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北京市骨科专科护士临床培训体验的质性研究

王玉梅;刘名名;金鑫

关键词:骨科专科护士, 临床培训, 需求, 质性研究
摘要:目的 探讨骨科专科护士临床培训体验与需求,为合理设置骨科专科护士临床培训内容及对临床带教老师的要求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质性研究中现象学研究方法,深入访谈13名参加2014年北京市首届骨科专科护士培训班的护士,将所得资料使用Colaizzi 7步分析法进行分析.结果 从临床培训需求中提炼出5个主题,即学习内容需要多元化、对带教老师期望值高、课程设置出现重复现象、临床基地实践时间短、心理压力大.结论 骨科专科护士培训课程设置有待优化,临床培训时间有待个体化,同时专科护士希望临床培训基地能提供系统、先进、实用的学习内容,希望临床基地带教老师能够掌握全面的知识且有规范的带教计划,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
护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神经内科仪器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在神经内科仪器管理中应用效果.方法 成立仪器管理团队,对共计8类设备,187台诊疗仪器,进行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管理干预,计算优先风险指数,找出失效模式及相关原因,对需优先解决的问题进行改进.结果 失效模式的优先风险指数均下降,护理质控反馈护士对仪器操作及理论考核成绩显著提升(均P<0.05).结论 FMEA法应用于科室医疗仪器的管理能够对潜在的风险进行控制,提高仪器管理质量.

    作者:李玲;黄姝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保温对全麻唤醒手术患者寒战躁动及术中苏醒的影响

    目的 探讨保温对术中唤醒全麻手术患者寒颤和躁动发生率、失血量、术中和术后苏醒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的影响.方法 将70例行术中唤醒全麻手术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行常规体温处理,即棉被覆盖保暖,输入液体及冲洗液加温;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保温毯.围手术期对患者进行直肠温度监测,对两组寒战、躁动、失血量、术中苏醒时间、术后苏醒时间、拔除喉罩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进行记录.结果 观察组术中核心体温及低体温、寒战、躁动发生率,失血量、术中苏醒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显著低于或短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围手术期保温能够降低患者寒战、躁动发生率,减少失血量,缩短术中苏醒和术后住院时间.

    作者:胡玲;谢红珍;杨翠凤;刘佳;郭金友;蔡佩霞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阶梯渐进式培训模式在伤口护理进修护士教学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阶梯渐进式培训模式对伤口专科护理进修护士的培训效果.方法 设计3个月阶梯式培训计划,成立带教小组,以58名进修护士为研究对象,专人辅导每名进修护士第1个月完成读书报告,第2个月完成个案护理报告,第3个月完成结业答辩和专科理论与实践技能考核,由带教小组按标准评定成绩.随访进修后1~6年的专业成长情况.结果 58名进修护士各项理论和技能考试合格率为91.38%~96.55%.进修后1~6年18.97%成为专科护士,65.52%开展了全院伤口护理会诊,100%开展了新技术新方法,17.24%获得了课题,79.31%发表了论文.不同职称和学历、军队和地方医院进修护士的培训成绩和专业成长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阶梯式培训有益于快速提升进修护士的理论与实践能力,促进其专业成长.

    作者:蒋琪霞;张爱琴;王桂玲;王金金;彭青;周昕;李晓华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乳腺癌患者创伤后成长与应对方式及生存质量的相关研究

    目的 探讨乳腺癌患者的创伤后成长及其与应对方式和生存质量的关系.方法 采用一般人口学资料问卷,创伤后成长评定量表,乳腺癌生存质量评定量表和医学应对问卷,对372例乳腺癌患者进行横断面调查.结果 乳腺癌患者创伤后成长总分为(55.04±14.30)分;生存质量总分为(71.84±16.41)分;乳腺癌患者的创伤后成长与生存质量呈正相关,与应对方式中的面对和回避维度呈正相关,而与屈服维度呈负相关(均P<0.01).结论 乳腺癌患者的创伤后成长呈中等水平,其创伤后成长与患者的应对方式与生存质量相关.临床护理中应鼓励患者正视疾病,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减少消极应对方式,鼓励并激发患者的创伤后成长,以提高其生存质量.

    作者:程和瑞;张爱华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亚专业手术护士胜任能力评价指标的构建

    目的 构建亚专业手术护士胜任能力评价指标.方法 通过两轮针对手术室护士长、手术护士、外科手术专家的调查,确定亚专业手术护士胜任能力各级指标及权重.结果 确定的亚专业手术护士胜任能力包含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职业素养、个人能力4个一级指标和23项二级指标.结论 胜任能力指标的确定有利于从整体角度对手术护士进行更加合理、针对性的培训,并为遴选亚专业手术护士提供客观评价依据.

    作者:包安竹;白晓霞;谭君梅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国外患儿父母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研究现状

    患儿父母创伤后应激障碍是创伤心理领域上的一个新的研究热点.通过综述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概况、影响因素和干预研究,旨在借鉴国外的研究经验,为国内护理人员更好地认识患儿父母创伤后应激障碍、提高其生活质量提供参考.

