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亚娟;汤先萍;洪波;周兰姝
目的 降低乳腺癌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非计划性拔管.方法 对34例乳腺癌患者PICC非计划拔管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预防对策.结果 PICC非计划拔管的主要原因包括血栓形成(8例,23.50%),导管脱出(6例,17.65%),局部皮肤过敏或感染(10例,29.41%),疑似导管相关性感染(5例,14.70%),维护受限(5例,14.70%);提出置管前全面评估、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置管期间加强观察、规范导管护理、加强健康宣教等对策.结论 PICC非计划拔管原因较多,针对性预防可望减少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
作者:包逸;沈莉莉;陈乐英;金玉翡;韦嘉玲;甘露;裴艳;方琼;张男 刊期: 2018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育龄期乳腺癌患者化疗相关闭经的体验及需求,为临床开展健康指导提供参考.方法 运用质性研究中现象学的研究方法,对经历化疗相关闭经的13例育龄期乳腺癌患者进行深入访谈,运用Colaizzi分析法分析资料.结果 提炼出对化疗相关闭经的担忧,对化疗相关闭经的接受,对生育力维持的需求及担忧,迫切的信息需求4个主题.结论 患者对化疗相关闭经及生育相关知识缺乏了解,缺少信息支持;医护人员在治疗疾病过程中应深入了解患者实况与需求,提供针对性支持,从而帮助患者提高应对能力.
作者:李敏丽;孙慧敏;邵雨娜;黄婧雯 刊期: 2018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改良伤口负压治疗技术联合微信随访应用于居家慢性伤口的效果.方法 对居家慢性伤口患者21例共24处采用负压持续吸引治疗,并建立微信平台,由伤口专科护士给予居家指导.结果 20例23处慢性伤口完全愈合,治愈率为95.83%,平均愈合时间(57.23±18.75)d;1例乳腺癌术后放射性损伤伴骨外露患者接受改良负压治疗技术后伤口肉芽新鲜,转烧伤整形科行皮瓣转移修复手术,皮瓣及植皮成活,创面完全治愈.结论 改良后的伤口负压技术应用于居家慢性伤口患者,能有效营造有利于伤口愈合的环境,促进肉芽组织生长和伤口收缩及愈合;通过微信随访进行伤口负压治疗质量控制和居家指导,能缓解患者恐慌焦虑情绪,增加患者依从性,提高伤口治疗效果.
作者:何其英;汤亚箐;刘晓艳 刊期: 2018年第12期
目的 设计和实施以证据转化和临床应用为核心的培训方案,以推动循证实践的开展.方法 在临床护士培训需求调查基础上,设计以证据转化与临床应用为核心的培训方案,以“基于证据的持续质量改进模式图”为理论指导进行每期为6个月的培训.结果 完成2期项目培训,全国33所医院96名学员参加,完成循证实践项目46项.结论 以临床实践中的问题为切入点、以任务为导向的证据转化培训能提升护理人员的循证实践能力,推动基于证据的临床实践变革.
作者:周英凤;胡雁;邢唯杰;顾莺;朱政 刊期: 2018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换药处置架在糖尿病足自体富血小板凝胶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接受血小板凝胶治疗的糖尿病足溃疡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在自体富血小板凝胶治疗时采用枕头等软垫使足部抬起或平行放置于床沿处,以充分暴露伤口区域;观察组设计制作换药处置架用于治疗.结果 观察组舒适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换药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换药处置架操作简便、安全,适用于自体富血小板凝胶治疗糖尿病足部溃疡中的伤口处置.
作者:王莉;付阿丹;熊莺;易兰;杨静;尹业莉;何珊;刘淑芬 刊期: 2018年第12期
对肠镜检查患者服用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后影响肠道准备效果的时间因素(包括开始服药至首次排便时间间隔,末次服用泻药至开始肠镜检查时间间隔,服用泻药时间,肠镜检查时间,运动时间)进行探讨,提出需在我国开展对肠道准备时间管理的研究,以提高肠道准备效果和医护人员工作效率,减轻医护人员工作负担.
作者:孙畅;王策;何文英;马俊骥;田慧;谢肖立 刊期: 2018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延续性护理干预配合智能“云随访”APP对婴儿湿疹的预防效果.方法 将340例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70例.对照组行常规随访,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智能“云随访”APP进行随访.结果 随访至婴儿6月龄时,观察组婴儿湿疹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湿疹持续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观察组乳母经常进食致敏食物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利用智能“云随访”APP对乳母饮食及婴儿喂养进行个性化指导,可提高乳母对致敏食物的认识,有效预防婴儿湿疹及复发率.
