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老年人入住养老机构体验及影响因素调查

王成爽;杨阳;肖琦;代玲;彭超华;曾铁英

关键词:老年人, 养老机构, 医养结合, 入住体验, 照护质量, 生活质量
摘要:目的 了解老年人养老机构入住体验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养老机构照护服务改进以提升照护质量和老年人生活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方便抽取5家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的老年人202人,采用自行设计的老年人养老机构入住体验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老年人入住体验总得分为73~150(123.82±17.39)分,各维度得分由高到低依次为可靠性、有形性、保证性、关怀性、连续性.年龄、月收入、亲人支持程度、子女个数对老年人入住体验有显著影响(P<0.05,P<0.01).结论 老年人对养老机构入住体验评价较好,但在人文关怀性和医疗连续性上有待加强.亲人支持程度能在很大程度上提升老年人的入住体验,养老机构需提供条件促进子女与老年人的联系,以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护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聚焦解决模式对肺结核住院患者焦虑抑郁的影响

    目的 探讨聚焦解决模式对肺结核患者焦虑抑郁的影响.方法 将43例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2例)和观察组(2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心理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聚焦解决模式心理干预,干预前后采取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住院患者满意度调查表进行评价.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焦虑、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其中抑郁得分下降显著(P<0.05);观察组服务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聚焦解决模式应用于肺结核住院患者能改善其负性情绪状态,降低焦虑及抑郁水平,提高服务满意度.

    作者:徐九云;潘陈丽;陈萍;王小燕 刊期: 2018年第21期

  • 可穿戴医疗设备用于生命体征测量的效果探讨

    目的 探讨可穿戴医疗设备用于生命体征监测记录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自身对照的方式,以60例口腔颌面外科住院患者为对象,在6:00、10:00、14:00、18:00分别使用可穿戴医疗设备(实验法)和传统耳温枪及监护仪(传统法)监测体温、脉搏、血氧饱和度、血压,比较两种采集方式所得数据结果及操作耗时.结果 各时点两种方法测量的体温、脉搏、血氧饱和度、血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实验法在数据转录耗时和总耗时上显著短于传统法(均P<0.01).结论 使用可穿戴医疗设备监测生命体征的准确性好,且能够显著提高护理效率.

    作者:周陶;刘玉兰;丁小容 刊期: 2018年第21期

  • 循经刮痧与微信运动用于痰湿体质单纯性肥胖人群的干预效果

    目的 分析循经刮痧结合微信运动对痰湿体质单纯性肥胖人群的干预效果,为临床单纯性肥胖患者的健康管理提供思路.方法 将80例痰湿体质单纯性肥胖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微信运动配合饮食调整及常规健康宣教进行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施以循经刮痧.分别在干预前,干预12周后比较两组的体质量、腰围、体重指数、中医痰湿体质评分、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结果 干预12周后,观察组体质量、腰围、体重指数、总胆固醇、中医痰湿体质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循经刮痧结合微信运动更能降低痰湿体质单纯性肥胖患者的体质量、腰围、体重指数、中医痰湿体质评分.

    作者:毛丹旦;周建平;吴小燕;沈旭慧 刊期: 2018年第21期

  • 潍坊地区医院静脉输液治疗现状调查

    目的 了解潍坊地区二级及以上医院静脉治疗现状,为制定相应措施,改善静脉治疗质量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法,对潍坊地区二级及以上共19所医院进行静脉治疗相关情况进行调查.结果 19所医院中11所成立了静脉治疗小组,但仅3所定期组织小组活动.6所成立了静脉药物配置中心;仍有13所尚未实行肿瘤化疗药物及TPN的集中配制和供应;住院患者静脉输液率为93.15%.钢针使用率高达63.27%.静脉输液并发症的发生渗出/外渗占第1位(1.761%),回血占第2位(1.540%).结论 潍坊地区二级及以上医院静脉治疗已初步形成专业化管理,但在专业人员培训、化疗药物和TPN的配制、职业防护、静脉输液工具的合理选择及操作等方面仍有待改进.

