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2例入院患者身份错误原因分析及对策

陆琳;李晓英

关键词:住院患者, 身份信息, 准确性, 流程再造, 护理管理
摘要:目的 提高入院患者身份信息的准确性.方法 对2014年1~6月入院460例患者中发生2例身份错误信息的原因进行分析,制定针对性干预措施,包括改进入院流程,改进客服人员、医生及护士工作环节,加强质量控制等对策.结果 实施改进流程和加强管理后收治的347例患者,未发生身份信息错误.结论 发现问题及时改进可收到良好效果,有利于保障患者的治疗安全.
护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鼻内镜手术患者术后疼痛护理研究进展

    系统回顾鼻内镜术后患者的疼痛原因、疼痛特点及适合鼻内镜术后患者的疼痛评估量表.归纳了目前国内常用的护理干预方法,包括术前堵鼻训练、氧气吸入、冷敷镇痛、音乐镇痛、心理护理、穴位按摩及国外常用的药物镇痛.对护理干预在鼻内镜手术患者中可减轻疼痛、促进伤口愈合、预防疼痛所引起的并发症的效果进行阐述,为相关人员的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作者:张萍;华玮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经络弹力袜用于妇科腹部手术患者预防低体温

    目的 探讨全麻妇科腹部手术患者术中穿经络弹力袜对体温的影响.方法 选择妇科择期开腹手术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调节室温至22~24℃、覆盖双层大单等常规保温措施;实验组在此基础上于患者入手术室后双下肢穿经络弹力袜24 h.比较两组入手术室时至手术后4h10个时点的体温变化.结果 手术开始后1h至手术后4h,8个时点对照组患者的体温显著低于实验组(均P<0.01).结论 经络弹力袜能有效防止手术患者热量的丢失,防止手术低体温的发生.

    作者:甘燕玲;周惠玲;张国群;严聪;全红敏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E形胶布爪形双固定法应用于中心静脉导管固定

    目的 探讨E形胶布爪形双固定法对心脏术后中心静脉导管(CVC)的固定效果.方法 将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留置CVC的12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实验组用自制E形胶布爪形双固定CVC,对照组用普通胶布蝶形固定CVC,比较两组导管固定的效果.结果 实验组CVC固定持续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贴膜松脱率、意外脱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E形胶布爪形双固定CVC效果优于普通胶布蝶形固定方法.

    作者:李清月;阮淑妹;谢冠梅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自体硬腭黏膜移植联合颞浅动脉岛状瓣重建上睑缺损患者的护理

    目的 总结自体硬腭黏膜移植联合颞浅动脉岛状瓣重建上睑全层的护理经验.方法 对8例全层上睑缺损患者应用自体硬腭黏膜片代替缺损的睑板和结膜组织,形成后层眼睑;取颞浅动脉岛状瓣替代缺损的眼睑皮肤,形成前层眼睑.术前做好口腔护理、头部供区的护理、眼部护理,术后做好口腔护理、饮食指导,密切观察供区和术区的变化,做好眼部护理和健康指导.结果 硬腭植片和颞浅动脉岛状瓣全部成活,对位好,无排斥、感染等不良反应;眼睑外观和功能良好.结论 自体硬腭黏膜移植联合颞浅动脉岛状瓣重建上睑,可以一次性修复缺损的结膜、睑板和皮肤组织.加强围术期护理对眼睑修复重建成功及口腔黏膜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昌琴;董江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专业学位护理研究生培养的SWOT分析

    目的 探讨影响我国专业学位护理研究生培养的学生自身及其外部因素,并提出行之有效的应对策略.方法 采用SWOT分析法,对学生自身的学习优势、劣势及外部机会和威胁4个方面进行分析.结果 学生自身优势包括学习愿望强烈、专业基础扎实、思维活跃、学习能力强,劣势包括学习定位不准、经验不多、知识未更新、时间不足;外部机会包括学科发展需要、国家政策保障、单位提供支持、高校重视培养,威胁因素包括身份认同不到位、培养目标不具体、培养体系不成熟、师资条件不满足.结论 影响我国专业学位护理研究生培养的因素涵盖学生自身与外部环境两大方面,需在自身优势与劣势及外部机遇与威胁因素统筹考虑的基础上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