作者:李晓瑞;李萍;朱丽红;钱新华 刊期: 2018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行动研究法对ICU危重患者床边交接规范的作用.方法 采用行动研究法,在识别问题后,按照“计划—行动—观察 反思”的螺旋循环过程,制订和完善ICU床旁交接班流程;选取ICU 42名夜班轮转护士进行为期6个月的床旁交接班流程应用.结果 规范交接班流程执行后,护士对患者病情的掌握水平及交接班规范流程执行度显著提高(均P<0.01).结论 在ICU实施规范、系统的床旁交接班流程可以保证交班信息的正确传递,使接班者能够更有效地掌握患者病情,从而保证患者护理安全.
作者:郑剑煌;陈阿忍;李春燕;何鲤穗;傅晓玲;庄梦娇 刊期: 2018年第12期
目的 评价老年综合评估在老年痴呆患者延续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84例老年痴呆患者按照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44例和观察组40例.两组患者在住院期间均接受老年科常规健康教育,对照组出院时实施出院宣教和延续护理随访方式,观察组实施基于老年综合评估的延续护理方案.比较两组患者出院后的认知状况、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及生活质量评分和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认知状况、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及生活质量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例次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 基于老年综合评估构建的痴呆患者延续护理方案,可提供居家康复训练指导,提高患者或照顾者的自我护理技能和对出院指导的依从性,从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
作者:凌慧芬;孙丽凯;杨剑霞 刊期: 2018年第12期
目的 总结基于常温机械灌注不中断血流保存供肝的肝移植手术配合要点.方法 10例患者在常温机械灌注保存供肝下进行肝移植手术,做好供肝获取和保护,不间断加强血流供肝获取的手术配合,准备灌注液、灌注机器,做好常温机械灌注供肝期的安全管理,手术期体温的控制以及供肝植入手术的护理.结果 10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恢复良好,出院前肝功能各项指标均恢复正常水平,未发生手术并发症,术后每个月随访复查肝功能,10例患者均未发生急性排斥反应,有1例患者术后1个月复查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偏高,予护肝等综合治疗后恢复正常.结论 常温机械灌注保存供肝在肝移植手术应用效果显著,充分的术前准备,医护人员扎实的专业技术及密切的合作,是提高手术效率及保证手术顺利进行的关键.
作者:陈小俊;丁丽英;吴耀业;姚典业;谢丽洪;欧阳秋怡;王萍;龚凤球 刊期: 2018年第12期
目的 总结应用替加环素治疗肝移植术后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患者的护理经验.方法 对15例肝移植术后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患者给予替加环素治疗,规范用药、观察用药作用和不良反应,给予预见性护理.结果 患者均治愈出院,随访1年肝功能良好.结论 替加环素用于肝移植术后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治疗过程中注重针对性护理,有利于防止相关不良反应,保障疗程的顺利实施.
作者:王苑;吕少诚;高艳平;韩桂杰;李先亮;刘秀连 刊期: 2018年第12期
从Swanson关怀理论的形成背景、理论的主要概念和结构、护理的4个基本概念及理论的评价与应用等方面介绍Swanson关怀理论及其在护理实践中的应用,旨在为临床护理人员的关怀照护实践提供依据与借鉴.
作者:毛翠;孔庆红 刊期: 2018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手法引流综合消肿治疗改善乳腺癌保乳术后患者乳房淋巴水肿的效果.方法 对6例单纯乳房淋巴水肿患者进行手法引流综合消肿治疗,包括个性化皮肤护理,舒缓瘢痕组织,腋窝网综合征的治疗以及在徒手淋巴引流的同时采用加压绷带包扎等,每例共进行20次治疗.首次治疗及第5、10、15、20次治疗后分别采用十字测量法测量乳房横径与周径.结果 第1次治疗弹力绷带加压包扎24 h后松开,患者患侧乳房肿胀明显减轻,同时肿胀部位皮肤有所改善,较以前松软、有弹性、颜色变浅,血液循环改善.治疗20次后,患者不同时间乳房横径、纵径、平均径均呈下降趋势,并趋向稳定;患者腋网综合征消失.结论 手法引流综合消肿治疗能够有效改善乳腺癌保乳术后乳房淋巴水肿的症状和体征.
作者:张丽娟;罗庆华;张慧珍;李金兰;钟巧玲;唐海林 刊期: 2018年第12期
目的 构建符合我国社区实际的、相对科学有效的社区老年人应急准备教育指标体系.方法 通过阅读相关文献整理初步的社区老年人应急准备教育指标体系,并运用Delphi法对21名专家进行2轮函询以确定此体系的各级指标.结果 2轮专家函询的积极系数分别为100%和87.5%,权威系数分别是0.89和0.88,各级指标的变异系数为0.07~0.22,协调系数为0.167~0.234.通过2轮专家函询,形成了6个一级指标(日常应急物资储备教育、日常应急措施教育、慢性疾病管理教育、防灾应急心理教育、应急救助技能教育、传染病防护知识教育)、31个二个指标的社区老年人应急准备教育指标体系.结论 社区老年人应急准备教育指标体系符合社区特点、切合老年人特性及满足急救要求;专家咨询意见逐渐趋于一致,专家积极性和权威性高,指标体系符合科学性与可操作性原则.
