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战战;李贤华
目的 通过节点控制方法,对消毒供应中心信息追溯系统进行改进,提高复用医疗器械处理合格率.方法 成立项目团队,明确质量改进目标,分析手术器械处理质量不合格的末端原因,确定器械处理流程中的关键节点,通过信息追溯系统设立于各工作环节的计算机工作站,建立控制节点和控制流程,拦截失误和不规范操作.结果 节点控制后复用医疗器械包处理质量合格率显著提高(P<0.01).结论 节点控制质量管理系统可前瞻性发现和拦截失误及不规范操作,从而提高复用医疗器械包的处理质量.
作者:郑文;桓丽倩;周海燕;陈金连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降低心内科经桡动脉路径心脏介入术后穿刺部位并发症发生率的护理方法.方法 调查分析2015年5~6月126例心内科经桡动脉路径心脏介入术患者穿刺部位并发症发生情况,建立护理专案小组,开展“降低经桡动脉路径心脏介入术后穿刺部位并发症发生率”的护理专案改善活动,对2015年11~12月145例心内科经桡动脉路径心脏介入术患者进行穿刺部位质控管理,比较专案活动实施前后患者介入术后穿刺部位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经桡动脉路径心脏介入术后穿刺部位并发症发生率由专案改善活动前的26.2%降至8.3%,活动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通过实施护理专案,可降低经桡动脉路径心脏介入术后穿刺部位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丁妍;张柳燕;余健;黄贤珍;李文英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 通过护理专案提高糖尿病患者自我注射胰岛素的合格率.方法 按时间段开展专案改善活动前的131例糖尿病患者设为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将开展专案改善活动的215例患者设为干预组,应用专案改善法制订相应方案进行干预,包括定时组织专题讲课,规范指导注射工作路径,多阶段评估等.比较两组注射部位选择、部位轮换、部位检查和消毒等自我注射的合格率.结果 干预组自我注射技术7个方面合格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护理专案改善可提高糖尿病患者胰岛素自我注射的合格率,有利于患者血糖控制.
作者:陈庆玲;周佩如;黄洁微;葛果;余艳梅;周燕 刊期: 2017年第11期
对行为转变理论模式基本概念及其在冠心病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进行综述,并对处于不同行为阶段患者的心理特点及针对性的实施方法进行分析和总结,旨在为提高患者自我护理干预的能力和建立和谐、互动式护患关系提供参考.
作者:周云霞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开发和使用基于信息化的护理书写质量管理系统,提高护理书写质量.方法设计基于信息化的护理书写质量管理系统,采取自查、科查和部查每个月对病区护理书写质量进行检查.结果运行护理书写质量管理系统后,护理书写质量得分显著高于运行前,护理书写质控检查各环节耗时显著少于运行前(P<0.05,P<0.01).结论应用护理书写质量管理系统进行护理书写质量管理,可提高护理书写的准确率、缩短临床护理书写质控时间,提高护理质控效率.
作者:刘军;谢陈漪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 对门诊患者的药物素养进行调查,分析影响药物素养的因素.方法 抽取446例在长沙市6所医院门诊就诊患者,采用中文版药物素养评估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门诊患者药物素养得分7.49±3.47,12.1%药物素养差,57.4%中等,30.5%好.不同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婚姻状况、月平均收入、疾病总数、服药数量的门诊患者的药物素养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职业是影响门诊非住院患者药物素养水平的主要因素(R2=0.446).结论 门诊患者的药物素养处于中等水平,其中高龄、低文化程度、非在职及无配偶患者药物素养相对较差,应采取针对性措施提高该类人群的药物素养水平,促进安全用药.
作者:郑凤;丁四清;沈志莹;段应龙;胡漫辉;钟竹青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社会支持干预对2型糖尿病合并抑郁患者抑郁状况的影响.方法 将93例合并轻中度抑郁症状的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6例和干预组4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糖尿病药物治疗和社区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社会支持干预,包括成立糖友之家,进行社会支持相关讲座,鼓励家属参与,鼓励患者向朋友倾诉等.在干预前、干预4周末、8周末和12周末分别用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测量.结果 两组SDS得分比较,组间效应、时间效应、交互效应均存在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社会支持干预可有效改善2型糖尿病合并抑郁患者的抑郁状况.