    作者:尼春萍;徐莎莎;彭晶;任晓冉;王晶;刘喜文;画妍;史瑞洁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断指再植术后血液循环对比卡的制作与应用

    目的 探索早期发现断指再植患者术后血管危象征兆的有效方法.方法 自制断指再植术后血液循环对比卡,用于69例74指再植手术指端的血液循环皮肤颜色和组织张力的观察.结果 及时正确判断4例5指血管危象,经处理后肢体恢复血液循环,再植指成活.结论 血液循环对比卡的应用,有利于提高断指再植术后血管危象判断准确率和缩短判断时间,及早正确处理,从而提高断指再植成活率.

    作者:李建军;肖春霞;乔秀娟;刘小丽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芪药鸡金粥对化疗大鼠胃肠黏膜机械屏障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 探讨芪药鸡金粥对化疗大鼠胃肠黏膜机械屏障损伤的保护作用,从ERK/MAPK通路的角度探讨机制.方法 将48只SPF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药膳组(药膳灌胃)、模型组(白粥灌胃)、空白组(白粥灌胃)各16只,于实验第7天,药膳组和模型组行氟尿嘧啶150 mg/kg一次性腹腔注射,制备胃肠黏膜损伤大鼠模型.化疗后第1天和第8天,每组各随机抽取8只大鼠处死后取回肠组织,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相关指标.结果 化疗后第1天,模型组连接蛋白显著下降(均P<0.05),空白组各通路蛋白的表达水平显著或相对低于同期药膳组和模型组水平(均P<0.05);化疗后第8天,药膳组Claudin-1连接蛋白表达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各通路蛋白表达显著高于同期空白组(均P<0.05),模型组ERK1/2蛋白表达显著高于空白组(P<0.05).结论 芪药鸡金粥可调节大鼠肠道机械屏障紧密连接蛋白的表达,从而保护机械屏障的结构与功能,可能是通过ERK/MAPK通路的活化而发挥保护作用.

    作者:谢丽霞;陈锦秀;吴小玉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2例入院患者身份错误原因分析及对策

    目的 提高入院患者身份信息的准确性.方法 对2014年1~6月入院460例患者中发生2例身份错误信息的原因进行分析,制定针对性干预措施,包括改进入院流程,改进客服人员、医生及护士工作环节,加强质量控制等对策.结果 实施改进流程和加强管理后收治的347例患者,未发生身份信息错误.结论 发现问题及时改进可收到良好效果,有利于保障患者的治疗安全.

    作者:陆琳;李晓英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同伴支持小组协同护理模式对肠造口患者自我护理和适应水平的影响

    目的 探讨同伴支持小组协同护理管理模式对永久肠造口患者早期自我护理和适应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116例首次行永久肠造口手术出院后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56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延续性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同伴支持小组协同护理.出院时、6个月后应用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和中文版造口患者社会心理适应量表进行效果评价.结果 干预后两组患者自我护理水平和造口社会适应水平较干预前显著提高(均P<0.05),其中观察组干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同伴支持小组协同护理管理模式能够较好地提高首次行永久肠造口患者早期自我护理能力和社会生活适应水平.

    作者:朱文娟;吴爱玲;杨群英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开展品管圈活动提高日首例手术准时开台率

    目的 降低日首例手术延时开台率.方法 组建品管圈,运用品管圈质量管理方法,对912例日首例手术未准时开台的原因进行分析,制定、落实改进目标及措施,对比品管圈开展前后效果.结果 日首例手术开台延迟率由原来的42.86%下降至12.04%,目标达成率为109.95%,进步率为71.97%;圈员品管手法、责任心、解决问题等8个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成长.结论 品管圈活动降低日首例手术延时开台率效果显著,有利于提高护士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作者:宋杨;李慧影;郭宏玮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50%葡萄糖溶液灌注治疗开胸术后乳糜胸的护理

    对8例开胸术后乳糜胸患者采用50%葡萄糖溶液进行胸腔内灌注治疗.结果 6例灌注3~5次治愈,2例经保守治疗无效行二次手术结扎胸导管后治愈.提出乳糜胸是胸外科术后较为严重的并发症,术后需仔细观察胸腔引流液的量及性状,同时做好生命体征的观察,及时进行对症处理,给予营养支持是其护理重点.