作者:朱青;郑夏静;谢嘉欣;陈恒;赵丽;谭益冰 刊期: 2018年第12期
目的 了解乳腺癌术后患者双上肢周径及淋巴水肿相关症状发生情况,并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154例乳腺癌术后患者,采用上臂连续周径测量法确定患者双上肢周径;采用乳腺癌淋巴水肿症状体验指数评估患者淋巴水肿相关症状情况.结果 19例(12.3%)双上肢周径差>2 cm,99例(64.3%)双上肢周径差<1 cm,36例(23.4%)双上肢周径差1~2 cm.不同双上肢周径差患者淋巴水肿症状个数、症状严重程度、症状困扰及症状体验总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双上肢周径差越大,症状个数、症状严重程度、症状困扰总分及症状体验总分显著增加(P<0.05,P<0.01).腋窝淋巴结清扫术患者双上肢周径差大于前哨淋巴结活检术患者(P<0.01).结论 较大比例的乳腺癌术后患者存在淋巴水肿相关症状.通过症状评估可筛查出早期的隐匿水肿患者,需尽早为其提供干预措施预防或延缓淋巴水肿的发生.
作者:李凤莲;路潜;赵权萍;金三丽;崔迎 刊期: 2018年第12期
目的 系统评价老年人对死亡的态度,为老年人死亡教育、临终关怀提供佳依据.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维普、万方、Pubmed、CINAHL、Embase数据库,搜集关于老年人死亡态度的质性研究,检索时限均为从建库至2017年6月.采用“澳大利亚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2008)质性研究质量评价标准”评价,采用汇集性整合方法对结果进行整合.结果 共纳入8项研究,提炼21个完好明确的研究结果,将相似结果归纳组合形成6个新的类别,并综合成2个整合结果:整合结果1为大多数老年人不惧怕死亡,但对死亡之前要经历的过程以及自己去世后带来的影响比较焦虑;整合结果2为老年人有自己的临终偏好,愿意为自己的死亡提前做些准备.结论 卫生保健人员需关注老年人对死亡的看法和态度,在对老年人的护理过程中,给予必要的死亡教育,帮助其科学地认识死亡,树立正确的死亡观,从而提高老年人的暮年生活质量.
作者:王艳艳;宋洁;张男;庄会宝;王业青;张小满 刊期: 2018年第12期
决策冲突对患者身心健康的影响越来越受到医务人员的关注,本文就决策冲突的相关概念、影响因素、应对策略及评价工具进行综述,以期为日后研究决策冲突提供参考.
作者:廖宗峰;金迪;梅翠红;李玲 刊期: 2018年第12期
目的 了解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的衰弱现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一般资料调查表、老年人衰弱评估量表对241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衰弱评分为21.17±3.92,36.5%的患者发生衰弱.不同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医疗付费方式、心功能分级的患者衰弱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其中年龄、文化程度、心功能分级是影响患者衰弱的主要因素(调整R2=0.552).结论 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衰弱发生率较高,须建立和完善适用于老年CHF患者的衰弱评估及干预机制,以早发现早干预.
作者:刘春香;段功香 刊期: 2018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奥塔戈运动计划在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前功能锻炼的干预效果.方法 将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61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1例)和干预组(30例),对照组术前采用常规骨科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奥塔戈运动计划干预.结果 术后不同时间,两组膝关节屈曲度比较,干预效应、时间效应、交互效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P<0.01);干预组术后2周HSS膝关节评分及术后1个月的跌倒效能评分显著高于本组入组时及对照组干预后(P<0.05,P<0.01).结论 术前采用奥塔戈运动计划训练能改善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膝关节屈曲度、膝关节功能,有助于预防跌倒的发生.
作者:宗淑君;胡士丽;李璐;槐靓;王贺 刊期: 2018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自制匀浆饮食方案在神经外科鼻饲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给予传统饮食方案的神经外科鼻饲患者62例作为常规组,另选取给予自制匀浆饮食方案及规范化鼻饲的61例患者作为研究组,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营养状况、肠道功能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鼻饲1周后研究组各项营养指标、肠道功能显著优于常规组(均P<0.01);腹泻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1).结论 自制匀浆饮食方案应用于神经外科鼻饲患者可改善患者营养状态,促进肠道功能恢复,且并发症较少.
作者:仲爱玲;张强;王海波;张艳;戎捷骊;仲悦萍 刊期: 2018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