作者:杨娟;刘杰;郑叶;罗金桃;吴橙香;冯娟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老年慢性病患者家庭照顾者应对方式现状及对虐待老人倾向的影响.方法 便利选取老年慢性病患者家庭照顾者402人,采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和中文版照顾者虐待老年人评估量表进行调查.结果 照顾者虐待倾向得分中位数为3分,四分位数间距为4分;分值在2分及以下者有146人(36.32%),3分及以上者有256人(63.68%).照顾者积极应对维度得分低于国内常模,消极应对维度得分高于常模(均P<0.01);照顾者积极应对方式与虐待倾向呈显著负相关(P<0.01),消极应对方式与虐待倾向呈显著正相关(P<0.01);照顾者应对方式是虐待倾向的影响因素,积极应对方式是虐老倾向的保护因素,消极应对方式是虐老倾向的危险因素,应对方式能解释照顾者虐老倾向总变异的29.0%.结论 老年慢性病患者家庭照顾者应对方式趋于消极且其虐老风险较高.护理人员应鼓励照顾者多采取积极应对方式,避免长期采用消极应对方式,以减少虐老风险,提高照顾质量.
作者:陶秀英;沈军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远程实时心电监测管理在心血管危重症患者院前救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16年1~12月院前转运至我院心血管内科收住住院的240例危重症患者按转运时间分为两组,每组各120例.对照组院前转运时采用常规心电监护仪监测患者病情变化,观察组院前转运时给予“互联网+”远程实时心电监测病情变化,比较两组院前救护阶段抢救时间和院前抢救成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抢救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抢救时间较对照组显著减少(P<0.05,P<0.01).结论 “互联网+”远程实时心电监测管理有助于提高心血管危重症患者抢救成功率,缩短抢救时间,节约医疗卫生资源,可常规将“互联网+”远程心电监测管理应用到心血管危重症患者院前救护工作.
作者:冷梅芳;胡婷婷;刘君;邹雅;陈玉婵;熊海燕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综述国内外家庭肠内营养应用的疾病类型、营养支持途径、配方的选择、相关并发症,并借鉴国外开展家庭肠内营养的经验方法,提出我国家庭肠内营养的发展对策,为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家庭肠内营养模式提供思路.
作者:李培培;张丽;于子荞;陈志强;王莹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老年肿瘤患者对肿瘤疾病的认知、应对态度和就诊问题,为老年人健康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对长沙市某医院240例老年肿瘤患者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调查对象基本情况、调查对象对肿瘤疾病的认知及应对态度、医疗就诊情况.结果 老年肿瘤患者对预防肿瘤疾病基本知识的认知率为10.4%~71.3%;疾病确诊后75.0%患者选择积极治疗;肿瘤疾病给老年患者带来的主要困扰为经济负担(选择率64.6%)、心理负担(选择率39.6%);挂号难(100%)、手续多且复杂(60.4%)是老年患者就诊时两大主要困难;治疗效果不理想(45.8%)及经济负担(45.8%)则是治疗期间面临的主要问题.结论 老年患者对疾病知识的认知较差,多种因素困扰老年患者.应关注老年肿瘤患者的生存现状,采取多种措施,满足老年肿瘤患者健康服务需求.
作者:何诗雯;郭亚茹;童敏;陈偶英 刊期: 2017年第11期
对1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并发脑脓肿.对患者加强护理,即密切监测患者病情,及时发现症状并采取对应的护理措施,包括颅内压增高的护理、肢体运动障碍的护理、发热(抗感染)的护理、心理护理、预防出血的护理、并发症的观察.结果患者移植成功,脑脓肿得到有效控制,顺利出院.提出避免引起颅内压增高的因素、控制感染、预防出血、促进造血重建,为患者制订个体化的康复计划,可使脑脓肿得到控制,促进康复.
作者:唐琪;李成媛;刘亚琪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综合护理信息化现状和智慧护理概念、组成及特点,分析智慧护理建设对患者、医护人员以及医疗体制改革的影响和意义,并结合实际,规划智慧护理系统构成,探索将建设智慧护理系统落地的途径,提出智慧护理建设面临的困难和对策,为推进智慧护理建设提供参考.
作者:杨茜;鞠梅;李雨昕;郑思琳;李莉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 降低康复科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及跌倒伤害.方法 成立由医生、护士、治疗师组成的预防跌倒管理小组,调查并分析2014年康复科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及跌倒伤害情况,2015年通过医护治三方团队合作模式有针对性进行预防跌倒的干预.结果2014年跌倒发生率为1.17%,跌倒患者伤害发生率为35.7%,201 5年跌倒发生率降低至0.68‰,跌倒患者伤害发生率降低至12.5%.结论 医护治三方团队合作模式可有效降低康复科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及跌倒伤害.