    作者:曹燕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男护士对临床基础护理的认知及影响因素调查

    目的 了解男护士对临床基础护理的认知及影响因素,为针对性管理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男护士对临床基础护理的认知状况及影响因素问卷”对某三甲医院临床一线的92名男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男护士基础护理认知得分2.98±0.45、基础护理意愿得分3.82±0.47,两者呈正相关(r=0.37,P<0.05);认为难落实的3项基础护理操作为女性患者导尿、会阴擦洗、床上浴;影响男护士落实基础护理的前三项因素为患者不配合、护理工作量大、生活类基础护理不需有学问的人做,占59.78%~89.13%;男护士对护理职业的5项认同率为25.00%~64.13%.结论 男护士对临床基础护理及护理职业认知度、认同率低,与社会的影响有一定关系,护理管理者应加强男护士职业认同的培训和系统性支持,以提高其对护理职业的认同,进而提高基础护理执行率.

    作者:肖柳红;陈凌;伍玉琴;叶红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腹部非胃肠道手术后患者肠道功能恢复判定方式的改进

    目的 探讨腹部非胃肠道手术后患者听诊肠鸣音指导患者进食的效果.方法 将142例腹部非胃肠道手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73例)和对照组(69例),对照组在患者肛门排气后开始进食;观察组在听诊有正常肠鸣音后开始进食,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禁食时间、腹胀程度、舒适度.结果 两组患者腹胀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禁食时间、舒适度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以听诊肠鸣音指导患者进食,安全,可提高患者舒适度,有利于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罗敏;曾丽文;程茂华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33例肺动脉吊带患儿的术后护理

    对33例肺动脉吊带患儿在全麻体外循环下行肺动脉吊带矫治术.术后呼吸道护理中重点做好呼吸机的管理、保持呼吸道通畅、加强胸部物理治疗及间断镇静、长期镇痛的护理,以尽早撤机;同时维持循环稳定,给予营养支持,预防感染,观察引流液性状与量的变化等.结果33例患儿均手术成功,除1例因气道狭窄明显、脱机困难,家长放弃治疗外,其余32例经严密监护和治疗后,均康复出院.提出精细有序的护理是患儿顺利康复的重要保障.

    作者:曲斌;李莲叶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结直肠癌患者癌因性疲乏的多维度纵向研究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患者在手术和化疗过程中经历的癌因性疲乏变化规律,为针对性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Piper疲乏量表中文修订版(RPFS-C),对符合入选条件的115例结直肠癌患者,分别在术前及术后每个疗程开始前对癌因性疲乏进行多维度追踪随访.结果 结直肠癌患者癌因性疲乏整体及感觉、认知/情绪2个维度得分在第4次化疗前呈显著上升趋势(均P<0.05),行为/严重程度、情感2个维度疲乏得分在第3次化疗前呈显著上升趋势(均P<0.05).情感维度疲乏得分一直处于高位.行为/严重程度维度中“疲乏引起的忧虑”条目得分低.感觉维度中“身体虚弱”条目得分高.认知/情绪维度中“不能清晰思考”和“无记性”条目得分较低.在接受治疗后的1周内疲乏达到高峰.结论 结直肠癌患者癌因性疲乏在整个治疗阶段不断加重,临床医护人员应在围手术期及化疗早期及时开展疲乏干预,从心理支持、饮食指导和有氧运动训练等方面缓解患者的疲乏,其中情感疲乏护理是重点.

    作者:吴晓琴;夏海鸥;孔振芳;章灵君;张晓菊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在老年大鼠受压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探讨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在老年压疮大鼠骨骼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为临床老年压疮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将20只SPF级雄性老年SD大鼠(喂养1 6个月)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模型组各10只,均行10%水合氟醛麻醉;模型组承受46kPa压力12h诱导Ⅲ期压疮形成;对照组不受压.两组均实施安乐死后取标本.观察受压皮肤肌肉组织病理学改变,检测肌组织中SDF-1、白细胞介素-6(IL-6)及髓过氧化物酶(MPO)的变化.结果 电镜下模型组疮缘皮下结缔组织炎症细胞浸润,肌纤维蜡样变性、自溶.模型组SDF-1、IL-6及MPO值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老年大鼠受压皮肤肌肉组织中SDF-1含量明显增高,其可介导炎症反应,对压疮的发生可能有促进作用.