    作者:邢玉芝 刊期: 2018年第21期

  • 二孩政策下机动护士库的建立及其效果评价

    目的 创建一支护士核心能力强、护理职业认可度高的应急护理人才队伍,缓解护理人力紧缺现状,建立并运行机动护士库.方法 选取32名新入职的护士,随机分为机动组、对照组各16名.对照组护士接受本科室理论培训;机动组护士接受护理部统一理论、实践培训后实施流动方案.结果 调入机动护士病区与未调入机动护士病区的护士人均月加班时数及两组入职1年后的护理理论及操作、应急能力考核成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机动护士库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护理人力资源紧缺现状,有助于提高护士的整体护理能力及应急能力.未来可加强对机动护士的培养,扩大机动护士库的规模,建立更完善的人才培养和储备制度.

    作者:周雪贞;葛鋆;徐富霞;镇艳;冯晓玲;廖婧;欧阳娜 刊期: 2018年第21期

  • 无喉患者集体式食道语培训研究

    目的 探讨集体式食道语培训对无喉患者发声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5例无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开展集体式食道语培训班(允许1名家属陪同),指导患者学习和训练食道语,于出院时、培训前1个月、培训后1周及培训后6个月分别测评患者发声功能恢复情况、患者及家属生活质量.结果 参与集体式食道语培训后,无喉患者发声功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恢复,患者及家属生活质量显著提高(均P<0.01).结论 集体式食道语培训有利于促进无喉患者发声功能恢复,改善患者及家属生活质量.

    作者:陈庆;邱晶;罗静;刘义兰;胡德英;简丹妮 刊期: 2018年第21期

  • 提升NICU极低出生体重儿母乳喂养率的干预效果

    目的 探讨提高入住NICU的极低出生体重儿母乳喂养率的策略.方法 2012年12月起逐步建立并实施极低出生体重儿母乳喂养制度、母乳喂养宣教流程和内容、母乳喂养收集储存喂养流程、母亲初乳口腔免疫干预流程、母乳捐赠制度和流程.结果 5年来NICU中极低出生体重儿母乳喂养率逐年上升,分别为49.9%、50.5%、59.8%、73.7%、84.0%.结论 促进母乳喂养策略的实施可提高NICU极低出生体重儿母乳喂养率,促进极低出生体重儿健康成长.

    作者:王丽;胡晓静;李丽玲;曹云;刘婵;秦艳;张莉;曹素珍 刊期: 2018年第21期

  • 糖尿病患儿随访APP的构建与应用

    目的 实现对糖尿病患儿随访的信息化规范化在线管理,有效控制血糖.方法 构建针对糖尿病患儿进行延续护理服务的“糖宝随访”APP,包括患儿、医生、护士以及管理端4个端口,对出院糖尿病患儿通过APP进行随访管理.结果 应用2年,通过“糖宝随访”APP进行专家义诊3次,注册患儿753例.结论 “糖宝随访”APP实现了糖尿病管理的延续性要求,通过多个模块实现儿童糖尿病规范管理,帮助患儿达到更好的血糖控制.

    作者:李凤婷;肖倩;王锐;刘庆;王坚;曾亚星 刊期: 2018年第21期

  • 2型糖尿病患者D型人格对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

    目的 了解2型糖尿病患者的D型人格对其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方法 运用D型人格量表、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对214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D型人格占糖尿病患者的32.7%;D型人格是患者饮食、运动、服药、血糖监测、足部护理自我管理行为的重要影响因素(均P<0.01).结论 D型人格可显著影响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应根据患者的人格特征实施个体化护理干预,改善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

    作者:陈欣悦;严杰;袁晨曦;陈璇 刊期: 2018年第21期

  • 佛山市69所医疗机构口腔科复用器械管理现况调查

    目的 了解佛山市各级医疗机构口腔科复用器械消毒管理现状和存在问题.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口腔科复用器械管理现状调查表,通过现场调研的方式,对佛山市69所不同类别口腔诊疗机构复用器械的集中处置模式,清洗、灭菌、包装、保养、储存方式及效果监测进行现场查看.结果 实行全部器械集中消毒供应中心管理的有19所医院(27.5%);所有三级医院、66.7%的专科医院及68.8%的二级医院采用纯水下超声波清洗及自动清洗机清洗,而一级医院及口腔诊所均采用手工清洗,无纯水冲洗.所有三级医院、专科医院,75.0%的二级医院采用脉动真空灭菌,而一级医院及口腔诊所均采用小型灭菌器常规灭菌.三级医院和专科医院采用机械注油机注油,一、二级医院和口腔诊所采用手工注油;包装方法均符合规范要求;所有三级医院和专科医院、75.0%二级医院采用生物监测对灭菌效果进行监测,一级医院及口腔诊所无生物监测.结论 佛山市各大中型医院及口腔专科医院集中化、规范化管理水平较高,但口腔诊所及一级医院设施设备不足,制度及流程欠规范,管理方面仍需完善.应由专业人员管理及处理口腔医疗器械,从清洗、消毒、保养、包装、灭菌、储存和发放等各个环节执行规范的管理和质控、监测,达到同质化的质量管理,避免医院感染发生.

