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三氧化二砷诱导黑色素瘤B16细胞凋亡机制

王华;张天一;杨扬;张春辉;倪启超

关键词:三氧化二砷, 黑色素瘤B16细胞, 钙离子, 活性氧, 一氧化氮
摘要:目的 观察三氧化二砷(As2O3)对黑色素瘤B16细胞(B16细胞)的作用,探讨As2O3抗肿瘤的机制.方法 Hoechst33258染色观察细胞凋亡特征;应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术(LSCM),结合特异性荧光探针Fluo-3/AM、H2DCF-DA和DAF-FM-DA,观察As2O3引起瘤细胞内钙离子(Ca2+)、活性氧(ROS)和一氧化氮(NO)的变化.结果 50 μmol/L As2O3作用细胞12 h后,Hoechst33258核染色可见典型凋亡细胞;细胞内Ca2+、ROS和NO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As2O3可诱导B16细胞发生凋亡,As2O3诱导凋亡可能与细胞内Ca2+、ROS和NO的增加有关.
江苏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地平面标准在全口义齿修复中的应用

    全口义齿修复是一个复杂的咀嚼器官及(牙合)的再造过程.全口义齿成功与否的因素很多,要求每一步操作都尽可能标准化以达到佳的效果,才不会逐步积累误差而导致修复失败[1~3].本研究采用地平面标准,就是在全口义齿修复的整个过程中,以地平面作为参照面,在全口义齿各操作阶段中涉及的(牙合)平面均与地平面保持平行,口腔修复医师和技师均采用本标准,可以有效减少各自对(牙合)平面位置理解上的误差,较好地配合完成全口义齿修复,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作者:查伯涛;许金菊;印厚才;邓剑兰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电视纵隔镜在早期食道癌手术中的应用体会

    目的 研究电视纵隔镜在早期食管癌拔脱术和切除术的临床价值.方法 自2005年10月~2006年6月应用电视纵隔镜为15例早期食管癌病人施行食管拔脱术和切除术,所有病例术前均经胃镜证实为鳞癌,钡餐及CT检查证实无明显外侵,纵隔内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所有病人均以电视纵隔镜游离食管后行食管-胃颈部吻合术.结果 所有病人恢复良好.术后下床活动时间1~3 d(平均2.5 d),呼吸功能影响明显减轻,镇痛药用量减少.结论 电视纵隔镜在早期食管癌病人中有非常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王中林;张蕾;陆一民;刘宁;汪潜云;高克柔;张晓膺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L-精氨酸和超氧化物歧化酶对再灌注中脂质过氧化损伤的影响

    本文探讨在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过程中同时加入L-精氨酸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对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材料与方法1.实验动物健康SD大鼠60只,体重200~300 g,随机分成6组,每组10只,前5组为实验组,即LA10组,LA100组,LA10+SOD组,LA100+SOD组和SOD组,其中LA10组和LA100组分别在心肌缺血前给予10 mmol/L和100 mmol/L的L-精氨酸,LA10+SOD组和LA100+SOD组在心肌缺血前和前两组一样,再灌注时再给予1 000 U/L SOD,SOD组仅再灌注时给予1 000 U/L SOD.第6组为对照组,不加以上药物.参照Neely等方法建立离体大鼠心脏Langendorff灌注模型,稳定15 min后关闭主动脉插管,经主动脉根部以6.0kPa压力顺行灌注St.Thomas停跳液.停搏90 min后开放主动脉插管,恢复Langendorff灌注30 min,期间作各项指标测定.

    作者:蔡建志;王永武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急腹症的超声诊断

    目的 利用超声快速而准确的优势在急腹症诊断中加以应用.方法 运用实时扇型超声诊断仪对急腹症患者进行腹部扫查.结果 334例急腹症患者中,急性胆囊炎、胆结石35例,阑尾炎、阑尾脓肿70例,胰腺炎64例,肾、输尿管结石66例,卵巢囊肿蒂扭转39例,宫外孕60例.超声诊断正确率78.7%.结论 实时超声显像对急腹症能快速而准确的作出诊断,为临床及时、有效的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詹静漪;王蔚蔚;王学芳;魏春红;翁述曾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共刺激分子CD40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和生物学意义

    TNF/TNFR超家族成员中的CD40/CD40L分子因其在特异性免疫应答中的重要作用和疾病的密切关系而备受瞩目,成为免疫学及肿瘤免疫研究中的热点.在人类的恶性肿瘤中,大多数的恶性淋巴细胞性肿瘤都表达CD40分子,但CD40在上皮性肿瘤细胞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得很少,本文研究CD40在乳腺癌细胞株和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生物学意义,进而探讨CD40作为靶分子在乳腺癌生物治疗中的可行性.

