糖治疗,探讨其疗效及安全性.

    作者:韩庆;王怀诚 刊期: 2006年第12期

江苏医药杂志

江苏医药杂志

主管:江苏省卫生厅

主办: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