    作者:路海云;温春良;蒙丽婵 刊期: 2018年第21期

  • 养老机构生活自理老年人负性情绪的质性研究

    目的 了解养老机构生活能够自理的老年人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从而为老年人提供更专业的人性化服务.方法 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筛选出社会支持度低于常模的8位老年人进行质性访谈,并对访谈内容整理、记录、编码、分析.结果 养老机构生活自理老年人存在的主要负性情绪有孤独、无奈.结论 养老机构老年人存在较多的负性情绪,需要增加情感和社会支持,强化家庭照护,推进医养结合,完善机构管理,改善机构养老老年人负性情绪.

    作者:张晓曼;鱼莉军;顾静;沙薇;虞晓漪 刊期: 2018年第21期

  • 基于信息平台的积极心理学干预对神经内科护士情绪的影响

    目的 探讨基于信息平台的积极心理学干预在神经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利用信息平台开展远程积极心理学读书会,上传积极心理学理论资料、正念练习语音资料等供护理人员学习和联系.干预前、干预3个月采用职业倦怠感量表、情感平衡量表和幸福感指数量表对18名护理人员进行调查.结果 干预后护理人员情绪耗竭、去人性化评分显著低于干预前,个人成就感、情感平衡及幸福感评分较干预前显著提升(P<0.05,P<0.01).结论 基于信息平台的积极心理学干预,能显著降低护士职业倦怠,提升其幸福感,获得情感平衡.

    作者:费才莲;谢娟;张慧萍;丁小萍 刊期: 2018年第21期

  • 辽宁省养老机构老年人长期照护需求及影响因素调查

    目的 了解辽宁省养老机构老年人长期照护需求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有效开展养老机构老人长期照护服务提供参考.方法 于2017年5~9月选择辽宁省内提供长期照护服务的8家养老机构,运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量表、焦虑自评量表、老年抑郁量表和长期照护需求调研问卷对518名老年人进行横断面调查.结果 老年人生活需求维度(2.16±1.12)分、健康需求(3.04±1.09)分、知识需求(3.44±1.14)分、依存需求(3.50±0.80)分.ADL能力、焦虑、抑郁是照护需求的影响因素(均P<0.01).结论 辽宁省养老机构老年人对照护需求中依存方面的需求迫切,自理能力低下、焦虑、抑郁的老年人应成为关注的重点.

    作者:张军;赵心阳;张莹莹;张秀杰;姜皓然;王爱平 刊期: 2018年第21期

  • 基于信息平台的血管通路全程管理

    目的 构建血管通路管理信息平台,提高护士血管通路管理的有效性、规范性与完整性,提高护理质量.方法 依托医院信息化平台,设计并应用血管通路管理系统,包括置管管理、导管维护管理、拔管管理、并发症管理、统计分析和计费查询6大模块.结果 2013年5月至2018年4月,全院共记录27 024条PICC置管记录;338 803条PICC维护记录、129 414条中心静脉导管维护记录、42 957条植入式静脉输液港维护记录;20 158条PICC并发症记录、1 233条中心静脉导管并发症记录、427条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并发症记录;247条疑难病例会诊记录.护士对血管管理系统的适用性评分为(6.38±0.87)分.结论 血管通路管理信息平台的构建提升了血管通路管理效率,适用性高.在目前基础上,还需增加并发症预警模型和决策干预系统的构建,进一步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陆海燕;薛嵋;陆箴琦;毛静玉;张晓菊 刊期: 2018年第21期

  • 跌倒风险评估工具的研究进展

    介绍国内外常见的跌倒风险评估工具,包括Morse跌倒评估量表、Berg平衡量表、起立-行走计时测试、修订版跌倒功效量表、托马斯跌倒风险评估工具、居家跌倒风险筛查量表、Hendrich跌倒风险评估量表、约翰霍普金斯跌倒危险评定量表、简明国际跌倒效能感量表、跌倒风险评估量表、卫生部老年人跌倒干预技术指南的老年人跌倒风险评估量表、住院病人跌倒风险评估量表、养老机构老年人跌倒预防知信行问卷、老年住院患者参与跌倒预防知信行量表,详细阐述了各工具的评估内容、信效度、特点、适用人群以及优势与不足等,旨在为跌倒评估相关研究以及临床选择评估工具提供参考.