    作者:张荻;徐林燕;于杰;刘学华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品管圈活动提高神经外科ICU患者护理满意度

    目的 探讨开展品管圈活动提高神经外科ICU(NICU)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的效果.方法 成立金星圈,确定“提高NICU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为活动主题,进行现状调查,明确影响NICU患者护理满意度的主因为NICU环境不佳、护理人文关怀不满意,采取优化NICU住院环境、控制NICU噪声、加强NICU光源管理、加强护患沟通、提高护士人文关怀能力等措施.结果 开展品管圈活动后,NICU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评分从88.5分提高到96.6分.结论 品管圈活动能有效利用护理人力资源,提高护士解决问题的能力,改善护理质量,进而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作者:詹昱新;王羡科;乐革芬;易汉娥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贴式温度计应用于患者鼻饲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贴式温度计应用于鼻饲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 将81例昏迷需要鼻饲进食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1例.对照组按常规方法利用水温计监测患者鼻饲液温度;观察组利用贴式温度计贴于患者的灌食器与胃管上,根据灌食器上所粘贴的温度计进行鼻饲液温度的控制.结果 观察组患者鼻饲1周内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利用贴式温度计对患者鼻饲温度进行实时观察有利于减少鼻饲并发症,减轻工作量,提高鼻饲患者的护理质量.

    作者:石天奇;姜艳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中医护理技术应用于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疼痛护理的研究进展

    介绍了针刺疗法、中药熏洗、中药足浴、灸法、耳穴压籽疗法、穴位按摩6项中医护理技术减轻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疼痛的应用现状,对其应用效果进行评价,并对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发展趋势进行探讨.

    作者:穆欣;刘瑞荣;任蓁;李娟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情感传递反馈用于新入职护士护患沟通能力培训

    目的 观察情感传递反馈技巧在训练新入职护士护患沟通能力中的应用效果,进而总结出可操作性强、便于掌握和临床应用的护患沟通方法,提高护士的沟通能力.方法 将136名新入职护士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68名,两组共同进行人际沟通理论授课8学时,然后对照组继续进行沟通课程理论授课4学时,实验组进行情感传递反馈技巧训练4学时.实施干预前后采用自制沟通能力量表评定两组沟通能力.结果 干预后,实验组护士临床沟通能力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情感传递反馈技巧训练能提高年轻护士临床沟通能力.

    作者:温绣蔺;辛霞;李洁琼;辛华;刘金金;郭媛;霍晓薇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香港达芬奇机器人手术护士培训课程介绍

    香港中文大学赛马会微创外科培训中心是亚洲第一个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培训基地.介绍了赛马会微创外科培训中心概况,达芬奇机器人手术概况,达芬奇机器人手术培训课程,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的基本性能及应用技术.提出达芬奇机器人外科手术系统是外科手术未来发展的方向,其先进性及高精度性给手术室护理提出更高的要求,护士必须经过严格的机器人手术系统专业培训,熟悉设备和仪器的性能,能熟练正确配合医生操作,能辨识常见的系统故障;同时需要明确分工、优化流程,提高手术配合的流畅度.

    作者:唐鲁;郭志红;朱国雄;李晓芳;王飞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临床工作模拟微视频在护生实习前综合训练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临床工作模拟微视频在护生实习前综合训练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临床工作模拟微视频应用于2014级护生的实习前综合训练中,在培训后采用学生自评的方法评价教学效果,并在实习2个月后将实习医院对护生岗位适应能力的评价与采用传统培训方式的2013级护生进行比较.结果 80%以上护生对该教学方式的各项效果很满意;2014级护生临床工作流程适应能力、礼仪与人际沟通能力、健康教育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等与采用传统培训方法的2013级护生比较有显著提高(均P<0.01).结论 临床工作模拟微视频能有效帮助护生适应临床工作,并进一步提高临床综合能力.

    作者:郑莉茗;杨青;王文明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身体约束在重症监护室应用的系统评价

    目的 系统评价国内外重症监护室内身体约束的使用现状,进一步规范ICU内身体约束的使用.方法 计算机检索国内外数据库,纳入中英文发表的在ICU开展身体约束的研究,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纳入11篇描述性研究,1篇病例对照研究,1篇类实验研究,8篇经验介绍.身体约束使用率在不同国家有很大差异(0~100%);ICU护士在医嘱启动身体约束、开展约束知情同意方面不尽人意;身体约束导致的并发症包括皮肤损伤/青肿、红肿、溃疡、皮肤坏死、烦躁/易怒;有明确的约束决策流程有助于规范身体约束的使用.结论 ICU内身体约束的规范使用尚待加强,各医院有必要结合自身ICU特点,在现有证据的基础上制定身体约束使用流程并提高护士对于该流程的依从性.