作者:李卫卫;陆美艳;宫友慧;姜文娟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防跌倒保健操对增强老年人身体柔韧性和平衡能力的作用.方法 以重庆市某老年护养中心自理区招募的100名志愿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0名.干预组进行为期1年的防跌倒保健操训练,对照组自愿参加护养中心组织的活动.结果 干预组46名、对照组48名完成全程研究.两组功能伸展测试、坐位体前屈测试及平衡功能测试各项指标存在显著的组间效应;跌倒发生率干预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应用防跌倒保健操长期训练,能提高老年人下肢肌力、身体的平衡功能和柔韧性,从而预防跌倒的发生.
作者:李娟;赵庆华;邓洪波;肖明朝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新护士循证护理知信行情况,为推动循证护理的发展提供依据.方法 对武汉市4所3级甲等医院的408名新护士使用护士循证护理实践素质及实施水平量表进行调查.结果 新护士循证护理实践素质及实施水平得分1.99±0.26,循证护理态度和实施信念维度得分高,达2.73±0.34、2.50±0.44,而循证护理知识、技能、行为得分偏低,仅1.45±0.37、1.82±0.44、1.51士0.39.结论 新护士循证护理态度积极,实施信念高,循证护理知识和技能储备不足,实施水平低.护理院校应增设循证护理课程,在进入临床工作的早期,医院护理管理者可在规范化培训中融入循证护理内容,成立循证护理小组指导新护士应用循证护理方法解决临床疑难问题,促进新护士的专业成长.
作者:王发凤;胡汉姣;唐敏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南京市养老机构失能老人日常生活活动需求的未满足状况,分析影响需求未满足率的因素.方法 便利抽取南京市11所养老机构,采用Barthel指数评定表和功能活动调查表筛查出258名失能老人,依据2个量表编制未满足需求评估表调查失能老人日常生活活动需求的未满足状况.结果 养老机构失能老人ADL需求未满足率较高的是:平地行走(71.70%)、上下楼梯(59.41%)、坐车出行(69.05%)、娱乐爱好(76.47%)和社会交往(62.64%).11所机构未满足率为32.28%~65.52%,中位数为41.25%.影响养老机构日常生活活动需求未满足的因素有失能老人的失能程度、文化水平、每月医疗照护支出、失能时长以及机构照顾者的年龄和每月收入(P<0.05,P<0.01).结论 养老机构失能老人在远距离离床活动和精神需求方面的需求未满足率较高.养老机构服务成效参差不齐.聘用年龄较低的照顾者及提高照顾者的收入水平有助于降低机构失能老人ADL需求的未满足率.
作者:陈申;崔焱;李现文;丁亚萍 刊期: 2017年第11期
对网络认知行为疗法在精神障碍患者的应用现状进行综述,主要介绍了网络认知行为疗法的基本概念、主要实施形式及优势,总结了国内外对精神障碍患者的研究现状,为国内开展网络行为认知疗法的研究提供参考.
作者:李晨;白越;胡明月;陈立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包容型领导对护士建言行为的影响,并检验心理授权的中介作用.方法 采用包容型领导量表、心理授权量表、建言行为量袁对2所大型公立医院251名护士进行调查.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及多元阶层线性回归分析法检验变量之间的关系及中介效应.结果 包容型领导均值为(5.28±1.18)分,心理授权和建言行为得分分别为(5.28±1.09)分和(5.53±1.14)分.包容型领导与护士心理授权(r=0.766,P<0.01)、建言行为(r=0.643,P<0.01)呈显著正向相关性.心理授权和建言行为呈显著正向相关性(r=0.724,P<0.01).包容型领导对护士心理授权(β=0.749,P<0.01)和建言行为(β=0.635,P<0.01)具有积极显著的正向预测,心理授权在二者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0.537,P<0.01).结论 包容型护士长可以有效促进下属护士心理授权感知,进而利于护士积极地向组织建言献策.护理管理者应适当地接纳护士的建议,在必要时给予下属支持与帮助,从而激励下属积极地为护理工作与组织建设贡献自己的智慧与力量.
作者:郑建明;王珊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低压间断循环洗胃法在抢救口服中毒患者的效果.方法 将急性口服药物(包括各种农药)中毒患者237例按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103例,采用传统的留置洗胃法;观察组134例,采用低压间断循环留置洗胃法.结果 观察组洗胃不良反应,出入量平衡、胃出血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洗胃耐受度显著好于对照组,洗胃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采用低压间断循环留置洗胃法,可提高洗胃效果,降低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方珍;谢卫;洪浔梅 刊期: 2017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