    作者:周晓美;冯璇 刊期: 2018年第21期

  • 老年患者出院计划风险筛查指标的构建

    目的 构建适用于老年患者的出院计划风险筛查指标.方法 采用德尔菲法,通过对15名专家的2轮专家咨询确立老年患者出院计划风险筛查工具的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结果 终确定的老年患者出院计划风险筛查指标包括3个一级指标(生活因素、生理因素、医疗因素)、12个二级指标.2轮专家咨询的积极系数均为100%,权威系数分别为0.847、0.850,第2轮协调系数为0.263(P<0.01).结论 老年患者出院计划风险筛查指标科学可靠,可用于老年患者出院计划风险筛查.

    作者:丁玲;芦鸿雁;路露 刊期: 2018年第21期

  • 老年人入住养老机构体验及影响因素调查

    目的 了解老年人养老机构入住体验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养老机构照护服务改进以提升照护质量和老年人生活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方便抽取5家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的老年人202人,采用自行设计的老年人养老机构入住体验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老年人入住体验总得分为73~150(123.82±17.39)分,各维度得分由高到低依次为可靠性、有形性、保证性、关怀性、连续性.年龄、月收入、亲人支持程度、子女个数对老年人入住体验有显著影响(P<0.05,P<0.01).结论 老年人对养老机构入住体验评价较好,但在人文关怀性和医疗连续性上有待加强.亲人支持程度能在很大程度上提升老年人的入住体验,养老机构需提供条件促进子女与老年人的联系,以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作者:王成爽;杨阳;肖琦;代玲;彭超华;曾铁英 刊期: 2018年第21期

  • 住院儿童身体约束应用的研究进展

    阐述了约束的概念,住院儿童身体约束的相关不良影响,约束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住院儿童约束规范应用的相关内容.提出需进一步探讨如何在保证患儿安全和护理质量的情况下,规范约束的应用流程,明确身体约束的替代干预措施,建立有效的决策指标,帮助护士在临床工作中判断是否应该使用身体约束,以减少约束的不合理使用.

    作者:雷若冰;蒋小平;许颖;林楠 刊期: 2018年第21期

  • 渐进性肌肉放松训练对四肢骨折患者负性情绪及睡眠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改善四肢骨折患者焦虑、抑郁、疼痛及睡眠质量的有效方法.方法 将91例四肢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干预组46例.对照组接受四肢骨折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渐进性肌肉放松训练.比较干预前后两组焦虑、抑郁、疼痛和睡眠质量.结果 干预后干预组焦虑、抑郁、睡眠质量及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渐进性放松训练能有效缓解四肢骨折患者住院期间的疼痛、负性情绪,提高睡眠质量.

    作者:常丹;吴炜;郝粉娟;徐晓霞;窦敏 刊期: 2018年第21期

  • 护理文献中质性内容分析法的应用误区探讨

    目的 分析质性内容分析法在我国护理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供参考性建议,以提高护理人员对该方法的认识,切实推进质性内容分析法在我国护理研究实践中的应用.方法 以“内容分析法”、“质性研究”、“护理”为主题词,在万方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进行模糊匹配检索,查询近10年(2008年1月至2018年5月)我国护理领域关于质性内容分析法的期刊文献254篇,结合该资料分析法的特征与应用,厘清存在的误区,提出建议.结果 主要存在质性内容分析法与方法论不匹配、概念混淆、种类选择、分析步骤、文献引用5个方面的误区.结论 质性内容分析法在我国护理研究领域尚处于起步阶段,并日益受到重视,但还未广泛应用,且使用过程中存在不少误区,未来应完善该方法在护理质性研究中的认识和应用,推动护理科研的发展.

    作者:朱丹玲;周云仙 刊期: 2018年第21期

护理学杂志

护理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