    作者:邓敏;施勤;顾永平;谢芳;张学光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腹腔镜下切除子宫腺肌瘤的临床分析

    子宫腺肌瘤好发于30~50岁的妇女,发病率从8.8%~31%不等[1].其临床表现主要为进行性痛经,月经过多和不孕.药物治疗仅能控制其症状而不能消除病灶.对年轻且要求保留生育功能的患者,子宫切除难以接受.我院自2004年5月采用腹腔镜下切除的方法治疗子宫腺肌瘤,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长华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睫状体冷凝术治疗硅油填充术后继发性青光眼

    目的 探讨睫状体冷凝术治疗硅油填充术后继发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睫状体冷凝术治疗玻璃体切割硅油注入术后继发性青光眼患者45例(45眼),范围180°睫状体,温度为-60℃至-80℃.结果 术后随访1~6个月,82.2%的患者眼压降低至30 mmHg以下,77.8%的患者临床症状好转.结论 睫状体冷凝术是治疗玻璃体切割硅油填充术后继发性青光眼的简单、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作者:陈琴;袁志兰;于焱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脑出血后再出血影响因素探讨

    脑出血是脑病中严重的类型,病死率高.随着CT的广泛应用及动态观测,发现脑出血后再出血使临床症状加重甚至死亡[1],这使得对临床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提出更高要求,本文对此影响因素分析如下.

    作者:黄嵘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眼化学伤的急救与护理

    眼化学伤多为意外的伤害事故引起,常见于施工、实验室、家庭使用强力清洁液及儿童不慎跌入石灰坑等.总结我院眼科患者20例,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我院自2005年1月~7月间收住院患者20例,年龄在6~45岁之间,男15例,女3例,儿童2例,其中在施工中砂浆、水泥[成份Ca(OH)2]造成的碱性烧伤16例,硫酸烧伤2例,烟火,花炮烧伤2例.

    作者:王云霞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脱细胞异种(猪)真皮基质修复体表组织缺损凹陷的临床作用

    对患者体表组织缺损凹陷的修复关键是寻找一种理想的填充材料.多年来,在整形外科界都采用传统的自体真皮脂肪瓣填充,由于其吸收率高达50%~60%,且取材供区造成新的缺损,临床效果一直不理想.自2002年11月~2005年12月以来,我们采用脱细胞异种(猪)真皮基质作为填充材料,对10例不同部位体表软组织缺损凹陷的患者进行皮下充填,取得满意效果.

    作者:马来祥;胡寅;陈光华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11β-羟化类固醇脱氢酶1促进3T3-L1前脂肪细胞分化机制

    目的 探讨11β-羟化类固醇脱氢酶1(11β-HSD1)促3T3-L1前脂肪细胞分化机制及其在肥胖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油红染色观察脂滴堆积情况;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11β-HSD1的表达.应用氢化可的松刺激模型,采用实时定量PCR观察11β-HSD1和糖皮质激素受体(GR)表达的变化.应用实时定量PCR检测脂肪细胞分化标志基因的变化.结果 (1)油红染色显示脂滴堆积随着小鼠前脂肪细胞(3T3-L1)细胞分化过程逐渐增加.(2)在3T3-L1前脂肪细胞分化模型中(0、2、4、6、8d),11β-HSD1蛋白水平是上调的,证实11β-HSD1蛋白分子量为34 000.(3)11β-HSD1及GR的mRNA表达在分化过程中是上调的.(4)11β-HSD1对氢化可的松的刺激是时间和浓度依赖的,而氢化可的松的刺激对GR影响不大.(5)脂蛋白脂肪酶(LPL)、脂肪酸合成酶(FAS)、脂肪酸结合蛋白(aP2)在分化过程中明显上升,前脂肪细胞因子-1(Pref-1)在分化早期升高,在分化后期明显下调.结论 11β-HSD1通过受体前调节作用促进前脂肪细胞分化,参与肥胖的发生.

    作者:刘云;孙岩;刘娟;丁国宪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后腹腔镜下去顶治疗13例肾囊肿

    我院2003年6月~2006年6月采用腹腔镜下经后腹膜治疗肾囊肿13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1.临床资料本组13例,男7例,女6例,年龄32~72岁.左侧7例,右侧5例,双侧1例.囊肿位于上极4例,下极7例,多发2例.全部肾囊肿均经B超初诊,IVU及CT检查明确及定位.囊肿直径5~8.5 cm,其中10例患侧腰部酸胀不适,3例无临床症状.

    作者:段建春;虞立平;史文华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顺铂诱导肝癌细胞凋亡与多药耐药性关系

    目的 探讨顺铂(CDDP)在人体内诱导原发性肝癌(PHC)细胞凋亡(APO)的情况及其与多药耐药性(MDR)之间的关系.方法 将30例PHC患者分成两组:CDDP治疗组16例,患者在术前行CDDP诱导治疗(30 mg/d,静脉滴注,连续4 d);对照组14例,术前未给予任何治疗药物.流式细胞仪(FCM)检测两组患者手术标本的APO和MDR表达情况,并作相关分析.结果 CDDP组APO为(7.72±6.66)%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CDDP治疗组S期细胞比率(SP)及增殖指数(PI)分别为(3.01±2.98)%和(7.35±4.92)%,对照组为(8.30±5.49)%和(20.96±13.59)%,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两组MDR的表达无明显差异;CDDP组APO与MDR的表达呈负相关(r=-0.6,P<0.05).结论 CDDP在人体内能够诱导PHC细胞凋亡而起治疗作用;MDR的表达(P170)是CDDP诱导PHC凋亡的影响因素之一.PHC细胞的APO与MDR的表达存在负相关(P<0.05).