    作者:王艳;张穗;陈慧敏;刁波;熊毅敏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气压式血液循环驱动仪治疗对烟雾病术后患者生命体征的影响

    目的 监测气压式血液循环驱动仪对烟雾病患者生命体征的影响,评估气压式血液循环驱动仪在烟雾病患者中使用的安全性和效果.方法 记录98例烟雾病术后患者使用气压式血液循环驱动仪治疗前15 min、治疗进行15 min、治疗后15 min 3个时间点的收缩压、舒张压、脉搏及呼吸.统计治疗期间及治疗前、后各1d即连续5d的上述指标;观察治疗期间患者舒适度,疼痛、感觉异常等不良事件及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情况.结果 98例患者各时间点收缩压、舒张压、脉搏及呼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舒适度评分为6~10(7.76±1.20)分,未生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及不良事件.结论 烟雾病术后患者使用气压式血液循环驱动仪治疗安全,可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

    作者:范燕娜;周染云;张敏;于丹;赵岩;鲁鑫;李贝贝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护理双师素质教师胜任力模型的构建

    目的 探索护理“双师素质”教师胜任力、内部结构及权重,构建胜任力模型.方法 采用行为事件访谈法等确定教师胜任力,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对提炼的胜任力归类,建立胜任力模型结构,用验证性因子分析检验模型结构,再运用层次分析法确立各级指标的权重.结果 所构建的护理“双师素质”教师胜任力模型由教育教学能力、专业实践能力、职业基本素养、人格基本特征、科学研究能力、公共管理能力6个维度40个条目组成,问卷Cronbachs a为0.80,总方差累积贡献率78.01%;专家积极性95.70%~100%,专家权威程度Cr值为0.828;专家协调性W值0.20~0.60,P<0.05.结论 护理“双师素质”教师胜任力模型可为教师的聘用、培养、考核及晋升提供重要依据,从而提高护理“双师素质”教师工作的科学化、专业化、制度化水平.

    作者:祝睿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循环功能不稳定中国一类捐献供体行体外膜肺氧合支持的护理

    目的 探讨体外膜肺氧合用于循环功能不稳定中国一类器官捐献供体的器官保护效果及护理要点.方法 对13例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国际标准化脑死亡器官捐献(DBD)供者,经股动静脉插管,实施体外膜肺氧合支持下于手术室获取供肝和供肾;术中做好循环、呼吸支持,及时调整药物用量,预防感染及记录各项数据等护理.结果 13例DBD供者行体外膜肺氧合转流期间,血流动力学逐步稳定,获取有效肾脏26个用于26例受者、有效肝脏1 2个用于12例受者,肾移植、肝移植手术均顺利完成.结论 体外膜肺氧合是捐献供体器官保护的有效治疗手段,有效的护理是体外膜肺氧合成功运行的重要保证.

    作者:蓝倩;孙煦勇;秦科;李壮江;董建辉;曹嵩;蓝柳根;李美思;黄晨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亚甲蓝在机械通气患者胃反流误吸监测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亚甲蓝标记法在诊断机械通气患者胃反流误吸中的可行性和实用性.方法 将亚甲蓝注入200例机械通气患者的鼻饲营养液内标记染色;遵循按需吸痰原则,吸出患者气道分泌物后,分别进行痰液颜色的肉眼观察和胃蛋白酶检测,判断患者是否发生胃反流误吸.比较两种方法检测效果,对亚甲蓝标记法的敏感度、特异度进行分析.结果 两种检测方法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亚甲蓝标记法观察胃反流误吸敏感度为100%,特异度为98.26%.结论 亚甲蓝标记法可用于机械通气患者胃反流误吸的诊断.

    作者:张丹羽;王卫华;谢丽 刊期: 2015年第04期

护理学杂志

护理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