    作者:葛向煜;胡雁;徐建鸣;秦薇;朱晓玲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改良APN排班模式在普外科病房的应用

    目的 提高护士对排班模式的满意度及患者满意度.方法 将护士分层分组排班,P、N班实行双班制,调整A、P、N各班次时间,交接班计入工作时间,责任班长提前1h上班参与过程质量控制.将2014年7~9月实行改良APN排班与201 3年7~9月实行传统APN排班进行对比观察.结果 改良排班后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护士对排班满意度显著高于改进前(均P<0.01).结论 改良APN排班可提高护士对排班满意度,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

    作者:刘巧云;刘贵云;许小琴;李晓霞;陈金玉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专科护士培训人员职业生涯规划调查研究

    目的 调查三级综合医院参与专科护士培训人员职业生涯规划现状,分析影响因素,提出相应的措施.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参加专科护士培训的77名护理人员进行调查,了解其职业规划情况.结果 参与专科护士培训人员职业生涯规划得分为(94.82±11.57)分;层级、对专科护士培训的了解程度及参与专科培训的意愿不同,其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专科护士培训人员职业生涯规划整体得分处于中等水平,应通过管理者督促和奖励机制等调动护士自主学习积极性,帮助其自主制定个性化的职业生涯规划目标.

    作者:屈清荣;何卫芳;李颖颖;杨程舒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维生素B12联合远红外线照射用于会阴部放射性皮肤损伤

    目的 观察维生素B12联合远红外线照射防治会阴部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的效果.方法 将100例接受放射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放射治疗前后1h给予维生素B12注射液外涂会阴部易损伤皮肤,再用远红外线灯照射放射野皮肤易损伤部位25 min.结果 观察组皮肤损伤程度显著轻于对照组,放射性皮肤损伤治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维生素B12联合远红外线照射能明显减轻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并且能促进受损皮肤的愈合,显著提高会阴部放射治疗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储春霞;陆雁;钱玉兰;葛琴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疑难护理病例工作坊多专科讨论模式的实践

    目的 探讨疑难护理病例工作坊多专科讨论模式的组织管理方法及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危重症、病情复杂存在疑难问题与安全隐患的病例30例,采用工作坊模式讨论,非本科室专业能够胜任的护理问题,组织多专科参与讨论,将讨论结果采用情景模似方式进行演示.结果 实施后护士专科理论知识考核成绩显著高于实施前(P<0.01),护士对应用疑难护理病例工作坊多专科讨论模式满意度提高,86.4%~100%的护士对运用疑难护理病例工作坊多专科讨论模式表示赞同.结论 疑难护理病例工作坊多专科讨论模式能激发护士学习热情及兴趣,提高护士临床综合能力及护理质量.

    作者:袁艳梅;何素娇;黄建冰;李冬梅;张宏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浅层吸痰法在颅脑手术患者气道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探讨改良浅层吸痰法在颅脑手术患者人工气道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ICU收治的颅脑手术后建立人工气道的患者3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18例)与对照组(16例),观察组患者采用浅层吸痰法,对照组采用传统吸痰法,比较两组患者吸痰前后的心率、血氧饱和度、血压、颅内压的变化幅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吸痰前后各项指标的变化幅度较对照组小,呛咳、气道黏膜损伤、血性痰等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对ICU颅脑手术患者采用浅层吸痰法,对患者刺激小,可保证患者生命体征及颅内压稳定,且并发症少.

    作者:彭粤铭;杨璐丹;余幸儿;卓奕端;谭晓梨;黄艳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开展品管圈活动降低非预期重返ICU发生率

    目的 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非预期重返ICU发生率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品管圈方法,在科室内开展品管圈小组活动,针对患者重返ICU的原因,采取加强与家属沟通、严格培训并考核交接班制度及内容、建立交接班记录表、建立ICU转出患者回访制度等措施.结果 患者重返率由开展品管圈活动前的5.03%下降至2.77%,目标达成率83.70%,进步率44.93%.结论 开展品管圈活动,对降低非预期重返重症医学科率有积极作用.

    作者:何桂兰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新入职护士职业价值观及影响因素调查分析

    目的 调查新入职护士的职业价值观现状并探讨其影响因素,为医院培养护士形成积极的职业价值观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护士职业价值观量表、护士职业价值观影响因素问卷及自尊量表对251名新入职护士进行调查.结果 新入职护士职业价值观得分为(3.98±0.40)分;不同性别、学制、生源学校、自尊水平新入职护士的职业价值观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新护士职业价值观与个人、家庭、医院、社会和自尊呈正相关(均P<0.01).结论 新入职护士总体职业价值观认同度较高,护理管理者可根据影响护士职业价值观的因素,针对性地开展培养和指导工作,进一步提升他们对职业价值的认同.

    作者:陆丽娟;郜琳娜;胡兰 刊期: 2015年第14期

护理学杂志

护理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