    作者:谢嵘;徐三荣;王崇高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新生儿24小时食管pH监测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24 h食管pH监测在新生儿胃食管反流(GER)中的应用和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便携式pH自动记录仪,对30例疑诊为GER的新生儿行24 h食管pH监测;以无症状的新生儿1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 GER组各项反流指标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新生儿病理性GER临床表现以呕吐(溢乳)常见(95.5%),其次为呼吸暂停(发作青紫)(22.7%)和呛咳(4.5%);除单纯病理性GER及消化道畸形为主要病因外,新生儿窒息及败血症也与其关系密切.结论 GER有多种临床表现,行24h食管pH监测是早期诊断新生儿GER的较好方法.GER可由多种疾病引起,应积极寻找病因,选择适宜的治疗方法.

    作者:殷勤;甘卫华;焦泽霖;游思洪;张爱青;吴伟玲;郑大同;张薇莉;李述庭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颞窝肿瘤的外科治疗

    颞窝位居头颅侧方,由浅及深.该处肿瘤虽少有发生,病理类型却多样[1],另时有颅底深部侵犯,治疗不易.本文回顾总结我们诊治的颞窝肿瘤9例,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 1999年3月~2005年8月,共收治颞窝肿瘤9例.男6例,女3例;年龄18~62岁;病程2~38个月;临床表现为头痛和局部包块9例,张口困难5例,突眼1例.均经头部CT和MRI扫描检查,病变位于右侧5例,左侧4例.肿瘤大径3~8.5 cm,平均4.5 cm.其中有骨破坏3例,包括眼眶侧壁和中颅窝底部.

    作者:程刚;李海林;耿晓增;傅震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绝经后阴道出血临床分析

    绝经后阴道出血是更年期妇女月经完全停止1年以后的阴道出血,表现为不规则阴道出血或血性白带.本文对2001年1月以来5年间我院门诊及收治住院的绝经后阴道出血患者236例进行临床分析,探讨其病因及诊断方法.

    作者:李红霞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急性髓性白血病SHIP基因突变和SNP的研究

    目的 研究急性髓性白血病(AML)患者含SH2肌醇磷脂酶(SHIP)基因突变和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基因组PCR、RT-PCR和直接测序等方法,在72例AML患者中检测SHIP基因突变和SNP.结果 SHIP Q1153L为新发现的突变,阳性率1.4%.结论 SHIP Q1153L突变可能参与了继发性AML的分子发病机制.

    作者:许家仁;李建勇;张苏江;黄峻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体外循环下动脉导管手术33例分析

    1996年10月~2005年10月,我院在体外循环下行动脉导管手术33例,本文就其手术适应证、手术方法的选择进行探讨.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本组体外循环下动脉导管闭合手术共计33例.男13例,女20例,年龄1岁8个月~56岁,平均16.56岁.体重10.5~59 kg,平均31.54 kg.单纯动脉导管未闭(PDA)10例,合并其他先天性心脏病19例[(其中室间隔缺损(VSD)10例,房间隔缺损(ASD)6例,肺动脉狭窄(PS)1例,法洛四联症(TOF)2例)],心内膜炎主动脉瓣病变1例,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病变2例,主动脉瓣病变1例.

    作者:赵六六;但文富;游昕;梁勇;周建国;马游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艾滋病合并肺结核69例临床分析

    结核分枝杆菌感染(MTB)不仅是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或艾滋病(AIDS)常见的机会性感染,且为首位死因[1].Lockman等[2]统计,HIV和MTB双重感染每年发生活动性肺结核达5%~10%.现收集我院收治的AIDS合并肺结核患者69例,兹报道如下.

    作者:林艳荣;许丁空;杜丽群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40岁以下妇女卵巢上皮性癌73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40岁以下妇女卵巢上皮性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991年1月~2000年12月期间收治的40岁以下妇女卵巢上皮性癌7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73例患者确诊为卵巢上皮性癌的中位平均年龄为33岁,多以腹痛,腹胀和盆腔包块为主要症状,49例(67.1%)为单侧,肿瘤大径线平均为15.4 cm,所有患者均接受肿瘤减灭术,57例(78.1%)达到理想的肿瘤细胞减灭术,病理分级为G1、G2、G3级者分别为45.2%(33/73)、34.2%(25/73)、20.6%(15/73).病理类型以浆液性囊腺癌和粘液性囊腺癌常见,占78.1%(57/73).41例(56.2%)临床分期为Ⅰ期和Ⅱ期.所有患者均接受了化疗,5年生存率53.4%.本病预后与临床分期、细胞学分级、手术彻底性有良好的相关性.结论 40岁以下妇女患者卵巢上皮性癌较少见,肿瘤体积较大,单侧多见,早期,高分化多见,经手术和化疗,预后相对较好.

    作者:周碧芳;裴红;吴强;周宝琴 刊期: 2006年第12期

江苏医药杂志

江苏医药杂志

主管:江苏省卫生厅

主办: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